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docx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1301143 上传时间:2021-04-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2021 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 14 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内容,了解格物致知内涵。 2.梳理逻辑思路,弄清作者演讲目的。 3.赏析重点段落,明确举例子的作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格物致知”是儒家的基本理论之一, 它出自大学的开篇“大学之道”中:“古 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 修其身者,先矩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后人将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儒家 “八目”。可见儒家认为,修身、治国、平天

2、下的基础在于格物和致知。 “格物致知”中的“格”为“法则、标准”的意思,“格物”就是“遵照法则限 止物事”,“致知”指获得智慧。所以今天“格物致知”指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 得知识。实际上讲,我们要有探究精神。那么丁肇中先生也是这样认为吗? 丁肇中: 1936 年 1 月 27 日, 丁肇中出生在美国密歇根州的安娜堡, 虽是美国学籍, 但丁肇中的童年还是在祖国的怀抱中度过的。 父亲丁观海、 母亲王隽英皆任教于大学, 在出生的两个月后,丁肇中随母回国。由于中国那时处于战乱时期,丁肇中 12 岁之前 并未接受传统教育。7-9 岁在四川教育学院附属嘉陵实验小学(现重庆磁器口小学) 读书。12 岁随其

3、父母去台湾,20 岁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三年后获得数学和物理学 学士学位。由于出身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从小便在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的知识 下熏陶。在这种环境下,渐渐地,丁肇中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他走上了 物理学的道路。曾获得过诺贝尔奖物理学奖,是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虽然是美国 人,却在诺贝尔奖典礼上说中国话。 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本文形式是演讲稿,内容上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 点即作者的观点,论据就是为证明观点所讲的道理和列举的例子,而论证就是讲道理 与举例子的过程,如果说亮出论点是提出问题,那么论证就是分析问题。 第第 1

4、1 段:提出问题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交代演讲主题) 第第 2 2 段:回答问题段:回答问题要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提出观点)要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提出观点) 第第 3 3 段:分析问题段:分析问题为什么要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为什么要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因为传统中国教育不 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即缺乏对自然科学的实验精神)第 4-5 段:为什么说缺乏对自 然科学的实验精神?以儒家思想代表王阳明为例,王阳明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 自己。(原因是儒家认为真理是圣人领悟出来的) 第第 6 6 段:分析问题段:分析问题为什么要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为什么

5、要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因为实验精神在自然 科学中很重要。(过渡段)第 7 段:为什么实验精神很重要?因为新的知识只能 通过实地实验得到。第 8-10 段: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得到?因为实验是积 极的探测(举竹子为例),因为实验是有计划、有目标的探测,需要眼光、勇气和毅 力。 第第 1111- -1212 段:分析问题段:分析问题为什么要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为什么要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因为目前王阳明 的思想还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第 12 段:不能受支配,以自己为例,说 明只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是需要毫无帮助。 第第 1313 段:解决问题:所以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段:解决问题:所以需

6、要格物致知的精神因为学术研究需要,应对世界 环境需要, 所以我们需要是对事物客观探索, 有想象力, 不袖手旁观的格物致知精神, 最后表达希望。(总结全文,结束演讲) 三、重点赏析,理解特色三、重点赏析,理解特色 【提问】举王阳明的例子,想要说明什么?【提问】举王阳明的例子,想要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他们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进而说 明传统的教育并不注重真正格物致知精神。属于举例论证,举例子可以把抽象的道理 形象化,使听众或读者容易接受并得到启示。 【提问】第【提问】第 1212 段作者为什么举自己的经验为证,有什么好处?段作者为什么举自己的经验为证,有什么好处? 【

7、明确】虽是议论文,但又是演讲,演讲注重沟通与交流,拉近与听众的心理距 离,所以,以自己的经验为例,显得真实亲切,有助于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吸引听众; 演讲者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自己的经历对青年学子来讲,也有示范性与参考 性,增加了教育意义,有助于达到演讲的目的。 四、拓展延伸,总结特点四、拓展延伸,总结特点 1.1.思路清晰,说理缜密:思路清晰,说理缜密:提出演讲问题解释格物致知的含义从传统教育 缺乏、实验精神的重要性和现实中传统思想的影响还在三个方论述为什么需要格物致 知精神最后揭示所需要的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含义,提出希望。由浅入深,逐层 推进。 2.2.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举例论

8、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 【总结】2005 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很有感慨地说:“这么 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 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就是有名的“钱学森 之问”。 华为老总任正非也感慨,中国要超过美国,必然是教育上的竞争。从 1900 年诺贝 尔奖设立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获诺贝尔奖人数排名: 第 1 名:美国(381 人次,不算获奖后加入美国国籍的人) 第 2 名:英国(132 人次) 第 3 名:德国(108 人次) 第 4 名:法国(69 人次) 第 5 名:瑞典(31 人次) 第 6 名:日

9、本(27 人次) 其中日本:19 年 19 个诺贝尔奖,行走的诺奖收割机!中国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人, 也就是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 一个国家的人才之所以缺乏,关键还是在教育,我们这几十年的教育发展可以说 是突飞猛进,从 1977 年中国恢复高考以来,我们的教育事业也进入正轨,但是一直以 来却延续的是前苏联的模式,是为了适应工业化时代大批量定制人才的需要,培养的 仿佛就是“流水线上的工人”,学生没有积极的创造意识和独立自主的批判精神,一 切都是按照课本学习,以成绩评定为标准。这种教育方式显然是有积极意义,是对我 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长远看来,特别是当我们社会进入智能 时代和信息时代,更加需要人的创造性与探索性。 “创造性思维=知识好奇心和想象 力” 爱因斯坦在 1921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首次到美国访问,有记者问他声音的速 度是多少?爱因斯坦拒绝回答,并说我不回答你这个问题,因为你可以在任何一本物 理书中查到答案。接下来爱因斯坦说了句后来特别有名的话,他说,“大学教育的价 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