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苏教版六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年级语文下下册册 教教 学学 设设 计计 2019 年 2 月 1 长江之歌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乳、哺、涤、赞”邓子的字音,自觉地积累“风 采、气概、哺育、源泉、依恋、荡涤、磅礴”等词语。 2、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结合有关资料理解“你从 雪山走来” 、 “你向东海奔去” 、 “你从远古走来” 、 “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 3、能体会诗歌表达的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你从雪山走来” 、 “你向东海奔去” 、 “你
2、从远古走来” 、 “你向未来奔去” 等诗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收集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聊长江,激发情趣 1、同学们,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 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 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 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 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 (指幻灯片说:这就是长江) 2、板书“长江” ,你对长江有哪些了解,我们来交流一下。 (用一句话来介绍长 江某一方面的内容) 3、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
3、五千年灿烂文明;它哺 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有多少作家、作曲家赞美了它啊!今天,老师这儿就 有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我们来学习一下。 (板书:之歌) 4、你知道这首歌吗?你知道有关这首歌的什么? 5、介绍长江之歌的来历。 这首歌的歌词豪放,歌声雄浑,唱出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也唱出了对长江的 热爱、依恋。想不想欣赏一番?(慢慢把音量放小,随着话语的结束伴奏旋律逐渐 消失)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边了解歌词边来欣赏这豪迈奔放的歌曲。 (播放女高音 2 独唱长江之歌 ) 。 2、 听了这首歌, 看了有关长江的这么多介绍, 你不禁产生了怎样的想法、 感受? 交流中相机引导:为长江而自豪
4、,长江真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一起来把 课题读好。 3、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读读、品品,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用 你的心灵去感受,只要你用心朗读体会,一定有满满的收获。 三、检查交流 1、首先,你要读好这些字的字音。 (出示幻灯片) 2、你感受到了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自由交流总结: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 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板书 无穷的源泉 母亲的情怀 3、你还发现作者赞美了几次?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 4、鼓励大家正确、流利、感情朗读,女生读第一部分,男生读第二部分。 四、带着问题学习探究 1、刚才大家读了课文,读得不错,我们读书就是应该
5、这样,仔仔细细地读,认 认真真地读,带着感情来读。在文中作者说(引读)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2、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一) 精读第一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 指导朗读:先柔和,后有气概 (3) 默读第 1 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 指导朗读: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 “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 1 节。指导背诵第 1 节。 (二)精读第二节 (1)默读第二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指导朗读第一句:体会
6、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3)指导朗读 ()师引读:所以, “我们赞美长江” ()指导朗读第 2 节。 ()指导背诵第 2 节。 五、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 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 3 量无穷。 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 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引读:你从 你向 你用 你用 、朗读交流,读出赞美、自豪的情感 六、总结背诵 、全诗饱蘸赞美之情,讴歌了长江的外在特点和丰富内涵,引发我们无穷的 遐思, 震撼着我们的灵魂, 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让我们饱含深
7、情地背诵 长江之歌 。 、作业:练习写诗句 你从 你向 你用 你用 背诵长江之歌 广泛阅读,了解长江的变化,为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描绘未来的宏伟蓝图 【教后反思】【教后反思】 三亚落日三亚落日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写景短文,作者用活泼、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 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有 5 个自然段,文章层次清楚,词汇丰富,语言清新,可以将指导朗读 和背诵作为教学的重点。 文章开篇点题, “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 ”正当人们急于欣赏三亚落日时,文 章却宕开一笔,先写三亚的海“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 ,作者从天写到海,既描绘 了三亚海的特征,有为下文写落日提供了环境和背景
