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练 (二十七 ) 17 分的 “ 论述类实用类选择题 ” 每分都入账 一、全取 9 分的论述类 (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一般印象中,魏晋名士是一群仪容秀美、谈吐风雅的士人。但这种令人企羡的风度是否代表这一群体的全部,是一个可以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仅以邓艾、钟会伐蜀之役中发生的“ 二士争功 ” 悲剧为例,来谈谈名士的另一面。 伐蜀之役由司马昭的亲信钟会为主帅,邓艾受命率领偏师。钟会统帅主力十余万,从骆谷、斜谷的大路进取汉中;邓艾与诸葛绪各统诸军三万余人从陇西进攻,进行战略牵制。尽管最初魏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蜀国 大将姜维依仗剑阁天险,
2、与钟会率领的魏军主力相持依然保持战略上的主动权。此时,邓艾决定放弃原来与钟会会合的计划,改走阴平小径,从而绕开剑阁天险,直取成都,进而一举灭亡蜀汉。 钟会与邓艾二人背景迥异,钟会是名臣钟繇之子,出身于汉末最有声望的士人家族,与司马昭关系密切。世说新语中记载,司马昭、陈泰、陈骞、钟会相约出行,钟会迟到,司马昭戏谑时故意提及钟会父亲钟繇的名讳。时人重孝行,与人接谈中触犯对方家讳是严重的冒犯,但反过来,如果关系非常密切的朋友,也会用对方的家讳来开玩笑。素有捷才的钟会不甘示弱,用 “ 矫然懿实 ,何必同群 ” 予以反击。这八个字中巧妙地点到了车上三人的家讳,司马昭的父亲司马懿,陈泰的父亲陈群,陈骞的父
3、亲陈矫。这种妙对是魏晋风度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士人文化认同的重要标识。 邓艾出身低微,是襄城典农属下的部民,靠积累军功而致高位。更糟糕的是,本人口吃,与讲究捷悟的文化风气格格不入。或因如此,在争功一事上,邓艾最后可谓冤屈而死,跟随他灭蜀的部下也未能获得应有的封赏。 由此可见,魏晋风度虽然是一种精致高雅的文化,但也要注意这种文化背后的阶层性和封闭性。实际上,官僚阶层经过魏晋两代的生长发育,已经形成了一个通过 婚姻、交游、同僚、征辟等方式凝结起来的政治利益共同体。加之魏晋之际玄学清谈的兴起,这些官僚家族又在文化上逐步形成了共同的趣味和认同。东晋南朝的士族虽然并非完全承自魏晋官僚阶层,但至少有两个重
4、要的特征源自西晋:一个是具有累世仕宦倾向的政治群体,一个是以玄学清谈为共同文化特征的官僚阶层。 (节选自仇鹿鸣魏晋风度倡导了怎样的社会风尚 ) 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一般来说,具有秀美的仪容和高雅的谈吐两个基本条件才能成为魏晋名士。 B邓艾灵活指挥,改变计划直取成都,在伐 蜀之战的胜利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C司马昭戏谑不避钟会家讳,证明二人关系密切,也表现出他们的名士风度。 D魏晋时代的社会阶层逐步固化,使出身卑微的个人不大可能获得身份突破。 解析:选 D A 项, “ 秀美的仪容和高雅的谈吐 ” 只是一般人的印象,并不是基本条件。=【 ;精品教育资
5、源文库 】 = B 项,邓艾直取成都并一举灭亡蜀国,对伐蜀之战的胜利起的是直接作用,并不是决定性作用,钟会率领主力部队与蜀国抗衡,起的作用更大。 C 项,司马昭戏谑不避钟会家讳的事例,主要表现出钟会的魏晋名士风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文章首段提出问题,统领全文,引导人们对魏晋名士和魏晋风度做深度思考。 B文中简述伐蜀之役,强调钟会、邓艾的功劳,为论述二人的最后结局做准备。 C主体部分使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证明语言表达对魏晋名士的重要作用。 D末段得出结论,指出魏晋风度不过是世袭官僚阶层的趣味趋同,具有排他性。 解析:选 C “ 证明语言表达对魏
6、晋名士的重要作用 ” 错,文中使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旨在证明二人的出身不同造成的不同的人生结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如果魏晋名士全都是一群气质风雅的 士人,就不会发生 “ 二士争功 ” 的悲剧。 B时人虽重孝行,但即使拿家讳开玩笑,如果能表现出个人捷才,也能被欣赏。 C东晋、南朝士族可能会更加追逐精致高雅的文化,把玄学清谈之风推向高峰。 D魏晋风度植根于士族官僚阶层,对后世正面影响较大,但其局限性常被忽视。 解析:选 A 原文第一段中说 “ 这种令人企羡的风度是否代表这一群体的全部 ” ,说明魏晋风度除了 “ 仪容秀美、谈吐风雅 ” 外,还有其他内
7、容。 “ 二人争功 ” 的悲剧在于魏晋风度里面所包含的封闭性,这种封闭性排斥出身微贱的人士,哪怕是战功赫赫的将军也不行。 二、选择不失分 的实用类 (12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材料一: 本报北京 2 月 14 日电 (记者李韵 )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以下简称非遗法 )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2011 年 6 月 1 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文化部于 2016 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
8、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 显示,截至 2016 年 8 月 31 日,全国有 24 个省 (区、市 )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 72 部。其中, 17 个省 (区、市 )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 7 省 (区、市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 2011 年至 2015 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 163 731 万元,有 10省 (市 )累计投入 5 000 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
9、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 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截至 2016 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 1 986 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 (区、市 )批准公布了 14 928 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 70 周岁的已达 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选自
10、光 明日报 2017 年 2 月 15 日第 9 版,非遗法颁布 五年落实情况喜忧参半,有删改 ) 材料二: “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 ” 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选自大众日报 2017 年 2 月 15 日 第 19 版, 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有删改 ) 材料三: 中
11、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圈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 (选自 “ 南方网 ”2017 年 2 月 16 日,落实 非遗法还需做加法,有删改 ) 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 B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面临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
12、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造成的。 C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成为网红。 D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 解析:选 A B 项,由材料二中的 “ 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 ” 可知,大众并非不接受。另外,非遗传承人面临的窘境还与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社会力 量的投=【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入有关。 C 项,材料三只是说可以借助现代传播手段传播非遗文化,但不是说要改变非遗文化的内涵,也不是说一定要成为网红。 D 项,从材料二可见非遗传承人也需要增加收入,且三则材料皆未有要非遗传
13、承人不计报酬之意。 5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 ) A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引起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 B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C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 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三者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 E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一致,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解析:选 AE B 项, “ 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 错误,材料二没有批评大众的意思。 C 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较多,材料二只是从一个角度探寻出路,没有给出所有问题的解决办法,而材料三给出的解决办法并不是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的。 D 项,材料三用了一些网络语言,如 “ 网 红 ”“ 圈粉 ” 等,不能说其语言风格与其他两则材料一致。 6.夺高分自选题 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分 )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