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20年代末,语文教科书开始出现 “单元”,意在通过单元教学解决语文教 学存在的诸多问题,至今语文教科书的编 排、语文教学都是建立在单元的基础上的。 本课时拟对三个典型性较强的“唐诗单元” 教学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希冀从中 窥探出近些年教学设计的嬗变轨迹、发展 趋势。 案例一:单篇教学 环节1:鉴赏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课时) (1)引导学生体会此诗“豪放飘逸”的特点以 及诗人的深沉感慨。 (2)对诗中游历山景和幻入仙境的部分展开想 象,进行还原式鉴赏。 (3)对诗中清幽、壮丽、惊怖、神奇的景色特 点进行概括,对诗中跌宕起伏的情感脉络进行梳 理。 (4)此诗的主题,历来有多种解释,
2、如有条件, 可以引导学生多元解读。 旅夜书怀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折回成都,)的春天携家人折回成都, 投奔严武。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投奔严武。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 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 乘舟
3、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 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旅夜书怀 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请找一下首联和颔联中提到了那些意象?请找一下首联和颔联中提到了那些意象? 细草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微风、岸、危樯、舟、 星星 、平野、月、江、平野、月、江 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 孤弱
4、的细草孤弱的细草 在微微的风中飘摇不定,在微微的风中飘摇不定, 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 对抗着漫漫长夜。对抗着漫漫长夜。 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 无边,无边, 明朗的月空,江水汹涌明朗的月空,江水汹涌 澎湃奔流不息。澎湃奔流不息。 平野阔平野阔 大江流大江流 孤舟孤舟 何等孤单何等孤单 何等渺小何等渺小 诗人命运的写照诗人命运的写照 明确:明确: 诗人这时已到了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高适、诗人这时已到了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高适、 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这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这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 现在,“五
5、载客蜀郡,一年在梓州”的生活刚刚结束,现在,“五载客蜀郡,一年在梓州”的生活刚刚结束, 而将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预料。而将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预料。 艺术手法:艺术手法: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前两联勾勒的画面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前两联勾勒的画面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情感?情感? 这两句诗运用了反语的表现手法。一句否定,一这两句诗运用了反语的表现手法。一句否定,一 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句肯定,其实意思正
6、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 老病休”。老病休”。 声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诗人的所追求的人生声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诗人的所追求的人生 目标,不能为官实现自己的抱负是他的最痛。目标,不能为官实现自己的抱负是他的最痛。 这里用含蓄的方式吐出了胸中块垒这里用含蓄的方式吐出了胸中块垒 ;诗人辞去官;诗人辞去官 职也并非因老而多病。由此可见诗人心情之悲愤。职也并非因老而多病。由此可见诗人心情之悲愤。 前四句极力渲染 描绘旅夜江上壮伟之景, 后四句意宣泄孤舟漂浮 的悲怀。 天地虽大,却无自 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 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 愤的心境。 主旨: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 遇,漂泊无依,老境凄凉的