8、。接下来的 3、4 小节,写三亚 的落日,太阳落下的过程,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收敛光芒慢慢下沉顽 皮地蹦跳悄然无声地入水。文章的最后写了作者对三亚落日的赞叹,也呼应了 前文。 浓墨重彩的描绘,鲜活的比拟是本文的写作特色,而如何让学生理解,则是本 文的教学难点。 4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景,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 语句。 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景,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 语
9、句。 2、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总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日出的美景,我们许多同学都欣赏过,但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日落的情景 呢?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播放课文录音。 3、检查自学效果 (1) 、出示词语: 美妙绝伦 风情 挺拔俊秀 软软地 活泼 毫无倦态 依旧 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硕大无朋 光芒 悄然无声 边缘 缘故 水波不惊 顽皮 玫瑰 涨溢 灯盏 、
10、朗读词语 、交流词语意思: 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 硕大无朋:大得无与伦比。朋,比。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2)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脉络 你以为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5 第一部分(1)点名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 第二部分(2)介绍三亚洋溢着热带风情的自然风光。 第三部分(3-5)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 四、作业 1、习字册描红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欣赏佳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在我国的南方,有一座非常美丽的海滨城市三亚,那里
11、的日落 景象富有诗意,美妙绝伦。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去三亚欣赏美丽的落日。 2、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1、三亚地处热带,所以它有着许多独特的热带风光。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第 二自然段,欣赏欣赏三亚的热带风光,把你认为最美的热带风光介绍给同学。 二、2、交流: 海与天蓝极了 椰树挺拔俊秀 海鸥 洁白 沙滩细腻松软 3、小结:的确,三亚就像同学们描绘的那样,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是一个洋溢 着浓浓的热带风情的地方。你们看,那里的天和海蓝极了。 (引读:蓝蓝的天与蓝蓝 的海融成一体挺拔俊秀的椰子树沙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 4、同学们,你们喜欢三亚的热带风光吗?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第三五自
12、然段 1、三亚的热带风光美,三亚的落日更美,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呢?轻声读第三 五自然段 2、日落的过程是有几幅画面组成的?读一读课文 3、4 自然段,找一找,按时 间顺序简要地说一说。 3、这三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呢?把他找出来读一读。 4、学生选读交流 帮助理解第三幅: (1) 、你从哪里看出太阳很活跃? (2) 、这时候的太阳和第一幅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3) 、在太阳的映照下, 6 海水发生了什么变化?(4) 、太阳是怎样落水的?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4 自然段 6、看到这么美的日落景象,我们不得不由衷地发出赞叹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练习说话,总结全文 1、三亚落日的确很美,你
13、们想不想来赞美它呢?请自选一幅,用“三亚落日, 你( ) ”的格式说一段话。 、小结:大自然懂得景象变化万千,只要大家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仔细观察, 就一定也会发现更多的美。 四、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后反思】【教后反思】 烟台的海烟台的海 【教学目标】 1、认识 8 个生字,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一第一课时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图) 1 同学们,你们看过或游览过大海吗? 2 看中国地图,沿海城市很多,有没有北面面临着大海的城市呢?(烟台) 3 板书 注意海的笔顺:最后三笔,先写上面的点,接着
14、写中间的横,最后写下 面的点。齐读课题 过渡:这里的海有什么独特的景观?作者想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三、展示词语 师:小组内,帮对之间相互检查一下学案,看看生字是否认识了,词语是否查 字典了。 (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这些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 师: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指 1 名读) 师指导:所谓读词想景,我们在读词语的时候,要学会边读边想象与词语相关 7 的情景。 (再指 1 名读,然后齐读) (口诵心惟) 四、练习读书。 师:学案上还有个任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感觉 还读不好的段落,一会儿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同学能做到读正确、
