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表.doc

上传人(卖家):阳光灿烂杨老师 文档编号:143329 上传时间:2019-08-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17 页 苏教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表及教学进度安排表  一、一、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1 1、学生习惯和兴趣、学生习惯和兴趣 : 我班学生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 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 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 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喜欢动手 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2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

2、,并能运用这些知 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 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二二、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领 域有乘法、除法、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认识分数;认识千克和克; 解决问题的策略;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空间与图形领域有长方 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计算方法;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实践活动 领域安排了 2 个操作型活动和 1 个探究型活动。另外,教材里还编写 了 11 道思考题、6 篇“你知道吗?”3 个“动手做”活动。 与原教材相比教变动较大,

3、将原教材安排的 11 个单元改为 8 个单 元,将实验教材分 4 个单元安排的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整合 第 2 页 共 17 页 成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一位数 ;删去了24 时记时法 、 观察物体 、 统计与可能性三个单元;增加了解决 问题的策略 ;综合与实践部分保留了周长是多少 ,增加了间隔 排列 ,删去了农村新貌 、 称一称和周末一天的安排 、 摸牌 和下棋 。 (一)教材编排内容(一)教材编排内容  数与代数部分:数与代数部分:一共安排了 5 个单元,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 数 (第一单元) 、 千克和克 (第二单元) 、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第四单元)

4、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五单元) 和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 (第七单元) 。 (1)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在整数乘法中 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功能,既是表内乘法的自然延伸,也是两、三 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多位数乘法的重要基础。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三位 数乘一位数乘法,它包括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积在 100 以内两位 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的笔算,以及倍的认识、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 、 “求一个数 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围绕计算方法的探索、计算 能力的形成和计算知识的应用安排了丰富的内容。 (2) 千克和克 :千克和

5、克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质量单位。本单 元主要教学千克与克的认识及相关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学生认识千 克和克的关键在于感受 1 千克和 1 克的实际轻重,能根据实际背景选 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能合理估计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 为此,教材结合现实情境,设计多种多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利用生 第 3 页 共 17 页 活经验、操作体验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起千克和克的 质量关念。 (3)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三位数除以 一位数的除法,它包括整十数(含几百几十)和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 口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及验算方法。这部分

6、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认识万以内的数、掌握表 内除法和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并初步认识简单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 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为学习多位数除法奠定基础, 也能使学生进一步积累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体会计算 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4)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是本册新增内容,主要教学从条件出 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套教材安排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系 列内容的起始单元。本册教材侧重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通 过在条件与问题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系使问题得以解决。这部分内容与 三年级下册安排的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四年级上册安排的从条件 或问题出发灵活思考的策

7、略一起,构成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内容板 块的基石,能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有力的支 撑。 (5)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本单元主要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及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它是学生数的概念的 第一次扩展。学好本单元的知识,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小数等有 关知识的重要基础。由于分数的意义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 的难度,所以本册教材仍和实验教材一样安排了两部分内容,先认识 第 4 页 共 17 页 简单的分数,再学习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只是在细微处有所 变动。 图形与几何部分:图形与几何部分:一共安排了 2 个单元,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三单元

8、) 、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六单元) 。 (1) 长方形和正方形 :本单元主要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 特征、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有关周长计 算的简单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和圆等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可以使学生进一步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和正 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同时,也能为今后进一步探索其他平面图形的 特征奠定基础。 (2)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 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它是由 实验教材中两个单元整合而成的,教学的重点

9、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 中的运动现象和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初步感受图形运动与变化的一 些基本方式和特点,拓宽观察、分析现实空间与平面图形的视角,逐 步增强空间观念。教学的难点有两个,一是正确判断两个图案(或图 形)能否通过平移实现重合,二是用合适的方法制作轴对称图形。 综合与实践部分:综合与实践部分:一共安排了 3 次活动,包括: 周长是多少 、 多彩的分数条和间隔排列 。 (1) 周长是多少 :这个活动是在实验教科书同名活动的基础上 修订而成的,将原来的“围一围” 、 “摆一摆” 、 “拼一拼” 、 “量一量” 、 “估一估” ,改为“拼一拼” 、 “比一比” 、 “画一画” 、 “量一量”,

