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1 页 共 11 页 14 白杨礼赞白杨礼赞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 1941 年所写的一篇散 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 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 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 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 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全文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段,点明题旨,直抒对白杨树的热烈赞 美之情,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为第二至第四段,描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象, 引
2、出白杨树。文章开头点出白杨树“不平凡”后,不写白杨树 怎样的“不平凡”,而是调转笔锋,先写“扑入”“视野”的高原 风貌,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高原风 景画:初看,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细瞧,近处 麦浪翻滚,远处连峰祈福。作者把自己置身画面中写出了在 此时此地的感受:雄壮”、 “伟大”,但又有些“单调”。这为 正式描写白杨树作了环境铺垫和气氛渲染。第三段,作者用 “刹那间”、“猛抬眼”把视线引向“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 木”, 但又不立即说出这种树木的名字, 而是用一设问句来提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2 页 共 11 页
3、 醒, 有如临其境的感觉。 接着用自己的惊奇之感来点出悬念。 第四段,作者才点出“那就是白杨树”,并用一个转折复句对 白杨树作了热情赞颂, 油然而生敬意, 深感“白杨树实在是不 平凡的”。 第三部分为第五至第六段,赞颂白杨树力争上游、紧密 团结, 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五段一开头, 作者就用“力争上游” 点明白杨树的外观体现的精神气质,接着连用两个“笔直”突 出了白杨树体现这种精神气质的外观特点。再接着具体描绘 了白杨树: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 内绝无旁枝”,丫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绝无横斜 逸出”;叶, “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 更不用说倒垂了”; 皮,“
4、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然后由“形” 进一步深入到“神”,高度赞颂了白杨树“努力向上”,“不屈不 挠”的坚强性格。第六段,怍者再次直抒胸臆,突出了白杨树 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为七至八段,歌颂白杨树朴实的风格,内在的 美质,由树及人地概括白杨的象征意义。作者用别具一格的 审美眼光,从白杨树的朴实风格、内在的美质,联想到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以及他们 团结一致、坚持抗战,用血写出了新中国历史的革命精神和 意志。文章一连用四个反诘语气的句式,层层联想开去,一 气呵成,感情激越,气势不凡。第八段囊括上文。白杨树的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
5、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3 页 共 11 页 象征含义在作者反复吟咏不平凡的白杨树“跟北方农民相似” 的赞语中,感情浓烈地揭示了出来。 第五部分为最后一段,斥责那些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 人们, 再一次赞美白杨树。 作者把“贵族化的楠木”与“极常见, 极易生长的白杨”进行对比,一“那”一“这“表现出界线分明的 爱憎。结句再次点题,回应开头,简洁有力。 作者以白杨树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敌后抗日 根据地广大军民,歌颂他们团结战斗、不屈不挠、坚持抗战 到底的崇高精神和坚强意志。如这篇作品单是为写白杨树而 写白杨树,自然也不失为一篇描写风物的佳作,但格调却要 低得多。此文的成就,是与作者采
6、用了象征手法,使文章寓 有了更深的意义。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 情。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在写作中学习应用。 3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朴质、团结向 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4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 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4 页 共 11 页 一、导入新课 显示白杨树的图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种树,这种树叫白杨树。请 同学们对照图片说说这种树的特征,并发挥你的想象力,说 说你由这种树联想到了什么? 【教学提示】 白杨树笔直的干,向上收拢的枝叶都是
7、它最典型的特 征,它本身也容易让人联想到戍边士兵、保国的将军等。教 师宜在引导学生对白杨树整体进行关注,从而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笔名茅盾,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 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 期。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 日战争。1940 年 5 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 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 民的
8、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 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5 页 共 11 页 文。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并说说朗读时应把握怎样的情感基调。 明确:朗读时应读出文中的激情与豪气,读出深蕴其中 的赞美之情。 2本文的题目为白杨礼赞,而作者也确实是在不 断地赞扬白杨树,请你找到文中赞扬白杨树的语句,说说作 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赞美白杨树的,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白 杨树。 明确:第 1 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9、我赞美白杨树! (第 1 段是总体的赞美,与题目对应,也承接后文) 第 4 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 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 4 段的赞美是在描写白杨树的生长 环境后发出的,白杨树在黄土地上傲然挺立,形成一种意境 美) 第 6 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 不是平凡的树! (第 6 段的赞美是在第 5 段描写白杨树的形貌 不平凡,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之后发出的,赞叹白杨树的形美 与神美) 第 8 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朴质、坚强、力求 上进的精神。(这里由白杨树的品质联想到当地人民的品质, 白杨树已经具有了象征意义,既是赞美白杨树,又是赞美人) 部编版八年
