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1 浙江高考复习浙江高考复习:论语论语(传统文化经典传统文化经典)高考设题陷阱高考设题陷阱解读(详细版)解读(详细版) 考点:考点: 1.1.诲人不倦诲人不倦P53(2009 浙江浙江) 2.2.君子之风君子之风P28(2010 浙江浙江) 3.3.为政以德为政以德P1(2011 浙江浙江) 4.4.仁者爱人仁者爱人P24(2012 浙江浙江) 5.5.君子之风君子之风P28(2013 浙江浙江) 6.6.周而不比周而不比P38(2014 浙江浙江) 7.7.孟子孟子(2015 浙江浙江) 8.8.墨子墨子(2016 浙江浙江) 9.9.诲人不倦诲人不倦P53;高山仰止;高山仰止P5
2、7(2017 浙江浙江) 10.10.克己复礼克己复礼P7(2018 浙江浙江) 11.11.君子之风君子之风P28(2019 浙江浙江) 12.12.为政以德为政以德P1(2020 浙江浙江) 13.13.高山仰止高山仰止P57(2008 福建福建) 14.14.周而不比周而不比P38(2009 福建福建) 15.15.论语论语与与孟子孟子(2010 福建福建) 16.16.求诸己求诸己P35(2011 福建福建)浙考不列入范围浙考不列入范围 17.17.君子之风君子之风P30(2012 福建福建) 18.18.周而不比周而不比P39(2013 福建福建) 19.19.君子之风君子之风P29
3、(2014 福建福建) 20.20.为政以德为政以德P1(2015 福建福建) 21.21.沂水春风沂水春风P63(2015 北京北京) 22.22.诲人不倦诲人不倦P54(2018 北京北京) 【一一】 考点:考点: 1.诲诲人不倦人不倦P53(2009 浙江浙江) (1)陷阱设计)陷阱设计概括成语概括成语举一反三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2)教育观(教育原则)教育观(教育原则)学生主体原则,自主学习原则,注重身教原则,无言之教,教是为了不教学生主体原则,自主学习原则,注重身教原则,无言之教,教是为了不教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附注附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愤
4、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育启发式教育 【正题】【正题】 1.1.【20092009 浙江】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浙江】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 ,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 ,百物生百物生 焉焉,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 (1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
5、段的成语。(1 1 分)分) (2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3 3 分)分) 答:答: 【答案】【答案】 1.1.【20092009 浙江】(浙江】(1 1)举一反三)举一反三 (2 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 为了不教”亦可)。评析:略。为了不教”亦可)。评析:略。 【二【二】 2 考点:考点: 2.君子之风君子之风P28(2010 浙江浙江) (1
6、)陷阱设计)陷阱设计以文解文以文解文欧阳修朋党论(君子,道欧阳修朋党论(君子,道;小人,利)小人,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释义)(释义):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 (2)君子、小人交友本质区别)君子、小人交友本质区别义利不同的价值取向义利不同的价值取向 【附注】【附注】欧阳修之思,源出论语欧阳修之思,源出论语 【正题】【正题】 2.2.【20102010 浙江】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浙江】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 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然
7、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 4 分)分)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 答:答: 2.2.【2010.2010.浙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浙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 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三】【三】 考点:考点
8、: 3.为政以德为政以德P1(2011 浙江浙江) (1)陷阱设计)陷阱设计比较阅读比较阅读:为政观(儒家,法家)为政观(儒家,法家)为政以德,以法治国为政以德,以法治国 (2)侧重点)侧重点孔子孔子:法家之弊,“民免而无耻”(缺陷),以“德政”补缺法家之弊,“民免而无耻”(缺陷),以“德政”补缺;韩非子韩非子:“为治者用众舍寡”,“为治者用众舍寡”, 自我完善的人少,儒家教人自我完善自我完善的人少,儒家教人自我完善利弊互现而互补利弊互现而互补 附注附注:古文古意辨析。古文古意辨析。 【正题】【正题】 3.3.【20112011 浙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浙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
