1、第五课 礼治秩序与无讼现象礼治秩序与无讼现象 乡土中国第八、九章阅读 乡土中国整本乢阅读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理解“礼治秩序”这一概念的内涵,对“礼治秩 序”不“无讼现象”的深远影响有充分的认识。 2.在阅读过程中形成问题意识,能明确列出自己在 阅读中的疑惑,尝试多种途径破解疑惑。 3.在讨论疑惑的过程中深化自己对乡土中国文 本内容及论证方法的新发现,能用警句来概括自己 的阅读发现。 乡土中国一书最重要的是提出了乡土中国一书最重要的是提出了 “礼治秩序”及“差序格局”概念“礼治秩序”及“差序格局”概念, ,这这 是对前现代中国农村生存环境和农民是对前现代中国农村生存环境和农民 生活状态最深刻
2、、简约的提炼。生活状态最深刻、简约的提炼。 刘志琴乡土中国的现代意义刘志琴乡土中国的现代意义 学习任务单展示 (表一) 示例 学习任务单展示(表二)示例 概念比较 (说说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差异) 1.1.法治法治 2.2.人治人治 3.3.礼治礼治 法治,靠国家权力和法律条文来维持法治,靠国家权力和法律条文来维持 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秩序的稳定; 人治,依靠执政者个人的威望治理国人治,依靠执政者个人的威望治理国 家;家; 礼制,依靠人人主动服膺的传统来维礼制,依靠人人主动服膺的传统来维 持社会制度的稳定。持社会制度的稳定。 说一说“差序格局”“礼治秩序”“无讼现象” 这三者的内在联系 明明 确确
3、 “差序格局”是中国乡土社会的外在结构特“差序格局”是中国乡土社会的外在结构特 点;“礼制秩序”则是中国乡土社会的内在点;“礼制秩序”则是中国乡土社会的内在 治理模式。二者均因“乡土本色”而产生,治理模式。二者均因“乡土本色”而产生, 是是并列关系并列关系。“无讼现象”是“礼制秩序”。“无讼现象”是“礼制秩序” 治理下的社会必然会出现的社会现象,这两治理下的社会必然会出现的社会现象,这两 者是者是因果关系因果关系。 思辨探究思辨探究 1.1.文中说,“礼”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文中说,“礼”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 维持,维持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如维持,维持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如
4、 何维持这种规范的?何维持这种规范的? 明确 “传统”通过如下几种方式施展其力量:家“传统”通过如下几种方式施展其力量:家 族内部的长幼之序,长者对幼者耳提面命,让族内部的长幼之序,长者对幼者耳提面命,让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浸润在“传统”之中,习惯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浸润在“传统”之中,习惯 成自然;家规族规都有对于违反传统者的惩成自然;家规族规都有对于违反传统者的惩 戒条例,一旦违背传统,就会收到严厉的惩处,戒条例,一旦违背传统,就会收到严厉的惩处, 让人们不得不屈从于传统。让人们不得不屈从于传统。 2.2.作为一种礼治模式,“礼治秩序”有太多作为一种礼治模式,“礼治秩序”有太多 既不公平也不合理
5、的成分,为何它还能在中既不公平也不合理的成分,为何它还能在中 国持续那么长的时间?国持续那么长的时间? 明确: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儒家思想教化的乡土 社会百姓丌会像西方社会那般把自由平等当做毕生追求; 礼治社会对亍违反者的惩处有很多残酷的手段,让人丌 敢抗争;一旦发生战乱,社会秩序丌稳定,“礼治社会” 也就难以维持,中国幵非数千年来一直维持“礼治秩序”。 3.3.在无讼一章中,作者认为在推行司法、在无讼一章中,作者认为在推行司法、 诉讼前要先在乡土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进行诉讼前要先在乡土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进行 改革,否则只能有害而没有益处。但为何如今改革,否则只能有害而没有益处。但为何如
6、今 我国以“依法治国”为治国方略,推行司法下我国以“依法治国”为治国方略,推行司法下 乡,并未对乡土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进行改革,乡,并未对乡土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进行改革, 也没有产生司法下乡的副作用呢?也没有产生司法下乡的副作用呢? 明明 确确 1949年之后,中国农村先是进行土地改革,后来又年之后,中国农村先是进行土地改革,后来又 推行公社制度,再后来又实行包产到户,乡土社会结推行公社制度,再后来又实行包产到户,乡土社会结 构和百姓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一系列改构和百姓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一系列改 变为“依法治国”方案的顺利推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变为“依法治国”方案的顺利推行
