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 “不要喊妈!不要喊妈!”条约,让孩子多一点自条约,让孩子多一点自 己动手更利于成长己动手更利于成长 目录:目录: 1.1.新蕾观察新蕾观察 | | “不要喊妈不要喊妈”条约条约,你签你签 不签?不签? 2.2.不要喊妈平等条约为何有价值?不要喊妈平等条约为何有价值? 3.3.“不要喊妈!不要喊妈!”条约,让孩子多一点条约,让孩子多一点 自己动手更利于成长自己动手更利于成长 4.4.“不要喊妈不要喊妈”条约是对孩子的真爱条约是对孩子的真爱 5.5.“不要喊妈条约不要喊妈条约”走红,不是妈妈嫌走红,不是妈妈嫌 弃儿子弃儿子 6.6.“不要喊妈条约不要喊妈条
2、约”让家教变得智慧起让家教变得智慧起 来来 正文:正文: 新蕾观察新蕾观察 | | “不要喊妈不要喊妈”条约条约,你签不你签不 签?签? 2021-08-02 10:39 渴了喊妈,饿了喊妈,起床喊妈,睡觉喊妈,做作业喊妈,上厕所喊妈,出去玩 喊妈,回到家喊妈这种情况让一些妈妈“崩溃”。近日,四川成都一位妈妈因 此和一年级的儿子签了一份“不要喊妈条约”事件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 一纸契约 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方式就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孩子又如何看待 这种方式?近日,记者采访了苏州的家长和孩子。 孩子说孩子说 你是不是嫌弃我了?孩子们有隐隐的担忧你是不是嫌弃我了?孩子们有隐隐的担忧 这位成
3、都妈妈和儿子的“条约”总共列明十条,涵盖了学习和生活的多个方面:不 会写的字请查字典, 不要喊妈; 早起自觉洗漱后, 打开衣柜找衣服穿, 不要喊妈; 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等爸爸回家后,喊爸等等。“条约”设立后,被签约的小朋 友喊妈妈的次数大幅度减少,但是小朋友自己却表示有了“妈妈,你是不是嫌弃 我了?”的想法。 那苏州的小朋友如何看待这个条约呢?他们自己如何看待叫妈妈的问题?记者 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小学生都有假期里频频喊妈妈的情况, 但是他们的具体情况 并不相同。就读于苏州市实验小学二年级的崔同学告诉记者,平时和爷爷奶奶在 一起, 只有周末和寒暑假才和爸爸妈妈相聚,所以他特别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
4、时 光,希望妈妈可以参与到他的游戏、画作、作业中,他需要更多的陪伴,特别喜 欢和妈妈在一起。崔同学说,他不喜欢这种协议,在他看来有一种把和妈妈在一 起的快乐时光分隔开来、冷冰冰的感觉。 “我一直喊妈妈是因为生活能力差,总需要妈妈的帮助。”有很多同学这样告诉记 者。 就读于苏州振华中学初二的段同学说, 小学时独立生活能力差, 袜子找不到、 衣服不知道放哪里了,最喜欢的玩具怎么又失踪了反正一出现问题就像条件 反射一样叫妈妈。好在妈妈没有和她签这样的协议,而是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她, 一点点教会她做很多事,例如如何整理房间、如何收纳自己的物品,碰到问题如 何去解决段同学说,最近放假在家每天还会叫很多遍妈
5、妈,其实没啥事情, 就是觉得妈妈特别亲,喜欢喊妈妈,她觉得这样可以增进家庭的感情。 家长说家长说 一纸契约不能解决问题,苏州家长有更好的办法一纸契约不能解决问题,苏州家长有更好的办法 没有人天生就会当父母, 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是需要不断学习的。 采访过程中, 记者发现绝大多数家长对这个“不要叫妈妈的协议”并不认同, 他们认为家是一个 讲爱讲感情的地方,不能用一纸契约来解决问题。 孩子就读于苏州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的张妈妈告诉记者, 这位和孩子签订条约的妈 妈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妈妈。她说,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培养孩子在生活和学习 中的独立性,出发点很好,但也实属无奈之举。她认为,孩子和父母之间不该
