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题库.pdf

上传人(卖家):四川三人行教育 文档编号:1482178 上传时间:2021-06-14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7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题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文言文阅读题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文言文阅读题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文言文阅读题库.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文言文阅读题库.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4 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 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 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 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 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良 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直 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

2、欲殴之。为 其老乃强忍下取履因跪进。父以足受之,笑而去。良殊大惊。父去里 所 ,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期此。”良因怪之, 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 何也?”去,曰:“后五日蚤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 曰:“后,何也?”去,后五日复蚤来。”五日,良夜半往。有顷,父 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 常习读诵。 (选自汉书,有删节) 【注】良:张良,以后成为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的主要谋臣。下 邳(p):地名,在江苏省邳县南。圯(y):桥。 衣褐:穿着麻布 短衣。衣:穿,作动词。 直:故意,特意。殴:打。里

3、所:一里 左右。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四支 僵劲不能动支: (2)主人日再食 食: (3)欲 殴之欲: (4)良殊大惊 惊: 1.(1)同“肢” (2)提供伙食(3)想要(4)吃惊(4 分) 2.用“/”为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 分) 为 其 老 乃 强 忍 下 取 履 因 跪 进 2.为其老/乃强忍/下取履/因跪进(2 分) 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与老人期,后,何也? 3.(1)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自己动手用笔抄写,计 算着约定的日子(

4、按时)归还。 (2)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3)(你)跟老年人见面,(比老人还)慢来,怎么能(这样)呢? (分) 4.【乙】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3 分) 4. 学习态度:勤奋。宋濂家穷借书、抄书,不畏严寒,读遍群书;张 良得到兵书常习读诵,我们要学习他们这种读书的精神。 【乙】做人:谦恭。张良能忍受老人的多次无理要求。(意思对即可。 共 3 分) (你)跟老年人见面,(比老人还)慢来,怎么能(这样)呢?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4 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 之怠。录 毕,走送之

5、,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 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 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 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 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 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 “如斯而已乎?”师大奇 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 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 父母强之不能止 。如是者凡

6、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 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 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弗 之怠弗: (2)又患 无硕师名人与游患: (3)师大奇 之奇: (4)父母强之不能止 止: 1.(1)不(2)担心,忧虑(3)对感到惊奇(4)阻止(4 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例句:每假借于藏书之 家 A.走送之 B.从乡之 先达执经叩问 C.久之 ,师谓其父母曰D.身体而力践之 2.B (3 分)【解析】例句中的“之”为结构助词,

7、译为“的”。A 项 中的“之”为代词,代指书;B 项的“之”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 C 项中的“之”是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D 项中的“之”为代词, 代指书中的内容。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如是者凡更三师。 3.(1)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 朵(表示尊敬而专心地)请教。 (2)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4 分) 4.【甲】文的作者【乙】文的许衡有什么相同之处?(4 分) 4.家贫无书,喜欢读书,勤学好问,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 和毅力。(4 分) 【参考译文】许衡,字仲平,怀州

8、河内人,家中世代务农。自幼就有 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入学,(老师)传授知识,(许衡)问他的老师 说:“读书是为了干什么?”老师说:“获得科举考试中第!”(许衡) 说:“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大为惊讶。每次教他读书,(他)都要问 其中的旨义。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聪明非凡, 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于是告辞 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阻止。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 逐渐长大之后,(许衡)嗜爱读书,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 且家里贫穷没有藏书。后来逃难到徂徕山,才开始得到王辅嗣对易 的解说。当时正处在战乱时期,许衡晚上思考,白天诵读,亲身体验

9、并努力践行,举止言谈一定要揣度书中的大义然后才实行。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4 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 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 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 无问津者。 (选自桃花源记) 【乙】小国寡民,使

10、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 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 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 不相往来。 (节选自道德经)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渔人各复延 至其家延 : (2)诣 太守诣 : (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徙 : (4)乐 其俗乐: 1.(1)邀请(2)拜见(3)迁移、远走(4)喜爱,爱 好(4 分) 2.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2 分) 甘 其 食 美 其 服 安 其 居 乐 其 俗 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2 分) 3.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自云先世

11、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1)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 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 惊讶。 (3)相邻国家互相看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相互都可以听得见, (但) 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互往来。(7 分) 4.【甲】文中的“世外桃源”与【乙】文中的“小国寡民”有什么相 似处?(3 分) 4.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否定)理想社会的追求。(3 分) 【参考译文】【乙】使国家变小,使人民变少,即使有各

12、种各样的器 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即使有船只车辆, 却不必每次坐它。即使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使人民 再恢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 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相邻国家互相看得 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相互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 互往来。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4 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 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 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13、锦 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 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 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於一官使言 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 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

