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诗歌鉴赏题型专练高考诗歌鉴赏题型专练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各题。 杂诗四首杂诗四首(其四)其四) 王夫之王夫之 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 壮士匣中刀 ,犹作风雨鸣。 飞将不见期,萧条阻北征。 关河空杳霭,烟草转纵横。 披衣视良夜,河汉已西倾。 因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注】清军南下,王夫之起兵抵抗,曾助抗清英雄瞿式耜守桂林,后受谗 遭逐,流转湘西,本诗为该时期所作。匣中刀:古人以刀剑在匣喻壮士不 得志,刀剑有声,表示不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六句运用汉朝李广的典故,写出了将领有志抗清却不被征召、抗战 受阻的现状。 B.七、八句与“良
2、夜”相呼应,描写了眼前的大好河山,进一步坚定了诗人 的复国之心。 C.最后两句直抒胸臆,体现了诗人以抗清救国为己任的爱国情怀以及壮志 难酬的无奈。 D.全诗有写景,有抒情,有叙事,苍劲悲凉,情意深沉,层次清楚,诗意进展顺 畅自然。 (2).有人评价本诗开头四句写得“情境和谐”,请简要说明之。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夜行船夜行船 欧阳修欧阳修 忆昔西都欢纵。自别后、有谁能共。 伊川山水洛川花,细寻思、旧游如梦。 今日相逢情愈重。愁闻唱、画楼钟动。 白发天涯逢此景,倒金尊、殢 谁相送。 【注】本词是欧阳修赴任途中与友人梅尧臣相遇时所作。殢(t):滞 留,沉溺于,此指醉酒。 (1).对这
3、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表现词人对当年在洛阳与友人欢聚的回忆,饱含对洛中故友的深 切缅怀之情。 B.“伊川山水洛川花”采用互文手法,旨在表达词人对记忆中洛阳自然山 川景象的赞美。 C. “白发”句指词人和友人都为仕途在外漂泊,又都年纪渐老,重逢又分别, 不由得唏墟感慨。 D.本词上片追忆往昔,旧时同游之事,恍如一梦;下片感叹当前,老朋友白头 聚首,无限伤感。 (2).请从情感的角度赏析“愁闻唱、画楼钟动”一句。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 题。 诉衷情近诉衷情近 柳永柳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 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4、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 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尽日空凝睇。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故人”的思念是全词的中心,所以作者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 联系柳永其他羁旅行役之词来看,“故人”应指他在京都相识的民间歌 妓们。 B.作者很注意上下片之间和意群之间的照应和映衬。如“伫立”与“静 倚”、“望处”与“凝睇”、“残阳”与“远水生光”等,它们之间都 有一定的联系。 C.“残阳”“黯然情绪”“愁无际”“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等词句, 是词人悲秋所生的迟暮之感与身处异乡所生的怀人之悲的混合。 D.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
5、而意无穷;“空”字极富 表现力,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的空落和无奈之感。 (2).词的上片中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前后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双调】燕引雏奉寄小山【双调】燕引雏奉寄小山 注注先辈 先辈 大食惟寅大食惟寅 气横秋,心驰八表快神游。词林谁出先生右?独占鳌头。 诗成神鬼愁,笔落龙蛇走,才展山川秀。声传南国,名播中州。 注小山,元代著名散曲家、剧作家张可久的字。大食惟寅,阿拉伯人,生平 不详。心驰八表快神游,李白大鹏赋序中有“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 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之语。诗成神鬼愁,笔落龙蛇 走,李白草书歌行诗有“时时
6、只见龙蛇走”之句,杜甫寄李十二白二 十韵诗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句。 (1).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套曲题为奉寄小山先辈,作者以后学的身份寄赠曲坛的宿老张可久。 B.“独占鳌头”,借指居首位或第一名,肯定张可久在曲坛上的领袖地位。 C.从这首曲子的赞颂来看,作者多次把张可久与唐代“诗仙”李白相比拟。 D.全曲气势横溢,一片至诚,文词典雅庄重,行笔流畅,是颇具才气之作。 (2).阿拉伯古称大食,作者可能是位阿拉伯人,其汉文化的修养是颇为深 厚的,在本曲中他是如何表达对张可久的由衷赞扬之情的呢?请简要分 析。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筹笔驿筹笔驿 罗隐
