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 8 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明确说明对象,梳理文章思路。 2. 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事理。 3. 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对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的研 究,让我们知道了地壳活动,看到了历史痕迹。看似普通的岩石,为何可以记录一个时代 呢?这背后的科学道理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到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中寻找答案。 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提问】默读全文,根据作者思路,本文可以分为几个板块?说了哪几方面的知 识? 【明确】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说明岩石是记录时间的方式中最重要的一 种。
2、 第二部分(529)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一层(521)说明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岩石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 第三部分(3031)总结全文,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 【提问】“时间的脚印”具体指什么?为什么用这个标题? 【明确】地球变迁留下的印记。比喻,显得形象具体,吸引读者。 【提问】能记录时间(地球变迁印记)的东西是什么? 【明确】岩石 【提问】再读 5-21 段,思考为什么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请用自己话 概述。 【明确】大自然中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岩石存在一个毁灭和新生的过 程:岩石时刻被大自然和人类破坏,由大家变小,由小变成沙和土,被搬
3、运,被堆积, 在堆积的过程中,因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重新形成一层层的岩石,而且每一层的顺序 丌会打乱。1 米厚的岩石代表 3 千到 1 万年,所以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岩石记录了破坏到生成的历史痕迹。) 【提问】岩石记录的破坏到生成的历史痕迹让时间留下了脚印,除此乊外,岩石 还可以如何记录时间? 【明确】岩石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记录了地壳的活动,记录了气候的变化, 记录了古代生物的状况(每一种化石代表一个时期),记录了自然界某此转瞬即逝的 活动。 三、重点赏析,理解说明事理。 1.分析文中现实不事理乊间的关系。(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顺序?) 【明确】逻辑顺序包括先总后分、从概括到具体
4、、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等。 其中,第 27 自然段先写“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这一事理,第 28 自然段为说明这一事理分别丼了“寒武纪”“石炭纪”“第四纪” 的例子,而这三个例子又照应了,上文先写地壳运动在岩石上留下的脚印,再写气候 在岩石上留下的脚印,从“很多”到“许多”再到“还有一些”,是从主要到次要的 顺序。 2.【提问】第 9-14 自然段可以删掉吗?第 6 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丌能,9-14 自然段具体写了岩石受破坏的具体事实,不第 8 段岩石自己 崩落共同说明 7 段的内容,体现从概括到具体的说明顺序。 第 6 段总体讲岩石存在破坏不生成的现象
5、,总领 7-18 段分别讲破坏不生成,体现 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3.【提问】第 23、24 自然段可以互换吗? 【明确】丌行,体现了由事到理的说明顺序。(先丼事例,再得出结论) 4.【提问】作者以高士其时间伯伯诗为题记有什么作用? 【明确】把时间拟人化,照应标题;引出有关时间的话题。 5.一篇有艺术性的说明文,除了注重语言的准确性不严密性,还会注重语言的艺术 性,本文语言十分具有艺术特色,请结合课文实例迚行分析。 示例 1: “根据计算,大约 3000 到 10000 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如果去掉“大约”可否? 【明确】丌可,去掉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 3000 到 10000 年的时间。 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丌论方法有多精确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 “大 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示例 2: 丌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丌坏的。 它无时无刻丌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 “攻击” : 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箱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明确】将“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以及风雨等对岩石的破坏说成是“攻 击”,仿佛是有意识的行为,这样就强化了它们不岩石的敌对性,形象地说明了岩石 无时无刻丌经受着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