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 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3、感受词人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壮志,树立“以天 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尚的爱国精神。 写作写作背景背景 这首词写于这首词写于1925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 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 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经确立,国民革
2、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1010 月,毛泽东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月,毛泽东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 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在长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在长 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 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15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 子洲头。子洲头。”起句三句给我们透露了哪些信息?你从“独立”起句三句给我们透露了哪些信息?你从“独立” 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2、中间铺叙七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觉
3、得哪些词中间铺叙七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觉得哪些词 用得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用得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煞尾三句,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煞尾三句,表 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怀?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怀?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起句三句给我”起句三句给我 们透露了哪些信息?你从“独立”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们透露了哪些信息?你从“独立”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 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 境气氛; “独立” 二字破空而来,表现出词人身 处险境却坦荡从容的气质,显示了砥柱中流的气概。
4、2、中间铺叙七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觉得哪些词中间铺叙七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觉得哪些词 用得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用得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 【明确】“中间铺叙七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要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先要搞清楚:(1)作者描写了哪些意象? 【明确】山、林、江、舸、鹰、鱼万物。(板书:山、林、江、舸、鹰、鱼) (2)作者对这些意象(景物)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明确】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3)请同学们说说这部分里面哪些词语用得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 【明确】(学生可能会回答)“万”写出山之多;遍:红得全面,写出了红之广; 漫: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透:绿就绿得彻底
5、,写出了绿的程度、色彩的浓艳和神韵; “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击:写出了雄鹰一飞冲天,搏击风雨的矫健有 力;翔:本是鸟的飞翔,鱼的飞翔说明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写出了游鱼动作的轻快自 如。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煞尾三句,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煞尾三句,表 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怀?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怀? 【明确】 词人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 对着在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被压迫、 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 绪万千。他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 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
6、前途之 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 问题。这三句抒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 任的博大胸怀。 1、“携来百携来百 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换头两句在全文”换头两句在全文 结构中起什么作用?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2、中间铺叙七句塑造了怎样的中间铺叙七句塑造了怎样的“同学少年”“同学少年” 形形 象?象? 3、“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你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你是 怎么理解煞尾三句的?怎么理解煞尾三句的?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换头两句在全文”换头两句在全文 结构中
7、起什么作用?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接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 【背景】“峥嵘岁月”指的是怎样的岁月? “峥嵘岁月”是对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的形象概括。 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生活、学习、从事革命工作期 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 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他与何 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 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2、中间铺叙七句塑造了怎样的中间铺叙七句塑造了怎样的“同学少年”“同学少年” 形象?形象? 【明确】一群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热情 奔放的青年革命者形象。 3、“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你是怎么理“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你是怎么理 解煞尾三句的?解煞尾三句的? 【明确】“中流击水”这幅图暗含着能在革命洪流汹 涌之时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人应该是上面提到的“同 学少年”,诗人巧妙地借用“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样的图景,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形象的表 达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 国的壮志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