7、罗隐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 ,两朝冠剑恨谯周。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注:筹笔驿:在今四川省广元市北,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师伐魏,曾驻此地 筹划军事,书写公文,因而得名。罗隐,唐代诗人,应进士试屡试不中,史称 “十上不第”。孺子,指蜀国后主刘禅。谯周:蜀国大臣,力主投降魏 国,蜀亡后受到魏国封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称颂诸葛亮鞠躬尽瘁,离开南阳一心辅佐刘备,为蜀国大业用尽良 谋。 B.颔联总结了诸葛亮壮志未酬的原因,并提出一个普遍真理,即时势造英 雄。 C.颈联运用对比手法,千
8、里山河葬送之轻与两朝文武之恨形成反差。 D.本诗咏史怀古,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自然流畅,不着痕迹。 (2).诗的尾联写岩下流水,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闲望闲望 吴融吴融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映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翅暖沙。 闲下新居成别业 ,江南旧隐是谁家。 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 【注】吴融:浙江绍兴人,此诗作于诗人求仕长安时期。别业:相对于 本宅而言,亦称别墅,别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点五点一枝两枝,语言清丽典雅,朗朗上口,颇具音律复叠之美。 B.颔联动静结合,以狂
9、飞写蛱蝶之爱芳草;又用稳睡言鸳鸯之适意。 C.前四句总写闲望所见,四组画面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一幅工细优美的图 景。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结构和范仲淹 渔家傲 有相似之处。 (2).全诗感情丰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晚秋登城北门?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 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 【注】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杜陵:本 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 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
10、,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不但紧扣 诗题,而且写出了诗人当时闲散的生活和日渐衰颓的状况。 B. 颔联抓住“一点烽”“两行雁”这两个物象抚今追昔,在远观与仰视 中想到岁月空逝,大宋复兴无期,不觉愁绪滚滚,涌上心头。 C. 颈联的“山河”代表国家,“身世”指所处的时代,诗人登城“搔首” “倚楼”不禁考问,谁是兴国的英雄?谁是扭转乾坤的豪杰? D. 尾联“横槊赋诗”借指诗人“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而现在 这些已成往事,“非复昔”三字包含着深沉的悲观失望之情。 (2). 诗人的“愁”表现
11、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 12 题。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既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也流露出别 后境况萧索的感慨。 B.颔联写出了诗人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未来,也包含 诗人个人的前途。 C.颈联表现了诗人志在有为但面对现实却又无可奈何,进退两难,内心 倍感矛盾和苦闷。 D.尾联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直抒胸臆表达了急切盼望友人来访并 与
12、之畅叙的情感。 (2).请赏析“西楼望月几回圆”一句在全诗内容表达和结构安排上的 作用。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9 分) 忆昔 唐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正在长安应试的韦庄目击这座古都的衰 颓,抚今伤昔,写下这首七律。西园公子:指三国魏文帝及其弟曹植 等。曹氏为公子时尝夜宴文士于此。无忌:战国时代魏国公子信陵君。 传说中善歌谣的少女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五陵”本指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在