7、感慨。 环节2:鉴赏杜甫旅夜书怀。(2课时) (1)诗歌的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 物有什么特点? (2)请结合课文注释,说说诗歌颔联“名岂文章 著,官应老病休”的含义。 (3)诵读诗歌尾联,想一想“沙鸥”这一意象有 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4)体味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环节3:鉴赏王维山中。(1课时) 赏析山中诗画合一的特点和萧散冲淡 的风貌。 环节4:整合、总结“唐朝的诗”和“诗的 唐朝”。(1课时) 案例一是最为常见的古典诗歌单元教学设 计。设计者遵循文学史的基本观点,依托 近体诗歌的体类特点和具体作家作品的特 征进行古典诗歌审美教学,把模糊体验、 涵泳讽诵、知人论世
8、、扣题赏诗、还原想 象、推敲词句、多元解读等古典诗歌鉴赏 方法有机渗透在单元教学的诸多环节之中。 这种设计有单元设计的外壳,实质上却是单篇 设计的叠加。其间的单篇设计,是将文学史知识、 近体诗歌知识、作家作品知识等教学内容进行精心 的选择、整合,然后进行分合有致、点面结合的 “基于教师教的视角”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也尽量充分考虑层次性、互文性和趣 味性,使得教学实施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从盛 唐诗歌的成就和三位作家诗歌体类的角度来看,选 择李白、杜甫、王维是没有疑义的。但是,这三位 作家作品的渐次教学只有量的叠加,并没有生发出 1+1+13的综合效应。 尽管环节4有一定的提升效果,但基本还是
9、停 留在知识层面。从根本上来看,这种设计是典型的 强调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设计 观视角下的设计。 广大语文教师逐渐意识到这种“双基”扎 实的单篇教学往往偏于文本中心、知识本 位和教师主角,与以生为本、以学为重的 课改理念有着相当的距离。 为了裨补阙漏,大家纷纷构建了诸如主题 阅读、读写共生、全科读写、 整合学习、少教多学等教学形态,并丰富 学生的学习方式,将自主、合作、探究等 学习方式融合进去,使得单元设计走向了 综合,走向了自主,由此催生出丰硕的成 果。案例二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的教学探索。 案例二:专题学习 环节1:诵读、学习李白梦游天姥吟留 别。(1课时) 环节2:通读李白梦
10、游天姥吟留别、杜 甫旅夜书怀和王维山中,每人提 出一个探究小话题;全班交流、整合出若 干个探究性话题。(1课时) 整合出的探究性话题如下: (1)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三位诗人仕途受 挫后的不同态度。 (2)浪漫 忧愁 闲适从三位诗人不同 的死亡结局看三人的诗风。 (3)三位诗人对“水”的不同描写。 (4)三位诗人在三首诗中不同的取景特点。 (5)三首诗中景与情的不同结合方式。 (6)试比较三首诗中虚与实的有机结合。 (7)梁启超在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中将抒情法归为三类:一是奔迸的表情法,二是 回荡的表情法,三是蕴藉的表情法。请结合作品 简要分析。 (8)请简要分析诗歌体式(歌行、律诗、绝句
11、) 的选择和运用与诗情(躁动、节制、闲适)的关 系。 (9)李、杜、王的诗歌尽管风格各不相同(昂 首云天、希冀未来,锁眉凝视、关注现实,拈花 微笑、沉湎过去),但为什么都是不折不扣的盛 唐之音? (10)道教、儒家和佛教各自独有的美学意识是 如何分别在诗作中反映出来的? 环节3:组成学习小组,任选一个话题, 自主研读文本,小组合作学习。(2课 时) 环节4:每组制作一个课件,全班分享 研读成果。(2课时) 与案例一相比,案例二的设计调整了教师和学生、 预设和生成等诸种关系间的侧重点,教学设计重 心由教师、预设转向了学生、生成,从教语文课 文转变到教语文课程。 课堂不再是由研究课标、研读文本、研
12、发教法的 教师通过答案和问题一一对应的“问题链”来牢 牢把控,而是 其中,话题(1)到(4)是理解性 为主,(5)到(7)是审美性为主,(8)到 (10)更侧重于探究性。在这种“让学”的教学 设计中,教师希望让学生发生学习,发生有意义 的深度学习。 案例一中,学生的答案都在教师的掌控之 中,教师较难获得“教人与教于人皆相长 益”之效。 而在案例二里,学生的思维、答案常会溢 出教师的预设,所生成的许多思考角度和 探究结论,易于使得教师收到教学相长之 效。 这个案例中, 案例二中也有文学史知识、作家作品知识 和相关教学知识,但都退隐或渗透在学生 自主性、探究式专题学习之中了。 十个话题涉及创作背景
13、、艺术手法、诗歌 体式、艺术风格、时代精神、宗教美学等 知识。 诗歌的“异彩”,只有从比较中看出。鉴 赏诗歌,应该在比较的思维坐标上充分体 悟作品的审美价值。该设计尤其重视求同 探异的比较方法的运用,几乎每个话题都 是比较鉴赏。 案例二这类设计,有文本但不以文本 为纲,有知识但不求知识的系统与完 备,有训练但不把训练当作纯技巧进 行分解。这是强调能力、突出思维的 教学设计观视角下的教学设计,是 的教 学设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 律出发,提出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十八个语文学习任务群构成内容标准,每 个学习任务群由若干学习任务(学习项