15、读流利。 (学生 练读自己感觉还读不好的段落。 ) 五、展示读书。 (落实读正确、读流利,读不正确、读不流利的,老师要及时纠 错、指导,实在差的,要赛读。 ) 师:时间到。每小组的 4 号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其他同学仔细听,帮对针对出现的错音、停顿不当、读的不流畅的句子等要及时纠 正。 师: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烟台的海的四季的特点,及烟台人民的劳动和生活。 ) 师:好,同学们,通过读书,我们对课文已经有所了解。那么,生字会写吗? 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课后生字,看看它的结构,想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 六、 写字: (如果生字比较多, 交流学案时,
16、发现同学们哪些字容易写错) 师:好了,同学们,请看“滤、湛”这两个字。 (课件出示) (1)请同学们在课后第 1 题中描一描。 (2)描完后,在田字格里仿写,每个字两遍,看哪个字写得好?学生仿写。教 师巡视。 (起笔顿笔、大小、间架结构是否美观。 ) 师:我发现同学们不仅书读得好,而且写的字也越来越漂亮了。 师:再仔细看一看这几个生字,看看能不能记住它? (3)小检测 师:好,同学们,老师来听写。 师:请对子之间相互改一改,错的请及时更正,错一改三。 师:通过课前老师对学案的了解,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同学们 请看: 七、出示自学提示 烟台的海四季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说烟台的海是一幅
17、画,一道广阔的背景, 一座壮丽的舞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标画相关词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八、学习任务 1、补充搜集有关作者及烟台的资料。 2、作者为什么先写冬天烟台的海,有何特点? 3、作者笔下烟台的海春、夏、秋是怎样的呢?抓住课文主要语句画出并写下自 己的感受。 4、为什么说烟台的海是一幅画,一道广阔的背景,一座壮丽的舞台? 抓住课 文中的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8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请你当一回小导游,介绍某一季节烟台的海。 (自写导游词)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 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8、。 3、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 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过程】 任务分配 1、补充搜集有关作者及烟台的资料。 (1 组、2 组) 2、作者为什么先写冬天烟台的海,有何特点?(3 组、4 组) 3、作者笔下烟台的海春、夏、秋是怎样的呢?抓住课文主要语句画出并写下自 己的感受。 (5 组、6 组、 ) 4、为什么说烟台的海是一幅画,一道广阔的背景,一座壮丽的舞台? 抓住课 文中的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7 组、8 组)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 组、10 组) 6、请你当一回小导游,介绍某一季节烟台的海。 (自写导游词) (11 组
19、、12 组)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烟台的海请齐读课题。 (课件出示) 师:通过你们的自学,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烟台的海,请再读课题。 2、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 3、课件出示上节课的自学提示。 师:上节课,同学们都根据这一自学提示, 并且结合我们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进行了自学,并写了自己的读书体会,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各自的读书 体会。 二、全班汇报 师:同学们,烟台的海有怎样的特点呢?作者为什么要写烟台的海的四季变化 哪?相信通过你们的自学、小组交流,已经有了答案。 1、补充搜集有关烟台的资料。 (再从地图上了解一下烟台、渤海湾、胶东半岛、西伯利亚、南太平
20、洋的地理 位置和自然环境。烟台的风土人情等) 师:很好,继续。 2、作者为什么先写冬天烟台的海,有何特点? 师: 9 (1)抓住了“气势汹汹” “暴怒” “狮子” “扑向” “溅起” “发出” “掀到”等 词语,感受烟台海巨浪汹涌的壮观景象。 (2) 适时过渡: 除了写了景美, 还写了人, 人怎样?引导学生品味 “纷纷顶着 观赏不顾站在拍照留念”等词语。 (不畏严寒,不怕风浪) 。 小结:冬天烟台的海写了海的壮观,人的豪迈。 3、作者笔下烟台的海春、夏、秋是怎样的呢?抓住课文主要语句画出并写下自 己的感受。 师:春季 (1)通过“嬉笑着追逐着奔向、触摸到、退了回去、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 子”
21、等词句感受烟台的海“微波泛起”的景象。 (2)引导品味“脱去、驾船驶过、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等词 句感受烟台人不误春时、勤劳繁忙的情景和生气蓬勃、充满希望的幸福生活。 夏季 抓住“凉爽和惬意、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倒映、呢喃细语”等词语,感受 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人海相依的恬静和惬意。 秋季 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昨日,空 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告别了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天的 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 体会出秋日烟台的海清新高远的格调和渔民紧张忙碌的生活。 4、为什么说烟台的海是一幅画,一