13、长安附近,是贵族聚居之地。 诗中“五陵”也可泛指当时的贵族社会。 B.全诗以“昔年”领起,前六句紧扣“忆字”,描绘昔日繁华景象。 C.韦庄巧妙地把曹魏之“魏”与战国七雄之“魏”联系起来,由此引出 “无忌”二字,表达了对那些公孙王子放荡不羁的行为的津津乐道。 D.“莫愁”用传说中一位美丽歌女的名字,慨叹浮华女子不解国事兴衰, 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 2.有人说韦庄的这首诗具有“感慨遥深,婉而多讽”的特点,请谈谈这 首诗是如何体现这种特点的。(6 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9 分) 冬夜不寐至四鼓起作此诗冬夜不寐至四鼓起作此诗 陆游 秦吴万里车辙遍,重到故乡如隔生。 岁
14、晚酒边身老大,夜阑枕畔书纵横。 残灯无焰穴鼠出,槁叶有声村犬行。 八十将军能灭虏,白头吾欲事功名。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陆游写此时诗时已八十一岁。孟博,即东汉人范滂,后汉书 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记载“至 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两首诗在刻画静夜不寐的情景时都运用了一些细节描写的手法。 B.两首诗中的“四鼓”“三更”都表示时间,“四鼓”即“四更”,相 当于 13 点。
15、C.枕上作中,作者壮年的时候还希望能够建功立业,到了老年只希 望能够天下太平。 D.两首诗中的“孤灯无焰穴鼠出”讲的都是室内的情景,由此可以推断 出作者当时生活条件都比较差。 2.两首诗的尾联表达的情感是否矛盾?请表明你的理由。(6 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9 分) 山行 项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释:项斯除做过丹徒县尉外,长期身居草野。 1.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写出了一片茂密的枥林,一条溪水,几户人家
16、,一幅甜美的山村 图都从这十四字中绘出。 B.颈联选取山村冬天具有特色的物事烘茶和抽茧来开拓诗的意境。 读者从中可以体会到山民的勤劳,领略到农事丰收的盛景。 C.尾联说随同药农一起进入深山岛云中去。这一收笔,意味深长,是诗 歌主旨所在。“不惜”二字隐隐透露了他的苦衷。 D.这首诗的特点十构思奇巧,移步换形,环绕山中之行,层次分明地写 出作者在村里村外的见闻。 2.“点染”本为中国技法,一点一染。诗中“点染法”的妙用,效果亦 然。它在平凡中见奇特,奇特又出于平凡,两者相辅相成。请谈谈诗歌 颔联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6 分)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9 分) 堂成 杜甫 背郭堂成
17、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注释: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底来到成都,在百花潭北、万 里桥边营建一所草堂。经过两三个月时间,到第二年春末,草堂建成了。 扬雄在解嘲里,说自己闭门写太玄,阐明圣贤之道,无意于 富贵功名。实际上,他之所以写自嘲,正是发泄宦途不得意的愤懑 之情。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又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杜甫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注释:杜甫曾于 762 年七月与
18、严武分别离开成都,764 年二月重返成 都。黄阁老,指严武。唐代中书、门下省的官员称“阁老”,严武以 黄门侍郎镇成都,故称。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首诗开头两句,从环境勾勒出草堂的方位。中间四句写草堂本 身之景,透过自然景色的描写,把自己历尽战乱后新居初定时的生活情 境细致而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B.第二首诗首联点出了赴成都前居住环境的恶劣,诗人常常苦于沙岸 崩坍损坏药栏,连同江槛都一起落到水流中去了。 C.在写景状物的句子中往往寓有比兴之意,这是杜甫诗的特点,这两 首诗也不例外。 D.第二首诗最后一联的意思是说在近三年漂泊不定的生活中人瘦得 只
19、剩皮包骨头了,其中“三”是虚指。 2.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6 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9 分) 夷门歌 王维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此诗题材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但故事主人公由公子无忌(信 陵君)变为夷门侠士侯嬴,从而成为主要是对布衣之士的一曲赞歌。 B.这首诗是古体诗,标题中的“歌”与长恨歌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中的“歌”意
