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人民版(老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讲义:专题2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1223236 上传时间:2021-03-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9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人民版(老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讲义:专题2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2届人民版(老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讲义:专题2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2届人民版(老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讲义:专题2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2届人民版(老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讲义:专题2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2届人民版(老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讲义:专题2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二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专题宏观概览 (1)近代西方国家对华侵略:18401900 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鸦片战争等一系列侵华战争,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0 世纪上半期日本由局部侵华发展为全面侵华。 (2)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既有政府组织的抵抗,也有人民群众 自发的抵抗。近代后期,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最终打败了日本法西斯。 (3)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太平 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打败了国内外反动势力,建立了中

2、华 人民共和国。 真题 设题情境 学科素养 2020 课标,30 以中共中央指示考查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所做的准备和 努力 家国情怀 2020 课标,29 以中国共产党的告全党党员书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方针 史料实证 2020 课标,30 以陕甘宁边区民主普选中延长等 4 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 层的占比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史料实证、家 国情怀 2020 课标,29 以孙中山与袁世凯关于清帝退位后共和政府组建方面的分歧 设置情境,对二人产生分歧的实质作出合理解释 历史解释 2019 课标,42 通过论证钱穆先生的观点,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认同和民族认 同,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 家国情怀

3、 2019 课标,29 以全国各界联合会发表的宣言为背景材料,培育和涵养以爱 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史料实证、家 国情怀 2019 课标,30 以中共中央的政策举措考查工作重心的转移 历史解释 2018 课标,28 通过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在舆论宣传策略方面态度差异的对 比,认识外交宣传在引导国际舆论方面的重要性 历史解释 2018 课标,30 以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情况考查中国共产党的 外交政策 历史解释 2018 课标,28 通过 19 世纪 70 年代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中国使臣的 反应,探究近代外交观念对中国的影响 史料实证 2018 课标,29 以孙中山分析俄国革命成功的

4、原因为背景材料解释其改组国 民党的原因 历史解释 2018 课标,30 以美国记者的记述实证抗日根据地农民的抗战热情 史料实证 2018 课标,41(2) 通过史学著作分析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形成对 国家统一的强烈认同 家国情怀 第第 3 3 讲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知识要求 1.1840 年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西方发动的侵华战争及不平等条 约的签订;(2)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及义和团运动。 2.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1)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 抗战;(3)共

5、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4)抗日战争的胜利。 知识点一知识点一 近代中国前期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前期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必备知识微点拓展 一、18401900 年间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 (1)开始: 1840 年,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以保护罪恶的鸦片贸易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 争。 (2)结果:1842 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 南京条约 ,其主要内容有:割 香港岛 给 英国;赔款 2 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 上海 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商人 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美、法等国趁火打劫,在中国取得了 领

6、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 军舰“巡查贸易”权、传教士传教权等特权。 (4)影响:中国国门被打开,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开始:1856 年, 英法 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结果:英法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860 年,战争以清政府失败而 结束。 (3)俄国趁火打劫:乘机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 150 多万平方千米。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链接新教材 “亚罗号”事件 “亚罗号”是一艘中国的走私船,在香港的注册已过期。1856 年 10 月,广东水师在黄埔逮捕 了船上几名海盗和涉嫌船员。英国驻广州代理领

7、事巴夏礼在英国驻华公使、香港总督包令指使下, 硬指此船为英国所有,并且捏造船上悬挂的英国国旗曾被中国兵勇侮辱,要求中国送回被捕者并公 开道歉。两广总督叶名琛据实驳斥,将人犯送到英国领事馆,但巴夏礼拒绝接受。所谓“亚罗号” 事件,成为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3.中日甲午战争 (1)背景:日本明治维新,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制定“大陆政策”;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 (2)开始: 1894 年,日本为了实现其侵略朝鲜、占领中国的对外扩张政策,挑起了中日甲 午战争。 (3)结果:1895 年,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 马关条约 。其主要内容有:割辽东半岛(后 因俄国等干涉未能得逞)、 台湾全岛 及所

8、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 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链接新教材 宗藩关系 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明清时期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间形成一种称为宗藩关系的国 家关系体系。一些周边国家向明清朝廷“纳贡称臣”,接受明清皇帝的册封,使用明清皇帝年号。 宗主国不干涉藩属国内政。这种关系不是通过武力形成的。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国都与中 国形成了这样的关系。从 1879 年日本吞并琉球起,这种宗藩关系逐渐解体。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开始: 1900 年,英、德等八国以

