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九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1189274 上传时间:2021-03-20 格式:PPTX 页数:74 大小:2.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九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九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九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九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九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九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思想政治思想政治 2022 必修三 政 治 与 法 治 内 容 索 引 模块概览 网络构建 探究活动 落实素养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热点引路 知能训练 模块概览模块概览 网络构建网络构建 政治与法治的学习主线可以概括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 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 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第一、二单元阐述的是“制度建设”,第 三单元阐述的是“法治建设”。制度建设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法治建设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障。 主线 主题 内容 中国 共产 党的 领导 历史和 人民的 选择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

2、团结带领人民先后完成和推进了革命、建 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 民的选择 中国共 产党的 先进性 (1)性质。(2)地位。(3)根本立场。(4)根本宗旨。(5)执政理念。(6)指 导思想。(7)初心和使命。(8)执政方式。(9)领导方式。(10)思想路线。 (11)基本路线。(12)最终目标和最高纲领。(13)党的建设。(14)一切 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15)“四个意识”。(16)“四个全面” 坚持和 加强党 的全面 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中

3、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主 要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时代,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主线 主 题 内 容 人民 当 家作 主 人民民 主专政 的社会 主义国 家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保证人民当家 作主,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只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 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 义现

4、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保持蓬勃的生机 我国的 根本政 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 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 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 内容 我国的 基本政 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三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些制度与我国 的根本政治制度相适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主线 主题 内 容 全面

5、依法 治国 治国理 政的基 本方式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的重要依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 巨大成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 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法治中 国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 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全面依 法治国 的基本 要求 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 法、全民守法。科学立法

6、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严格执法,就是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 依法办事。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 现公平正义。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 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探究活动探究活动 落实素养落实素养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引述宪法序言,说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 政党的必然性。 学习清单学习清单 1.描述与分类: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历史任务。社会主 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和意义,描述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2.解释与论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理解建立新中国的重大意 义,理解改革开放的目的

7、和意义。 3.预测与选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 导,坚持改革开放。 4.辨析与评价:评析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中国革命、 建设、改革需要坚持党的领导。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 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科学精神:明确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历史任务。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改革开放的意 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3.公共参与:通过查阅资料或社会调研体验党的初心和使命。自觉投 身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建设中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8、化强国贡献力量。 必备知识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关键能力 考点一 考点二 精梳细理精梳细理重基础重基础 考点一考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原因: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正 常进程。 (2)国情: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考点一 考点二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1)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 们相互交织。 (2)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1)决定因素:近

9、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2)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考点一 考点二 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 项目 代表 政治主张 实践结果 第一种 先后以北洋军 阀和国民党统 治集团为代表 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 产阶级统治,让中国继续走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被中国人民抛弃了,其代表 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 第二种 以某些中间派 或中间人士为 代表 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没有得到人民群众认可,它 的多数代表者后来也承认这 个方案在中

10、国无法实现 第三种 以中国共产党 为代表 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 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 社会主义 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 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 护 考点一 考点二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 (2)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3)意义: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 希望。 (4)前景: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 一正确的选择。 考点一 考点二 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1)社会条件:中国在由封建社会逐渐成为半

11、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其社会 结构和阶级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2)出现:随着官办和外国人开办的工业企业的创建,中国出现了最早的近代产业 工人。 (3)特点 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但集中分布在大城市,有利于组织成为阶级力量。 他们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之下,富有斗争精神, 具有革命性。 他们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先进性。 中国产业工人成为一支日趋重要的社会力量。 考点一 考点二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担当 (1)成立条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 义。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12、领 导力量。 (2)目标: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3)使命: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4)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考点一 考点二 (5)成就 推翻了三座大山。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 和国。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3.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 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

13、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考点一 考点二 易混易错 1.中国逐渐成为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和官僚资本垄断的半封建社会,是近代 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提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 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 会的主要矛盾。 提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次要矛盾。 考点一 考点二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

14、统治,争取民族独 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推进 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提示。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共 产党在21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 考点一 考点二 博闻广积博闻广积提能力提能力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是什么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为什么 当时的中国对内实行封建君主统治,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帝国主义的 入侵,严重损害

15、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了中国的政 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打断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使中国逐步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影响性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 交织,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而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推翻帝国 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 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考点一 考点二 2.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及其性质: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 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16、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前者是民族 矛盾,后者是阶级矛盾。 (2)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阶级矛盾降到 次要地位,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 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 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当国内战争发展到 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往往直接 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 在一条战线上。 考点一 考点二 3.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 关系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 族独

17、立和人民解放 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 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区别 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 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实质是解决生 产关系的问题 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 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 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实质是解决 生产力的问题 联系 二者均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 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两大历史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创造前提,开辟 道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 求 考点一 考点二