9、1)()(2 2)题。()题。(5 5 分)分) 子曰子曰: :“道之以政“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论语)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 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为吾善;自我完善。用:使。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注】为吾
10、善;自我完善。用:使。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1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 1 分)分) 孔子:孔子:_ _ 韩非子:韩非子:_ (2 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 4 分)分) 答:答: 【答案】【答案】 3.3.【2011.2011.浙江】浙江】 (1 1)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 以法治国以法治国 (2 2)()(4 4 分)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分)孔子认为“法
11、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 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该相互补充。该相互补充。 【译文】【译文】 (1 1)孔子说:“用行政命令来治理国家,制定相应的刑法,人们虽然想到免于刑罚,但还不能从心理上想)孔子说:“用行政命令来治理国家,制定相应的刑法,人们虽然想到免于刑罚,但还不能从心理上想 到犯罪是可耻的;以道德来治理国家,以礼仪规范来约束百姓,人们就会有了耻辱之心,并且知道如何遵到犯罪是可耻的;以道德来治理国家,以礼仪规范来约束百姓,人们就会有了
12、耻辱之心,并且知道如何遵 守规矩。”守规矩。” (2 2)圣人治理国家,不是依赖人们自觉为自己办事的善行,要的是那种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要是靠人)圣人治理国家,不是依赖人们自觉为自己办事的善行,要的是那种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要是靠人 们自觉地为自己办事的善行,国内找不出十几、几十个;要是形成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就可以使全国们自觉地为自己办事的善行,国内找不出十几、几十个;要是形成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就可以使全国 整齐一致。治理国家的人需要采用多数人都得遵守的措施,不能用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的办法,因此不应整齐一致。治理国家的人需要采用多数人都得遵守的措施,不能用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的办法,
13、因此不应 3 该推崇德治,该推崇德治,而应该实行法治。而应该实行法治。 【四】【四】 考点:考点: 4.仁者爱人仁者爱人P24(2012 浙江浙江) (1)陷阱设计)陷阱设计肯定否定肯定否定:断句位置断句位置“不问马”“不问马”:贵人贱马贵人贱马;“不”,问马“不”,问马:人、马并重(先人后马)人、马并重(先人后马) (2)陷阱设计)陷阱设计隐含比较隐含比较:仁爱观仁爱观墨家墨家:兼爱(人马并重)兼爱(人马并重);孔子孔子:“亲亲”基础上推己及人“亲亲”基础上推己及人 【附注】【附注】孔子仁爱观,非唯人,亦有尊重自然。如“泛爱众而亲仁“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后儒或以孔子仁爱观,非唯人,亦有尊
14、重自然。如“泛爱众而亲仁“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后儒或以 此而论孔子有兼爱思想。此处可以李清照为喻,李氏为婉约派,其“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之诗句,此而论孔子有兼爱思想。此处可以李清照为喻,李氏为婉约派,其“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之诗句, 充满豪放。故孔子偶有兼爱思想,不足为怪。考题以其主流思想而充满豪放。故孔子偶有兼爱思想,不足为怪。考题以其主流思想而设题,非以次流思想而设计。设题,非以次流思想而设计。 【正题】【正题】 4.4.【20122012 浙江】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浙江】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
15、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2 分分) ) (2 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3 分分) ) 答:答: 【答案】【答案】 4.4.【2012.2012.浙江】(浙江】(1 1)贵人贱马贵人贱马 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2 2)这种句读体现了后