9、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2)结果:1901 年,英、德等八国强迫清政府签订 辛丑条约 。其主要内容有:向侵 华各国赔款白银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 9.8 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 许各国派兵保护;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天津大沽至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 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材补遗 领事裁判权 领事裁判权是列强在中国攫取的一种司法特权,依照这种特权,凡在中国享有此种特权的国家, 其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不论其发生何种违背中国法律的违法或犯罪行为,中国司法 机

10、关无权裁判,只能由该国领事或由其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据其本国法律裁判,故“领事裁判权” 也称“治外法权”。 二、近代前期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三元里人民抗英:1841 年,三元里人民自发抵抗英军侵略。 2.左宗棠收复新疆:左宗棠于 1878 年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1881 年,中俄签订了改 订条约等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3.黄海海战:1894 年,以 邓世昌 等为代表的北洋舰队将士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抗击日军, 迫使日舰率先逃离战场。 4.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 年,台湾各族人民在 邱逢甲 、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 刘永福 的黑旗军并肩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5.义和团运动

11、 (1)19 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对列强肆无忌惮的侵 略,中国人民挺身而出,掀起了义和团运动。 (2)概况: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英勇抗击八国联军,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3)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思维启迪 “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 以便英商按例交纳。”根据材料概括英国人在中国取得了什么特权,并指出其侵略的本质意图。 提示 特权:协定关税。 本质意图: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教材补遗 “东南互保” “东南互保”是在义和团反帝运动进入高潮、列强组

12、成联军进行武装干涉的形势下,以英国 为首的西方列强与东南督抚出于各自的利益而达成的一种谅解和承诺。清政府向“英、美、法、 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 督李鸿章、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等和参战国达成协议,不向列强开战。他们称皇室诏 令是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这一互保章程虽未正式签字,但却在实际中得到了执行。 史称“东南互保”。该协议解除了列强的后顾之忧,使之可全力镇压北方的义和团;同时它又具有 约束、限制外国兵轮、水手、商人等肆意侵扰东南各省的作用。在北方陷入空前危机的情况下, 使南方各省减少受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

13、保持了经济的发展,但也使地方督抚的权力进一 步扩大,清政府的威信严重下降。 关键能力素养探究 探究点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史料实证 史料 1 史料 2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 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 矣。 摘编自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 法律有连结之关系 史料 3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 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 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

14、摘编自裴钰改变中国 鸦片战争英国出兵 170 周年反思 读史引领 史料 1 图片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夕中英经济形势的对比。从图片反映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清 朝统治下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19 世纪 40 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急于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表明英国要打开封闭的中国市场 史料 2 关键信息“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反映出我国希望通过法律途径修 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 史料 3 “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体现了鸦片战争对中国文明转型的影响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 1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

15、方 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示 本质差异:西方已经迈进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时代;中国还处于落后的农耕文明时代(或 封建社会)。主要原因: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2.史料 2 中的“领事裁判权”是列强在什么时间取得的?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19 世纪 40 年代(鸦片战争后)。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的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国家。 3.据史料 3,指出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最大改变。其评价的视角是什么? 提示 改变:鸦片战争促进中国文明转型,客观上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视角:现代化史观。 史论归纳 一、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剧变 1.社会性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

16、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了变化,中 国步入近代历史。 2.社会政治:导致晚清政局的变化,出现洋务派。 3.社会经济: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然 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阶级关系: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无产阶级、资 产阶级产生。 5.社会思想: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芽,产 生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6.对外关系: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联系加强,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

17、 逐步近代化。 7.社会生活: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二、唯物史观辩证看待鸦片战争的影响 1.破坏性: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建设性:鸦片战争在客观上有利于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技的传播,使新思潮萌发,从而开始 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真题感悟模拟演练 (2018 天津文综,5,4 分)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 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 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

18、”这表明当时 ( )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 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答案 A 清政府官员要求外商具结承诺不再夹带鸦片并且被发现夹带鸦片甘愿接受处理,体现出 政府的禁烟态度坚决,故 A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各国政府对禁烟政策的态度,也不能说明鸦片贸 易已实现合法化,B、C 两项错误;当时列强还未获得在华治外法权,D 项错误。 已考角度 从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角度考查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热考角度 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角度考查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各方面的 剧变 高考风向标 近几年高考课标卷很少考查,属高考微冷点 1.(20