6、是 契约关系,即便制订了纸上成文的“条约”,实际遵守也可能状况百出,经常以孩 子“毁约”终结, 所以假期中引导和培养孩子生活上独立性和学习上独立思考能力 尤为重要。“我自己也是独生子女,小时候就是整天喊妈妈的,我妈妈也没嫌我 烦,很多事情都是妈妈一点点教会我,所以我也很有耐心地教我的女儿。”段妈 妈说道,现在她和女儿成了好朋友,一起聊聊新闻、分享好听的音乐、有意思的 视频,享受母女间的快乐。 一位颇有教育心得的李爸爸告诉记者,他认为遇事尽量给出具体的指导。与其让 孩子喊“妈,我的衣服在哪里?”还不如教会他如何搭配衣物的生活技巧与审美, 与其帮他订正作业,还不如教给他方法“再读一遍题目,你一定能
7、发现问题出在 哪里”。 这样的引导下孩子喊“妈妈”频率一定会减少, 也不用喊“爸爸”了, 因为“我 能行”。在与孩子相处时还可以学会“示弱”。孩子“喊妈妈”,因为觉得妈妈“万能” 且“百应”,适当的时候,妈妈可以不会,甚至可以“求助”孩子,让他们觉得自己 非常能干,不需要过多依赖“妈妈”。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值得珍惜。”很多家长这样告 诉记者,他们认为对孩子的陪伴是最重要的。“作为家长,虽然工作忙累,下班 或周末想好好休息,也会对孩子频繁喊妈这种现象觉得烦,但还是应该控制好情 绪,多给孩子一些陪伴。”崔妈妈说。 专家说专家说 喊妈妈可增进亲子关系,爸爸应更多参与家庭
8、教育喊妈妈可增进亲子关系,爸爸应更多参与家庭教育 “我们不要只看到孩子在暑假天天喊妈妈,也要看到这是一个增进亲子感情的好 时机。”苏州市思而优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咨询主任张玮说,家长利用假期, 带领孩子参加一些社会调查活动;一起做家务、走亲访友;依据孩子自身兴趣爱 好与需求,安排一些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如轮滑、游泳等。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生 活自理能力,进行必要的吃苦教育,树立“我的生活我做主”的意识,提高孩子的 抗挫能力,让孩子在假期里真正得到成长。 “定条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在中国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父母在家庭中 的角色往往是男主外、女主内,在这样一种角色意识中,一部分妈妈不仅自身有 工作
9、,而且也要承担家庭中比较多的教育养育孩子的责任,确实很辛苦。”苏州 外国语学校一年级年级组长秦菊芳老师说, 还有一部分妈妈直接选择成了全职妈 妈一心扑在家庭和孩子身上,特别容易焦虑。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共同的责任, 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爸爸或许工作时间很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但可以提 高陪伴的质量。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在某些阶段,爸爸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孩 子产生的影响会很大。“所以我们的爸爸该出手时就出手,该出现时就要出现, 与妈妈一起共同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秦菊芳呼吁。 来源:姑苏晚报 不要喊妈平等条约为何有价值?不要喊妈平等条约为何有价值? 202107/1408:18:24 来源:南
10、方日报 假期模式开启,“神兽”归笼!相信不少家庭经常响起这样的召唤:“妈!我 饿了”“妈,我醒了”近日,一份不要喊妈平等条约冲上热搜,引发众多网 友点赞、效仿。 条约的提议者是一位来自成都的妈妈,其长期居家从事文字工作。当安静的 创作环境被打断后,她便与 7 岁的儿子商量签订了一份条约,总计 10 条内容, 涉及学习与生活的诸多方面,比如“不会写的字请查字典,不要喊妈”“早起自觉 洗漱后打开衣柜找衣服穿,不要喊妈”等。 一份看起来并不怎么正式的条约, 缘何引发关注?概因其触及到了万千家庭 的真实生活场景,激起了人们的情感共鸣。“有事没事找妈妈”是孩子的共性,在 他们看来,妈妈是战无不胜的,可以