14、汲 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节选自谏院题名记) 【注】汲汲:急切的样子。 1.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不足为外人道 也道: (2)噫!微 斯人,吾谁与归微: (3)居是 官者,常志其大是: (4)其间 相去何远哉间: 1. (1)说(2)如果没有(3)这样(4)距离(4 分) 2.选出朗读时停顿更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1 分) 彼/汲汲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彼汲汲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2. (1 分)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萃於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 3.(

15、1)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 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2)都交萃于谏官一人身上,让他正确地将一切说出来,(谏官)的 责任相当重啊。(4 分) 4. 范仲淹曾经也是一位谏官,你觉得他符合谏官的哪些要求?请结合 【甲】文(课文)、【乙】文内容进行分析。(3 分) 4.能正确区分轻重缓急。由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以看出他公而忘私;由“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所思量的都是君、民,可以看出他不计较名利,立志高远; 由他到任后先解决民生问题(政通人和)可以看出他能正确区分轻重 缓急。(意思对即可。3 分) 【参考译文】【乙】在古代没有专

16、门来规劝君王的官职,从官居高位 的公卿大夫,到市井百姓从事手工业和从商的人,没有不可以规劝君 王的。(等到)汉朝兴盛开始,才开始设置了谏官这一官职。将天下 所有的政事,四海之内的百姓,国家社稷的得与失,优势和弊病,都 交萃于谏官一人身上,让他正确地将一切说出来,(谏官)的责任相 当重啊。要当好这样一个谏官,(应当)注意重要的方面,舍弃细微 的地方;把情况紧急的事放在前面,把不要紧的事放在后面;只为国 家作贡献而不为自己谋私利。那些在名声方面急切的人,一定会在利 益方面贪图,(如果这样成为一个谏官的话)那其中的距离又有多远 啊!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4 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17、,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 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 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 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 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 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

18、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 能自已也。 (选自游岳阳楼记)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连月不开开: (2)则有去国怀乡去: (3)则有心旷神怡旷: (4)亦甚雄快甚: 1.天气放晴(2)离开(3)开阔(4)很,非常(4 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2)时有小舫往来。 2.(1)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 (2)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4 分) 3.从修辞角度,赏析【甲】文中“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 金,静影沉璧”的妙处。(2 分) 3.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 水中的璧玉,生动形象地

19、突出了水清月圆的特点。 (意思对即可。2 分) 4.“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的境界,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原因。(4 分)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 悲。“迁客骚人”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去看眼前的景物,袁中道是由景 生情,因此都未能达到此种境界。(意思对即可。4 分) 【参考译文】【乙】(我们)出游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被熨 烫过一样平坦,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像蝇头小字,附着在白练似的溪 流上。拿来酒举杯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 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景色也非常雄壮让人感到愉快。 傍晚

20、时分,状如炮车般的云升腾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 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整个城邑。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 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4 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 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 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 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1、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去新城 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 齿间。 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 立者如人卧者如虬。 松下草间有泉, 沮洳伏见 ;堕石井,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螈。其上有 鸟,黑如鸲鹆 ,赤冠长喙,俯而啄,磔然有声。 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系马石觜,相扶携而上, 篁筱 仰不见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 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 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相值。既坐,山风飒然而至, 堂殿铃铎皆鸣。 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 窗间竹数十竿相磨戛 ,声切切不已

22、。竹间梅棕,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 之状。二三子又相顾魄动而不得寐。迟明,皆去。 (节选自新城游北山记) 【注】宋熙宁间(10681077),作者父亲晁端友为新城县令, 遂 随之同往。 新城, 宋属杭州路 (今属浙江桐庐),其北三十里有官 山,即北山。 幢:古代作仪仗用的一种旗帜。 这里形容直立的松 树树盖下罩的样子。 沮洳(j r)伏见:泉水在草丛中时隐时 现。 沮洳,本义是潮湿的地方。鸲鹆(q y):鸟名,俗名八 哥。 篁筱:竹林。 摩戛:摩擦相碰。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山肴野蔌 蔌: (2)杂然而前陈 着陈: (3)相扶携 而上携: (4)且暮 暮: 1.(1)菜蔬(2)

23、陈放,摆列(3)拉着,领着(4)黄昏( 分) 2.选出朗读时停顿更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1 分) 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2.(1 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二三子又相顾魄动而不得寐。 3.(1)(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开阔,精神愉悦,光荣和屈 辱一并忘了。 ()大家又面面相觑惊恐不安而未能入睡。(4 分) 4.同是写景,【甲】【乙】两文所绘之景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两文所描绘的景物中蕴含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 分) 4.示例:【甲】文中欧阳修通过朝暮

