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 届高考语文考前届高考语文考前 10 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 古诗文阅读(三)古诗文阅读(三)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问题。 梦江南梦江南 温庭筠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八声甘州八声甘州 柳永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 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
2、,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 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1).上片中,词人抓住了哪些典型的景物来渲染萧条、冷落的气氛? 答:_ (2).本首词下片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使怀人之情更显曲折动人。请结 合下片词句简要赏析。 答:_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两小题。 蝶恋花蝶恋花 苏轼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 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 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 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俞陛
3、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 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 的内容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太湖恬亭 宋宋 王安石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 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鹧鸪天 送人送人 辛弃疾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
4、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 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 题。 满江红满江红 辛弃疾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藦 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 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 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荼藦:落叶灌木,花白色,有香
5、气。龙孙:竹笋的俗称。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着力表现“春正好”之景。樱桃如火,荼藦如雪,这是从视觉上表现 春天的明艳;龙孙破壁而出,母燕引雏燕试飞,流莺娇声唤友,这是从听觉上表 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B.词人并未因“春正好”而欣喜,反而因此生愁。此愁难消,词人向春天发 出了怨愤之语“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表达出词人抑郁烦乱的心 绪。 C.下片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抒写词人梦中也不能回乡的怅恨;又用 “子规”这个典型意象来烘托词人有家不得归的无奈与伤感。 D.这首词上片即景抒情,没有选取落花飞絮、凄风苦雨的画面来表现愁情, 而是采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
6、法。下片刻画词人的抒情形象,既有动作、 心理描写,也有环境点染。 (2).本词写的是思乡愁情,词中却说这是“古今遗恨”。请结合全词谈谈你 的理解。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蝶恋花蝶恋花 晏几道晏几道 庭院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日日露荷凋绿扇,粉塘烟水澄如 练。 试倚凉风醒酒面,雁字来时,恰向层楼见。几点护霜云影转,谁家芦管吹秋 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描写秋天的景物,抒发了词人因秋景而触发 的忧郁哀伤的情感。 B.上片从红叶、金菊、绿扇、粉塘等景物可以看出词人所写景物的颜色丰 富,可谓一派斑斓秋色。 C.下
7、片中“试倚凉风醒酒面”写词人醉酒之后,又让凉风吹面而清醒,由此 可见词人神清气爽,不再忧愁。 D.“护霜云”,写云凝霜降,天气凄冷,增萧条之感,忽又听悠悠笛声,带着无限 愁怨,更触动词人心中的离情别绪。 (2)下片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是怎样抒发的?请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菩萨蛮菩萨蛮 李清照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鬂上残。 故乡何 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 注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注 沉水:即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1).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分析作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2).联系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心理和感情的微妙变化。 9.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题青州兴龙寺老柏院题青州兴龙寺老柏院 张在张在 南邻北舍牡丹开,年少寻芳日几回。 唯有君家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 (1).春风来似不曾来有两层意思,请具体说明这句诗含有哪两层意思。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内容 简要回答。 10.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回答 12 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 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9、(1).上片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江山如画,一时多 少豪杰”在全词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2).在词的下片中苏轼为何要加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11.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回答 12 题。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 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呑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 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本词用了四个典故,请概括分析这些典故在词中的作用。 (2).作者写佛狸祠“一片神鸦社鼓”的景象,反映出一种怎样的
