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最苦与最乐最苦与最乐说课稿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最苦与最乐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呈现出我 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选自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文是有高度社会责任感 的梁先生对人生的思考,对责任的精辟认识。七年级学生初次在课本上接触到议 论文的体裁,大部分学生都只在平时的阅读中粗略了解过,对于它的写作特点并 未真正了解; 要引导学生通过本文学会思考, 做出判断, 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知识, 学会读写议论文;感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也将为接下来学习本单元的其它课 文“开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学情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契约、悲天悯人。掌握
2、句子“君子有终生之忧” , “任 重而道远” ,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2、能力目标: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特点。 3、情感目标:体味语言中蕴涵的人生价值责任的思考。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1、教法说明 话说: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情、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 目标,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选择 启发诱导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 学生在寻求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过程中,逐步深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各种能力。 2、学法说
3、明 在制订教法的依据上,考虑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能力水平的不 平衡性。我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采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圈点勾画、活 动迁移等方法, 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 让学生在自主、 合作、 探究的活动中, 2 获得个性化阅读的体验,通过诵读和理解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细节、品味语言 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小时候, 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 现在, 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苦。 同学们, 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 () 。刚才,我们谈了大家对“最苦” 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也说了他的看法,他就是梁启超。今天我 们就一起来看看他对“最苦”与“最乐”
4、的看法。听他说说什么是最苦,什么是 最乐。 2、初读课文 同学们自主阅读然后试着填写以下空格 (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 ) , 而不能( ) 。 3、精读课文 a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b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c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d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e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答疑) 明确: 第 1 题: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第 2 题: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第 3 题: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
5、这些痛苦都有 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第 4 题: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 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 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3 第 5 题: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 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 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4、再读课文 这是一篇具有重大的人生意义的文章, 我们除了要将它作为一篇语文课文进 行学习,更应该学习他想要传达出来的内涵。现在请同学们思考在读完全文后, 你觉得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对家庭、社会、国家应负有怎样的责任? 5、作业布置 以我的责任为题,作为一个学生该承担的责任,不少于 600 字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