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业务知识与能力专题测试卷 ( 语 文 )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共 10 个小题,每 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 “四层” “四翼”三部分组成,其中“一核”概括回答的是( ) A.“考谁”的问题 B.“为什么考”的问题 C.“考什么”的问题 D.“怎么考”的问题 2.中国高考的核心功能概括为( ) A.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 B.以考促学、引导教学 C.为高等学校招生选拔合格人才 D.为高中教育提供评价依据 3.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核心价值”是“四层”重要内容之一,起到方向引领作用,主要包
2、含三 个一级指标,以下不在其列的是( ) A.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 B.理想信念与爱国情怀 C.世界观和方法论 D.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4.以下不属于“学科素养”体系一级指标的是( ) A.学习掌握 B.实践探索 C.思维方法 D.语言表达 5.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关键能力”涵盖“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认知能力”三个方面能 力群。以下属于“实践操作能力”群范畴的是( ) A.实验设计能力 B.信息整理能力 C.阅读理解能力 D.归纳概括能力 6.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的统一。 A.综合性、实践性 B.工具性与人文性 C.自主性、合作性 D.实践性与时代性 7.语文学习主要方式是( )
3、 A.任务驱动式学习 B.活动体验式学习 C.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D.表达创作式学习 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共有( )学习任务群。 A.3 个 B.18 个 C.25 个 D.7 个 9.下列对于课程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展好乡土中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就开展好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教学。 B.采用课外活动和课外积累方式完成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学习。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任务群,旨在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传承、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责任感,在文言文教学中予以体现。 D.学术论著专题研讨任务群,旨在引导有这方面追求的学生阅读学校论著,应在学习
4、“科学与 文化论著研习”的基础上,结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进行,以学生自主研读为主。 10.对下面一道语文测试题目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测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2.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 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4.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任务 1:请解释上述材料中“绝”的词义,并将这些意义归纳为几个义项。简要说明你归纳的理 由。 任务 2:“绝”字这些义项之间有关系吗?如果有,说明它们的相关处在什么地方。 任务 3: “断绝” “继续”
5、等动词, “纲纪” “经纬”等名词, “红” “绿”等颜色词,都带“纟”, 说明它们较早的意义都与古人的哪一个生活领域有关?你能从这些词里想象这个领域的生活情境 吗?写一篇短文把你的想象描写出来。 A. 这是一道文言文实词考查题,测试的是学生的文言文积累和掌握程度。 B. 这道题目考查了学生对相关语言术语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以及学生运用相关语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 C. 如果在语文课堂上没有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就无法完成任务 3 的任务。 D. 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性语文素养, 有具体语境中体会和理解语义的语言建构能力, 也 有比较、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填空题(共
6、 1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1.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是将所考查的素质教育目标提炼为“核心价值、_、关 键能力、必备知识”四层内容。 12.教育的根本问题概括为“培养什么人、_、_”的问题。 13.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翼”是素质教育评价维度在高考中考查要求的体现,即“基础性、综 合性、_、_”。 14.高考评价体系是系统的评价体系,其系统性主要体现在整体性、_、稳定性、适应性四 个方面。 15.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行学分制,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课时的学习并考试(考核)合格,即 可获得相应学分,_课时为 1 学分。 16.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_”“_”“_”
7、“_” 四个方面。 17. 语文学习活动主要有_、_ 、_等。 18.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_、_和_。 1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_、_、_三类课程构成。 20.每名高中生在参加升学考试前需要完成的语文学科课程共_学分,每学分_课时。 三解答题(共 4 个小题,满分 60 分) 【阅读理解】 21.(本题满分 10 分)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关于高考核心功能表述中,有下面一段话: 高考必须坚持引导教学。作为大规模高利害考试,高考客观上对高中教学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高考结果直接影响学生获得的教育资源和将来的发展,甚至影响对地方教育发展的成效评价和资源投 入。因此,高考对基础教育教学的引导作用具有
8、较强的现实动能和深厚的社会根基。 请你谈谈对上述这段话的理解。 【案例分析】 22.(本题满分 15 分) 下面是 2020 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请结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基于高考 评价体系的语文科高考内容改革实施路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这道题命题形式上最大的特点, 并谈谈本题是如何考查考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 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 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 鲍叔甘居其下, 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
9、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 “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3.(本题满分 15 分)下面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学习任务”第二部分内容, 这些内容提供给你怎样的思考和教学启示,请简要谈谈。 单元学习任务单元学习任务 一 本单元作品抒发的都是青春情怀。作品
10、中的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哪些是你以前未曾留意, 而读过之后感受很深的?哪些已经点燃了你思考人生、积极上进的热情?认真阅读,欣赏这些作品, 从你最有感触的一点出发,与同学就“青春的价值”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二 反复诵读本单元诗歌作品,围绕“意象”和“诗歌语言”探讨欣赏诗歌的方法,揣摩作品的 意蕴和情感,感受不同的风格。 1. 五首诗歌风格各异,但诗人都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思。任选一首,想一想:诗中运 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怎样的特点?激发了你怎样的情思?如何通过意象来欣赏诗歌?记录下 自己的思考,写一则札记。 2. 查找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资料,建议阅读埃德加斯诺的毛泽东自传,了解
