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数学教学精品论文高中数学教学精品论文 让数学贴近生活让数学贴近生活 让生活步入数学课堂让生活步入数学课堂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高于生活。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 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调用、 摄取已有的生活原型,激活、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数学教学必 须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让富有生活气息的知识走进数学课堂,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 的最终目的。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2、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 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这说明数学教学过程就是学生 体验数学生活的过程。要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数学的来源、数学的探索与实践、数学的应用等各个环节。 使学生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通过把课堂中所学 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 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新课程的数学教学中,我努力从两方 面
3、进行尝试,引导学生更好的体验数学生活。 1.源于生活,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 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 力于学习内容。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 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比如我在讲一次函数的应用时, 让学生去讨论这样一道题:最近老师想
4、以贷款的方式购买一套住房,在走访了几个同类小区之后,老师把 目光锁定在相同条件下这两个小区。A 小区,首付 5 万元,每月还款 1483.8 元左右;B 小区,零首付,每 月还款 1985.8 万元左右。要求:贷款年限不少于 3 年,但不得超过 30 年。请同学们帮老师拿拿主意,看 我究竟该选哪个小区?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有把函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联系起来进行比较, 哪个省钱选哪个小区;有的同学使用函数图像分析;有的同学考虑到交通问题;还有的同学问我手中 是否有 5 万元钱,如果有,你有两种选择方式,如没有,只能选 B 小区;更是有的同学用发展的角度来看, 因为现在经济发展迅速,货币会
5、贬值一些,你可以贷款时间长些,把钱用在其他方面获利,创造更高 的价值,贷款就等于现在花以后的钱,我认为这样更合适些。“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 学生观察点不同,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把数学学活,使数学真正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2.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 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 习水平。例如在学习用多边形拼设地板这一课时,我就问:“同学们吃过蜂王浆吗?见过蜜蜂的蜂窝吗? 见过人
6、民广场吗?可爱的小精灵筑建了奇妙的正六面体结构的蜜蜂蜂窝,建筑师们也用磁砖铺设建造了很 多雄伟美观的广场,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吗?你知道教室里地板的磁砖怎么铺而没有空隙吗”,“你看 到过的铺设地板的磁砖是什么形状的?”问题一提出,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紧接着演示奇妙的正六面体 结构的蜜蜂蜂窝和一些用磁砖铺设的著名广场及建筑物,借此研究用多边形拼设地板的数学原理。使学生 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本节课有了深刻的印象,又使学生能理解应用到实际 生活中,真切地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又如在统计初步的“成功与失败”“机会的均等与 不均等”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投硬币”“猜红白球”和“抢 30”游戏, 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学习;通过计算彩票的中奖率,学会用概率解决生活中抽奖问题, 学会正确对待各种促销活动。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提的:“生活即教育”,要是学生的生活才是学生 的教育,数学课堂不应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适应 高中数学教学精品论文高中数学教学精品论文 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个性发展的需要,让所有的初中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学习 生活中必需的数学,才能更好地实践课改精神,推进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