20、思相同。 C.七八两句,强调侯嬴、朱亥二人的卑微地位,意在突出卑贱者的智勇, 同时也表现了公子不以富贵骄士的精神。 D.最后两句专写侯生,慷慨豪迈,又浓郁的抒情风味。同时也表明了作 者的困惑,侯生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2.请简要概括出本诗的写作思路。(6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9 分)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 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 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下列
2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词人所写的接近中秋时的洞庭湖面“更无一点风色”,与其说是实写 湖面的平静,还不如说是有意识地要展现其内心的宁静。 B.下片前三句是说作者从将近一年的官场生活中摆脱出来,回想自己这 一段仕途生涯,人格及行为是高尚的,但此却缺少知己。 C.词人的“悠然”是在经历了“世路”的坎坷艰险才达到的一种“圆通” 和“超脱”的精神境界,而并非是一种天生的冷漠或自我麻醉。 D.在别人的作品中,一叶扁舟与汪洋大湖的形象对比中,往往有“小” “大”之间的悬差,而本词用了一个“着”字,表达了他如鱼归水般的 欣喜。 2.概括本词中出现的“宇宙意识”与春江花月夜登幽州台
22、歌有 什么不同。(6 分) 参考答案 1.(1)B;“七、八句与良夜相呼应,描写了眼前的大好河山”理解 错误,此二句描写的是国土失陷后深远空濛、荒烟蔓草杂陈的凄凉景象, 反映的是诗人感情的抑郁与抗清前途的晦暗不明。 (2)深夜悲风怒吼,边马嘶鸣,鞘中之刀也发出风雨似的呼啸声,营造 出一种征战杀伐的悲壮氛围,与诗人惊悸激动、热血沸腾、渴望投入战斗 的迫切心情和谐统一;然而风空吼,马空鸣,刀在鞘,抗清复国的豪情遭 受重创,又与诗人心中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和谐统一。 【解析】“情境和谐”意思是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与诗人的感情相和谐, 答题时要从这个角度对诗句进行解读。诗歌前四句写诗人半夜被风声惊 醒,听见
23、边马嘶叫,似乎苍天、大地、兵马都在怒吼,在呼唤着搏击奋 进、征战杀伐;又仿佛听见匣中刀鸣,有如风雨之声。这些形象的描绘, 运用了象征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出诗人对战斗的渴望。这 些声音营造出一种征战杀伐的悲壮氛围,与诗人惊悸激动、热血沸腾、 渴望投入战斗的迫切心情和谐统一。然而“北征”计划迟迟不能实现, 风空吼,马空鸣,刀在鞘,抗清复国的豪情遭受重创,又与诗人心中壮 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和谐统一。 2.(1).B; 【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 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 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 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
24、题的鉴赏。解答此 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 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 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 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 认,得出答案。 本题中,B 项,此处写景是为了表现词人对和友人在洛阳共游 时光的怀念,并非为了表达赞美之情。 (2).这句话主要表现了词人与友人重逢欢聚时的感受,表明了他对友 人的不舍; 与友人重逢还要离别,席上听到有人唱歌,便想起曾经与友 人的欢乐时光,不免惆怅; 画楼上的钟声提醒着时间的流逝,提醒着与 友人
25、别离的到来,让人难过。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 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 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 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 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 “意象意境诗情” 的思路去揣摩。 “愁 闻唱”表达了“白发相逢,词人终是难禁伤感之情”;席上听到有人唱歌, 便想起曾经与友人的欢乐时光,不免惆怅;“画楼钟动”, 画楼钟声响起,警 醒词人相聚之时在不断的流逝,让人难过。 【点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 景物、