11、帮助他们解决摆在面前的各种“难事”。可问 题是,当“妈妈”成为孩子口中的高频词时,妈妈的生活空间也越来越紧窄。妈妈 不是超人,她们需要休息,他们也有自己的事要做,这便是一份不要喊妈平等 条约存在的基本理由。 写日记前先自己理清思路、下楼玩耍时自带水壶条约中罗列的均是学习 与生活中的小事, 但同时也是个人成长要学会的基本能力。 试想, 如果连写作业、 玩耍这样的小事都需要妈妈协助, 那何谈孩子的健康成长与独立生活?著名教育 学家陶行知主张“知行合一,生活即教育”,让享受美好假期的孩子们在悠闲、轻 松的家庭氛围中学会独立学习、独立生活,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教育? 尽管这份条约并无法律效力,但终究具有
12、契约形式与精神内核,其重要价值 是教育孩子讲规则、守秩序。“儿子第一天执行得还比较到位”,可见签条约方式 的潜在有效性。妈妈当及时肯定孩子的表现,适时鼓励他继续遵守条约内容,从 而真正发挥其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 条约中也清楚写明了爸爸在育儿方面应承担的责任, 比如“实 在不会的题目请在完成所有作业之后,尝试喊爸”。父爱不缺位亲情才完整,养 育后代的重任从来都不应该落在某一家庭成员的肩上, 共育理念才符合文明社会 的发展走向。让爸爸走进孩子的学习生活、融入孩子的日常成长,给二者创造更 多、更密切的沟通机会,这又何尝不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升温父子关系的有效 手段呢? 不要喊妈平等条约并非禁止“有
13、困难找妈妈”,而是“非必要不喊妈”,意 在“教育孩子从小事做起”, 从而起到锻炼孩子、 放松家长的作用, 值得肯定。 (静 子) “不要喊妈!不要喊妈!”条约,让孩子多一点自条约,让孩子多一点自 己动手更利于成长己动手更利于成长 2021 年 07 月 16 日 12:07:51来源:四川新闻网作者:黄跃成 编辑:李雪艳 近日,四川成都的一位妈妈因为被 7 岁儿子不断“呼叫”,和儿子签下了一 份“不要喊妈条约”。张鹿(化名)是一位文字工作者,平时都在家办公。儿子 今年 7 岁,上小学一年级。 丈夫是一位工程师,经常出差在外,由于家里没人帮忙照看,大多数时间都 是张鹿自己带儿子, “可能是长久以
14、来一直在一起的原因,他确实有点依赖我”。 近日,儿子放了暑假,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喊妈妈,这让张鹿非 常头疼,感到随时被打扰,无法专心工作,于是,她与儿子沟通协商,并根据自 家实际情况,写了一份“不要喊妈条约”。她说,希望儿子能够自立,不要什么 事情都靠妈妈。(7 月 13 日人民日报) 毫无疑问,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孩子有求必应的宠爱有加,只会助长孩子 的依赖性,妨碍他们独立自主能力的养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 家长对孩子的大小事情都全部包揽教育方式, 造成了一些孩子自己的动手能力很 差,无论是生活上或者是学习上的大小事情,想都不想,动都不动,就“喊妈”、 “喊爹”,
15、把解决所有问题都当成是父母的事。如果父母不加选择、凡事都有求 必应,久而久之,肯定会养成了孩子懒得动脑动手的毛病,缺失应有的独立、自 主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有害而无利。 张鹿所拟的“不要喊妈!”条约,具体对学习、生活上的事情进行约定,在 孩子能力可达的范围内,禁止孩子不得“喊妈”,要自己动手解决。这样的做法 并非是对孩子不关爱、不帮助,而是针对孩子过度依赖的问题,有的放矢。通过 订立“条约”的方式,促使孩子养成和学会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习惯,推动自己动 手去处理、解决学习上的一些“不懂、不会”,以及生活上的一些小问题、小事 情,改变动不动就求助大人的依赖思维习惯,最大限度地提高孩子的自主能力。 条约
16、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温室的孩子长不大,关怀孩子绝不能过度宠爱。在日常中,一定要给孩子多 些自己动手的生活和学习的实践机会, 引导、 帮助他们提高自己动手的自主能力。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以各种形式的约定和方式的锻炼,约束、鼓励孩子“自己 的事自己做”,这既丰富孩子暑假学习生活实践,还提高孩子自主独立能力,更 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黄跃成) “不要喊妈不要喊妈”条约是对孩子的真爱条约是对孩子的真爱 发表时间:2021-07-14 11:02:00来源:四川文明网 近日,四川成都的一位妈妈因为被 7 岁儿子不断“呼叫”,和儿子签下了 一份“不要喊妈条约”。 “条约”总共列明十条,