22、道广阔的背景,一座壮丽的舞台? 抓住课 文中的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师:说是画,是因为像画一样美丽;说是背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 的依托;说是舞台,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节奏、语感、吐字清晰) 6、请你当一回小导游,介绍某一季节烟台的海。 只要用自己的话说出某一季节烟台的海的特点就行 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在你们自学的基础上,通过今天的交流展示,我们 认识了我们山东的烟台,知道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变化,烟台的海是一幅画,一 道广阔的背景,一座壮丽的舞台。文章通过总分总的写法,运用比喻、拟人打比方 的等修辞让我们感受到了烟
23、台的海的美,我们要学会这种表达方式。 小练笔: 借助本文的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介绍自己家乡一处迷人的风景。 【教后反思】【教后反思】 10 记金华的双龙洞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知识 了解双龙洞的游览顺序,景象的奇异。渗透游记类课文的学法。 能力 思考、表达和搜集材料的能力。运用有关课外材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背诵 自己喜欢的段落。 思考 培养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 大自然的情感和对喀斯特地貌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金华洞景象的奇异。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描写 “孔隙”的写法。 【教具准备】 CAI 课件 录像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
24、课时第一课时 一、 谈话引入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有谁能说说旅游有什么好处。 (生自由说) 二、检查预习 1.过渡:今天,我们随叶圣陶老先生去金华的双龙洞旅游。要去双龙洞得做好 准备认识去金华的双龙洞的路(小黑板出示生字) ,有谁做好了出发的准备了? 2.指名读、齐读生字词语,及时纠正读音。 浙(zh) 呈(chn) 郁(y) 稍(sho) 额() 3. 指名上台书写生字词语及读音。 (1)注意字型: “聚”的下半部分。 (2)与形近字区别:呈(程) ;稍(梢) ;折(浙) ;昏(婚) 4. 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整体理解课文。 1. 自由轻读课文,用“”标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
25、顺序游览的, 这些景点的景色哪儿最美、哪儿最险、哪儿最奇? 2. 同桌讨论作者游览的顺序和经过的景点以及个景点的特点。 3. 说说作者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经过了哪些景点以及各自的特点?(根据学生回 答板书) 板书:金华 罗甸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11 (美) (险) (奇) 四、学习第 1、2 自然段。 1.自由朗读, 看看哪些景色最美?再看看还有哪些不理解, 提出来与同学讨论。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反馈。 (1)第 1 自然段交代了作者旅游的时间、地点及金华双龙洞的所在位置。 (2)第 2 自然段介绍了作者去双龙洞时沿途见到的美丽风光。 (可结合学生的介绍 填表) (3)从哪
26、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是在登山?( “迎着”是逆流而上,不是顺流而 下) (4)再读,用“ ”标出这一段的反义词。 4. 这么美的景色怎样才能读出欣赏、赞美的感情来呢?自己读一读、试试看。 5. 齐读第 1、2 段。 五、课堂练习 1.书写生字、组词。 2.形近字组词。 折( ) 呈( ) 梢( ) 昏( ) 浙( ) 程( ) 稍( ) 婚( ) 拆( ) 承( ) 捎( ) 荤( )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 19 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过渡:我们一同随着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一路上 大家有说有笑,眼前一片明艳,耳边溪流潺
27、潺,迎着溪水抬头望去,看!双龙洞到 了! 二、学习课文。 过渡:请大家打开书,朗读课文的 3、4、5 大段,看看我们都随叶老游览了哪 些地方,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过渡:这高大的溶洞,景象奇特,我们一起来到洞口,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 感受?请你用笔划下来,再读一读。 1、洞口 宽 像桥洞 (1) 指读,读出宽大的感受。 (2) 明确学法:洞口这部分我们是先找出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再把 体会读出来。 过渡: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继续学习。经过宽大的洞口,就来到了外洞。这里 又是怎样的景观呢? 12 2、自学外洞,把自己的收获汇报给大家。 高、大 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28、 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谁能把这种奇特的感受读出来? 过渡: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经让我们感到很奇特,更令人惊叹的是,那正流出 溪水的孔隙。快来看看吧! 3、出示资料 内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仅通水道,长 10 余米,宽 3 米多。内外洞的相隔与 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 , 如欲观赏,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头,有惊而无险,妙趣 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 (1)看录像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孔隙给你什么感受?(窄小、低矮) (2)自读第四大段,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自以为、没有一处