18、4.近代中国各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与特点 项目 地位 优点 局限性 农民阶级 主力军 人数多、革命性 狭隘性、缺乏科学理论 指导 资产阶级 同盟军 革命性、进步性 两面性、不彻底性 无产阶级 领导核心 先进性、革命性、团结性 考点一 考点二 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阶级基础:随着官办和外国人开办的工业企业的创建,中国出现了最早的近代 产业工人。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但集中分布在大城市,有利于组织成为阶级 力量。他们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之下,富有斗争 精神,具有革命性。同时,他们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 有先进性。中国产业工人成为一支日趋重要的

19、社会力量。 (2)思想准备: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领导力量: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治代表。 考点一 考点二 6.中国共产党探索历程 (1)确立目标: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 和最终目标,同时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 “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2)探索成果: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 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资本主义的统治

20、,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于1949年10月建立中 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考点一 考点二 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 民主的伟大飞跃,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使 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 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

21、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 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考点一 考点二 特别提醒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 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 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考点一 考点二 7.思维聚焦 考点一 考点二 微研深究微研深究明方法明方法 命题点一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例题】 下列对近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正确的是( ) 封建势力的衰败打断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 帝国主义的入侵 打断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 基本国情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的基本国情 A

22、. B. C. D. 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 B 解析 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使中国逐步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错误,正确;近代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多重矛盾和主要矛 盾,错误。 解题指导 【易错点】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与近代中国的主要矛 盾,清晰认识二者谁决定谁的问题。 考点一 考点二 对点金题1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 义侵略的历史,是封建统治者勾结帝国主义镇压人民起义和人民群众反帝 反封建的历史,是中国要求追上世界资本主义的步伐、在中国发展资本主 义,而封建统治者和帝国主义反对中

23、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这表明近代 中国的历史任务是( )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彻底改 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 的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 彻底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 A. B. C. D. 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 A 解析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 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因此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A项。 考点一 考点二 命题点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例题】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

2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到改革开放, 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当代历史的每一次进步无不彰显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智慧,这说明( )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和正确的选择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中国共产党坚持改革开放是正确的选 择 中国共产党具备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A. B. C. D. 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 B 解析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对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材料强调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的历史变迁,不是救中国的历史阶段,而是富中国、强中国的历史阶段, 不符合材料主旨;与材料不相关,材料强调的是从中国当

25、代历史得出的 结论;从材料体现的国家发展的历史成就中可以看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是历史的选择和正确的选择,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具备与时俱进的执政 能力和水平,正确。 解题指导 【命题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因与意义。理解党的领导 和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考点一 考点二 对点金题2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主要源于( ) A.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最早最长 B.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政党 C.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唯一的党派 D.中国共产党坚

26、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 D 解析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的根本政治保证,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奋进,这主要源于中国共产党坚 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以D项正确;A项不符 合实际;B项说法太绝对,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政党之一;C项不符 合实际,我国还存在民主党派,排除,故选D项。 考点一 考点二 精梳细理精梳细理重基础重基础 考点二考点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一

27、、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 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2)19491952年,在着重完成包括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等在内的民主革 命遗留任务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致力于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了的 国民经济。 考点一 考点二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过渡时期 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建立社会主

28、义制度 前提: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标志: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标志着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 意义: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 了制度基础。 考点一 考点二 3.艰苦探索 (1)原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在中国怎样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 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也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 苦的探索。 (2)成就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中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 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 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中国共产党

29、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 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考点一 考点二 二、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1.开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2.作用: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目的 (1)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 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社会主义: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 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党的建设: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 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

30、走在时代前列。 考点一 考点二 4.实践成就 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 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想一想】有人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你是如何看待这 一观点的? 提示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共产党发动、自己领导、广大 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自觉行为。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和方 面。 考点一 考点二 三、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1.历史方位: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 新的历史方位上。 2

31、.历史意义 (1)对中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 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对世界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 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考点一 考点二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 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 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和中国方案。 (3)新征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踏上了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

32、强国的新征程。 3.结论: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 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考点一 考点二 易混易错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创造了政治前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 确立。 2.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提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 复兴。 考点一 考点二 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 现代化。 提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

33、路线和总任务,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改革开放是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是强国之路。 提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考点一 考点二 5.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提示。我国推进改革开放,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而 不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改革 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

34、代,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 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标志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 考点一 考点二 博闻广积博闻广积提能力提能力 1.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比较 比较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区 别 领导力量 资产阶级领导 无产阶级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为思想武器 政治目标 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 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 革命特点 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 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 彻底解决 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 决了民主革

35、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革命结果 最终遭到失败 最终取得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联系 二者都属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反 帝反封建革命 考点一 考点二 2.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 项目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时间 1949年1956年底 1956年1966年 任务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 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 社会主义 成就 完成三大改造,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 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 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 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 工业体系和