16、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 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五】【五】 考点:考点: 5.君子之风君子之风P28(2013 浙江浙江) (1)陷阱设计)陷阱设计内外印证内外印证颜回颜回:“”贤哉,回也”“”贤哉,回也”;恶衣恶食(饮,衣)恶衣恶食(饮,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 者,未足与议也者,未足与议也“贫富观”“贫富观” (2)陷阱设计)陷阱设计正反两正反两面面常态常态:贫怨富骄。非常态
17、贫怨富骄。非常态:安贫乐道,气节安贫乐道,气节;不骄好礼,谦逊。不骄好礼,谦逊。人性人性 理论举例理论举例 【附注】【附注】非诵背内容,关键词宜背诵。后人读论语而化用论语之论,见之则摘录而理整之。非诵背内容,关键词宜背诵。后人读论语而化用论语之论,见之则摘录而理整之。 【正题】【正题】 5.(20135.(2013浙江卷浙江卷) )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论语学而论语学而) )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18、”( (论语宪问论语宪问) ) 箪食瓢饮, 不改其乐; 子路衣敝缊袍, 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 皆所谓不耻箪食瓢饮, 不改其乐; 子路衣敝缊袍, 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 皆所谓不耻者。者。 ( (宋 真宋 真 德秀西山读书记德秀西山读书记) ) (1)(1)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2(2 分分) ) (2)(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3(3 分分) ) 答:答: 【答案】【答案】 5.5.【2013.2013.浙江】浙江】(1)(1)颜子颜子 恶衣恶食恶衣恶食 4 【解析】解析】2013 年考查的是孔子的贫富观,用填空题,而且用
19、补写兼续写、推断的形式,设题新颖巧妙。第年考查的是孔子的贫富观,用填空题,而且用补写兼续写、推断的形式,设题新颖巧妙。第 一个空很容易,第二个空稍有难度,须对颜回之饮食、子路之穿戴两方面加以概括,且要概括成四个字。一个空很容易,第二个空稍有难度,须对颜回之饮食、子路之穿戴两方面加以概括,且要概括成四个字。 可以援引论语“君子之风”中的关键词语,也可以用类似的四字词语概括。可以援引论语“君子之风”中的关键词语,也可以用类似的四字词语概括。 (2)(2)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故处贫难,处富易。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故处贫难,处富
20、易。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 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要不骄横,更要谦逊好礼。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要不骄横,更要谦逊好礼。 【解析】解析】孔子的观点体现在“贫而乐孔子的观点体现在“贫而乐,富而好礼”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两句话中,谈论的是在“富”,富而好礼”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两句话中,谈论的是在“富” 与“贫”时应持怎样的人生态度。与“贫”时应持怎样的人生态度。 【六】【六】 考点:考点: 6.周而不比周而不比P38(2014 浙江浙江) (1)陷阱设计)陷阱设计择友观择友观 (2)陷阱设计)陷阱设计主语省略主语
21、省略微高生无醋,借醋送人,做好人,属“善柔”之类,伪善,不实事求是微高生无醋,借醋送人,做好人,属“善柔”之类,伪善,不实事求是; 以小见大,处世实事求事,君子品格小处谨慎以小见大,处世实事求事,君子品格小处谨慎理论事例理论事例 【附注】【附注】论语(选读),各章节分析,宜把理论与事例相合解读。论语(选读),各章节分析,宜把理论与事例相合解读。 【正题】【正题】 6.(20146.(2014浙江卷浙江卷)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 佞,损矣佞,损矣。”。”( (论语
22、季氏论语季氏) )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论语公冶长论语公冶长) ) 【注】【注】 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醯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醯(x(x ) ):醋。:醋。 (1)(1)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观。观。(1(1 分分) ) (2)(2)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4 分分) ) 答:答: 【答案】【答案】 6.6.【2014.2014.浙江】浙江】(1)(1)择友择友 【解析】解析】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