10、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6 页 共 11 页 第 9 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总结性的赞美,与前文 所有的赞美形成呼应) 3文章要赞美白杨树,第 2 段却没提白杨树,这一段 主要写了什么?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 明确:这一段描绘了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抓住“黄与 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雄壮”“伟大”,突出了白杨 树的不平凡;同时又用“单调”与第 3 段中白杨树“傲然地 耸立”相对照,两相对比又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此外,作 者在此处用“单调”这个字眼,看似是贬低环境,实则为突 出白杨树的不平凡做准备,这是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因此 不能删掉。 目标导学三:把握
11、白杨树特征,体会其象征意义 1请你阅读课文第 5 段,说说作者刻画了白杨树怎样 的外部形态及内在品格。 明确: 白杨树 (描写、刻画)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7 页 共 11 页 外部形态 干,笔直 枝,靠拢 叶,向上 皮,光泽 旺盛,要力争上游 内在品格 倔强挺立 向上发展 不折不挠 坚强,有斗争精神 2请你阅读第 7 段,作者为什么说白杨树“算不得树 中的好女子”,这不是贬低了白杨树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 写? 明确:作者说它不是“好女子”是为了突出白杨树伟 岸,正直,质朴,严肃,也不缺乏温和的伟丈夫形象,如同 第 2 段用“单调”字眼一般,作
12、者在此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 手法来突出白杨树“伟丈夫”的品质。 3请你仔细阅读第 7 段,说说作者是如何由树及人, 写出白杨树的内涵的,文中的白杨树到底象征了什么。 明确:作者在这一段用了四个反问句构成排比,清晰明 了地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一个“难道”启发人们深 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 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守卫家乡的哨 兵;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 志。 【教学提示】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8 页 共 11 页 教师可在此补充抗日战争时期北方革命根据地艰苦奋 斗的资料或图片,
13、引导学生将白杨树的特征与抗战精神相结 合,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 4 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说说楠木在文中象征了什么? 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楠木”象征了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 固的倒退的人们(诸如国民党反动派)。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为 了以树比树(白杨树和楠木),以人比人(北方农民和国民党反 动派),以达到艺术效果的一致、协调和完整。 目标导学四:学习象征手法,认识托物言志类散文 探究一: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 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明确: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提示:白杨礼赞写于 1941 年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茅盾看到了国民党反动
14、派消极抗日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 到广大北方抗日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粉碎日寇 “扫荡”的战绩。茅盾从广大北方抗日军民的身上看到了中 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由于当时处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 论自由,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对北方抗日军 民的赞美之情。 探究二: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明显地感受到白杨树的 挺拔象征着朴实坚韧的农民士兵,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精神象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9 页 共 11 页 征着民族解放战争中的革命精神。为什么白杨树会如此具有 象征意义呢?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对象征手法有怎样的认 识?请结合文本分析。 明确: (1
15、)作者最初在描写白杨树时极尽笔墨对白杨树的 外部形态及内在品格进行描绘赞美,已赋予其人性化的特 征。当作者用四个反问句点明之时,这象征意义便立即凸显 出来。(2)从本文的象征手法运用来看,象征手法首先是一种 结构立意上的技巧,而不是语言运用上的技巧,所以它不像 比喻等修辞手法,不是简单说“北方的劳动民众像挺直的白 杨树一样坚韧”,而是先刻画白杨树,再点出其象征意义。 这也说明了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宜先对某一事物做具体描 绘,突出它具有象征意义的特点,再赋予其象征意义。此外, 本文是托物言志类散文,而如何将物与志相结合呢?象征的 手法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 三、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白杨树
16、不平凡 (线索) 生长环境 外部形态 内在品格 (象征) 北方广大的劳动 人民、士兵以及 坚韧的革命精神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10 页 共 11 页 可取之处 本文从托物言志类散文的文体特征出发, 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及思想感情之 后,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象征这一表现手法, 突出象征手法与托物言志类散文之间的联 系,深化学生对此类文章的认识。 不足之处 本文需重点学习的知识点比较多,如在写 作技法上,就有欲扬先抑、象征、烘托等 多种表现手法值得重点教学;在价值观上, 本文也可重点突出革命精神。但为了让学 生达到“识文知类”的效果,只能将象征 手法的运用重点突出,其他点只是点到为 止。取舍或有欠缺,需在多次教学过程中 进行更正。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