10、有利 第 5 页 共 17 页 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周长含义的认识,更利于学生在具有一定探 索和思考的空间里,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 识、能力以及情感地提升。 (2) 间隔排列 :本册的这部分内容是本套教材安排的第一个探 索规律的专题活动,主要引导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 的关系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简单的规律。教材在编排这个活动时,十分 重视引领学生完整地经历由观察现象、探索规律到发现规律,以及逐 步加深认识的过程,在过程中积累经验、体会方法、发展思维。 (3) 多彩的分数条 :这部分内容是本轮教材修定中重新设计的 一次综合活动。活动大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抢 1”

11、游戏,二是“清 0” 游戏。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 挑战性,丰富对简单分数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的机 会。 此外,第八单元期末复习 ,是全册教科书的整理与复习,重在 帮助学生加深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沟通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熟练本册所学的乘、除法的计算,形成必要的 计算技能,提高运算能力;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 的能力。 (二)教材编排特点(二)教材编排特点  1 1注意从知识结构的逻辑关系出发,有层次地安排教学内容。注意从知识结构的逻辑关系出发

12、,有层次地安排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的编写十分重视展示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呈现知 识之间前后相继的逻辑顺序及其实质性关联,以启发学生富有个性的 第 6 页 共 17 页 积极思考,实现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主动的和有意义的建构。例 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教学:首先着眼于表内除法与两三位数 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逻辑关系,教学整十数(含几百几十)和整百数除 以一位数的口算,再以此为基础组织学生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 笔算方法。在笔算部分,先教学基本的计算方法,再教学商中间有 0 的除法。这样的安排,合理地分解了教学目标、分散了教学难点,为 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创设了更多的机会,帮助他们

13、更好地保持对计算学 习的好奇心,更加完整地理解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2注重通过对比,促进计算方法的主动迁移。注重通过对比,促进计算方法的主动迁移。  为了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主动建构知识,教材除 了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并精心创设有力于学生探索的情境之外,还注意 通过对比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并在此过程中自主完善算法。例如两三 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教学:由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 乘一位数的基本相同,学生不难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类推出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因此,教材在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的笔算时,先通过例题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

14、法,再 通过“试一试”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启学生在两个知识点之间建立联 系,独立思考、自主类推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此外教材还注意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组练习,帮助学生在比较 中把握一些相似计算题的联系和区别,发现一些计算的规律,不断提 高计算的能力。例如:练习二第 8 题通过整十数乘一位数与不进位的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对比,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相关题目在计算方 法上的内在一致性,促进计算方法的有效迁移。 第 7 页 共 17 页 3 3将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的问题紧密结合。将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的问题紧密结合。  教材注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发计算需求,同时注意及时 安排用算学

15、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计算的意 义和价值,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基本数量关系理解、提 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 算和相应的估算之后,一次教学倍的认识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多少倍” 、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即帮助学生 拓宽用乘法计算解决为题的范围,又启发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 步加深对乘法运算意义的理解。教材从练习二起安排连续两问的实际 问题,从练习三起安排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从练习七开始安排需要用加法(减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既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计

16、算练习,又能使 学生初步积累分析稍复杂实际问题的经验,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量关 系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4增设“从条件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增设“从条件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自主积累 应用策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本 套教材在本册中增设了“从条件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内 容。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注意通过呈现一些数量关系较为 简单且趣味性较强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并体验从条件出发 思考问题的策略。其次,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合理使 用画图、列表等方法辅助