29、、挤压、稍微、准会 ) (3)感情朗读。 (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4)看电脑填空。 过渡:这样的水石奇观,游览后真令人拍案叫绝。下面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第 四大段。 (5)有感情朗读全段。 过渡:我们乘船从孔隙经过,大约走了八、九米就来到了内洞。这里又有什么 样奇特的景观呢? 4默读第五大段,用我们上面的学习方法进行个人学习。再分小组讨论。思考:在 内洞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然后有语气地读出来。 (1)黑 漆黑一片 什么也看不见 (2)洞顶的双龙 (3)石钟乳和石笋 名目有四十多种。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 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看图片加深体会。
30、(5)把句子补充完整。 (6)出示资料 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 、 “倒挂编幅” 、 “彩云遮月” 、 “天马行空” 、 “海龟探海” 、 “龟蛇共生” 、 “青蛙盗仙草” 、 “寿星与仙 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过渡: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名目繁多, 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 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内洞这部分。 (7)感情朗读。指读。 过渡:就这样,我们随叶老又仰卧在小船里,通过孔隙出了洞。 13 三、总结 (1)结合板书总结全文,体会双
31、龙洞景观的奇特。 这节课,我们不仅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孔隙 的奇妙, 石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 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景象奇特) 而且,还掌握了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体会作者 的所感和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2)发散:学生出示相关的图片或文字,进行课内外结合。 老师知道,同学们在课下也结合课文从书中、报刊中、网络上找到了许多与课 文相似或相关的材料,下面我们就来展示给大家吧。 (3)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总结。 同学们从网络上、书中、报刊中以及亲身的游历中,搜集到丰富的材料, 记金 华的双龙洞一课给我们带来了更广阔的学习空
32、间,更丰富的知识,和搜集资料的 途径、方法,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能这样做。 【教后反思】【教后反思】 卢沟桥烽火卢沟桥烽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 步” 、 “万籁俱寂”造句。 3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理清文章思路,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4品味文中的重点词句,强化有感情朗读,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以 及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行为。 5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在血雨腥风的年代所经历 的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
33、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 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2 “卢沟桥事变”事件本身对中国抗战的意义学生在认知上可能是个难点。 【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检查关键生字的书写以及结合生活体验理解词语、评议读书,检查预习 的落实情况。让学生读熟练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默读、圈画、简单写感受、合作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考察学生的语文 14 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自主学习与合作态度。 3抓住描述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用心体验,感悟课 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收集抗战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环节一
34、、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和七十年前发生在中华大地上 的那段震惊世界的历史有关,边板书边说:卢沟桥烽火 齐读课题 2、揭题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 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解决问题: 事先请同学预习, 搜集有关历史材料, 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成果。 3、师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 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这是一段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的历史,可惜不幸的是近年来,日本有一部分 人却在歪曲历史事实,不承认
35、他们的先辈曾经在我国犯下的烧、杀、抢、掠的滔天 罪行,甚至还美化他们的侵略战争,把他们无耻的侵略行为说成是正义的 。 事实到底是怎样,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卢沟桥烽火。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 1出示字词: 烽火 妄想 伪装 咽喉 蓄意已久 凌晨 震耳欲聋 呐喊 歼灭 挑衅 要求:读准词语,并注意划横线的字。 提示: “烽” “妄”是后鼻音; “衅” “歼” 是前鼻音; “呐”的声母是“n” 。 “开火车”读。 指名读。 齐读。 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1 2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语
