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洵苏洵 六国论六国论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 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据 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 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 嘉右元年(1056)带领儿子苏轼、 苏辙到京城,以所著文章22篇: 几策2篇,权书10篇,衡 论10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 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 以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 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 传诵,文名因而大振。 四川眉山三苏祠四川眉山三苏祠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苏洵精于古文写作, 尤长于策论,主张“言 必中当世之过”。为文 见解精辟,论点鲜明, 论据有力,语言锋利, 明快酣畅,纵横捭阖,
2、 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 横家的风度。著有嘉 祐集。本文即选自 嘉祐集权书, 权书都是评论政治 和历史的。 思考思考:第二段围绕哪个分论点展开论:第二段围绕哪个分论点展开论 述,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述,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秦所得与战胜所得,诸侯所亡与战败而亡;秦所得与战胜所得,诸侯所亡与战败而亡; 祖父创业之难与子孙毁业之易;祖父创业之难与子孙毁业之易; 六国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六国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 对 比 论 证 对 比 论 证 弊在赂秦,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赂者灭弊在赂秦,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赂者灭 亡的道理亡的道理 赂秦而力亏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破灭之道也 文体知识 论,是古代常用
3、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 一种是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 解和主张; 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 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本文属于史论文 。 “六国论”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上应是 “六国破灭之论”,“六国论”是倒装省略句 ,是“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战国七雄 (秦 -楚- 燕- 韩- 赵- 魏- 齐) 秦强 楚大 齐富 作者生于真、仁、英宗三世。其时,西、北方边作者生于真、仁、英宗三世。其时,西、北方边 患严重,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患严重,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 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到北宋中期,军费开
4、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 盾尖锐,盾尖锐,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 极端软弱。极端软弱。1004年,大辽举兵攻宋,当时宰相寇准力年,大辽举兵攻宋,当时宰相寇准力 主抗辽,并在澶州打了一仗,宋军大胜。形势如此有主抗辽,并在澶州打了一仗,宋军大胜。形势如此有 利,北宋统治者却一味求和,订下利,北宋统治者却一味求和,订下“澶渊之盟”“澶渊之盟”,规,规 定宋每年向辽进贡银定宋每年向辽进贡银10万两,绢万两,绢20万匹,自此,抗敌万匹,自此,抗敌 卫国士气锐减,委曲求全之风日上。后辽又连连加码,卫国士气锐减,委曲求全之风日上。后辽又连连加码, 宋
5、均慨然答应。宋均慨然答应。1044年,西夏元昊上书停战求和,宋年,西夏元昊上书停战求和,宋 却反而给西夏银、绢、茶。一代又一代的“为国者”却反而给西夏银、绢、茶。一代又一代的“为国者” 皆被敌人积威所劫,以物供敌,以钱富敌。皆被敌人积威所劫,以物供敌,以钱富敌。 六国论六国论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眼见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眼见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 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 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果将不堪设想。苏洵为此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果将不堪设想。苏洵为此 心忧,忧而思救,于是写下了这篇醒世文章,以心忧,忧而思救,于
6、是写下了这篇醒世文章,以 “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 改弦更张,勿蹈覆辙。改弦更张,勿蹈覆辙。 正所谓正所谓 “前事不忘,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后事之师”。”。 六国论六国论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阅读课文,思考阅读课文,思考: 全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写全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写 了什么了什么内容?内容? 六六 国国 论论 (宋(宋 苏洵)苏洵) 课文分析 第一段(1):全文纲领。提出中心论点 , 评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第二段(2):论证“赂秦而力亏,破灭之 道也”。(正论) 第三段(3):论证“不赂者以赂者丧”。 (反论) 第四段(4、5)
7、:作出小结,提出告戒。旨 借古讽今。 六国破灭,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弊在赂秦 (1)(1)赂秦:力亏赂秦:力亏 (2)(2)不赂者:盖失强援不赂者:盖失强援 总总 分分 弊弊 在在 赂赂 秦秦 总总 第一段提出了怎样的中心论点?第一段提出了怎样的中心论点? 第二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第二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 了什么论点?了什么论点? 对对 比比 小邑小邑 大城大城 得百倍得百倍 失百倍失百倍 大欲大欲 大患大患 数量上数量上 得难得难 献易献易 有限有限 无厌无厌 奉繁奉繁 侵急侵急 程度上程度上 不尽不尽 不灭不灭 道理上道理上 赂 秦 力 亏 破 灭 之 道 赂 秦 力 亏 破