10、思想感情?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留客住留客住 柳永柳永 偶登眺。凭小阑、艳阳时节,乍晴天气,是处闲花芳草。遥山万叠云散, 涨海千里,潮平波浩渺。烟村院落,是谁家绿树,数声啼鸟。 旅情悄。远信沉沉,离魂杳杳。对景伤怀,度日无言谁表。惆怅旧欢何 处,后约难凭,看看春又老。盈盈泪眼,望仙乡,隐隐断霞残照。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遥山万叠云散,涨海千里”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展现出云雾散去、远山 重重,海水浩瀚无垠的壮阔画面。 B.上阕最后结句“是谁家绿树,数声啼鸟”中的“数声鸟鸣”引出下阕作者 “对景伤怀”的感慨。 C.最后三句“盈盈泪眼,望仙乡,隐隐断霞
11、残照”写江山易改,故乡难寻,表现 了作者对国势衰微的无奈与忧伤。 D.下阕中“沉沉”“杳杳”“盈盈” “隐隐”等叠词的运用,使词作韵律 悠长、情感真挚动人。 (2)这首词与雨霖铃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答案:(1).词中的“恨”是指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 花自飘零,无人怜 惜。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 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解析:(1).“在天涯”远在天涯而未归的丈夫。“恨”是指
12、思妇对于远在 天涯的丈夫的思念。由于丈夫久远不归,思妇这思念便上升为一种怨恨,越 怨恨,越见思妇思念之深之切。 (2).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 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 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因此,主人 公是位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青春流逝的主人公形象。 (3).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 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以景结 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 2.答案:(1).词人抓住“潇潇的暮雨”“
13、凄紧的秋风”“冷落的关 河”“当楼的残阳”“衰败的红花绿叶”等凄清的景物渲染了萧条、冷落 的气氛。 (2).“登高临远望故乡,倚阑干处正凝愁”是实写,写词人自己登楼望向家 的方向。一个“想”字,由实而虚,推己及人,写故园之闺中人,此时也应该 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她“妆楼颙望”,望穿秋水之际,对游子的迟 迟不归生出怨恨。这便把本来的独望变成了双方关山远隔的千里相望,更 显归思之切。 解析: 3.答案:(1).“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 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 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言之成
14、理即 可)。 (2).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 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 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 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 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 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 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 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 春之感、惜春之情自
15、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 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 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 理即可) 解析:(1).只答“绕”字好或“晓”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不能得分。 (2).开放性试题,同意或不同意均可,关键是必须对原诗词内容及其艺术手 法要全面领会。 4.答案:(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 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 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
16、.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 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 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 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结合第二联的日、桥、水、 树、鸟等意象,描述画面内容,人景合一,画面宁静、和谐。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诗人陶醉于清幽的美景之中,心 中没有了世俗事务的困扰,更放下了争名夺利的机巧之心,与世无争,物 我两忘。 (3).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更待”意为
17、“再等到”,由此 可知,此处为想象之景诗人想象了一派清幽闲逸的景色。“秋风斜月钓舟 归”是以景结情,区别于直抒胸臆式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同时情景交 融,“闲适”之情与“清幽”之景相融合,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5.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 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 途风波险恶得多。 解析:(1).这两句描写了送别友人之后所见的景,景中包含着对友人的惜 别、关切之情。因此用了古诗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的表现手法。 (2).从“只应行路难”
