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文综地理寒假作业(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 15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某城市工业园区,建设了很多工业大厦,许多大型机器的组装、生产可以上到 10 楼以 上进行, 人们把这种发展模式称为工业上楼。 该园区内工业大厦中的厂房建筑总面积占 70, 研发面积占 185%,服务配套设施面积占 11.5,工业园区也相应建设了园区绿化景观带 和企业服务中心;从产业构成来看,电子信息占 37,智能制造装备占 33,大数据、新 材料占 14,其他行业约占 16%。据此完成 12 题。 1 “工业上楼”主要反映出该城市 A劳动人口短
2、缺B土地利用紧张 C城市环境改善D交通拥堵严重 2 “工业上楼”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的影响是 A加强沟通与协作B降低劳动力成本 C扩大销售市场D延长生产链 人口的数量变化可以反映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 济南某中学地理小组通过查阅文献, 绘 制了山东省农村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乡村就业人口、乡村第一产业就业人口统计表(表 1)。 据此完成 34 题。 3导致农村户籍人口和农村常住人口之差的主要原因是 A婚姻外迁B外出务工 C求学外迁D农村环境变化 4乡村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了乡村地区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B农业产值下降 C乡镇企业发展 D环境承载力下降 图 1 和图 2 为我国沿海某城市
3、拆迁片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图。 此次规划, 充分发掘规划 区自身优势,综合考虑规划区与周边关系,对规划区进行空间整合与合理布局,优化规划区 的城市功能。据此完成 56 题。 5该片区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是想突出 A商业功能B居住功能C生产功能D休闲功能 6若一年轻夫妇想在该片区购买住房,主要考虑孩子上学和生活便利,最适宜区位在 AaBbCcDd 单轨铁路是铁路的一种,特点是使用的轨道只有一条,而非传统铁路的两条平衡路轨。单轨 铁路爬行能力超强,路轨多为高架,主要应用在城市人口密集的地方,用来运载乘客。据此 完成 78 题。 7与地铁相比,单轨铁路 A建设成本高B通行连续性差 C建设工期短D主要用
4、于城际交通 8重庆是我国最早开通单轨铁路的城市,主要是该城市 A人口规模大B地形较复杂 C云雾天气多D地质灾害多 2020 年来临之际,一位船员在航行过程中打开手机中某网络应用程序,来确定此时的太阳 方位(图 3),手机显示的时间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 910 题。 9图示时刻,该船员的影子朝向 A东南B东北C西南D西北 10此时该船大致位于图 4 中的 A甲B乙C丙D丁 潮间带是指从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位置至潮水退到最低处露出水面的范围。 某地质研究 团队调查发现图示区域及其周边地区为一组厚度达 1800 余米的海相碳酸盐沉积地层。该区 域因周期性地受海水淹没,侵蚀、淤积变化复杂,形成不同特
5、征的沉积岩。图 5 为研究区内 地层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 1112 题。 11据图判断该地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 A乙早于甲B丙早于乙C丙早于丁D丁早于甲 12该区域内有岩层重复出现,据此可推测该时段 A沉积环境有变化 B地壳间歇抬升 C岩浆周期性活动 D河流输沙量变化 某研究小组在对我国一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绘制了该地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和相关 信息(图 6)。据此完成 1315 题。 13该山地可能位于 A吉林B宁夏C浙江D海南 14该山自然带中生物资源种类可能最丰富的地带是 AIBCD 15在山顶处分布矮林主要是因为 A气温低和风速大B降水少和坡度缓 C光照强和土层薄D肥力高和温差
6、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土地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荒地和牧草地多,森林覆盖率仅 2.7,植树成活及生长困难,可偏偏适宜种植冬枣,特别是在被誉为“中国冬枣之乡”的 滨州沾化地区。冬枣属于温带落叶果树,喜温喜光,耐寒耐旱,对土质的适应性强,尤喜土 质较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壤土或沙壤土,全国多地均有种植。沾化冬枣皮薄肉脆,色泽 光亮,细嫩多汁,甘甜清香,营养丰富,被誉为“百果之王” ;但不易储存,保鲜时效短(0 保鲜 18 天左右),一般在 10 月中下旬成熟上市。上世纪 80 年代,沾化县开始大面
7、积栽植冬 枣,冬枣产量大幅增加,全国多地也纷纷引种。2008 年以来,沾化冬枣已向新加坡、泰国、 阿联酋等国家出口 4964 万斤,创汇 21438 万美元,成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重 要的出口林果产品。2011 年 5 月 27 日, “沾化冬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被国家工商总 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近年来,沾化政府开始控制冬枣的种植规模。 (1)黄河三角洲植树成活及生长困难,可偏偏适宜种植冬枣。分析冬枣适宜在沾化地区生长 且品质优良的原因。(6 分) (2)相比于国内销售,说明沾化冬枣出口国外的原因。(4 分) (3)推测沾化当地政府控制冬枣种植规模的原因。(4 分) 17阅读