8、灭 之 道 第二段除了突出以对比论证为主,第二段除了突出以对比论证为主, 还用了什么论证手法?还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以地事秦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薪不尽 火不灭火不灭 引证法引证法 比喻形象生动比喻形象生动 齐: 与嬴不助五国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 燕: 以荆卿为计速祸 赵: 牧以谗诛用武不终 盖 失 强 援 不 能 独 完 智力 孤危 以 赂 者 丧 不 赂 者 对策: 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第三段:齐、燕、赵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第三段:齐、燕、赵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段第四段1、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2、结构作用、结构作用 开药方开药方 以赂秦之
9、地封天下之谋臣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并力西向并力西向 治病根治病根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结构上:承上启下结构上:承上启下由由“谈古谈古”到到“论论 今今” 第五段主要内容第五段主要内容 谈古论今,纵横对比,讽喻现实谈古论今,纵横对比,讽喻现实 古古 今今 六国与秦:六国与秦:诸侯诸侯 北宋:北宋:天下天下之大之大 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在 六 国 下 对比对比 结论: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结论: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论论 证证 方方 法法 “古人云:古人云: ”
10、 引证法引证法 加强论证说服力加强论证说服力 六国灭亡史实六国灭亡史实 例证法例证法 证明观点正确性证明观点正确性 秦与六国、六秦与六国、六 国之间的对比国之间的对比 对比法对比法 证明破灭必然性证明破灭必然性 假设法假设法 向使三国向使三国 进一步回扣论点进一步回扣论点 六六 国国 论论 过过 秦秦 论论 阿房宫赋阿房宫赋 阅读比较阅读比较 六国论六国论过秦论过秦论阿房宫赋阿房宫赋 评论的内容评论的内容 写作的意图写作的意图 论证的方法论证的方法 三篇文章都涉及到战国时代六国灭亡、秦国三篇文章都涉及到战国时代六国灭亡、秦国 统一这段史实;统一这段史实; 三文都是为了借古讽今,对作者所处朝代三
11、文都是为了借古讽今,对作者所处朝代 的帝王进行规劝;的帝王进行规劝; 三文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三文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随堂练习:随堂练习: 1、指出下面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不同含义、指出下面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不同含义 、其实其实百倍百倍 、思厥先、思厥先祖父祖父 C、可谓、可谓智力智力孤危孤危 D、而从六国破亡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 (那实际情况。今:实际上)那实际情况。今:实际上) (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 (智谋和力量。今为一个词,指人认识、理(智谋和力量。今为一个词,指人认识、理 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
12、 能力。)能力。) (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 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2、解释下列多义词、解释下列多义词 诸侯之所诸侯之所亡亡,与战败所,与战败所亡亡者者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亡 以荆卿以荆卿为为计计 邯郸邯郸为为郡郡 而而为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为为国者无使为国者无使为- 六国破六国破灭灭 薪不尽,火不薪不尽,火不灭灭 向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使三国各爱其地 并力西并力西向向 而秦而秦兵兵又至矣又至矣 斯用斯用兵兵之效也之效也 以地事秦,以地事秦,犹犹抱薪救火抱薪救火 良将良将犹犹在在 丧失,丢失,动词 灭亡
13、,动词。 作为,动词 成为,动词 被,介词 治理,动词 灭亡,动词 熄灭,动词 如果,连词 朝着,动词 名词,军队 名词,军事、战争 动词,好象 副词,还 或或曰曰 或或未易量未易量 以地以地事事秦秦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事 燕赵之君,燕赵之君,始始有远略有远略 始始速祸焉速祸焉 终终继五国迁灭继五国迁灭 惜其用武而不惜其用武而不终终也也 故故曰“弊在赂秦也”曰“弊在赂秦也” 从六国破亡之从六国破亡之故故事事 强弱强弱胜胜负已判矣负已判矣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胜之之势之之势 有人,有的人,无定代词 也许,或许,连词 事奉,动词 事情,名词 起初,副词 才,副词 终于
14、,副词 用到底,坚持到底,动词 所以,因此,连词 旧,形容词 胜利,名词 战胜,动词 较秦之所得得 此言得得之 诚不得得已 暴秦之欲欲无厌 则秦之所大欲欲 暴暴霜露 暴暴秦之欲无厌 得到,获得,动词得到,获得,动词 适宜,得当,形容词适宜,得当,形容词 能,能够,动词能,能够,动词 想要,追求,动词想要,追求,动词 欲望,名词欲望,名词 暴露,显露,动词暴露,显露,动词 凶暴,凶恶残酷的,形容词凶暴,凶恶残酷的,形容词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15、判断句判断句 判断句判断句 (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4)洎牧以谗诛 (5)举以予人 (6)至丹以荆卿为计 (7)赵尝五战于秦 被动句被动句 被动句被动句 省略句,省略宾语省略句,省略宾语 省略句,省略动宾词组省略句,省略动宾词组 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4、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暴霜露、暴霜露 、暴秦之欲无厌、暴秦之欲无厌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哉、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5、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 、日割月削、日割月削 、以地事秦、以地事秦 、义不赂秦、义不赂秦 、不能独完、不能独完 、李牧连却之、李牧连却之 “暴”同“曝”。读p ,晒,引申为“暴露”,意为“冒着” “厌”同“餍”。读y n,满足。 “无”通“毋”,读 不,不要。 () 名词“事”带宾语“秦”,用作动词:侍奉 “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 “日”“月”,名词作状语 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