19、20 山东滨州高三 6 月模拟)据广东军务记载:“十一日,(三元里)乡民仍鸣锣传递,捐资 出力,备器械不谋而合者,遥遥百有余里逆夷狐凭鼠伏,匿两炮台中,不敢出。”这反映了 ( ) A.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性 B.民众抗英斗争的自发性 C.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侵略战争失败的必然性 答案 B 据材料“(三元里)乡民仍鸣锣传递,捐资出力不谋而合者,遥遥百有余里”可知,三 元里人民“不谋而合”进行抗英斗争,说明当时民众抗英斗争的自发性,故选 B 项。 2.(2020 湖南永州二模)据统计,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共派出从军记者 114 名,还有 15 名画师、摄 影师报道战争的进展状况、战斗经过、双方死

20、伤人数、俘获战利品、俘虏处置及战地情形等,战 争爆发后仅一个月,17 名西方记者即获得了随日军采访的许可。而清政府则拒绝外国记者随军采 访,拒绝外国武官随军观战。这一差异突出反映了 ( ) A.日本发动战争蓄谋已久 B.中日近代化程度存在差距 C.日本借机宣扬军国主义 D.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答案 B 甲午战争中,日本允许进行战争报道,而中国则拒绝媒体报道,能够反映出两国对媒体作 用的认识不同,体现了两国近代化程度存在差距,故选 B 项;发动战争蓄谋已久,是通过对战争的一 系列准备工作体现的,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A 项;材料并未提及记者宣传的内容,无法看出其是否 借机宣传军国主义,排除

21、C 项;战争进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舆论宣传并不能左右战争进 程,排除 D 项。 知识点二知识点二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 必备知识微点拓展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不断扩大侵华: 1931 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7 年 7 月 7 日, 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开始。 2.屠杀中国人民:如 南京 大屠杀等。 3.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如日本七三一部队用活人进行试验。 4.实行殖民统治:经济上掠夺资源,以战养战;政治上扶植傀儡政权,“以华制华”;思想上推 行奴化教育。 二、19311937 年的抗日救亡运动 1.东北军民组织抗日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中共领导的

22、抗日联军 成为东北抗 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2.国民党爱国将领自发抵抗,如国民党爱国将领 冯玉祥 联合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 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3.爱国民众以各种方式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工人罢工、募捐;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拒收日 钞;北平学生发起 一二九 运动。 4.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 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教材补遗 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创建最早、坚持抗日时间最长、条件最为艰苦的一支人 民抗日军队。其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

23、他们在非常艰 难困苦的环境里坚持游击战争 14 年之久,牵制数十万日伪军,是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1935 年,中共 瓦窑堡 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1937 年 8 月 14 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 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以后,又把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3.1937 年 9 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 国共合作 宣言,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正式建立。 概念辨析 党内合作与党外合

24、作 (1)党内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 (2)党外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 党内部,而是在两党之间进行合作。 四、国共两党的抗战 1.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1)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2)徐州会战中 李宗仁 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3)太原会战中,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一一五师在 平型关 伏击日军,歼敌千余人, 取得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4)正面战场的抗战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止优势

25、敌人的进攻,在抗战的防御 阶段是主战场。 2.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1)1937 年 8 月,中共中央召开洛川会议,制定 全面抗战 路线。 (2)1940 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进行了 百团大战 ,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 略气焰。 (3)1945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确立 毛泽东思 想 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 思想基础。 教材补遗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废约外交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对德、意、日宣战,并宣布取消与之相关的不平等条约,废约行动正 式开启。美国出于鼓舞中国军民的抗日士气以及对日政

26、治斗争的需要,开始考虑提前废约,并与英 国进行磋商,英国随即也表示同意放弃在华特权。1943 年 1 月 11 日,中美中英新约签署。新约规 定废除的英美在华特权有: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特别法庭权、使馆区及一些铁路沿线的驻兵权、 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英籍海关税务司权等,同时宣布废除辛丑条约,将天津、广州的英租 界及北平使馆区的各种权益归还中国。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1.胜利: 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10 月 25 日,台湾光复。中国人民的 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 2.意义 (1)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