24、、四时之景传达出对自然山水之景 的赞赏。【乙】文作者则通过山间石、松、路等景物的描写刻画出山 深景幽、阴森险怪的特点,传达出一种惊异忧惧、惶恐不安的情感。 (4 分) 【参考译文】【乙】离新城的北面三十里,越往里走山就越深了,尽 是野草树木、泉水岩石,环境越来越幽静。开始时还骑马行进在乱石 纵横的路上。旁边都是大松树,松干弯曲的像车盖,笔直的像垂筒形 的旌旗,挺立的像人,平卧的像有角的小龙。松树下的草丛间有泉水, 在低洼潮湿的地方时隐时现;泉水落入石井中,发出锵然的鸣声。松 树之间有藤长数十尺,弯弯曲曲像一条大蛇。树上有鸟,黑色羽毛很 像八哥,红顶长嘴,俯而啄食,发出清脆的声响。 稍稍往西,一

25、座山峰很高,山下一条小路,窄得只可容人行走。 把马的缰绳系在岩石的尖角上,大家相互拉着着往上攀登,竹子一片, 抬头看不见太阳,走了约四五里,才听到鸡叫声。山顶有数十间 房屋,曲折回旋,依崖壁而建,筑有栏杆,要像蜗牛一样爬行,老鼠 一样攀缘,迂回着走,才得以出去,而这间屋的门和那间屋的窗正好 相对。坐定之后,一阵山风吹来,堂殿上的铃铎都响了起来。大家相 视而惊慌,不知道身处在什么地方。将近黄昏了,就都睡在山上。 此时正是九月,天空高旷,露水清莹,山间空寂,月光明亮,仰 看星斗都大而光亮,好像正在人头顶上。窗间数十竿竹子互相摩擦, 不停地发出凄厉的声响。竹子间的梅树和棕榈树森然耸立的样子,如 同相

26、对而立鬓毛突出的鬼魅。大家又面面相觑惊恐不安而未能入睡。 等到天亮,就都离开那里。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5 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 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 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 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 守也。太守谓谁

27、?庐陵欧阳修也。 【乙】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虽机阱 在前, 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 时,无以自遣 ,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长叹曰: “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 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 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机阱:机关陷阱。夷陵:县名,欧阳修曾为夷陵令。自 遣:自我排遣、安慰。枉直乖错:冤屈谬误。宽简:宽松简易。 便:安逸、安适。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 分) ()弈 者胜弈: ()太守

28、谓 谁谓: ()遇事不敢忽 也忽: ()不见治 迹治: 1.()下棋()为,是()疏忽、粗心()治理(4 分)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 的一项(2 分)() A. 酿泉为 酒或以为 死(陈涉世家) B.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此臣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C. 无以 自遣以 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D. 见其 枉直乖错不可胜数其 乡人曰(曹刿论战) 2.D (2 分)【解析】A 项中“为”前者为“动词,做,干”,后者为 “动词,以为,认为”;B 项中“也”前者为“句末语气词,无实义”, 后者为 “语气词, 表陈述或解释,可译为了,或不译”; C 项中“以” 前者为“连词,表修饰,不

29、译”,后者为“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因 为”;D 项中“其”前后均为“人称代词,他的”。 3.选出朗读时停顿更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1 分)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3.(1 分)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 4. (1)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欢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2)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县, 尚且如此, 全国就可想而知了。(4 分) 5.【甲】【乙】两文都写欧阳修,那么,欧阳修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请结合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3 分) 5. 心胸

30、旷达;能与民同乐(为百姓着想);刚直;勤于政事, 政绩卓著。(任意答出三点即可,3 分) 【参考译文】【乙】欧阳修当初在滁州时, 别号醉翁, 晚年改号为六 一居士虽有机关陷阱在前, 将一触即发,而他也会奋不顾身。因而 前后几次被放逐流离, 但志气还是如常不衰。在贬职夷陵县时, 没有 什么排遣, 就取出旧日已办的案卷反复阅览, 结果发现案中冤屈谬误 比比皆是, 于是他仰天长叹说:“ 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县, 尚且如此, 全国就可想而知了。”从此以后,他遇事不敢疏忽、粗心。当文人求见 欧阳修时, 他跟他们谈话, 从不涉及文章的事, 只谈论官吏治事的问 题,他认为好的文章只在滋益自身的思想, 而政事的好

31、坏则关系到群 众的利益。凡他任职的几个郡, 不显露治理事迹, 不追求名声荣誉, 为政宽松简易而不烦扰, 因此所到的地方百姓都感到安逸。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4 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 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 曰:“

32、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 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 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 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 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挺经) 1.解释加点词的意

