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课课 题题 9 竹节人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品味关键字词句,学习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 方法。 2. 通过品读文本,启迪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的联想,感悟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朗读,掌握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核心问题:作者如何通过对斗竹节人的描写,表现自己的情 感? 教教学学准备准备 学案纸,多媒体课件 导导 学学 过过 程程 二二 次次 备备 课课 一、检查预习,新课导入 1. 声音响亮,朗读标题 2. 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二、画面想象,寻找文中童年乐趣 1.师:作者是怎么在童年时代寻找乐趣,度过这段时 间的? 明确:自已做玩具,制作竹节人,斗
2、竹节人。 2.师:你们见过竹节人吗?文章的哪一段告诉了我 们? 明确:第 3 段“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一截,这就是竹 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 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再锯成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 穿在一起,就成了。 ” 2 灵活机动: “纳鞋底” “缝衣服”的区别(纳:补缀, 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 ) 请 1-2 名同学朗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3.师:你们的童年时光,又是怎么度过的?为什么作 者的童年时代和我们的童年时代存在差别? 明确:手机,电视,书(自由发言) 。 因为时代不同,物质条件不同,因此流行的东西也不 一样。 补充材料:70 年代(1970 年
3、) ,彩色电视兴起,2000 年,手机才逐渐普遍。而我们的作者是 1950 年出生的。 4.师:让我们通过课文,再来仔细了解一下那个时代 的乐趣。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画出最打动你的句子,想 想它到底是哪一点打动了你, 稍后举手交流。(2-3 名同学) 明确: 句子有无特殊描写手法, 细节的生动点在哪里。 (1)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 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 里掉下去了。 ” 年纪拟人 裂缝像黄河长江比喻 (形状相似,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 “一不小心,掉笔” ) (2) “把串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 面一拉紧,那长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
4、站成一个壮士模样, 威风凛凛,叉腿张胳膊,跟现今健美比赛那脖子老粗浑身 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 3 通过细节描写,准确表现竹节人是如何站立。 比喻的手法,将竹节人和健美的小伙子比,生动又形 象表现出竹节人的威风凛凛。 小结:语言文字就像一幅灵动的画面,尤其是一些细 节的描写,更有助于我们想象画面。因此,我们在阅读记 叙类文章的时候, 边读边想象画面就能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板书:想象画面) 三、利用时间人物,学习阅读方法 1.师:虽然我们和作者玩的东西不一样,但是每一个 孩子的童年也有相似之处。请在文中找找,那些地方让你 觉得与你的生活有相似之处,你仿佛也经历过
5、?作者又是 如何描写这段相似的经历?(通过时间、人物) 明确:“下课时, 教室里摆开场子, 吸引了一圈黒脑袋, 攒着观看,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 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而作鸟兽散。 ” 2.师:请同学们根据分析,再次分段读一读下课的时 候,同学们的表现(下课时一段) ,上课时老师的表现(老 师大步流星) ,以及课后我们所观察到了老师的形象 (只见 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 明确:朗读过程中,注意下课时的调皮、活泼与热闹, 上课时的紧张,课后的惊讶和有趣。 3.师:经过我们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一下, 这篇回忆性的文章分成了哪两个部分来写,分明是什么? 4 明确:一是描写竹节人的制作方法,而是记叙“我们” 玩竹节人的经过。 四、回家作业 1.将课堂上所交流的,下课到上课的片段,动手写下 来 2.在文中挑选三个你最喜欢的词语,说说它们的作用 板板 书书 设设 计计 竹节人 范锡林 时间 地点 画面想象 人物 联系实际 教教 学学 反反 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