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庚:林庚:著名诗人,学者,诗歌研究著名诗人,学者,诗歌研究 家。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家。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 一起来。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一起来。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 著名的论点是“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林庚先生”。林庚先生 历任厦大、燕大、北大中文系的教授,历任厦大、燕大、北大中文系的教授, 出版过出版过春野与窗春野与窗、问路集问路集等六等六 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诗人李白、 中国文学简史中国文学简史等。等。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九歌)自从屈原吟)自从屈原吟 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
2、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 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月赋说:说: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临江王节士歌又说:“又说:“木叶 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至于王褒渡河北渡河北的名句:的名句: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 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阅读第1段,文中引用大量
3、诗句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现象? 屈原屈原九歌九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木叶下。”。” 谢庄谢庄月赋月赋:“:“洞庭始波,木叶木叶微脱。”。” 陆厥陆厥临江王节士歌临江王节士歌:“:“木叶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王褒王褒渡河北渡河北:“:“秋风吹木叶木叶,还似洞庭波。”。” 【第1段】:引入“木叶”的话题。 【结论结论】: “木叶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引用引用】: 2. “木叶”是什么呢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 “树叶”,这
4、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 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橘颂里就说:里就说: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而淮南小山的“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 幽。”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幽。”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 就不常见了呢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
5、“树叶?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 ” 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 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 ( 萧纲萧纲折杨柳折杨柳 ) “) “皎皎云间月,灼灼皎皎云间月,灼灼 叶中华。”叶中华。”( ( 陶渊明陶渊明拟古拟古 ) ) 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 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 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
6、来写出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 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 柳恽柳恽捣衣诗捣衣诗 ) )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 沈佺期沈佺期古意古意 ) ) 可见洗炼并不能作可见洗炼并不能作 为“叶”字独用的理由,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至少从来就没有 产生过精产生过精 阅读第阅读第2 2段,注意段,注意提示性提示性语句,找出段中的关键句。语句,
7、找出段中的关键句。 彩的诗句。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彩的诗句。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 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 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登高诗诗 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 的“落木”无疑的正是从屈原的“落木”
8、无疑的正是从屈原九歌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按“落木萧萧中的“木叶”发展来的。按“落木萧萧 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照我们平常的想法,那么“叶”字似乎就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照我们平常的想法,那么“叶”字似乎就 不应该省掉,例如我们无妨这么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不应该省掉,例如我们无妨这么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 然而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 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
9、哀江南赋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里已经说过: “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 非偶然了。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非偶然了。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 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关键句)(关键句) 屈原在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淮南小山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无名氏古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萧纲折杨
10、柳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 “亭皋木叶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 “九月寒砧催木叶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庾信哀江南赋“辞洞庭兮落木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从“从“树树-叶叶-木叶木叶-落木落木”的变化”的变化 自 从 屈 原 以 惊 人 的 天 才 发 现 了 自 从 屈 原 以 惊 人 的 天 才 发 现 了 “ 木 叶 木 叶 ” 的 奥 妙 , 此 后 的 诗 人 们 也 ” 的 奥 妙 , 此 后 的 诗 人 们 也 就 再 不 肯 轻 易 把 它 放 过 。 就 再 不 肯 轻 易 把 它 放 过
11、。 【第第2 2段段】古代诗人最喜欢用“古代诗人最喜欢用“木叶木叶”和“”和“落木落木”两个意象。”两个意象。 3.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 “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 是 “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 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从概 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 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 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
12、头自天而降吗?而我们的诗人杜甫, 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 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 来分析一下“木”字。 【第第3 3段段】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关键在“木”这一字上。 阅读第阅读第3 3段,找出段中的关键句。段,找出段中的关键句。 (关键句)(关键句) 第1段:引入“木叶”的话题。 第2段:古代诗人最喜欢用“木叶”和“落木”两个意象。 第3段: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关键在“木”这一字上。 提出观点提出观点 (13) “木叶”“木叶” 为古代诗人所钟爱为古代诗人所钟爱。 【小结小结】 关键