23、“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跟正直的人交朋友,跟诚信的人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跟正直的人交朋友,跟诚信的人 交朋友,跟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便有益了。跟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跟态度伪善的人交朋友,跟夸夸其交朋友,跟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便有益了。跟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跟态度伪善的人交朋友,跟夸夸其 谈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显然,这段话体现了孔子的择友观。谈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显然,这段话体现了孔子的择友观。 (2)(2)第一问: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
24、高应据实相告。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 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 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 事不可不谨。事不可不谨。 【解析】解析】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 回答第一问,要明确微生高行为隐含的本质是他不直说没有醋。回答第二问
25、,态度要鲜明,或肯定,或否回答第一问,要明确微生高行为隐含的本质是他不直说没有醋。回答第二问,态度要鲜明,或肯定,或否 定,不可模棱两可。定,不可模棱两可。 【七】【七】 考点:考点: 7.孟子孟子(2015 浙江浙江) (1)陷阱设计)陷阱设计诸子名诸子名言言孟子孟子:吾善养浩然之气吾善养浩然之气书中注释书中注释 (2)陷阱设计)陷阱设计句中关键词句中关键词“知言”:明道义,事无所疑;“养气”:配道义,事无所惧。“知言”:明道义,事无所疑;“养气”:配道义,事无所惧。核核 心词解读(“功能”)心词解读(“功能”) 附注:孟子可称“亚圣”,因其思想与孔子有不同处,其不同处以补孔子思想之不足。一
26、派之中,分别而附注:孟子可称“亚圣”,因其思想与孔子有不同处,其不同处以补孔子思想之不足。一派之中,分别而 立之人物,非完全传承前代思想之人,必是对前代思想有破有立之人物。立之人物,非完全传承前代思想之人,必是对前代思想有破有立之人物。 【正题】【正题】 5 7.【2015.浙江】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浙江】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 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
27、之以复其初也。盖盖惟知惟知 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事无所惧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此其所以当大 任而不动心也。任而不动心也。 (1)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 ”一句的注释。”一句的注释。 (2 分)分) (2)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3 分)分) 答:答: 【答案】【答案】 7.7.【2015.2015.浙浙江】(江】(1 1)
28、浩然之气()浩然之气(2 2 分)分) 【解析】解析】材料选自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由此可知,材料中的内容都是对孟子的注释。材料选自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由此可知,材料中的内容都是对孟子的注释。 题目又明确问“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一句的注释”,其实即便没有这样的语境,考生题目又明确问“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一句的注释”,其实即便没有这样的语境,考生 对“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句话应该也是十分熟悉的。对“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句话应该也是十分熟悉的。 (2 2)知言,能明道义,于事无疑。养气,能配道义,于事无惧。()知言,能明道义,于事无疑。养气,能配道义,于事无惧
29、。(3 3 分)分) 【解析】解析】材料由传统文化经典中的论语变成了后人对孟子的批注。材料由传统文化经典中的论语变成了后人对孟子的批注。 【八】【八】 考点:考点: 8.墨子墨子(2016 浙江浙江) (1)陷阱设计)陷阱设计词语解释(借文中关键词解释)词语解释(借文中关键词解释)节用节用:“去其无用之费”:“去其无用之费”论语论语P2“节用而“节用而 爱人”(节用:节约用度)爱人”(节用:节约用度)同义借用同义借用 (2)陷阱设计)陷阱设计句内句外互补句内句外互补墨子“为政观”:非攻(“非外取地”,对外掠夺增强国力),节用墨子“为政观”:非攻(“非外取地”,对外掠夺增强国力),节用 (节约用