27、定了坚 实的基础。 (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 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思维启迪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 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歌八百壮士反映的是抗日战争中的哪一场重大会战?如何 认识这场会战? 提示 淞沪会战。认识:(1)淞沪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是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产 物。(2)淞沪会战是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的一个缩影,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教材补遗 “14 年抗战”概念 “8 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 1937 年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至 1945

28、年 8 月 15 日日本 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 8 年时间的抗战。如果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算起,则为 14 年。九一八事 变后的 14 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14 年抗战”的概念,符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况, 也符合近年来史学界的主流观点。 关键能力素养探究 探究点 抗日战争 史料实证 史料 1 红军任务在于发挥进一步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华北游击战争,同日寇力争山西全省 的大多数乡村使之化为游击根据地,发动民众实现全面抗战之新局面。 毛泽东关于华北红军的任务与扩军方法的指示 (1937 年 11 月 13 日) 史料 2 1937 年 8 月,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国防会议上,一致通过

29、以“持久消耗战”作为中国抗 战的战略指导方针,即“利用我优势之人力与广大国土,采取持久消耗战,一面消耗敌人,一面培养 国力,伺机转移攻势,击破敌人,争取最后胜利”。 摘编自国共两党关系史 史料 3 中国军民在 14 年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始终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以巨大的民 族牺牲为盟国抗击德意日法西斯侵略阵线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 读史引领 1.史料 1 中“发动民众实现全面抗战之新局面”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要 通过人民战争来击败日本侵略者。 2.史料 2 中“持久消耗战”说明国民政府准备通过持久战实现战场形势的改变。 3.史料 3 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

30、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有效地提升了中 国的国际地位。 史料运用 1.结合史料 1,简述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抗战主张。 提示 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持游击战,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2.结合史料 2,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制定的战略方针及原因。 提示 战略方针:持久消耗战。原因:国民政府客观分析了中日双方敌强我弱的特点。 3.根据史料 3 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示 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本陆军的主力,使其深陷中国战场,有效地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 洋战场的作战;中国远征军两次出击,配合了东南亚抗日和英美盟军作战;中国抗战从事实上

31、阻止 了德日法西斯会师中东的战略配合,是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先欧后亚”策略胜利的重要条件。 史论归纳 一、抗日战争的特点 1.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具有双重性。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斗争。 3.两个战场并存。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 4.以弱胜强。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 5.最具持久性。中国的抗日战场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场。 6.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 巨大贡献。 二、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区别与联系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区 别 依靠力量 国民政府的正规

32、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战场范围 国民党统治区 敌后根据地 路线 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 抗战路线 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 战路线 作战方式 以阵地防御战为主的正规战 基本上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战略地位 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 是这一阶段抗战的主战场 全面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场,逐步成为抗战 的主战场 联系 两个战场是相互依存、互相协同、互相配合的关系,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 要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不应该被割裂与对立 起来 真题感悟模拟演练 1.(2020 课标,30,4 分)1937 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 70%,其

33、中延长等 4 个县当 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延长等 4 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 单位:% 工人 贫农 中农 富农 商人 知识分子 地主 4 65 25 1 1 2 2 上表反映出当时边区 ( ) 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 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 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答案 D 本题考查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从材料信息看,1937 年,陕甘宁边区组 织的民主普选中,延长等 4 县当选县参议员的阶层中,贫农、中农占绝大多数,但也包括地主、富 农等过去被排斥在外的群体,说明陕甘宁边区政权具有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抗

34、日民族统一战线政 策得到了落实,故选 D 项。1940 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排除 A 项。“根本”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B 项。从材料看,在当选参议员中,贫农、中农所占比例较 大,说明陕甘宁边区政权本质上仍然属于工农民主政权,而非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排除 C 项。 2.(2018 课标,30,4 分)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 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 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 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

35、,抗日根据地( )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答案 A 由材料信息可知,抗日根据地的农民因为获得了政治权利而成为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 说明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故 A 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农民交租交息、地主 减租减息的政策,并未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故 B 项错误。材料是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记述, 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农民抗日积极性的提高,并未涉及国民党的影响,故 D 项错误。 已考角度 从史料实证、家国情怀角度考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的贡献及国共合作全民 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36、热考角度 从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角度考查抗战史实,如土地政策、政权建设、统一战线及中国 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等 高考风向 标 本知识点属于高频考点,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国共两党为抗战所做的各种努力、中国 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1.(2021 广东惠州高三调研一)1932 年共产国际向中共明确指示只有推翻国民党政府,才能真正进 行民族战争。但在 1935 年又要求中共同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各党派采取联合行动,争取建立反对帝 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统一战线。这一转变 ( ) A.有利于中共开展土地革命 B.有助于联合抗日局面形成 C.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D.壮大反抗国民党的力量 答案 B 据材