11、 毛泽东青年时期的革命经历, 加深对这首词主旨的理解。 还要注意感受词作的意境, 抓住 “红遍” “尽 染”“碧透”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去欣赏这首词。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点进行分析并与同学交流。 3. 任选一首诗,在感情地朗读,把你对诗作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同学之间相互点评。 【原创设计】 24.(本题满分 20 分)下面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语”内容,阅读后,请结 合第 23 题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学习任务”内容,拟写本单元教学目标,并 对教学目标拟定与实施作简要说明。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青春是花样年华。怀着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
12、考和对理想的 追求,我们就此迈出人生的重要一步。 本单元的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创作于不同历史时期,都是对青春的吟唱。作者或感时忧国、抒发 情怀,或感悟人生、思考未来,让我们体验到各具特色的文学表达,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学习本单元,可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蕴,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敞开心扉,追寻理 想,拥抱未来。要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 的独特魅力;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尝试写作诗歌。 教师业务知识与能力专题测试卷评分标准 (语文)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共 10 个小
13、题,每小题 2 分, 共 2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D A B C B D D 二填空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1.学科素养 12.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13.应用型,创新型 14.层次性 15.18 16.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17.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18.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 19.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20.14,18 三解答题(共 4 个小题,满分 60 分) 21.(本题满分 10 分)参见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P1
14、5-19 关于高考“引导教学”核心功能的说 明。 22(本题满分 15 分)参考答案: 本题充分创设具体的写作情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之核心理念,充分 落实新课程标准和要求,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挥新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 核心功能。 1. 命题形式上充分创设情境, 在情境中考查学科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20 年版) 中反复提到 “情境”一词,强调:“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进行言语实践活 动, 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 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 ” 本题“读书交流会发言稿”就是个人体验情
15、境,考生需要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中选择一位感触 最深的人物来写读后感,至于考生对哪一位人物感触最深,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在具体的 体验情境中考查考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2. 考查考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有 (1)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 年版)对语文学科的定位是工具 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用性和综合性的统一,写作集中考查了考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之学科素养,是 其工具性、应用性的集中体现。 (2)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语言是人类智力活动的工具,既是思维的载体,又是思维的外化形 式。语文活动的“表达与交流”,是语言的叙述功能,活动的背后是思维,在语文课程里,语言运用 与思维
16、活动是一体的,不可分割,本题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写发言稿、演讲稿,考查学生在具体的情 境中,是否能够分析、比较、归纳,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发现,考查辨识考 生逻辑说理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读书交流会发言稿”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故事,材料涉及传 统文化,引导考生思考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之时,充分考查了考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之学科素养;引 导考生感受中华文化中包容、尊重、知人、用人等的强大力量,增强文化自信。 23. (本题满分 15 分)参考答案: 这部分任务是围绕阅读与欣赏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学习诗歌鉴赏,重点是学习诗歌欣赏的方法, 并且点出了鉴赏的路径意象和诗歌语
17、言, 同时引导学生揣摩作品的意蕴和情感, 感受作品不同的 风格。 第一项任务重在意象, 即建议选一首作品来欣赏, 抓住意象, 写一则札记, 要引导学生阅读文本, 找出意象,对意象进行分类,分析不同意象表达的思想情感,再将它们进行综合,体悟作品整体的意 蕴和情感,提升学生阅读鉴赏能力,梳理探究能力。 第二项任务主要由两方面的学习训练组成, 一是要学习知人论世的文学欣赏方法, 二是要通过文 本和语言,对文学作品进行整体把握和理解,并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表达个人的阅读感受,以加 深对作品的理解。 第三项任务关于朗读训练,充分体现活动与情境,任务与实践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 诗歌之美,并能理
18、解、领会作品内容与朗读之间的关系。要让学生学会欣赏朗读,评判朗读的效果。 24. (本题满分 20 分)参考答案: (10 分)单元教学目标: 1. 感受革命领袖的伟大革命抱负和豪放胸襟, 理解文章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 激发青春 的热情,理解青春的价值,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2. 领会本单元诗歌与小说的内容, 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手法, 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 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 3. 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特点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 力。 4. 结合本单元诗作的学习,尝试写作诗歌。可以以本单元的作品为学习的范本,也可以选择自
19、己喜欢的中外诗歌作为研习的材料,从生活出发,寻找素材,激发诗情,抒发真情实感。掌握诗歌写 作的一般技巧,注重语言的锤炼。 (10 分)目标阐释: 1. 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 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 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 流能力。” 2. 本单元教学目标拟定,需要充分考虑课标精神,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 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审美鉴赏与创造、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3. 本单元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学习条件、学生情况设计,突出“青春激扬”人 文主题情境,注重以任务驱动、活动引领学生学习,注重学生真实的课堂实践与体验,开展丰富而多 样的语文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