36、: 同仇敌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 要求:找出这些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再根据上下文解释。 3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难度的句子,集体交流并朗读。 三、突出全文情感点,顺清脉络。 自读建议: 15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写卢沟桥事变过程的?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用笔划出文中表示顺序的词语 “九一八”事变后(1937 年 7 月 7 日深夜)(第 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根据上面事件的来龙去脉,给课文分段。 默读课文, 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 可以合并在一起。
37、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 1 自然段) :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 2-5 自然段) :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 6-8 自然段) :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 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 9 自然段) :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日本人发动卢沟桥事变的原因 1、日本为什么要发动卢沟桥事变?出示第一节 出示句子: “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蚕食华北, 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 1937 年上半年,北
38、平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日军 和伪军控制,位于北平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1)蚕食什么意思?(就是说日本要把我们像蚕吃桑叶一样一点点吃光。 ) (这 是个比喻的说法。 ) (2)出示图片,日本侵略军就是这样蚕食着我国的领土,从 1931 年“9.18” 事变到 1937 年卢沟桥事变,从东北三省到华北地区,遭受着日军铁蹄的践踏。 咽喉要道 (1)什么意思?(本来是人体的器官,关系到人的性命,从这里可以看出卢沟 桥的重要性。 ) (2)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还有哪里,你能看出卢沟桥的重要? (出示句 子:至 1937 年上半年,?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 (3) (图)是
39、的,卢沟桥沦陷,北平就是当时的北京、天津都会失守,战争的 烽火将燃遍神州,生灵涂炭!短短的一句话,包含的是民族存亡的忧思,请同学们 读好这句话。 第二课第二课时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敌我双方的战斗过程 过渡:在这样的形势下,卢沟桥烽火点燃了。请大家默读 2-5 自然段,边读边 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词句,并作好批注,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16 1、交流:请同学们看看故事开头 2-3 自然段,敌我双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日军: (1)蓄谋已久是什么意思?这代指什么? (2)从哪些细节你看出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是敌人蓄谋已久的阴谋? 交流 a.“星光暗淡” 、 “万籁俱寂
40、” 、 “深夜” 、 “偷偷地摸来”引:真要寻找失踪的士 兵,也该在白天,这样寻找也方便,而日军偏偏选择在“星光黯淡、万籁俱寂” 的“深夜” 。由此可见,日军的举动十分可疑,更让我们感受到日军奸诈狡 猾,诡计多端。这是明显的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指名朗读,读出日军的奸诈狡猾。 b.“全副武装” (引:找人需要带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来吗?全副武装只能让我 们觉得日军这是有备而来,蓄意挑衅。 ) “气势汹汹” (引:从中看出了日本侵 略者蛮横霸道。 ) “恼羞成怒” (引:为什么恼羞成怒?因为他们蓄谋已久的挑衅行 为没有得逞,日军是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守军开起火来。 ) 守军: a 敌人的无理要求,
41、遭到了守桥的中国士兵的严词拒绝。 不严词拒绝行吗? (不行!这关系到全中国的存亡。 )指导朗读,读出坚定的语气。 在这场战斗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敌人?怎样的守军? 总结: 敌人:蛮横无理,不可一世。 守军:不畏强敌,开枪还击。 让我们再一次认清日本侵略者的的侵略本质,齐读2、3 自然段。 2、面对日军丧心病狂的侵略,中国士兵是怎样做的呢?出示 4、5 节你们勾 画 了哪些词句? a.“早有防备?,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 ”仿佛看到了我国守军奋勇抗击侵 略者的情景。 指导朗读,突出“同仇敌忾” 、 “奋起反击”时守军的英勇无畏。 b.“英勇的中国守?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 “举起、冒着
42、、冲出、砍去”四个动作,感受到大刀队员们英勇无畏,与敌人 殊死搏斗。 引:大刀队员们所面对的敌人是怎样的?用炮火疯狂地进攻宛平城,敌人的武 器十分先进,而我军只有大刀,武器很落后,但是这更显出了我军战士视死如归, 奋勇杀敌的大无畏精神。 指导朗读。 C.“悄悄地进发” “齐声呐喊” “两面夹击”守军将士足智多谋,充满智慧,成 功收复了卢沟桥。指导朗读。 D在整个第 4、5 自然段中,这些大刀队员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面对如此英勇的大刀队员,日寇是被杀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你想对这些大刀队员说些什么? 17 让我们将他们的这种英雄气概,深深记在心中,一起怀着对他们的无比敬意, 再
