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界者”钟扬 叶雨婷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通过矛盾冲突和侧面描写展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手法 。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钟扬在科研岗位上不懈追求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分析钟扬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人物通讯中如何展现人物形象的。 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 01 本文体裁 人物通讯是指反映新闻人物为对象的通讯,他是以人物为 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 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 人物通讯的特点有两个方面,可以称为“两条线”,一条 是“过程线”,一条是思想线。 “过程线”是人物生
2、活的经历或事件发展的过程,它是事物 的表面现象。 “思想线”则是作者根据人物事迹所提炼出来的主题中心 思想,它贯穿于人物的典型事迹中,反映着事物的本质意义。 了解人物通讯的定义后,那我们可以想想看,什么样的人物了解人物通讯的定义后,那我们可以想想看,什么样的人物 容易被写成人物通讯呢?容易被写成人物通讯呢? 各行各业各行各业 的英雄模的英雄模 范人物范人物 人们普遍人们普遍 关心的社关心的社 会名流会名流 体现出某体现出某 种人生价种人生价 值,对人值,对人 民有贡献民有贡献 的普通人的普通人 某些对社会某些对社会 有警示作用有警示作用 的反面人物的反面人物 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
3、以下三种类型: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以下三种类型: 传记式 其特征是较完整地 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 迹,篇幅较长,内容丰 富。 群像式 特点是报道对象不 止一个,而是一个 集体中的若干人, 或是同一时空范围 内的几个同类人。 特写式 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 事,或某一侧面。涉及 范围大,但写法集中于 一事、一个侧面。 02 认识人物 认识人物 钟扬生前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 授、博士生导师。他长期致力于生物多 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 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 他艰苦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 最艰苦的地区,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 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
4、研究作出了 重要贡献。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赴内 蒙古为民族干部授课途中遭遇车祸,不 幸逝世,年仅53岁。 主要事迹 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 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 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 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 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为西 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 作出了重要贡献。 颁奖词 钟扬颁奖词:立心天地厚 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 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 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 言和未了的心愿。 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
5、梁画栋, 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预设问题 阅读全文,分析钟扬的形象特点。 反馈问题 1.不拘常规,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 2.献身科学事业,成果丰硕。 3.有责任与担当。 4.不断拓展生命的宽度和高度。 5.不讲究生活品质。 拓展练习 这篇通讯报道在表现人物优秀品质方面有哪些特点? 回顾:回顾: 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有哪些写作技法?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有哪些写作技法? (3 3)细节描写使人)细节描写使人 物栩栩如生物栩栩如生 文学性文学性: :丰富细节丰富细节 (1 1)围绕主题选)围绕主题选 取典型事件取典型事件 (2 2)小标题清晰)小标题清晰 明白,结构统一明白,结构统一 新闻性新闻性:
6、:突显重点突显重点 总结 本文在表现人物优秀品质方面的特点:本文在表现人物优秀品质方面的特点: 1.1.细节描写生动传神。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2.2.采用小标题的形式。采用小标题的形式。 4.4.善于用事实说话。善于用事实说话。 5.5.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6.6.引用人物自己的话来塑造人物形象。引用人物自己的话来塑造人物形象。 THANK YOU When a cigarette falls in love with a match,it is destined to be hurt.When a cigarette falls in love with
7、 a match,it is destined to be hurt. 2001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 科研事业)科研事业) 1960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 践,敢于探索)践,敢于探索) 1964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 敢于创新)敢于创新) 1992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
8、真理,实事求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 是)是) 1993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坚持真理,实事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坚持真理,实事 求是)求是) 反馈问题反馈问题 拓展练习拓展练习 分析新闻标题的艺术性。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1.本节课梳理了人物通讯的特点。 2.学习了袁隆平的典型事迹。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人物通讯的细节描写。 2.学习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节阅读学习细节描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袁隆平为科技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所用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教学难
9、点 分析细节描写在人物通讯中的作用。 预设问题预设问题 这篇人物通讯有哪些精彩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在人物通讯中有什 么作用? 反馈问题反馈问题 1.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 楚的重要手段。 人物描写(一位老人眯起双眼走下了稻田),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 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 “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 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 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