26、 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 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 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 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 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 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 妙用。 3.(1).A .本词中作者并未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 (2).词的上片中,前四句写雨晴气爽、江水澄明、远山苍翠,给人以 平远开阔、清新优美之感。后三句抓住断桥、幽径、渔村、孤烟
27、等,勾 勒了一幅荒江日暮秋色图,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抓住词的上片中 的重要意象。如前四句中的“雨晴”“气爽”“水生光”“山耸翠”等, 给人以辽阔、清新优美之感;后三句中的“断桥”“幽径”“渔村”“孤 烟”等,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由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4.答案:(1).A; “套曲”错,应为“小令”。 (2).开头两句用典,是对张可久才气、文思的称赞,赞其是一位才华横 溢、文思敏捷的大手笔。“谁出先生右?”以反问句表述在词林中无人 可匹比之意,起到特别强调的作用。“诗成”三句用典,同时也是排比, 赞美张可久的曲作的艺术效果。最后
28、运用对仗,以张可久的名望之高, 影响之大作结。全篇对张可久其人其才其曲其名作了高度概括,表达了 对他的仰慕之意。 【解析】:作者从三个方面表达了自己对张可久的赞赏之情:第一、开头 化用杜甫“老气横九州”和黄庭坚“老来忠义气横秋”,用“气横秋”来 形容张可久的才气横溢天地。“心驰八表快神游”化用了李白大鹏赋 序中的语句,用来赞赏他才思敏捷,无处不到。紧接着,词的第二句中用 一设问句对张可久的才气作了高度评价:“词林谁出先生右?独占鳌头。” 词家中谁能超出先生之上呢?只有先生乃是曲中状元。 直接表达了对张可 久的高度赞赏。第二、赞颂张可久作品高超的艺术效果。这里化用杜甫 称赞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
29、泣鬼神”的这一句诗,又化用李白的百草歌 行中的一句“时时只见龙蛇走”,再加上“才展山川秀”五字,表现了张 可久惊人的艺术表现力,赞赏其极高的艺术造诣。第三、称誉张可久的知 名度。最后两句“声传南国,名播中州”说张可久声明已传遍全国,充分说 明了他的影响力,也暗含着作者由衷的赞赏之情。 5.(1).C; “两朝文武之恨”错误,两朝冠剑指诸葛亮,他既管政事, 又管军事,是两朝冠剑。所以是诸葛亮之恨谯周。 (2).以景结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将岩下流水拟人化,意思是 说一切成为历史,只剩山岩下多情的流水,年年从筹笔驿附近流过,仿佛还 蕴藏着深情。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尊敬怀念、感叹惋惜,以及自身的
30、 抑郁不得志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的能力。尾联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写岩下流水,借景抒情,将岩下流 水拟人化,原本无情的流水也变得如此多情,日日夜夜从筹笔驿附近流过, 仿佛在怀念诸葛亮,水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呢?借年年不断的岩下流水表达 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尊敬怀念之情;昏君庸臣葬送了大好河山徒留遗恨,使 诸葛亮一生的努力付之东流,对此事也表现了感叹惋惜之情;结合注释,与 诸葛亮相比,诗人自己“十上不第”,更是英雄无路,壮志难酬,这里也表现 了诗人自身抑郁不得志之情。 6.(1).A; 【解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
31、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 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 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A 项,“语言清 丽典雅”赏析有误。“三点五点”、“一枝两枝”,是口语化的语言。 (2).首联和颔联描写雨、花、蝴蝶、鸳鸯等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景 的喜爱和赞美; 颈联将长安新居和江南旧家对比,暗示了抛离故园、奔走仕途的懊悔和 感伤; “东迁西去俱无计”写自己四处碰壁、求仕不得,表达对自己处境的失 望和悲哀; 末句写羡慕暮归之鸦,含蓄表达了对往昔不问功名时闲适生活的眷恋 和向往。 【解析】“映山雨“临水花“映蝶