36、国民经济体系,教育、 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 的发展,国际地位提高 考点一 考点二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1)社会主义改造 性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过程和组成部分 目的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实质 对中国的生产关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意义: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 制度基础。 考点一 考点二 4.改革开放 开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性质

37、 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 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 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开放,即对外开放,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 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 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地位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实践 启示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正是因为始 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

38、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 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考点一 考点二 5.中国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主要矛盾的变化 中国社会发展阶段 历史背景 主要矛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 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 和中国共产党中强调认清中国 国情重要性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人 民大众与封建势力之间的 矛盾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 期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 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 决议指出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 间的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之间的矛盾 考点一 考点二 6.全面认

39、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重要标 志和特 征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 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内涵 在时代层面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在国家层面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人民层面是不断创造 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中华民族层面是奋力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层面是中国日益走近世 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结论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

40、民的选择、 是正确的选择 考点一 考点二 7.思维聚焦 考点一 考点二 微研深究微研深究明方法明方法 命题点一 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 【例题】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们 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举行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其历史任务是总结党的 七大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成就,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了建 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由此可知这次会议上可能提到的问题有 ( ) 确立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生产资料私 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开始进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国内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对经济文化

41、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 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A. B. C. D. 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 C 解析 从党的八大召开的时间来看,属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基本结束,三大 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时期,符合题意;确立对外开 放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错误;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错误。 解题指导 【素养点】本题以中共八大的召开为背景,考查我们对重要节 点上重大事件的理解和把握。 考点一 考点二 对点金题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其伟大历史意义在于( ) 中国从此在世界上强起来了 确立

42、了社会主义制度,人民的精神面貌 焕然一新 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 中 国人民在政治上获得解放,迎来当家作主的时代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欺凌中国 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在政治上获得解放,迎来当家作主的时代,正确。 考点一 考点二 命题点二 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 【例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改革开放 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我国之所以高 度重视改革,是因为改革能( ) 推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

43、产力 根本改变我国的经济社会基本制度 A. B. C. D. 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 C 解析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 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 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所以说法正确;推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相适应的说法颠倒了二者关系,说法错误;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 前提下进行,中“根本改变”说法错误。 解题指导 【素养点】题目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为 背景材料,考查对改革重要性的认识。 考点一 考点二 对点金题2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谈话中说:“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 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

44、们带来了一些困难。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 不能成功的。”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必须长期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B.“人家封锁我们”,给中国带来困难 C.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 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 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 A 解析 邓小平同志的谈话意在表明中国长期闭关自守严重阻碍了自身经济 的发展。中国要想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增强综合国力,必须长期坚持对外 开放。 考点一 考点二 命题点三 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例题】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 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

45、政治论断。这一重大政治论断( ) 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 进的执政能力 为国家制定大政方针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成为新 时期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 A. B. C. D. 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 C 解析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党的这一重大政治论断体现了中国共 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为国家制定大政方针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符合题意;关于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是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错 误。 解题指导 【素养点】题目以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要论断为背景,考查我 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深刻认识。 考点一 考点二 对点金题3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

46、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 )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是 决胜初步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的时代 是全体 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小康社会已经初步建成,错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实现全体人 民共同富裕而非同步富裕,错误。 热点引路热点引路 知能训练知能训练 背景材料背景材料 从容不惑 开放进取深圳特区四十载的世界启示 40年,足以让躁动沉淀为不惑

47、,让小渔村变身大都市。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起源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忠实践行地,深圳故事连着中国故事,深圳的成就是 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迎来从富起来到 强起来伟大飞跃的生动缩影。 特区成功源自世界眼光。中国决策层以世界眼光,顺势而为,适时打开国门, 成为西方技术和资本要素的吸纳者,开辟了中外经济大循环,让中国资源和 人力禀赋充分发挥优势。 而今,世界经济再度行至十字路口,疫情和保护主义推动供应链重构,压制 国际经贸合作,全球化浪潮遭遇顶风逆流。中国决策层适时提出构建国内 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面对外部风浪,拥有超大市场和经济 规模的中国如今更为镇定自信,进退有据。

48、40多年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思维解码思维解码 (1)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起源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忠实践行地,深圳故 事连着中国故事,深圳的成就是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迎来从富 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生动缩影。 (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3)我国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 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 际地位显著提高。 (4)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者,中国将以自身发展壮大为

49、全球经济发展 和世界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 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备考猜练备考猜练 1.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的3 645亿元增长 到2019年的99.086 5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人均GDP从1978年的385元增长 到2019年的70 892元。这表明改革开放( ) 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 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能够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意义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 能力。四

50、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发展是解决我国一 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故错误。 2.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其积极作用表现在 ( ) 强力推动中国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 经济社会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 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实现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迎来 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我国将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说法错误。正确,符合题意。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2周年。40多年风雨征程,改革开放创造了令世界 赞叹的“中国奇迹”。今天,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政治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九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