14、目) 构成。但是,“任务群并不是语文知识点 能力点的线性排列,而是以语文学科核心 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以任 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 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 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 养。” 案例三:任务学习 情境: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顶峰,唐诗 选集丰富多样,各有特色。我们走进唐诗, 自主赏读,不妨编制一个不少 于十五篇作品的“我的唐诗自选集”。 任务:编制“我的唐诗自选集” 资源如下: 1. :孙琴安唐诗选本提要、马茂 元唐诗选、社科院文研所唐诗选、葛兆 光唐诗选注、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 刘学锴唐诗选注评鉴、刘永济唐人绝句精 华、林东海唐
15、人律诗精华、薛天纬李白 诗选、萧涤非杜甫诗选注、陈铁民王维 诗选、顾肇仓白居易诗选或余恕诚和刘学 锴李商隐诗选等。 2. :全唐诗库 (http/ (http:/ (http:/www.yinsong.org/)、编辑排版软件 (http:/ 活动设计: 活动1:定人定类 浏览唐代诗人的诗集或诗选,初步确立“我的唐诗自选集”的范围, 可以是个人诗选或群体诗选,也可以是诗体分类或主题分类,等等。 活动2:选篇组元 精选十五篇作品,分组分类编成“我的唐诗自选集”;制作PPT, 与同学交流选篇、组元的理由;调整自己的选篇、组元。 活动3:诵读吟唱 熟读作品;挑选一首作品,配乐朗诵;有条件的话,可以学
16、习吟唱。 活动4:评点赏析 任意挑选八篇诗作进行评点;挑选最喜欢的一首诗写一篇赏析文或 评论文,字数不少于六百字。 活动5:编辑交流 给“我的唐诗自选集”取个名称;写一篇前言或后记(可以尝试用 文言);编辑、排版,配制插页、配图,做成纸质稿或电子版的自 选集;举办班级自选集发布会。 主题是与素养有关的内容选择,一般用一 个概括的标题来表示。本教学设计主题 “移天缩地在君怀”是一个形象的说法。 唐诗创作盛况空前,仅目前留存的唐人诗 作就有五万余首,有姓名可考的作者两千 多人。让学生编选一个唐诗自选集,是化 大为小、以小见大,便于其感受“诗的唐 朝”和“唐朝的诗”的魅力。 学生初步阅读唐诗,就整个
17、班级而言,一 定会出现林林总总的诗集、诗选,有个人 的有群体的,有分体的有分类的,有评点 的有赏析的,等等。见到这么多选集,许 多学生都会有一个冲动:我能不能也编一 个“我的”唐诗自选集呢?这一情境是从 学生所思所想、能思能想、应思应想出发 的,这一情境使得思维成为必要和得以可 能。后面的任务由此而来,活动亦在此间 进行,因此,这个对学生而言有意义的现 实情境堪称“大情境”。 任务是主题的直接化、操作性表述,用王 云峰教授的话说就是“派的活儿”。本教 学设计的任务“编制我的唐诗自选集” 就是教师给学生派的一个高参与、高认知 的“活儿”。这个具有真实性、整合性、 激发性等特征的“活儿”(任务),
18、指向 单元主题,扣合学习情境,贯穿学习始终, 因此,这个完整的现实性任务可称“大任 务”。 资源是为学生线上线下学习提供的支持。 本教学设计中的活动资源,有的是纸质文 本,有的是网络资源,在完成“编制我 的唐诗自选集”这一学习任务时可加以 选择,灵活运用。当然,学生学习时不必 拘泥于此,可重新开掘,二度开发。这样, 学生动态运用资源的过程,也成为不断生 成资源的过程。 活动具体包括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 探究等语文实践。这三种语文实践是综合的,如 活动1读思融通,活动2、3读说听思紧密结合, 活动4写中有思,活动5中语文与美术、音乐等学 科融合。 配制插页、配图涉及语文与美术课程的整合
19、,有 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编辑、排版具有合成、 把关、串联的功能。合成,是图片和文字、标题 和选文等的有机合成;把关,是字句标点的再度 修改,字体字号的优化调整;串联,是将版面整 个串联起来,成为一个个完整的版面。 这个环节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传播意识、传播能力 和传播素养。五项活动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 中心,紧扣主题、情境、任务并有效利用资源而 展开;五项活动,一举多得,整体推 进。 活动具体包括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 探究等语文实践。这三种语文实践是综合的,如 活动1读思融通,活动2、3读说听思紧密结合, 活动4写中有思,活动5中语文又与美术、音乐等 学科融合。 配制插页、配图涉