17、思考,使策略应用过程更具灵活性。第三, 教材还特别注意通过清楚地呈现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帮助学生在有 第 8 页 共 17 页 序的活动中感受策略应用的过程和特点。例如教材安排的两道有关解 决问题的策略的例题都按照“理解题意、分析问题、列式解答、回顾 反思”这四个步骤展开教学过程。其中, “理解题意”环节不仅引导学 生分清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而且通过交流、画图等方式对相关条件 进行必要的解释; “分析问题”环节侧重引导学生依据条件之间的相互 关联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 列式解答”环节鼓励学生用合适的 方式给出答案; “ 回顾反思”环节侧重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感悟蕴含在解题过程中

18、的重要思考方法。 5 5突出渗透,体现数学课程的文化价值。突出渗透,体现数学课程的文化价值。  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资源,教科书承担起传递数学文化的重 要职责。通过“你知道吗”栏目,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 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材料以及社会、自然、科学、日常生活中的数学 现象、数学问题和数学应用。例如,结合分数的认识,介绍分数产生 和发展的情况;结合千克和克的认识,介绍乘坐火车、飞机时免费携 带或者免费托运物品重量的规定,介绍小学生每天所需食物的合理搭 配方法,等等。 除上述特点外,本册教材还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规范、 科学常识等方面的教育,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对

19、他们进行学 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培养。 三三、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1.1.认真学习课标,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的三维目标。认真学习课标,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的三维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 第 9 页 共 17 页 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教师只有认真学习并研究新的数 学课程标准和吃透并深挖教材资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 要求,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教学目标要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加以阐述,这三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 机整

20、体。首先,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 同时,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在数学 学习中,知识技能与问题解决之间是一种递进关系,知识技能的掌握 是问题解决的基础,而数学思考、情感态度则伴随在上述目标的实现 过程中。 2. 2. 充分运用对比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充分运用对比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在本册教材中有许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教学内容,如果在教学 中充分运用比较方法,则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 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例如两、三位 数乘(或除以)一位数计算教学中

21、对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 数计算方法的比较,形成更为完整的计算方法;对长方形周长不同计 算方法的比较,优化出更为简便的计算方法。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 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到学数学的 快乐,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3.3.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力。  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数学 思想的引入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例如“从 第 10 页

22、 共 17 页 条件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为学生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 教学中,通过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让学 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 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 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使他们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 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综 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4.4.精心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精心组织实践活动,让

23、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必须考虑各个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能 力发展的特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学习内容,采取相应 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本册上的数学实践活动 课就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 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了 确保数学实践活动能有效地开展,实现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最大效应,教 师应当根据实践活动的不同环节进行相应的引导并规范学生相关的操 作。例如在确定活动内容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不能脱离学 生所学教

24、材,易于学生操作;明确活动目标,目标要具体,易于实现。 当我们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了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活动课,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积极探索的意识自然而然的得 到强化。 第 11 页 共 17 页 5. 5. 利用数学课堂教学利用数学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新课程指出: “应该把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不 是一系列评价的消极应付者,而应该是主动参与者。让学生学会自我 评价,引导学生成为自律学习者,形成学生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 共同作用下前进。 ”由于三年级学生能力有限,尚不会或无法对自己做 出正确的评价,教

25、师可以利用每堂课的课堂反思“这节课我学会了什 么?我能解决数学问题吗?是否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 表达个人看法?是否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我还有疑问吗?”唤醒学生 的自我评价意识,逐步学会正确地评价自我。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 信心,发展学生内在潜力,促进其全面成长和成熟。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注意点(供参考)(二)本册教材的教学注意点(供参考)  1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本册教材在教学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之后,引导学 生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帮助学生初 步掌握相应的估算方法,初步学会根据现实背景合理选择口算、

26、笔算 或估算。组织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两点:一要突出单位的选择,二要强 调对上、下界的把握。例如,西瓜每箱 48 元,张大叔带 200 元,买 4 箱西瓜够不够?把“48 元”看作“50 元” ,因为 450=200,所以 4 48 的结果一定小于 200,由此判断“带 200 元够了” 。把 48 看作 50 涉及单位的选择, 即对上述情境而言, 可以把 48 看作若干个十来计算, 而不必看作若干个一;根据 450=200 判断 448 的结果一定小于 200,涉及对估算结果范围的把握,即 200 是 448 的上界,而确定 4 48 的上界就足以解决相应的问题了。 第 12 页 共 17 页