30、度),财力物力(“民财加用”,珍惜),减负(“民德不劳”)(节约用度),财力物力(“民财加用”,珍惜),减负(“民德不劳”) 【附注】论语(选读)中之注解,因古人用词互相借用而有同义。【附注】论语(选读)中之注解,因古人用词互相借用而有同义。 【正题】【正题】 8. (2016 浙江卷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题。(5 分分) 墨子墨子 节用: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 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
31、。圣王为政,其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 德不劳,其兴利多矣。”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注】【注】 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德:通德:通“得得”。 (1)从这段文字看,从这段文字看,“节用节用”的含义是的含义是。(不超过不超过 6 个字个字)(1 分分) (2)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为政”思想。思想。(4 分分) 答:答: 【答案】【答案】 8.8.【2016.2016.浙江】浙江】(1)(1)去无用之费去无用之费 【解析】解析】在理解整个
32、语段的基础上,结合“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等语句可以判断出。在理解整个语段的基础上,结合“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等语句可以判断出。 (2)(2)不赞成通过对外掠夺来增强国力。合理地节约用度。珍惜人力物力,减轻百姓负担。不赞成通过对外掠夺来增强国力。合理地节约用度。珍惜人力物力,减轻百姓负担。 【解析】解析】首先要逐句理解大意,然后划分层次。首句是总领句,后面两句是具体体现。借助文段中的关键首先要逐句理解大意,然后划分层次。首句是总领句,后面两句是具体体现。借助文段中的关键 词句,如“非外取地也”“去其无用之费”“民德不劳”等,即可概括出。词句,如“非外取地也”“去其无用
33、之费”“民德不劳”等,即可概括出。 【九】【九】 考点:考点: 9.诲人不倦诲人不倦P53;高山仰止;高山仰止P57(2017 浙江浙江) (1)陷阱设计)陷阱设计分分类设陷:分科观类设陷:分科观颜回,德行;子贡,言语颜回,德行;子贡,言语诲人不倦诲人不倦P52 原文原文 6 (2)陷阱设计)陷阱设计似一实二(材料):教育观似一实二(材料):教育观平等待人,善于勉励平等待人,善于勉励一字多义(与:和;赞同)一字多义(与:和;赞同) 【附注】设问,借用一则材料之语句,解读两则材料之内容。【附注】设问,借用一则材料之语句,解读两则材料之内容。 【正题】【正题】 9.(2017 浙江卷浙江卷)子谓子
34、贡曰: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女与回也孰愈?”对曰: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子 曰: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论语 公冶长公冶长) 子谓颜渊曰: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论语 述而述而) (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 论语先进篇以德行、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 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于、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于_, 子贡属于子贡属于_。(2 分分) (2)一说一说“吾与女
35、,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中的“与与”为连词,可断为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 子的教育技巧。子的教育技巧。(4 分分) 答:答: 【答案】【答案】 9.9.【2017.2017.浙江】浙江】(1)(1)德行德行 言语言语 【解析】解析】“德行”,指品德行为高尚。“言语”,能言善辩,指善于辞令和外交应对。“政事”,指长于“德行”,指品德行为高尚。“言语”,能言善辩,指善于辞令和外交应对。“政事”,指长于 政事、政务。“文学”,古代文献,指通晓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政事、政务。“文学”,古代文献,指通晓诗书礼
36、乐等古代文献。 第二个语段,孔子夸赞颜渊能像自己一样做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表明孔子觉得弟子颜回在德行上第二个语段,孔子夸赞颜渊能像自己一样做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表明孔子觉得弟子颜回在德行上 最能传其衣钵。最能传其衣钵。据此可推测颜渊属于德行。第一个语段,从子贡的回答来看,他口才很好。子贡知道孔子据此可推测颜渊属于德行。第一个语段,从子贡的回答来看,他口才很好。子贡知道孔子 欣赏颜回,于是直接回答不如,而且用自己来突出颜回的优点,从侧面又突出孔子对颜回教育得法,这个欣赏颜回,于是直接回答不如,而且用自己来突出颜回的优点,从侧面又突出孔子对颜回教育得法,这个 回答深得孔子的心意。据此可