20、及语文与美术课程的整合,有 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编辑、排版具有合成、 把关、串联的功能。合成,是图片和文字、标题 和选文等的有机合成;把关,是字句标点的再度 修改,字体字号的优化调整;串联,是将版面整 个串联起来,成为一个个完整的版面。 这个环节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传播意识、传播能力 和传播素养。五项活动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 中心,紧扣主题、情境、任务并有效利用资源而 展开;五项活动,听说读写思一举多得,整体推 进。 “任务群任务群”学理传承:是对学理传承:是对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克 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说的综合借鉴,与 上述理论有相同的学理基因;是对始于2003年的语文 教材“活动
21、化”设计的发展,是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成果的体现。 “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 载体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 源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课程标准 第一,学习任务群的第一,学习任务群的本质是学生自主学习本质是学生自主学习,是不是以是不是以 学生为主体,有没有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境学生为主体,有没有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境,这是衡量学习,这是衡量学习 任务群实施是否到位的首要标准。第二,任务群实施是否到位的首要标准。第二,
22、教学必须符合语教学必须符合语 文课程的特质,也就是要做到语言文字运用,在任务驱动文课程的特质,也就是要做到语言文字运用,在任务驱动 下把“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三下把“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三 个语文活动综合起来,实现实践性、综合性个语文活动综合起来,实现实践性、综合性。我想,这两。我想,这两 点做到了,单个的学习任务群的基本精神就能够体现了。点做到了,单个的学习任务群的基本精神就能够体现了。 王宁王宁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是是”与与“非非” 学习任务群的指向:学习任务群的指向: 学习任务群的构建,是一种新的单元设计,虽然它也学习任务群的构建
23、,是一种新的单元设计,虽然它也 将人文主题作为重要元素,但其中心不是学科内容和人文将人文主题作为重要元素,但其中心不是学科内容和人文 主题,而是核心素养的考量与规划。主题,而是核心素养的考量与规划。 (1)任务群学习和传统的单篇教学的不同 单位性质不同。单位性质不同。单篇教学是个篇章学习(主要是阅读)单位,指向学科内 容(文本本身);而学习任务群是个“学习行为、方式、过程、内容”的“课程” 描述,指向素养。 价值追求不同价值追求不同。单篇教学的立足点是这一篇,教师往往是从文章本身蕴 含的文本价值出发来设计教学,追求的是把这篇文章读透、讲透;而学习任务 群的价值取向是综合素养。 教学理念不同。教
24、学理念不同。单篇教学强调知识信息的获得,任务群教学强调项目化 的语文综合实践。 (2)要转变对单元教学的认识和教学方式 单篇教学要以围绕单元学习任务来设计。 学生在独立研讨文本的前提下提出问题,通过合作交流提出 解决方案。 教师应转变角色,成为目标的确定、任务的设计者、过程的 推动者。 从学生的所思所想出发,在学生的能思能想范围内,达到学 生的应思应想。 师生应习惯从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解读文本、思考问题、设 计任务、开展活动。 “活动”:是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或方法,对应到语文学科来 说,就是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具体的 学习行为。 二者的关系是:二者的关系是:任务是解决问题
25、的方案,活动是解决问题具体 的过程、策略、方法和手段。 活动主要是在课堂上由教师组织和引导着来完成的。语文课堂 教学的形式并没有发生外部的变化,只是在内涵上更多地体现出 学生的主动性。与教师的灌输不同,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寻找 合适的方法,采用多种有效的形式,通过实践去解决问题,由此 积累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增进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活动首先一定得是语文活动,落脚点一定要在语言文字上,也 就是说,最后要回到语文素养上 有些“任务”和“活动”注重形式,忽略了内容;注重手段, 忽略了目标。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学习任务群就会制造一种 浮躁,学生不好好念书,都出去做活动了。学习任务群要用学生 感