27、(2)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地单位进行简单 的估算。教材在练习中不在安排脱离情境的估算,只是着眼进位的处 理安排少量估计积是几位数的习题。 2.2.千克和克千克和克  质量单位都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依靠 观察得到,这就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困难。因此,教学时要将抽象 观念具体化,让学生在多种操作过程中,将质量单位与相关物体之间 建立起恰当的联系,从而逐步建立起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在介绍质 量单位之后,先让学生观察一组实物图,说说图中的一袋红枣有多重, 带领学生称出 1 千克大米,装在袋里,用手拎一拎;接着称出 1 千克 鸡蛋,拎一拎并数一数有多少个

28、;然后通过分组合作,猜一猜,称一 称,掂一掂 1 千克的物品,将 1 千克转化成具体的数量(4 个苹 果,6 根黄瓜,7 支香蕉,10 个橘子,3 个梨子) ,初步感受到 1 千克 物品的轻重,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 1 千克的表象。在此基础上,要 求学生 “先称一称, 看几本数学书大约重 1 千克, 再用手掂一掂” ,“ 先 称一称自己的书包,看看大约重多少千克,再从书包里拿出或放进一 些物品,使称出的结果大约是 2 千克” ,帮助学生借助熟悉物品具体感 知 1 千克或几千克的实际轻重。 课堂探究的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用秤去称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物 品,我们也不方便把众多的物品带到课堂上来。所以还

29、应教会学生建 立常用质量单位大小的参照物,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估测。常用 质量单位的参照物是丰富的,如一头猪的重量,一个冬瓜的重量,一 本数学书的重量、一袋方便面的重量、一枚 1 元硬币的重量等均可以 第 13 页 共 17 页 作为参照物。 3 3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1)教学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时,本册教材同实验教材相同,也 要求学生联系周长含义和长方形特征提出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通过 交流和比较,自主选择算法。但在这之后接着要求学生优化算法,初 步掌握相对简便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在后续学习中抽象出公 式奠定基础。而实验教材中只是要求学生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30、 算法不急于优化。这一点与实验教材是不同的,教学中应引起注意。 (2)综合实践活动周长是多少与修订前的活动相比更突出图 形转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作用。启发学生在提出猜想、验证猜想 的过程中明确“大小(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 等的图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初步体会图形转化的一些有趣方法,增 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4 4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由于本册教材安排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由实验教材两个 单元整合而成的,所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有所 降低:不在要求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也不再要求补全一个轴

31、 对称图形。 5 5间隔排列间隔排列  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原是苏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套教材则从本册起逐册安排相对独立的“探索规律”专题活动。本 册这部分内容与实验教材相比,不再设置教学单元,而是以“探索规 律”专题活动出现。其大幅度降低了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要求,更为 第 14 页 共 17 页 注重通过专题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 感悟数学思想;同时突出对探索过程的回顾和反思。 6 6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本册教材在安排上主要有两点变化:一是在认识之后,引导学生 通过折纸操作把对的认识自主迁移到对其他几分之一的认

32、识上,从而 为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活动提供更好的支持。二是在分数大小比较和 简单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进一步强调依据分数 含义进行相应的思考。 四四、具体教学措施具体教学措施  1 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 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讲清算理,揭示规律。 (2)加强基本训练,大好计算基础。 (3)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2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1)加 强基础训练(2)教给学生解题思路(3)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 3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4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

33、品德教育。 6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后进生的 辅导,帮助每一个学生学好数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进步。 7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 体情境,将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 识,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五、教学进度教学进度  三年级上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建议表三年级上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建议表  周次 单元或章节内 容 教 时 本单元重点、难点 本单元教学目标 第 15 页 共 17 页 1 开学第一课 1 重点与难点:让孩子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 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进行习惯养成教育,让孩子养

