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韦应物 一、简介 韦应物 (737 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 (今陕西西安 )人。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 “ 韦苏州 ”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在中唐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前人说: “ 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又说:“ 一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 已。 ”( 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
2、七 )这些评价并不十分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韦诗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 二、作品鉴赏 (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郡斋 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节选 )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 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 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 郡斋: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 海上:指苏州东边的海面。 理会:通达事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二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宴厅凝香,突出刺史的 尊贵和威严,但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 “ 自惭 ” 的缘由。 B “ 海上 ” 以下四句续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心绪,虽然
3、风驰雨骤令人厌烦,但是满堂的嘉宾却令诗人倍觉神清气爽。 C七、八两句写出诗人将未睹 “ 斯民 ” 之康与自惭 “ 居处 ” 之崇两相对比,表达了真切的反省之意。 D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这样才能从是非纷纭中超脱,达到忘我的境界。 E选章叙事、抒情、议论相间,既体现出诗人悲天悯人的襟怀,也通过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写出了闲适的情趣。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2前人曾称赞 “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 两句 “ 最为警策 ” ,白居易诗 观刈麦也有类似的警句 “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 ,请指出二者情感内蕴的异同之处。 答: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4、幽 居 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 ,谁谓薄世荣。 注 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 “ 韦苏 州 ” 。 蹇劣:笨拙。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开头两句以人们为生活奔走营谋的世间常态来反衬诗人的幽居生活。 B “ 独无 ” 二句细致描绘出诗人幽居的情态,透露出无外物牵绊的喜悦。 C诗中借用 “ 道人 ” 和 “ 樵者 ” 这样的形象,表达了诗人自然脱俗的追求。 D最后两句意在突出诗人淳朴守拙的性格特点和看破红尘后的思乡情怀。 E全诗感触
5、自然,语气平和,格调清新,表现出诗人闲居时的惬意自在。 4韦应物的很多五言古诗受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影响较大,一位文学理论家对二人作如下评论:韦苏州诗,胸中腕中 ,先有一段真趣,落笔方妙,足见非专以浅淡拟陶者。世人误认陶诗作浅淡,所以亦不知韦诗也。 请结合上面这首幽居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 )或其他诗歌,说说这段诗论认为陶、韦二人诗并不浅显平淡的理由。 答: (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 深不见,浦树 远含滋。 相送情 无限,沾襟比散丝 。 注 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 浦树:水边的树
6、。 散丝:雨丝。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 “ 暮雨 ” ,又照应了诗题中的 “ 送 ” 字。 B颔联、颈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 “ 微雨 ” ,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6本诗的尾联是如何抒发送别之
7、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答案精析 1 BE B 项 “ 风驰雨骤令人厌烦 ” 错。 E 项 “ 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 ” 错,诗歌没有详写聚会场景。 2 (1)相同之处:都体现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都表达了自省愧疚之情。 (2)不同之处:韦诗正面描写与嘉 宾的宴饮之乐,反衬未见百姓安居的愧疚心理,偏重于对自身责任的警醒;白诗直接刻画百姓困苦的生活,抒发对底层民众的哀悯,含蓄地表达了对统治阶层的指责,情感内蕴更为深刻。 3 BD B 项 “ 细致描绘 ” 错。 D 项 “ 看破红尘 ”“ 思乡情怀 ” 于文无据。 4陶诗、韦诗中皆先有 “ 真趣 ” 。饮酒中 “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用笔平淡自然,但一个 “ 悠然 ” 掩抑不住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幽居中 “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 写眼前景自然朴质,但饱含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些 “ 浅显 ”“ 平淡 ” 的笔墨中,饱含了诗人独具慧心的情趣意趣,使 他们的作品在浅淡中见真趣。 5 C “ 十分含蓄 ” 错,泪水比雨丝还要密集,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6 (1)直抒胸臆。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 “ 相送情无限 ” 直抒别情之无穷无尽。 (2)比喻。在结句用一个 “ 比 ” 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 “ 散丝 ” 即雨丝,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色彩,使得送别之情更为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