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了, “不列颠尼亚”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文体特征。理解本文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2.理解分析文中三次降旗的不同意义,探讨新闻反映的时代精神。 3.体会本文写作视角的独特之处,分析本文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融合的特点。 一、预习检测 1.新闻包括、五个部分。 2.新闻六要素:、 。 3.简要概括本文的导语、主体和结语的内容。 导语(第段) , 。 主体(第段) , 。 结语(第段) , 。 二、文本研习 1.精读主体部分,概括这一部分写了哪些仪式或场景。 2.赏析新闻标题的独特之处。 3.阅读文中写到的三次降旗仪式,分析三次降旗的意义。 4.找出本文融合在现实场景中的背景材料,总结
2、这样写的好处。 5.体会本文写作视角的独特之处 三、课后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落 日 朱启平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 “密苏 里”号上,目睹日本代表签字,向联合国投降。 “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 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 国旗。 签字的地方在战舰右侧将领指挥室外的上层甲板上。 签字桌上铺着绿呢台布, 每边放一把椅子。桌子靠里的一面是联合国签字代表团站立的地方,靠外的留给 日本代表排列。桌前左方将排列美国五十位高级海军将领,右方排列五十位高级 陆军将领
3、。桌后架起一个小平台,给拍电影和拍照片的摄影记者们专用。其余四 周都是记者们的天下。 我站在一座在二十毫米口径的机关枪上临时搭起的木台上, 离签字桌约两三丈远。在主甲板的右前方、紧靠舷梯出入口的地方,排列着水兵 乐队和陆战队荣誉仪仗队,入口处又排列着一小队精神饱满、体格强壮的水兵。 八点半,乐声大起,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八时五十分,乐声又响彻上空, 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到。他是坐驱逐舰来的。军舰的主桅杆上,这时升起 一面美国国旗。 联合国代表团在签字桌靠里的一面列队静立。 以中国徐永昌将军为首的五十 位海军将领和五十位陆军将领,也分别排列在预先安排好的位置上。这时,日本 代表团乘一艘小艇来
4、到。 乐队寂然。 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 一共十一个人, 到上层甲板后,即在签字桌向外的一面,面对桌子列成三行,和联合国代表团隔 桌而立。 九时整,麦克阿瑟昂首走到扩音机前,极清晰、极庄严、一个字一个字对着 日本代表团说: “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 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他说完后,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在 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 麦克阿瑟继续宣布:“盟国最高统帅现在代表与日本作战各国签字。”麦克 阿瑟坐到椅子上,签完字后,回到扩音器前。这时我转眼看看日本代表,他们像 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之后,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国代表在麦 克阿
5、瑟宣布到自己时,先后出列签字。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度以美国最安闲, 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 全体签字毕,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 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 随即侵占东北; 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 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 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 按预定程序, 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 (另一份由盟国保存) 离场, 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原来加拿大代表在日本那份投降书上签字时签低 了一格,占了法国签字的位置,法国代表顺着签错了地方,随后各国代表跟着也
6、都签错了。麦克阿瑟的参谋长于是依着规定的签字地方予以更正,旁边附上自己 的签字作为证明。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 (节选自中外记者笔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出版社,1987 年) 1.本文标题“落日”的意思是。 2.日本向联合国投降的仪式,麦克阿瑟为什么安排在美国军舰上、美国国旗下举 行? 3.麦克阿瑟是坐驱逐舰来的,日本代表团则是乘小艇来的,为什么? 4.投降书“签错了”,日本代表为什么不要求重新签一份而接受了“不干净”的 投降书?(假设日本有权要求重签,盟国同意重签) 5.作者对签字仪式结束的时间点“九一八”的强调,对侵略者有何警示作用? 别了, “不列颠尼亚” 导学案答
7、案 预习检测: 1.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本、背景、结语五个部分。 2.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导语(第 1 段) ,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港,标志着英国对香港管 治的终结。 主体(第 2-10 段) ,叙述了中央关于香港政权交接的一系列仪式。 结语(第 11 段) ,叙述英国对香港管治的开始与结束。 文本研习: 1.(1)2-4 段,英国的告别仪式拉开序幕,先举行末代港督离任的降旗仪式。 (2)5-6 段,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 (3)7 段,第二次降旗仪式。 (4)8-9 段,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5) “不列颠尼
8、亚”号离开香港。 2.(1)标题采用主谓倒装的句式,突出了“别了”这一内容,能更好地表达情感,突出文 章主题。 (2)运用借代, “不列颠尼亚”指代英国,妥帖生动。 (3)巧用双关,字面意思是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深层含意是象征着英国管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被洗刷。 (4) “别了” ,委婉的语气中有嘲讽的意味。 3.第一次降旗是末代港督离任的降旗仪式,在“日落余音”的号角中降下港督旗帜,标志着 今后香港再不由港督来管治。 第二次降旗是当天香港岛的每天一次的降旗。 标志着被英国管治了 150 多年的香港终于回到 了祖国的怀抱。 第三次降旗是中英香
9、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标志着英国结束了对香港的管治, 标志着中 国从此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4.(1)4 点 30 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 (2)4 时 40 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 斯” ,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 18851885 年建成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包括彭定康在内 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
10、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 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3) 晚 6 时 15 分, 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 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 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 “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 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 (4)点 45 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
11、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百五十六年前, 一个叫爱德华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 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5)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 1997 年 6 月 30 日 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 (6)0 时 40 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 28 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 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
12、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 艇护卫下,将于 1997 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从 18411841 年年 1 1 月月 2626 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至 19971997 年年 7 7 月月 1 1 日五星红日五星红 旗在香港升起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好处:背景材料对事件做了必要的补充,使得每一项仪式都显示出历史的跨度,使人感受到 深厚的历史内涵, 也让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仪式本向的现实意义。 作者没有直接说出仪式的 历史意义,但情感和评价暗含其中。 5.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的庄严或庆祝活动的热烈, 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香港这个独特的视角, 新颖而别致。 在这个视角下,作者在简略介绍英国人降旗、参加交接仪式、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 港回国这一系列事件过程中,穿插对英国人驻港、管治香港的历史的回顾,两相对照,突出 了事件的历史意义。 课后检测: 参考答案要点: 1.日本战败投降。 2.凸显美国地位的重要性、强大。 3.可以让胜利者尽显胜利的骄傲(尽享胜利的喜悦),让失败者尽显渺小(屈辱)。 4.签投降书是耻辱的,再签一次等于双重耻辱。 5.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或玩火者必自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