37、料“采取联合行动”“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可知,这一转变有利于联合国内各 派势力共同抗日,形成联合抗日局面,故选 B 项;土地革命指的是中共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发动 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不符合题意,排除 A 项;国民革命 1927 年已结束,与材料时间不 符,排除 C 项;据材料“同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各党派采取联合行动”可知,这一转变是联合国民党 而非反抗国民党,排除 D 项。 2.(2020 湖南永州三模)1941 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土地已经分配区域,保证一切 取得土地的农民之私有土地制。在土地未经分配区域保证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及债主的债权, 惟须减低佃农租额及债务利息,佃

38、农则向地主缴纳一定的租额,债务人须向债主缴纳一定的利息。” 这一规定 ( ) A.纠正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缩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范围 C.表明根据地建设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 D.反映了中共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 答案 D 依据时间“1941 年”可知,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明显体现了对当时 国情的正确认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故选 D 项;纠正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是 在 1927 年的八七会议上,排除 A 项;纲领中的规定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阵营的扩大,排除 B 项; 题干中对土地政策的调整,主要是为了服务抗日战争的大局,根据地建设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

39、 C 项。 课堂小结 记知识纲要 背史论术语 1.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侵略规模扩大,侵略区域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攫 取了中国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3.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表明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洋务运动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 订标志着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进入了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4.八国联军侵华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下的一次集体侵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 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一、选择题 1.

40、(2020 四川资阳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1842 年,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 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 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 ) A.认识到闭关已无必要 B.对外政策灵活变通 C.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 D.受西学东渐影响大 答案 C 材料中“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核定关税的要求,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国家 主权观念的淡薄,故选 C 项;材料主要说明的是中国人对关税调整的态度,未提及对外观念的变化, 排除 A 项;中国人爽快接受是因为对“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帝国税率还高”,而

41、非对外政策的灵 活,排除 B 项;材料中清朝统治者的观念落后、眼光短浅,与受西学东渐影响大不符,排除 D 项。 2.(2020 福建莆田二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视南京条约为万年和约,重新沉睡于天朝上 国的美梦中。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遭到西方列强的沉重打击,才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落后。这 表明鸦片战争 ( ) A.惊醒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B.未能对清政府造成实质性的震动 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D.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答案 B 从材料中“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重新沉睡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直到第二次鸦 片战争才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落后”可知,鸦片战争并没有真正改变清政府的政策和观念

42、,没有 对其造成实质性的震动,故选 B 项。 3.(2021 黑龙江哈尔滨月考)天津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又派人到上海与列强谈判,以免除关税 为代价,换取列强放弃公使进京。清朝官员认为,“进京一节,万不能允”。这说明清政府( ) A.主张与外国人平等相待 B.竭力维护国家主权完整 C.拒绝与外国的直接交往 D.仍然固守天朝上国尊严 答案 D 长期以来,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外国公使进京在清政府看来是不符合礼节的行 为,会扫尽天朝颜面,因此千方百计加以阻挠,D 项正确。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并未主张与外国 人平等相待,故 A 项排除;“免除关税”说明清政府这样做不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故 B 项排

43、除;材 料中清政府已经在和外国人直接交往,故 C 项排除。 4.(2020 广东深圳二模)1894 年 11 月,日本驻美国公使栗野慎一郎在美国北美评论上发表文 章称:“这场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文明势力与世界上最强大和最顽固的保守主义惰性力之间 的斗争。”栗野慎一郎的言行表明当时日本 ( ) A.深受独立宣言的影响 B.获得了西方列强的广泛支持 C.重视掌握国际舆论话语权 D.致力于推翻中国封建制度 答案 C 由材料“这场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文明势力与世界上最强大和最顽固的保守主义 惰性力之间的斗争”可知,日本积极构建自身文明形象和清政府的野蛮形象,把自己标榜为文明和 进步的国家,把清政府