32、狂飞“鸳鸯稳睡”,借自然景物, 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闲下新居”“江南旧隐,将新居和 旧家对比,其中蕴含着离开故园,仕途奔波的伤感。“东迁西去俱无计”写 自己到处奔波,对自己处境的失望。“却羡嗅归林上鸦“,诗人羡慕归鸦, 委婉地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7.(1).D; “深沉的悲观失望之情”分析不当,应为“良机已失、大势已 去的无限感慨”。 (2). 因登临而引起的悲秋之情。诗人登上城北门楼,深秋时节,西风 劲吹,寒气袭人,眼前萧瑟凄凉的景象使诗人愁绪满怀。 山河沦陷、忧国伤时的叹惋。颔联和颈联抒发了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忧 思,对故都的怀念之情。 壮志难酬之悲愤。远望烽火,仰视阵雁,想
33、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而自己 却报国无门,悲愁难耐。 8.(1).D; 尾联并非直抒胸臆。 (2).内容表达上:(1)“西楼望月”写自己登高怀人,盼望友人来访。 (2)用月亮的缺而复圆来寄托盼望朋友团聚为时之久,心情之切。 (3)表达了与友人友情之深挚,感情之浑厚。 结构安排上:(1)使全诗全诗始于对花感叹分别,终于望月盼望团聚,首尾照 应,浑然一体。 (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道出寄诗的用意,渴盼和友人的团聚。 9.忆昔 1.C.表达了对公子王孙放荡不羁行为的批判。 2.(1)“感慨遥深”指其思想感情,“婉而多讽”指其情韵风调。 (2)感慨遥深:诗中隐含着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
34、批判,抒发了他对社稷倾危的感叹。 (3)婉而多讽:本诗借助于双关、象征等手法,传出弦外之音和味 外之味。如“子夜歌”是乐府古调名,也含有“半夜笙歌”的意思,语 带双关。“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如日薄西山。 【解析】这是一道“评论证明题”,给定了前人的评论,要求在诗中找 到依据来证明这个评论。作答时首先要对前人的话作解释。 10.陆游诗 1. C.“希望天下太平”理解错误。原文中要表达的意思是希望能够像 黄初平一样长寿。 2.不矛盾。(1)第一首诗尾联的意思是:年纪虽然大了,但仍希望上阵 杀敌,博取功名;第二首诗尾联的意思是:希望能够离家归隐,过上逍 遥自在的日子。 (2)看似矛盾,实际上第一首才
35、是作者情感真正的表达,第二首只不过 是正话反说,是愤激之语。 【解析】只要了解陆游的生平,就不难得出答案。 11.山行 1.B.应该是春季。(即使考生不不能准确判断出是在春季,也应该排除 在冬季) 2.(1)“山当日午”是点,是静景,似乎平淡无奇,可经“回峰影”渲 染,写出正午群峰影子随日移动,日下之峰与山峰之影动静相衬,突出 了山间的幽静和山行的情趣。 (2)“草带泥痕”,是点,是静景,也是平常得很,可一经“过鹿群” 渲染,那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动态景象,立刻如映眼帘。这一联的两 幅画面顿时为读者展示出了富有动态的美的境界。 (3)两句话点染结合,写出了山间景色的清丽而又生机无限,诗句动静
36、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山间景象的喜爱之情。 12.杜甫诗 1.B.首联讲的是对成都草堂的担心。 2.(1)第一首诗表达了在经过颠沛流离的避乱生活后新居落成的喜悦之 情;对安定生活的向往;由于新居毕竟不是家乡所在,所以仍有彷徨忧 伤之感。 (2)第二首诗是离开草堂后又回草堂,表达了对草堂是否完好的担忧; 对贤才难用,小人当道的不满;对严武提供生活保障的的感激;对自己 只能依赖朋友的无奈;对人生坎坷的感慨。 13.夷门歌 1.D.作者对侯生这么做,只有赞美,没有困惑。 2.(1)前四句写出了七雄争霸天下的局势,赵国的燃眉之急,魏王的态 度; (2)中间四句写信陵君礼贤下士; (3)最后四句赞扬侯生。 1
37、4.念奴娇.过洞庭 1.B 项中,“经年”的意识是“超过一年”或“若干年”。 2.春江花月夜:如梦似幻、哀怨迷茫,夹着着某种憧憬、留恋和对 “人生无常”的轻微叹息。它是痴情而纯真的,却又带着“涉世未深” 的稚嫩。 登幽州台:忧患、孤独。 念奴娇.过洞庭:天人合一却又“以我为主”。 【译文】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 点风势。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 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 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 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 落像冰雪般纯洁。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 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 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 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