8、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气候现象, 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 且区域性特点明显。 一般年份, 梅雨期持续 20 多天。每年的入梅时间和出梅时间不相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相同。图 9 为 某年 6 月 26 日 9 时东亚局地梅雨天气形势图。 (1)判断图中高压中心的数量,并说明高压中心分布与锋面的位置关系。(4 分) (2)说明图中 P 气压系统移动对东亚梅雨期长短的影响。(4 分) (3)分析图示天气状况对日本南部游客出行的不利影响。(4 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山西蔡家川流域为黄土高原典型的小流域。 某地理研学小组选择该地最有代表
9、性的人工刺槐 林地和其他次生林地作为观测样地, 探讨不同植被状况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以期为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 表 3 为该小组观测的两种类型林地土壤含水 量随深度变化的统计数据。 表 3 人工刺槐林地和其他次生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统计数据 (1)一般认为在水土流失地区植树造林可增加土壤含水量,请对此加以解释。(4 分) (2)据表 3 信息, 补充完成人工刺槐林地和其他次生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折线图。 (绘 图可用 2B 铅笔作答)(6 分) (3)针对人工刺槐林地与深层土壤含水量的矛盾,提出合理化建议。(4 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0、。(15 分) 2019 年 911 月,李老师带领研学小组去澳大利亚墨累河流域(图 11)考察。远远望去,一 束由三根白色大管子组成的输水管从远处的山口直逼下来, 把斯诺依河的水从山脉东侧通过 引水管道调到西侧的吉利河(图 12),流入墨累河流域。李老师介绍,对于被海洋和干旱围困 的澳大利亚人来说, 他们的生命与这条河流所输送的淡水紧密交织。 澳大利亚人对墨累河的 治理从 18 世纪末就开始了,100 多年来,墨累河的治理经过了“壮举”与“反思”的过程。 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墨累河流域范围虽然只占澳大利亚国土面积的 14,却养育 着全国 11的人口和 42的农场,灌溉着占全国总产量 7
11、5的作物和牧草。 (1)与斯诺依河和吉利河沿岸居民交谈中,师生们了解到此时是两条河流流量较大的季节。 说明此时两条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3 分) (2)李老师告诉同学们,墨累河流域水源开发调用,当时人们只考虑到了河水的社会和经济 效益,却忽略了环境效益。分析调水对斯诺依河流域生态的不良影响。(6 分) (3)与墨累河流域水务局人员交谈后,同学们了解到调水工程使墨累河流域每年增加了 30 亿 澳元的灌溉农业产值。然而,墨累河却出现了含盐度高的水质问题。请你为治理墨累河灌溉 农业区含盐度高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6 分) 高三年级学习质量 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2、,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BABCBCBBCBAACB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6.(14 分) 生长期热量充足,光照丰富,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多壤土和沙壤土。(6 分) 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发展;国内纷纷种植,产量猛增,销售压力大,出口可扩大市场。 (4 分 ) 控制产量,提高品质;调整农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4 分,答对两点得满分) 17.(12 分 ) 3 个。高压中心位于锋面两侧。 (4 分) P 气压系统北移速度快,梅雨期较短
13、;北移速度慢,梅雨期较长。 (4 分) 阴雨连绵;空气潮湿;道路湿滑;有洪水危险等。 (4 分,答对两点得满分) 18.(14 分 ) 植被截留降水, 增加下渗, 提高土壤含水量; 植被覆盖率提高,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4 分) (6分,横坐标标识正确2分,图例正确2分,土壤含水量点位及连线正确2分 。 ) 适当降低人工林密度;种植耗水量小、耐旱的树种;采取封山育林,自然恢复等方式。 (4 分, 答对两点得满分) 19.(15 分) 积雪融水和春季雨水。 (3 分,答对 1 点得 2 分,答对 2 点得满分) 斯诺依河水量减少,河流及沿岸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河口地区海水倒灌或入侵,加重土地 的盐碱化 ,地下水咸化;三角洲被侵蚀。 (6 分) 将盐分高的地下水抽至地面, 与灌溉后盐分高的水一起送入荒漠中; 由附近水库放水稀释 盐度较高的河段; 在河口建挡潮闸, 防止枯水季节海水入侵地下含水层; 栽种耐盐碱的植物; 改良土壤。 (6 分,答对三点即可满分) (注:此为山东省济南市2019-2020高三年级学习质量评估期末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