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天天练 33 古代诗歌鉴赏一 (形象篇 ) 基础过关 一、 (2018 湖北襄阳五中适应性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 题。 鹊踏枝 冯延巳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 昨夜笙歌 ” 两句,正面叙写人事,与前三句景象所表现的意境呼应:笙歌之易散正如繁花之易落。 B “ 楼上 ” 是宴会之所,因人去楼空,则有高寒之意; “ 过尽征鸿 ” 写人如征鸿离散。在春山四面之凄寒与暮烟冥漠中
2、,足见词人内心的孤寂悲苦。 C “ 一晌 ” 一句,写宴会散后词人犹依依不舍,在楼头凝望,客人都已经看不见了,他还不愿下楼回房。 D “ 鲛绡掩泪 ” 句,用 “ 鲛人泣珠 ” 的典故,一写拭泪巾帕之珍美,二则用泣泪之人所织之绡巾来拭泪,愈见泣泪之悲苦。 E这首鹊踏枝深美闳约,看似在写闺阁之情、伤春怨别,实则满含寂寞的悲凉。 答案: B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B 项, “ 楼上 ” 是词人凭栏之所,未必是宴会之所; “ 楼上 ” 本就有高寒之意,说 “ 因人去楼空 ” 而高寒不妥; “ 过尽征 鸿 ” 暗示词人凝望之久、怅惘之深,非喻人之离散。 C 项,此词为闺怨词,抒情主人公
3、非词人,词人只是代言闺人之怨, “ 人不见 ” 指不见思念的游子,而非看不见客人。 2词的前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 _ _ _ 答案:景象:词的前三句写千万片梅花凋谢时流连、 “ 多情 ” 、随风飘飞的景象。用意: 作者移情于梅,赋予梅花多情缱绻的性格; 描画了缤纷而悲凉的意象,营造了凄美深情的氛围; 为后文抒发怨情张本 (做铺垫 )。 (任答两点即可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这首词的开头三句,似乎是在写景。千万片梅花似雪一般,随风飘飞,这景象是很美的。但是 “ 犹自多情 ” 一句,使这种景象生出了浓厚 的悲凉气氛,使梅花这一形象变得 “ 多情缱绻
4、 ” 。和后文所抒发的闺怨之情相联系,飞落的梅花与空候的女子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十分哀怨,美好与欢愉转瞬即逝。回答用意时,要深入思考 “ 多情 ” 的含义,由梅及人,综合全篇进行分析。 二、 (2018 四川双流中学一诊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3 4 题。 九日 水阁 韩 琦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 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 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 (今河南安阳
5、)人。北宋政治家、词人。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 (1065)秋,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首七绝开篇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 “ 池馆 ”“ 古榭 ” 照应 “ 水阁 ” , “ 重阳 ”照应 “ 九日 ” 。 B诗歌第一句写出了池馆园林的荒凉,反衬了嘉客在重阳赏菊品酒的雅兴之浓。 C作此诗时诗人年事已高,他从心底里服老。尾联两句 “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 正是这样的心理写照。 D诗中 “ 虽 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 对仗工整,以 “ 老圃 ” 对 “ 黄花 ” , “ 秋容 ” 对 “ 晚节 ” ,
6、“ 淡 ” 对 “ 香 ” 。 E整首诗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地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凸显一种高洁的人品。 答案: A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A 项, “ 七绝 ” 应为 “ 七律 ” 。 C 项, “ 从心底里服老 ” 错, “ 漫有高吟力尚狂 ” 展现出一种豪情,可以看出虽然此时诗人年事已高,但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 4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首联和颔联进行分析。 答: _ _ _ 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的诗人形象。首联两句写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但诗人并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现诗 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这是从
7、外在的表现来写的。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 “ 黄花晚节香 ” 喻晚节可贵,并自勉要注重晚节。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的。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理解诗人的形象的关键是重阳之景,尤其是对 “ 菊 ” 这一传统意象内涵的把握。首联写诗人重阳佳节在荒败的水阁宴请宾客的情形,可见诗人并不介意外在条件,十分俭朴、淡泊。颔联一方面描绘时令风光,一方面借秋景秋色譬喻主人公淡泊宁静、晚节弥坚的品格。第四句字面上是写菊花犹有晚香,言外之意则是表达自己岁虽晚而节弥坚的品格 。 知识拓展: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1)审读标题,挖掘信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古人特别重视
8、诗文题目的拟立。 (2)了解背景,知人论世,联系诗人的际遇和所处时代进行分析。 (3)从细节入手,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进行分析。 (4)分析人物所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注意意境的衬托作用。 (5)理解诗中出现的意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注意意象的衬托作用。 (6)抓诗中关键用语,分析形象特点。 答题模式: 用概括性词语总括形象特征; 结合诗歌,多角度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知人论世,从 作者的目的出发,分析形象的意义。 三、 (2018 华中师范大学新高考联盟质量测评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5 6 题。 一剪梅 余赴广东,实之 夜饯于风亭 宋 刘克庄 =【 ;精品教
9、育资源文库 】 = 束 缊 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 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的好友。 束缊 (yn):把乱麻捆起来,做成照明的火把。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起句 “ 束缊宵行十里强 ” ,开门见山地描写连夜而 行的情状,一束火把引路,来到十里长亭,点出饯别之意。 “ 宵行 ” 暗示远行的劳苦。 B诗囊中的诗篇是词人的心血结晶,因而宁舍衣囊不舍诗囊。 “ 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表现了词人的书生本色和不爱钱财的高洁情操。 C “ 天寒路滑
10、马蹄僵 ” 中,一个 “ 僵 ” 字写尽了艰苦之状,虽在说马,但行人颠簸于马背,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情景已跃然纸上。 D “ 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 表现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刘克庄自称 “ 刘郎 ” ,也有以唐代锐意改革而屡受打击的刘禹锡自比之意。 E “ 酒酣耳热说文章 ” 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在内容上点明两位词人志同道合, 在推杯换盏间还不忘评诗论文。 答案: BE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B 项, “ 不爱钱财的高洁情操 ” 过分拔高词人的品质。 E 项, “ 评诗论文 ” 说法欠妥,词中塑造的是两个狂士的形象, “ 说文章 ” 暗示两人评论时事,宣泄内心的忧愤。 6词作的
11、下片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答: _ _ _ 答案:刻画了狂放不羁、慷慨激昂的狂士形象。 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人物。 “ 酒酣耳热说文章 ”“ 推倒胡床 ” 等神态、动作描写,从正面刻画人物形象;“ 旁观拍手笑疏狂 ” 一句通过写旁观者的表现,从侧面刻画人物形象。 运用夸张、衬托等手法来刻画人物。用 “ 惊倒邻墙 ”“ 推倒胡床 ” 等夸张手法来 表现人物的纵情任性,借旁观者 “ 拍手笑疏狂 ” 来衬托人物的狂放不羁。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的能力。古诗刻画形象,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动静结合、虚实
12、结合、白描、烘托等。解答这类题目,要先找出描绘形象或评价性的相关诗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特征。本词中,由 “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 可以看出塑造的是疏狂的人物形象。 “ 如何刻画 ” 即要求分析表现手法,结合词句分析,本词先从正面入笔,以夸张手法写人物的动态,然后以侧面衬托,借旁观者“ 拍手笑疏狂 ” 来衬托人物的狂放不羁。 知识拓展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 (8)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9)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10)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 (11)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 能力提升 四、 (2018 安徽皖北协作区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7 8 题。 渭上秋夕闲望 潘 阆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秋色满 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