26、兴趣的话题和有意义的讨论解决学生不喜欢读书的问题,不能 因迁就学生不喜欢读书而去搞与语文关系不大的课外活动。 一、平时你是否留意过身边的自然景物?哪些景物曾一、平时你是否留意过身边的自然景物?哪些景物曾 经激起你心灵的涟漪,引发你对生命的感悟?本单元的写经激起你心灵的涟漪,引发你对生命的感悟?本单元的写 景抒情散文,都表现了作者眼中的自然美,表达了他们对景抒情散文,都表现了作者眼中的自然美,表达了他们对 生命的感悟与思考。阅读这些文章,完成下列任务。生命的感悟与思考。阅读这些文章,完成下列任务。 1.1.故都的秋荷塘月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和我与地坛描写的描写的 是同一个城市的景物,呈现出多姿多样的
27、美。选取你认为是同一个城市的景物,呈现出多姿多样的美。选取你认为 最精彩的段落,反复朗读,细加品味,写一段评点文字。最精彩的段落,反复朗读,细加品味,写一段评点文字。 2.2.这几篇文章都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字里这几篇文章都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字里 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赤壁赋,分析文中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赤壁赋,分析文中 的景与情是怎样完美融合在一起的。如有兴趣,可以选取的景与情是怎样完美融合在一起的。如有兴趣,可以选取 文中的一个片段,拟写视频拍摄脚本,挑选合适的音乐和文中的一个片段,拟写视频拍摄脚本,挑选合适的音乐和 场景,制作一个小视频。场景,制作一个
28、小视频。 二、本单元的文章在写景状物的同时,反映了作者二、本单元的文章在写景状物的同时,反映了作者 的审美倾向和人生思考,折射出民族的审美传统。从的审美倾向和人生思考,折射出民族的审美传统。从 下面的话题中任选一个进行研讨。下面的话题中任选一个进行研讨。 1.1.在郁达夫的笔下,故都的秋特“清”“静”“悲在郁达夫的笔下,故都的秋特“清”“静”“悲 凉”,带着传统文人的某种审美情趣。阅读故都的凉”,带着传统文人的某种审美情趣。阅读故都的 秋,分析其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民族审美心理和审美秋,分析其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民族审美心理和审美 特点。特点。 2.2.游览胜迹,登临高山,常常能引发文人墨客的遐游览胜
29、迹,登临高山,常常能引发文人墨客的遐 思,从而催生许多优秀的文学作思,从而催生许多优秀的文学作 品。赤壁是古代战场,品。赤壁是古代战场, 当年的“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引发无数人的怀古当年的“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引发无数人的怀古 之情;之情; 泰山为五岳之尊,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符号,泰山为五岳之尊,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符号, 登临赋诗者众多。阅读赤壁赋登临赋诗者众多。阅读赤壁赋 和登泰山记,和登泰山记,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搜集一些写赤壁或泰山的诗文,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搜集一些写赤壁或泰山的诗文, 探讨历代探讨历代 文人寄托在赤壁和泰山上的不同情思,探究文人寄托在赤壁和泰山上的不同情思,
30、探究 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 三、同是写景抒情,本单元的几篇文章运用的艺术三、同是写景抒情,本单元的几篇文章运用的艺术 手法各具特色。借鉴这些文章的写法,手法各具特色。借鉴这些文章的写法, 写一篇不少于写一篇不少于 800800字的散文。写完之后与同学交换阅读,互相品评字的散文。写完之后与同学交换阅读,互相品评, , 提出修改建议。提出修改建议。 修改后,把全班的习作编辑成册,拟修改后,把全班的习作编辑成册,拟 定书名,撰写序言,作为高中生活的一份纪念。以下定书名,撰写序言,作为高中生活的一份纪念。以下 题目供参考,也可以自拟题目。题目供参考,也可以自拟题目。 1.1.对
31、我们的校园(村庄或小区等),你也许已经非对我们的校园(村庄或小区等),你也许已经非 常熟悉了,但很可能其中还有你未曾留意的一小块天常熟悉了,但很可能其中还有你未曾留意的一小块天 地;同一处景物,你也未必观察到它在不同时间的变地;同一处景物,你也未必观察到它在不同时间的变 化。以我仿佛第一次走过化。以我仿佛第一次走过 为题,写一篇散文。为题,写一篇散文。 2.2.四季更替是大自然的节律,每个季节都有它独有四季更替是大自然的节律,每个季节都有它独有 的特点。“立春”“立秋”“夏的特点。“立春”“立秋”“夏 至”“冬至”,这些至”“冬至”,这些 字眼都能引发很多遐想和回忆。选择一个节气,观察字眼都能引发很多遐想和回忆。选择一个节气,观察 此时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写一篇散文。此时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写一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