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给你的整体印象与 赤壁赋有何不同? 一、整体感受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给你的整体印象与 赤壁赋有何不同? 一、整体感受 赤壁赋 登泰山记 侧重抒发情思 侧重叙述游踪 语言诗意优美 语言简练平实 文体之别“记”的特点 记事性文体、记游散文记事性文体、记游散文 柳宗元小石潭记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石钟山记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一、整体感受 记叙 游踪 描写 景物 寄托 情思 概括文章各段的主要内容,并注意各段的写法特点。 二、梳理文脉 主要内容 写法特点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概括文章各段的主要内容,并注意各段的表达方式与详略比重。 二、梳理文脉
2、主要内容 写法特点 第一段 概述泰山地理环境 说明;略写 第二段 叙述登山过程 叙述;详写 第三段 描写山顶日出 描写:详写 第四段 介绍泰山人文景观 叙述;略写 第五段 总述泰山景观特点 说明:略写 第六段 例行署名 略 三、深入赏析 第一段:这一段在结构设计、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 南北水系面 南北分界线 重要景点点 三、深入赏析 第二段:下面这段文字在结构、表达上有何特点?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 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 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 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 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世皆谓之天门云
3、。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 登。 2.简要勾勒 文字洗练 1.条理分明 思维缜密 三、深入赏析 穿插考据,学者气质 赤壁赋是感性的、诗人式的; 登泰山记是理性的、学者式的。 姚鼐文章,讲究“义理、考据、辞章”,此处正是“考 据”之风的体现。对于姚鼐,这种“考据”内容与记游、写 景的结合,是一种有意识的文学创作,体现了他对于一种 “学者式”的散文之美的追求。 三、深入赏析 第三段:此段写山顶日出以什么为线索? 三、深入赏析 时间线索 1. 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 2. 日出中:山若樗蒲、云若五彩 3. 日出后:红光动摇、山色斑驳 空间线索 1. 东向:看日色(正面) 2. 西向:看山色(侧面) 三
4、、深入赏析 第二、三段:这两段写日出有哪些精彩的写景句子?请 赏析,并交流分享。 三、深入赏析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这两句重点关注“负”和“烛”两个动词,“负”字 写出积雪之厚,“烛”字写积雪之明,简单八个字,勾勒 出一幅熠熠生辉、明艳生动的画面。 三、深入赏析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这是一个比喻句,将半山之雾比作衣带。此句用字 极精炼,一字不多,一字不少,先是一个“带”字表现 了山雾的轻柔。但这个“带”字,又需“半”“居”来 铺垫,“居”是驻留意,唯有半山腰凝驻的雾气方有衣 带之态。 三、深入赏析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这是一个比喻句,将半山之雾比作衣带。此句用字 极精炼,一字不多,一字
5、不少,先是一个“带”字表现 了山雾的轻柔。但这个“带”字,又需“半”“居”来 铺垫,“居”是驻留意,唯有半山腰凝驻的雾气方有衣 带之态。 三、深入赏析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其精妙处,一在“稍”字,山形逐渐清晰,侧面表 现了太阳渐渐升起的过程。其二在判断句式。作者不说 “稍见云中数十山白若樗蒲者。”(同上文句式) 一是 追求句式的丰富多变,二是表现其真实的、自然的观景 过程,一定是先看到类似樗蒲的形象,再确定那是山峰。 此外,从这个句式中,隐约可见作者兴奋、惊喜的心情。 三、深入赏析 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此句之妙,在于“动摇”,表现了日光的摇曳,也 为引出东海的联想做
6、了视觉的铺垫。 三、深入赏析 第四段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 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 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三、深入赏析 第五段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 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三、总结:本文的艺术特色 1 简而明 2 简而丰 3 简而雅 布局简练布局简练,节奏清晰节奏清晰 语言简洁语言简洁,片言传神片言传神 风格简雅风格简雅,趣味盎然趣味盎然 五、了解作者 姚鼐,是清代散文桐城派代表人物,与方苞、刘大櫆合称 “桐城三祖”。 在继承方苞“义法”“雅洁”之说的基础上,又提出“道 与艺合,天与人一”“义理、考据、辞章”合一等文学理 论。 他的游记散文,比如登泰山记游灵岩记泰山道 里记序等,文法考究,内容扎实,语言简练,刻画生动, 既具学术性,又有文学性。又编纂古文辞类纂。 六、课后作业 阅读本文的姊妹篇泰山道里记序,从文章布局、段 内结构、语言表达等角度,任选一点,写一段400字左 右的鉴赏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