44、描述为腐朽落后的国家,迎合了西方的文明思维,注重掌握国际舆论的话语 权,故选 C 项;A 项所述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日本驻美国公使发表的文章,并未 提及西方列强的态度,排除 B 项;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在于抢夺资源,侵略中国,排除 D 项。 5.(2019 甘青宁高三 5 月联考)甲午战争后短短的几年间,洋务派不但把战前已有的洋务厂矿、铁 路轮船运输等企事业与新式学堂,几乎全都扩充和增新;而且全然新建了为数可观的各类企事业、 新式学堂和新军等,“从未有如此之速”、如此之广泛,为时人所称道。以上材料说明甲午战争后 ( ) A.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加速 B.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C

45、.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 D.中国对西方的学习发生质变 答案 A 根据材料可知甲午战后洋务派对战前厂矿企业和新式学堂进行了扩充,同时新建各类企 事业、学堂、新军。洋务派此举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A 项正确;材料未反映民族危机,B 项 排除;洋务派是地主阶级,材料无法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C 项排除;从洋务派所进行的事业 来看,中国对西方的学习此时依然停留在器物阶段,未发生质变,D 项排除。 6.(2019 四川广安、眉山、内江、遂宁四市一模)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严厉镇压私自出国的人民, 并宣称“人已出洋,已非我民,我亦不管”。1909 年,在荷属印尼华侨的请求与国内舆论的催促下, 清政府出

46、台了大清国籍条例,确立了血统主义原则,为保护海外华侨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一变 化反映出 ( ) A.清政府外交主权观念增强 B.侨民“安土重迁”观念得到强化 C.传统的“华夷观念”完全丧失 D.清末“新政”重塑了政府权威 答案 A 清政府从拒不承认海外华侨的侨民身份,到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为保护海外华侨提供 法律依据,反映出清政府外交主权观念增强,A 项正确。侨民的外迁本身就不符合“安土重迁”观 念,B 项错误;传统的“华夷观念”的丧失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题干材料并不能说明“华夷观 念”完全丧失,C 项错误;清末“新政”并未重塑清政府的权威,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清王 朝的灭亡,D 项错误。

47、7.(2019 四川德阳一模)下表中记录了近代部分人物的言论及观点。 林则徐 “现值防夷吃紧之际,必须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 左宗棠 坚决主张收复新疆领土,提出了“塞防”与“海防”并重的观点 李鸿章 “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并以大办海军需用大量军费作借口,主张放弃新疆, 专重“海防” 这些言论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 ) A.西方海权观的传入 B.传统夷夏观念根深蒂固 C.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D.边疆危机日益凸显 答案 D 从林则徐主张“防夷”到左宗棠主张“塞防与海防并重”,再到李鸿章主张专 重“海防”,反映出边疆危机日益凸显,故选 D 项;材料侧重点为边疆危机日益凸显,

48、排除 A 项;清 末近代外交观念冲击传统的夷夏观念,排除 B 项;题干未提及近代化,排除 C 项。 8.(2020 河南洛阳期末)“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 一、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 斩。”材料表明 ( ) A.清政府改变历法与纪年方式 B.国内出现紧张恐怖氛围 C.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D.中外和好局面已然呈现 答案 C 据材料“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结合所学辛丑条约规定禁 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 工具,

49、故选 C 项;材料强调的是禁止民众参加反帝运动,而非强调清政府改变历法与纪年方式,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禁止民众参加反帝运动,而非强调国内紧张氛围,排除 B 项;依所学可知,八国 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 D 项。 9.(2020 江苏单科)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 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 是 ( ) A.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 B.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 C.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 D.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 答案 B 材料中晋南根据地借助

50、民众所熟悉的关羽、岳飞等历史人物在根据地进行抗敌宣传,旨 在借助通俗文化唤醒和增强民众不做汉奸、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战意识,故 B 项正确。华北 人民的民族意识并非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才开始萌发,故 A 项表述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借助通俗文 化增强民众抗战意识,并没有体现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故 C 项排除。材料的主旨并非动 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故 D 项排除。 10.(2020 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月考)“九一八”事变之后,再生杂志、复兴月刊等一 些以“民族复兴”为宗旨的刊物相继创刊,以探讨民族复兴为主要内容的书籍相继出版,知识界就 “中华民族复兴”的有关问题纷纷发表文章,各抒己见。这揭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第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届人民版(老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讲义:专题2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