33、思。(4 分) (1)弗敢专 也专: (2)小大之狱 狱: (3)皆 初气过锐皆: (4)气已竭 而复振竭: 1.(1)独占(2)案件(3)全,都(4)尽(4 分)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2.(1)(齐国是)大国,很难预测(它的实情),(我)怕(他们) 设有埋伏。 (2)大概用兵并无其他奥妙,经常保持锐气不要被用尽就可以了吧。 3. 【甲】文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 “长勺之战”作为标题?(2 分) 3.【甲】文主要写的是曹刿对战争制胜之道的议论,表现了曹刿的“远

34、谋”。 而对长勺之战中双方的对峙交锋描述不多。 4. 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 条概括。(4 分) 4. 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要及时进攻。要善于保存士 气,不要“初气过锐”。当士气衰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当不能 迅速取胜时,要善于蓄养锐气。(4 分) 【参考译文】【乙】打仗,靠的是勇气,第二次进攻,士气就减弱了, 第三次进攻,士气几乎就衰竭了。曾国藩对这几句话,经常思索玩味。 大概用兵并无其他奥妙,经常保持锐气要被用尽就可以了吧。孙权攻 打合肥,受挫于张辽;诸葛亮攻打陈仓,受挫于郝昭,(两者失败) 都因起初气势太盛,过于锐不可当,慢慢就衰竭无力了。只有

35、荀罃攻 克逼阳,士气衰竭而又重新振作;陆抗攻下西陵,事先预料城池难以 迅速攻下,因而养精蓄锐,先准备好外援,等待城中敌人力尽自毙。 这也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了。 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5 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 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 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 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 之谓失其本心。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 子冠履 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

36、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 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 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 于义也。” (选自墨子) 【注】予:给,送。子:你,代词。履:鞋子。一言:一句 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蹴 尔而与之蹴: (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我而为之得: (3)今谓 人曰谓: (4)何故 故: 1. (1)践踏(2)同“德”,动词,感激(3)对说 (4)原因,缘故(4 分)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 的一项(2 分)() 呼尔 而与之尔 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所

37、识穷乏者 得我与起坐而喧哗者 (醉翁亭记) 则冠履不若手足之 贵也宴酣之 乐(醉翁亭记) 则 天下不若身之贵也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 D(2 分) 3.选出朗读时停顿更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1 分) 万事/莫贵于义 万事/莫贵/于义 3.(1 分)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万事莫贵于义也。 4. ()丰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那么这丰厚 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分) 5【甲】文的论证层层深入,【乙】文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 脚珍贵”,其次论证了“天下不如生命

38、珍贵”,然后论证了“生命不 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的中心论点。(分) 5.万事莫贵于义(分) 【参考译文】【乙】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现在 如果向某人说: 给你鞋帽,然后砍断你的手足,你会这样做吗? (某 人)一定不干。什么缘故?就是因为鞋帽不如手足可贵。又说:给 你天下,然后把你的身体杀死,你会这样做吗?(某人)一定不干。 什么缘故?就是因为天下不如生命可贵。(但是)为争论一句话而互相 厮杀,这就是把大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 比正义更可贵的。” 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4 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 道之人弗受;蹴

39、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 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 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 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 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 嚣 ;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 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 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节选自孟子尽心章句上) 【注】

40、游:游说、宣扬。嚣嚣:傲慢的样子。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故患 有所不辟也患: (2)万钟于我何加 焉加: (3)孟子谓 宋勾践曰谓: (4)达 不离道达: 1.(1)祸患,灾难(2)好处(3)对说(4)得志,显贵 (4 分)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1)这种做法不也应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本来的思想。 (2)穷困时独自善养自身,显贵时兼顾善养天下万民。(4 分) 3.【甲】文是如何提出论点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 分) 3. 作者以鱼和熊掌设喻,从而提出中心论点。论证方法

41、: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举例论证。(2 分) 4. 【乙】文中孟子对宋勾践提的意见与【甲】文中表达的什么观点一 致?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如何保有本心。(2 分) 4. 人要保有本心。无论穷困或是发达都不能偏离自己的人生道路。(2 分) 【参考译文】【乙】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宣扬吗?我告诉 你应该怎样游说宣扬自己的主张吧。有人知道你,你表现出很傲慢的 样子;有人不知道你,你也应该表现出很傲慢的样子。” (宋勾践)说:“怎样才能做到很傲慢的样子呢?” (孟子)说:“尊重规律乐于采用最佳行为方式,就可以做到很 傲慢的样子了。所以读书人再穷困也不失去采用最佳行为方式,发达 了也不偏离自己的人生道路。穷困时不失去采用最佳行为方式,所以 读书人能得到自己的本性。发达时也不偏离自己的道路,所以人民不 会(对他)失望。古时候的人,(如果)得志,就会惠泽万民;如果不 得志,就修养自身以现于世间。穷困时独自善养自身,显贵时兼顾善 养天下万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其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文言文阅读题库.pdf)为本站会员(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