18、可归纳出答案。 6.答案:(1).A (2).思乡愁情是古往今来常见的情感,但词人比常人多了一份思乡难归 的遗憾,更显出这份情感的深度。词人执着于抗金恢复大业,却遭排 挤,壮志难酬,乡愁中融入了“国恨”,堪为古今之大恨。 解析:(1).“龙孙破壁而出”“母燕引雏燕试飞”不属于听觉描写。 (2).作答时,要结合本词的写作背景分析出思乡难归的遗憾、“乡愁”中融 入了“国恨”以及个人抱负难以施展的苦闷等要点。 7.答案:(1)C; (2)下片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作者通过融情于景的手法,含蓄 委婉地抒发了这种情感:主人公借酒消愁,又被凉风吹醒;忽见大雁南飞,触动 了离愁。作者还兼用视觉和听觉结
19、合的手法来抒发这种情感:主人公登 楼眺望,只见云影点点;耳闻哀怨笛声,更添无限愁绪。 解析:(1).“神清气爽,不再忧愁”理解错误,“试倚凉风醒酒面”是写词人为消 愁而饮酒致醉,又让凉风吹面而清醒;忽见南飞大雁,不免触动离愁,又听到哀 怨的笛声,更使这份愁情挥之不去。 (2)情感上,结合上片“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点明佳节将近,牵出怀亲思远之 意,故下片的“雁”“怨”写出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手法上,下片中秋天 的凉风,南飞的大雁,触动他的离愁,将愁情融入景物之中,采用了融情于景的 手法。后两句,“几点护霜云影转,谁家芦管吹秋怨”从写景的角度来说,前句 是写视觉,后句是写听觉,是以视听结合
20、的手法,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 8.答案:(1).这首词通篇采用以乐景衬哀情(衬托、反衬、对比)的表现手 法。上片写早春春光明媚的初春图:风是轻柔的,阳光是和煦明丽的。下片 写思乡之苦,实已饱含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而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 归的悲凄,深切感人。 (2).全词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由喜转悲,由悲转愤,由愤转沉郁,层层 深入地表现了作者怀恋故国故乡的深情。“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表 现了心情由喜转悲,“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表现了由悲转愤,“香消 酒未消”表现了由愤转沉郁。 解析:(1).解答该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词。词的 上片说冬去春来闲适恬静,情绪基调是
21、欢欣的。下片转写思乡,情调突变。 通篇采用对比手法,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深切感人。 (2).联系上题来看这首词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苦。词的上片写早春之喜, 而下片写思乡,情调突变,逐句分析不难看出词人心理的变化,即:喜悲 愤沉郁。 9.答案:(1).一层意思是就老柏树自身而言,表现老柏树不受自然条件的 干扰,无论春风来还是不来,它都始终保持自己原有的风姿;另一层意思是 就观赏者而言,表现人们对它视而不见的态度,即使是春风吹来的时候,人 们也不去关注它。 (2).主要是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这首诗用世人对牡丹趋之若鹜来反衬 对老柏树的视而不见,突出了老柏树孤独寂寞的处境,表达了作者对老
22、柏树 不以姿色取悦迎合世俗的精神品质的赞叹。 解析:(1).本题考査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此题要在整 体感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也就是 一语双关。 在分析表层含义时,可以结合“老柏树”“春风”两个关键词, 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老柏树四季常青的风姿表现出来;在分析深层含 义时,就要结合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背景来组织答案。把老柏树的象征意义 或者以物喻人的意义表达出来。 (2).本题考査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在答题时, 要反复品读,整体感悟词的意境,找一些关键词来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技 巧。这首诗先描写世人喜爱牡丹,再写老柏树的四
23、季常青的风姿,这是典型 的反衬手法。可以采用“这首诗用描写来反衬的品性,表达了诗 人对的赞美之情”这一模式来组织答案。 10.答案:(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全词的起兴之笔,把 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蓄 势。“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起过渡作用,总束上片,带起下片,将怀古 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 (2).加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 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且才华横溢,很有作为。二是以美人配英雄,更 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 解析: 11.答案:(1).用典以借古讽今,把典故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紧密结合
24、起来, 抒发了自己含蓄而深沉的复杂情感,表现出一吐胸中块垒的英雄气概。 (2).人们在佛狸祠举行祭祀,可以看出时间已经冲淡了人民的耻辱感。作 者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深重忧虑和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 解析: 12.答案:(1)C; (2)相同点:都表现出作者的思念之情,所思之人离去之后自己无人诉说的忧 伤。 不同点:雨霖铃全词主要是表现离别的伤感;而这首词中,“旅情悄。远 信沉沉,离魂杳杳”“盈盈泪眼,望仙乡,隐隐断霞残照”等主要是写作者羁旅途 中的思念之情,“看看春又老”表现出作者漂泊无依的孤寂和年华不在的伤 感。 解析:(1)“写江山易改,故乡难寻,表现了作者对国势衰微的无奈与忧伤”理 解错误。这首词的主要感情是“旅情悄”,即抒发词人的羁旅愁思。 (2)相同点: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出了作者的 思念之情,“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写出了无人诉说的忧伤;留客 住中“远信沉沉,离魂杳杳”“惆怅旧欢何处”等写出了作者的思念之情,“度 日无言谁表”写出了无人诉说的忧伤。 不同点:雨霖铃写傍晚江边分别的情景,表达的是离别的感伤;留客 住中不仅表达了羁旅途中的悲伤之情,还有作者的思念之情,而“看看春又 老”还表达了对漂泊无依、时光流逝的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