43、读一读课文第 4、5 自然段。 五、自读感悟体会国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 : 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2)交流。 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 体会形势之危急。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 “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 个“! ”? 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 、 “成群结队” 、 “夜以继日” 、 “纷纷” 、 “大批” 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六、自读感悟卢沟桥
44、事变的重要意义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的主 要故事。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七、诵读积累,学以致用。 1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提出注意点:在复述时要抓住课文描述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尽量用书 上的语句来揭露日寇侵略暴行,表达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 崇敬之情。 【教后
45、反思】【教后反思】 18 半截蜡烛半截蜡烛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 同学们,1939 年1945 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 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先后有 61 个国家和地区、 20 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 军民死亡 5120 余万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半截蜡烛 就是发生在当时的一个真实故事。 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年代,一起去了解一个普通家庭保家卫国 的故事。请齐读课题。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三、展
46、示词语 师:小组内,帮对之间相互检查一下学案,看看生字是否认识了,词语是否查 字典了。 展示读词语。 (指两名学生 齐读) 四、练习读书。 师:学案上还有个任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感觉 还读不好的段落,一会儿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同学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 练读自己感觉还读不好的段落。 ) 五、展示读书。 (落实读正确、 读流利,读不正确、不流利的,老师要及时纠错、 指导,实在差的,要赛读。 ) 师:时间到。每小组的 4 号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其他同学仔细听,帮对针对出现的错音、停顿不当、读的不流畅的句子等要及时纠 正。 师:谁能说说这
47、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生动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在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 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 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 师:好,同学们,通过读书,我们对课文已经有所了解。那么,生字会写吗? 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课后生字,看看它的结构,想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 六、 写字: (如果生字比较多, 交流学案时, 发现同学们哪些字容易写错) 师:好了,同学们,请看“截 熄”这两个字。 19 (1)请同学们在课后第 1 题中描一描。 (2)描完后,在田字格里仿写,每个字两遍,看哪个字写得好?学生仿写。教 师巡
48、视。 (起笔顿笔、大小、间架结构是否美观。 ) 师:我发现同学们不仅书读得好,而且写的字也越来越漂亮了。 师:再仔细看一看这几个生字,看看能不能记住它? (3)小检测 师:好,同学们,老师来听写。 师:请对子之间相互改一改,错的请及时更正,错一改三。 师:通过课前老师对学案的了解,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同学们 请看: 七、出示自学提示 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这半截蜡烛的?请同学们默 读课文,标画相关词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八、学习任务 1、补充搜集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 2、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3、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这半截蜡烛的?你从中感受到
49、伯诺德母子三人有 着怎样的品质?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抓住关键词语谈谈自己的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人物的品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任务分配: 1、补充搜集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 2、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3、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这半截蜡烛的?你从中感受到伯诺德母子三人有 着怎样的品质?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抓住关键词语谈谈自己的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全体)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半截蜡烛请齐读课题。 (课件出示) 师:通过你们的自学,你了解到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 保护这半截蜡烛的?想想课题该怎么读?请再读课题。 2、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 20 3、课件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