13、在“关键在“木木”这一字”这一字。 4.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 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 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 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 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吴均的答柳恽 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 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 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
14、“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 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 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 者岂不正是“落木千 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 而又不同的地方。“木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 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 个艺术特征。 【特征特征1 1】:“:“木木”本身就含有“”本身就含有“落叶落叶”的因素。”的因素。 阅读第阅读第4 4段,找出段中的关键句,概括“段,找出段中的关键句,概括“木
15、木”的第一个特征。”的第一个特征。 高树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曹植野田黄雀行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高木。 吴均答柳恽 比比 较较 作者认为“作者认为“高木高木”与“”与“高树高树”的表现意蕴有何不同?”的表现意蕴有何不同? 叶子越来越 少的局面,所 谓“扫高木” 者岂不正是 “落木千山” 的空阔空阔吗? 借满树叶子的 吹动,表达出像 海潮一般深厚的 不平,这里叶子 越多,感情才越 饱满饱满。 5. 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 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
16、修养的诗人们正 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 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 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 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 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 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 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 ( 周邦彦满庭芳 ) 这里
17、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 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 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 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 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木木木头、木料、木板木头、木料、木板树干树干落叶落叶。 树树树叶树叶 阅读第阅读第5 5段,划出关键句,概括“段,划出关键句,概括“木木”与“”与“树树”的诗歌语言暗示性各是什么?”的诗歌语言暗示性各是什么? 6.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
18、,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 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 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 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 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 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 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 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 泊
19、;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 冉,落叶何翩翩。” ( 曹植美女篇 ) 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也 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中 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 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也显然是变得 太黄了。“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 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
20、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 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 吴均青溪小姑歌 ) 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 绵的一面。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 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阅读第阅读第6 6段,找出段中的关键句,概括“段,找出段中的关键句,概括“木木”的第二个特征。”的第二个特征。 【特征特征2 2】“木叶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在
21、那蒙蒙的雨中,在那蒙蒙的雨中, 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缺 少那飘零之意少那飘零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 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 了了离人的叹息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想起了游子的漂泊游子的漂泊。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木叶下。下。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落叶何翩翩。何翩翩。 那是春夏之
22、交那是春夏之交饱饱 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比较文中列举的几首诗中“比较文中列举的几首诗中“木叶、落叶、黄叶木叶、落叶、黄叶”等意象的不同含义”等意象的不同含义: 【结论结论】:所用意象不同,所表意蕴也不尽相同。所用意象不同,所表意蕴也不尽相同。 观点观点 (13) 分析分析 (46) “木叶”“木叶” 的两个艺的两个艺 术特征术特征 总结总结 (7段) 艺术领域艺术领域 一字之差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相隔千里 【行文思路行文思路】 “木叶”“木叶” 为古代诗为古代诗 人所钟爱人所钟爱 诗歌的语言富于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 寄诸言外。
23、寄诸言外。 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 内的意思,而且内的意思,而且 要品尝要品尝言外意味。言外意味。 【学习启示学习启示】 月月 月上柳梢头。月上柳梢头。 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岸晓风残月。 烟笼寒水月笼沙。烟笼寒水月笼沙。 月是故乡明。月是故乡明。 举杯邀明月。举杯邀明月。 床前明月光。床前明月光。 近水楼台先得月。近水楼台先得月。 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 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时明月汉时关。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别时茫茫江浸月。别时茫茫江浸月。 明月夜明月夜,短松岗短松岗,夜来幽梦忽还乡。夜来幽梦忽还乡。 美丽美丽 忧愁忧愁 冷清冷清 思念思念 【常见意象常见意象】 【月】:寄托对家乡、亲人思念,怀古之情。 【梧桐】:悲秋,愁,凄苦之情。 【柳】:不舍,留念之意。 【杜鹃】:悲苦,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 归的心情;乡愁乡思。 【鸿雁】:指书信。相思之情。 【松】:象征孤直的品格。 【梅】:象征高洁的品格。 【竹】:象征君子的品德修养。 【菊】:表现隐逸、不随流俗、坚贞不屈的品格。 【荷花】:象征纯洁、清高。 【白云】:见月怀人,望云思友;寓归隐。 【蝉】:指餐风露宿的雅士高人。高洁象征。 【芳草】:常喻离恨;喻离别忧愁。 【落花】: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 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西楼】:相思之所。喻思念、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