37、推测子贡属于言语。回答深得孔子的心意。据此可推测子贡属于言语。 (2)(2)平等待人。孔子常常以自己与弟子同列,来说明同具某种修养,或同有某种不足,体现出平等待人的平等待人。孔子常常以自己与弟子同列,来说明同具某种修养,或同有某种不足,体现出平等待人的 教育家风度。教育家风度。 善于勉励。孔子自称与颜回同样具有“用舍行藏”的修养,意在勉励颜回更加精进。孔子对子贡的一番善于勉励。孔子自称与颜回同样具有“用舍行藏”的修养,意在勉励颜回更加精进。孔子对子贡的一番 话,意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取法乎上,再加深造。话,意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取法乎上,再加深造。 【解析】解析】第一个语段中,孔子把自己放低到
38、跟弟子子第一个语段中,孔子把自己放低到跟弟子子贡一样的水平,表示自己也不如颜回。第二个语段中,贡一样的水平,表示自己也不如颜回。第二个语段中, “惟我与尔有是夫”一句,孔子将弟子颜回提高到自己的高度。孔子这样将自己同学生并列,体现了他平“惟我与尔有是夫”一句,孔子将弟子颜回提高到自己的高度。孔子这样将自己同学生并列,体现了他平 等待人的风度。等待人的风度。 第一个语段中,孔子虽然直言子贡不如颜回,但说自己也不如颜回,意在安慰勉励子贡。第二个语段第一个语段中,孔子虽然直言子贡不如颜回,但说自己也不如颜回,意在安慰勉励子贡。第二个语段 中,孔子说颜回同自己一样,也具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修养,
39、无疑是对颜回品德的高度赞扬,在中,孔子说颜回同自己一样,也具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修养,无疑是对颜回品德的高度赞扬,在 夸赞之中更有激励。夸赞之中更有激励。 【译文】译文】 孔子对子贡说: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哪一个强些?你和颜回比,哪一个强些?”子贡回答说:子贡回答说:“我怎敢跟颜回比?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我怎敢跟颜回比?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 推断出十件事;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断出两件事。推断出十件事;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断出两件事。”孔子孔子说:说:“你是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你是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论论 语语 公冶长公冶长) 孔子对颜渊说:孔子对颜渊说:“有用
40、我的,就把我的这些主张实行起来;不用我,我就隐退。只有我和你能这样了!有用我的,就把我的这些主张实行起来;不用我,我就隐退。只有我和你能这样了!”(论论 语语 述而述而) 【十】【十】 考点:考点: 10.克己复礼克己复礼P7(2018 浙江浙江) (1)陷阱设计陷阱设计书中注释书中注释“梦见周公”“梦见周公”:推崇、向往周代文化推崇、向往周代文化象征(典型形象)象征(典型形象) (2)陷阱设计陷阱设计具体与概括具体与概括德才观德才观德才兼备德才兼备具体具体:“骄,吝”“骄,吝” 【附注】【附注】“转化”相对的两方面内容。“转化”相对的两方面内容。 【正题】【正题】 10.(2018 浙江卷浙
41、江卷)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而)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 7 【注】才之美:美好的才华。使:假使。【注】才之美:美好的才华。使:假使。 (1)第一则材料中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2 分)分) 答:答: (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并加以分析。(。(4 分)分) 答:答: 【答案】【答案】 10.10.【20182018 浙江】(浙江
42、】(1 1)“梦见周公”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梦见周公”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 【解析】解析】 (2 2)主旨在于说明德、才的关系,孔子强调德重于才。)主旨在于说明德、才的关系,孔子强调德重于才。 “周公之才之美”,是极言其才干之优异:“骄”“吝”则是恶劣的品质。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品德“周公之才之美”,是极言其才干之优异:“骄”“吝”则是恶劣的品质。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品德 不好,即使才华出众也不足称道。不好,即使才华出众也不足称道。 【十一】【十一】 考点:考点: 11.君子之风君子之风P28(2019 浙江浙江) (1)陷阱设计)陷阱设计注解与评价注解与评价“夫子
43、自道”“夫子自道”的含义,的含义,“我无能”的说法“我无能”的说法 (2)陷阱设计)陷阱设计因果分析因果分析结合具体文本解读“结合具体文本解读“孔子、孟子这么说的原因孔子、孟子这么说的原因” 【附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事论事【附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事论事 【正题】【正题】 11.(2019 浙江卷浙江卷)子曰: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子贡曰:“夫子自道夫子自道 也。也。” (论语(论语 宪问)宪问)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率陶为己忧。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率陶为己忧。 (孟子