10、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 要喊出声来”要喊出声来”! ! 19641964年年7 7月月5 5日,日,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 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 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 了。了。 作者用了什么样的结构和手法将这些具体的事例贯穿起来的? (1)导语小标题(布
11、局谋篇精细、巧妙) 使用小标题,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能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使用小标题,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能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 息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息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 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工作态度、方法工作态度、方法 学术精神、品格学术精神、品格 道德操守、准则道德操守、准则 个人理想、志向个人理想、志向 作者用了什么样的结构和手法将这些具体的事例贯穿起来的? (2 2)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
12、)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 多种灵活的表达方式:多种灵活的表达方式: 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的,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的,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 践的过程践的过程 ( (那是那是19601960年年7 7月的一天月的一天发起了挑战发起了挑战) ):发现特异稻(欣喜):发现特异稻(欣喜)护护 理特异稻(满怀希望)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分析研究(自信) 发现真理(收获)发现真理(收获)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细节描写的具体内容。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文
13、章标题的特点与作用。 2.学习文章结构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 1.分析本文标题的特点以及小标题的作用。 2.概括文章结构与每部分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学习袁隆平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结构的划分。 教学难点 了解新闻标题的作用以及特点 预设问题 这篇通讯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课文的第一段与后面这篇通讯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课文的第一段与后面 的四个小标题是什么样的关系?的四个小标题是什么样的关系? DREAM 这篇通讯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课文的第一段与后面的四个小这篇通讯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课文的第一段与后面的四个小 标题是什么样的关系?标题
14、是什么样的关系? (总分;使用小标题,条理清晰明白,(总分;使用小标题,条理清晰明白, 重点突出,能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重点突出,能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 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 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2001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那是那是19601960年年7 7月的一天,下课铃响后,月的一天,下课铃响后,匆匆赶到试验田。匆匆赶到试验田。 (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1960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
15、杂种第一代。 (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勇于实践,敢于探索)不怕吃苦,勤于实践不怕吃苦,勤于实践 反馈问题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1964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挑战权威,不断创新挑战权威,不断创新 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1992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1993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捍卫真理,力排众议
16、捍卫真理,力排众议 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1986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 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袁隆平的两个心愿,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袁隆平的两个心愿, 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挑战自我,不断进取挑战自我,不断进取 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尤其是新闻类文章,它要在 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请分析本文 题目的特点。 正题,引用了毛泽东正题,引用了毛泽东195
17、91959年写的年写的七律七律回韶山回韶山中的诗句,中的诗句, 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副题,实题,点明所报道的人物。副题,实题,点明所报道的人物。 拓展练习拓展练习 1.借用诗句,生动形象,富有神韵和文采。 2.题目重在描述研究的结果(“喜看”),四个小标题重 在揭示“喜看”的原因。 3.题目中的“喜看”含义丰富:既写出了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 科技奖的心情,也写出了作者及人民看到袁隆平做出巨大 贡献的喜悦和激动。 4.“千重浪”形象地描绘了水稻研究的广阔远景,鼓舞 和振奋人心。 拓展练习拓展练习 分析新闻标题的艺术性。 思考:思
18、考: 文章第一部分提到文章第一部分提到“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 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请结合文章内容简 述原因,并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述原因,并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中国出现袁隆平这样一位农业科学家,是由中国国情决定 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 法,是历史赋予这位知识分子、伟大的农业科学家的责任。 主观原因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客观原因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 象,这使他产生了不畏艰难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和胆量。 内容上,肯定了袁隆平对中国乃至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 结构上,承上启下,具有过渡作用; 表达效果上,这句话提出问题,具有指导读者阅读的作用。 作用作用 思考:思考: 文章是如何回顾袁隆平文章是如何回顾袁隆平“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在实践中发现真理” 的?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什么?的?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1)文章先写袁隆平发现奇特稻禾时惊喜万分;接着写他播 种稻禾种子,满怀希望;再写他发现稻禾秧苗参差不齐,略过 失望;最后写他详细研究,反复计算证明,发现真理。 (2)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使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袁隆平成功背后 的艰辛付出与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