7、奠定了坚实基础。 即便如此,在我国少数边远地区,百姓遇到利益纷争即便如此,在我国少数边远地区,百姓遇到利益纷争 还是尽量选择调解,而不愿到法院一争胜负。还是尽量选择调解,而不愿到法院一争胜负。 1.运用你从礼治秩序无讼中学到的知识, 为下面这副中国古代衙门的对联续写下联 为士,为农,有暇各勤尔业;为士,为农,有暇各勤尔业; 上 联: 下 联: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或工,或商,无事休进此门。(衙门原下联)或工,或商,无事休进此门。(衙门原下联) 示例:循礼,循俗,无讼人安其家。示例:循礼,循俗,无讼人安其家。 2.运用你从礼治秩序无讼中学到的知识,推断 这个小说片断所写内容以及故事结局。 慰老爷接
8、过“屁塞”,坐下,用指头摩挲着,转脸向庄木三说话。慰老爷接过“屁塞”,坐下,用指头摩挲着,转脸向庄木三说话。 “就是你们两个么?”“就是你们两个么?” “是的。”“是的。” “你的儿子一个也没有来?”“你的儿子一个也没有来?” “他们没有工夫。”“他们没有工夫。” “本来新年正月又何必来劳动你们。但是,还是只为那件事,“本来新年正月又何必来劳动你们。但是,还是只为那件事,我想,你们我想,你们 也闹得够了。不是已经有两年多了么?我想,冤仇是宜解不宜结的。爱姑既然也闹得够了。不是已经有两年多了么?我想,冤仇是宜解不宜结的。爱姑既然 丈夫不对,公婆不喜欢丈夫不对,公婆不喜欢。也还是照先前说过那样:走
9、散的好。我没有这么。也还是照先前说过那样:走散的好。我没有这么 大面子,说不通。七大人是最爱讲公道话的,你们也知道。现在七大人的意思大面子,说不通。七大人是最爱讲公道话的,你们也知道。现在七大人的意思 也这样:和我一样。可是七大人说,两面都认点晦气罢,叫施家再添十块钱:也这样:和我一样。可是七大人说,两面都认点晦气罢,叫施家再添十块钱: 九十元!”九十元!” “” “九十元!你就是打官司打到皇帝伯伯跟前,也没有这么便宜。这话只有我们“九十元!你就是打官司打到皇帝伯伯跟前,也没有这么便宜。这话只有我们 的七大人肯说。”的七大人肯说。” 七大人睁起细眼,看着庄木三,点点头。七大人睁起细眼,看着庄木
10、三,点点头。 (节选自鲁迅(节选自鲁迅离婚离婚) 明确明确 这是鲁迅小说这是鲁迅小说离婚离婚中的一个中的一个 片段。爱姑的丈夫对婚姻不忠,片段。爱姑的丈夫对婚姻不忠, 作为受害人的爱姑却不得不接受作为受害人的爱姑却不得不接受 被休,而且只能得到很少赔偿的被休,而且只能得到很少赔偿的 结局。鲁迅先生借这个故事表达结局。鲁迅先生借这个故事表达 对封建礼教压迫妇女的控诉。对封建礼教压迫妇女的控诉。 3.城市化和法治秩序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请你写一段话,说说在这一过程中“礼治秩序”能 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发挥哪些积极作用。 示例:“礼治秩序”强调人对亍传统的主动服膺,为了 合乎“礼治”,每个人在
11、成长过程中都特别强调“修身”。 就空间而言,法律一定会留下漏洞;就时间而言,法律 只能事后追究。而“修身”则没有空间的漏洞,又能在 事前让自己远离罪恶。强调“礼治”“修身”会让整个社 会的文明程度得到提升。 结 语 我们对于自己文化的传统,必须要有一个全盘清我们对于自己文化的传统,必须要有一个全盘清 理。我们必须用科学方法把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方理。我们必须用科学方法把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方 式,在这生活方式中所养成的观念加以说明。有式,在这生活方式中所养成的观念加以说明。有 了这笔清清楚楚的账才能使我们走下一步时不致了这笔清清楚楚的账才能使我们走下一步时不致 再像目前这样的艰难而浪费了。再像目前这样
12、的艰难而浪费了。 费孝通费孝通 作 业 1.1.阅读阅读助读助读P62P626565材料,完成两个材料,完成两个 选择题;选择题; 2.2.预习第十、十一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单。预习第十、十一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单。 解答:解答: (1)A ,“盛行于民国时期的江南、浙北城市乡,“盛行于民国时期的江南、浙北城市乡 镇”错,时间原文没有确定,民国之前也普遍流行,镇”错,时间原文没有确定,民国之前也普遍流行, 当代社会也存在;地点原文指“乡镇”,没有提到当代社会也存在;地点原文指“乡镇”,没有提到 城市。城市。 (2)C , “引用小说“引用小说白鹿原白鹿原的故事主要为了的故事主要为了 表明乡村士绅权力强大”错,引用的目的主要是表表明乡村士绅权力强大”错,引用的目的主要是表 明调解时不发脾气的居多。明调解时不发脾气的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