44、(孟子滕文公上)滕文公上) 【注】相传尧传天下给舜,舜传天下给禹。【注】相传尧传天下给舜,舜传天下给禹。 (1)“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 。子贡认为孔子的“我无能”是。子贡认为孔子的“我无能”是 的说法。的说法。 答:答: (2)尧、舜是孔子、孟子推尧、舜是孔子、孟子推崇崇 “仁者”,按孔子说法,应该“不忧”;按孟子说法,却又会“忧”。根“仁者”,按孔子说法,应该“不忧”;按孟子说法,却又会“忧”。根 据材料,简述孔子、孟子这么说的原因。据材料,简述孔子、孟子这么说的原因。 答:答: 【答案】【答案】 11.(2019 浙江卷浙江卷)(1) 先生在说自己先生在说自己
45、 自谦自谦 【解析解析】“夫子自道”中,“道”意为“说”,“自”做“道”宾语,属于宾语前置句,这】“夫子自道”中,“道”意为“说”,“自”做“道”宾语,属于宾语前置句,这句话翻译为“夫句话翻译为“夫 子在说自己”。孔子说自己做不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而子贡却认为“仁、知、勇、”子在说自己”。孔子说自己做不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而子贡却认为“仁、知、勇、” 正是孔子具有的品格,一句“夫子自道”表达出了孔子在自己学生心目中谦虚的形象,所以子贡认为孔子正是孔子具有的品格,一句“夫子自道”表达出了孔子在自己学生心目中谦虚的形象,所以子贡认为孔子 的“我无能”是自谦的说法。的
46、“我无能”是自谦的说法。 (2)孔子认为有仁德者修为高超,乐天知命,所以面对人生各种不如意境遇时,都能“不忧”。孔子认为有仁德者修为高超,乐天知命,所以面对人生各种不如意境遇时,都能“不忧”。 孟子立足尧、舜帝王身份,认为他们因为没有得到理想的继承者而为天下百姓“忧”。孟子立足尧、舜帝王身份,认为他们因为没有得到理想的继承者而为天下百姓“忧”。 【解析解析】解答此题,要读懂选文,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孔子、孟子的思想,抓住人物的语言来】解答此题,要读懂选文,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孔子、孟子的思想,抓住人物的语言来 概括即可。孔子之言的意概括即可。孔子之言的意思是: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
47、,我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睿智的人不迷惑,思是: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睿智的人不迷惑, 勇毅的人不畏惧。所说的“君子道”指的是君子所具有的品格,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便是“不勇毅的人不畏惧。所说的“君子道”指的是君子所具有的品格,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便是“不 忧、不惑、不惧”三个方面,这是君子的终极追求,因而孔子说君子应该忧、不惑、不惧”三个方面,这是君子的终极追求,因而孔子说君子应该 做到“不忧”。而孟子那句话的做到“不忧”。而孟子那句话的 意思是:尧把得不到舜作为自己的忧虑意思是:尧把得不到舜作为自己的忧虑,舜把得不到禹、皋陶作为自己的忧虑。
48、他认为能为天下找到贤能之舜把得不到禹、皋陶作为自己的忧虑。他认为能为天下找到贤能之 人来治理国家的国君人来治理国家的国君,才叫仁君,所以尧舜是为天下而“忧”。据此组织答案即可。才叫仁君,所以尧舜是为天下而“忧”。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十二】【十二】 考点:考点: 8 12.为政以德为政以德P1(2020 浙江浙江) (1)陷阱设计陷阱设计书中注书中注释与章节思想释与章节思想“以民为本”,“以民为本”,“敬事”的意思“敬事”的意思。 (2)陷阱设计陷阱设计比较阅读比较阅读结合具体文本,结合具体文本,分析“居敬而行简”优于“居简而行简”分析“居敬而行简”优于“居简而行简” 【附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9、,就事论事【附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事论事 【正题】【正题】 12.(2020 浙江卷浙江卷)(6 6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1 1】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2 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 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论语雍也)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论语雍也) 【注】居:居心。行:做事。大:同“【注】居:居心。行:做事。大:同“太”。太”。 (1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_为本。 “敬事”的意思是为本。 “敬事”的意思是_。 (2 2)孔子认同“居敬而行简”优于“居简而行简”,试作分析。孔子认同“居敬而行简”优于“居简而行简”,试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