34、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 1-7 两、 三位数乘一 位数 22 重点:两、三位数乘 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 算理。 难点:理解连续进位 以及乘数中间和末尾 有 0 等问题的处理方 法。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 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 程, 会口算整十、 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积在 100 以内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正确笔算两、三位 数乘一位数,能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 应用数学方法和知识 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 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 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感受 数学

35、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 高合作交流的能力,逐步养成细心读题、认真 计算以及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等良好习惯。 8 千克和克 4 重点:认识质量单位 千克和克,建立千克 和克的质量观念,掌 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 率, 能进行简单换算。  难点建立 1 千克和 1 克的质量观念,联系 实际合理估计物体的 轻重。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 感受并认识质量 单位千克和克, 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 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 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 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知道千克和克之间的进 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合理估计一些

36、物体 的质量,初步形成估计的能力,发展估计的意 识。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 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8-10 长方形和正方 形 10 重点:掌握长方形、 正方形的特征及它们 周长的计算方法,解 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 题。 难点:理解平面图形 周长的含义。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正 方形边和角的基本特点,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 的联系和区别;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 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计 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计

37、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 测量和计算等活动, 积累图 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 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 感受学习图形与几何的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 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 16 页 共 17 页 11-15 两、 三位数除以 一位数 19 重点:掌握两、三位 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方法,解决一些相应 的实际问题。 难点:掌握商中间或 末尾有 0 的除法笔 算,理解“不够商 1 要商 0” 。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三位数除以    一位 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整十数(几百 几十) 、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每

38、一位都能整除的) 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乘 法对除法进行验算;会用除法与加法或减法两 步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 探索算法的过程中, 丰富 对除法运算意义以及相关运算性质的感知,培 养初步的分析、比较、抽象、概况和类推、归 纳的能力,积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在进行口算、 笔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 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形成认真、严 谨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计算和验算习惯, 不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 性。 15-17 解决问题的策 略 7 重点:理解并掌握从 条件出发思考的

39、策 略。 难点:体会并掌握如 何用从条件出发思考 的策略分析并解答实 际问题。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 学会从条 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 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 感受 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 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问题常用的策略之 一,进一步发展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逐步增强 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 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17-18 平移、 旋转和轴 对称 3 重点:正确识别生活 中的平移和旋转现 象;正确识别简单图 案或平面图形中的

40、轴 对称图形。 难点:正确判断平移 或旋转前后相关的图 形;用合适的方法制 作轴对称图形。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和动手操作, 初步认识物 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 象;知道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在一 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 形。 2.使学生在识别平移或旋转前后的图形、 用合适 的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进一步 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变换图形的过程中,增 强对图形及其运动变化的兴趣,感受物体或图 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第 17 页 共 17 页 18-20 分数的初步认 识 8 重点:理解分

41、数的意 义,能读、写分数, 会比较分数大小,同 分母分数加减计算。 难点:根据给出的没 有均分的图形,估计 各部分大约占整体的 几分之几。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 知道把 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 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 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 2.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 1 的两个分数以及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探 究并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并能与 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3.使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 了解分 数产生与发展的大致历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在 活

42、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感受 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0-21 期末复习 8 重、难点:系统掌握 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有 关知识解决问题。 1.通过整理与复习,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 三 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一 些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估算 与笔算, 提高运算能力。 2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 从条件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加深 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积累从现实情境中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合理选择信息解决 问题的经验。3.使学生丰富对千克和克的认 识,能选择合适的单位描述物体的轻重,能 正确进行相关质量单位的换算,提高估计和 测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4.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含 义,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相关的生活想象, 感受数概念的拓展与价 5使学生进一步巩固 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以及平面图形周 长的认识,解决有关周长计算的实际问题,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6.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 平移和旋转现象的认识,提高识别轴对称图 形的能力, 发展空间观念。 7.使学生进一步体 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 维的能力。 8.使学生经历回顾学习情况以及整 理所学知识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 培养反思的态度和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苏教版(2024) > 三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表.doc)为本站会员(阳光灿烂杨老师)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