17、涵盖了学习和生活的多个方面: “不会写的字请查字典,不要喊妈!”“早起自觉洗漱后打开衣柜找衣服穿,不 要喊妈!”“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等爸爸回家后,喊爸!”“条约”设立后儿子 喊妈妈的次数大幅度减少。(7 月 13 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因为大多数时间是这位妈妈自己带儿子,所以孩 子对妈妈有所依赖,这让她非常头疼,同时希望儿子能够自立,不要什么事情都 依赖妈妈。 所以, 这位妈妈与儿子沟通协商, 并根据自家实际情况, 写了一份 “不 要喊妈条约”。 这位妈妈做得好!孩子的自立意识不仅影响着其对生活、对世界的认知,而 且有利于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
18、格,养成负责的态 度, 等等。 尊重孩子的自立意识, 把自立的机会还给孩子, 让孩子成为孩子自己, 而不是父母的小影子、小尾巴,这才是一种真爱。 现在的孩子缺什么?相信这个问题,会让许多家长好好思考一番。是啊,许 多孩子不愁吃、不愁穿,玩具一大堆,日常生活那么丰富,平时总有大人围着孩 子转,还缺什么呢?缺独立和劳动。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只老鹰取得了“全鹰运动会”的“全能冠军”, 然而,它最疼爱的宝贝小鹰,却怎么都学不会飞翔。因为小鹰一生下来,老 鹰就把它驮在背上,在山林间穿梭,而小鹰也乐于轻轻松松地将世界尽收眼底, 从来没有张开过自己的翅膀。老鹰慢慢老了,而小鹰渐渐长大了,直到有一天,
19、老鹰快背不动小鹰时,才认识到小鹰该自己去飞了。小鹰却坚决不学,因为它怕 摔、怕痛。老鹰一狠心,高声喝道:“你要再不学,我就把你从悬崖上推下去!” 说着,老鹰闭上眼睛使劲推了小鹰一下。小鹰垂直而下,直落山涧,老鹰顿时泪 流满面。这时,小鹰突然想起妈妈反复强调的飞行要领:放松身体,打开翅膀, 顺势而翔。它按照这种方法一步步去做,终于不再降落,飞了起来。它睁大了眼 睛,山风徐徐吹来,山花轻舞腰肢,林间小鸟欢腾雀跃。原来自己飞翔是如此惬 意! 父母或爷爷奶奶等长辈的精心照顾和疼爱,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得 孩子缺少劳动和自我放飞的机会, 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 难以自立。 就这样, “累 坏了”父
20、母或爷爷奶奶等长辈,“闲坏了”孩子,久而久之,孩子认为,这些都 是父母应该做的,依赖心理和依赖行为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无能为力”一些,给孩子自立自 强的机会。别总把自己看成是高山,视孩子为小花小草,让孩子唯你是从、惧怕 三分;更不要当“保护伞”,视孩子为重点保护对象,为他们遮风挡雨,让孩子 在稍大时甚至成年后成为“巨婴”。 把自立的机会还给孩子吧!让孩子自己往上成长,孩子就会成长为高峰;让 孩子当自己的“保护伞”,孩子就能有担当和责任感。(童其君) “不要喊妈条约不要喊妈条约”走红,不是妈妈嫌弃走红,不是妈妈嫌弃 儿子儿子 发稿时间:2021-07-
21、14 09:16:00 作者:白毅鹏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近日, 四川成都一位妈妈因被 7 岁儿子不断“呼叫”, 便和儿子签下了一份“不 要喊妈条约”(全称为“不要喊妈平等条约”)。“条约”内容涵盖学习和生活多个方 面:“不会写的字请查字典,不要喊妈!”“早起自觉洗漱后,打开衣柜找衣服穿, 不要喊妈!”“不会的题,请先读 3 遍!独立思考!不要喊妈!”“条约”被广泛传 播后,人们直呼太过真实,和不少妈妈带孩子时遇到过的状况如出一辙。 在评论区, 无数老母亲倾诉着自己的“一把辛酸泪”, 纷纷“吐槽”被孩子“无情 支配”的事例。比如,有个妈妈晚上早早睡着了,结果孩子临睡前非得把自己摇 醒,汇
22、报下“妈妈我现在要去睡觉了”;还有些评论写道,“我闺女是哪怕她爸爸 就在她旁边,也在不停喊妈,崩溃了”这些场景,也让我想起来自己的经历: 记得当年只要放学,刚走进家门,书包还没放下,就会下意识地喊几声“妈”。如 果爸爸在家,我紧接着就问:“爸,我妈去哪了?” 有人曾说,“母亲”“妈妈”是天底下最美的字眼。正如这位妈妈对儿子说的, 订立这样的条约,并非是因为妈妈嫌弃儿子,而是因为“爸爸工作忙,妈妈也要 上班”。很多一路喊着“妈”长大的娃,的确是沐浴在母爱光辉下一步步成长起来 的。有时,孩子一声声呼唤妈妈,其实也是表达爱意的方式,很多时候妈妈们多 多关怀孩子,多给孩子以陪伴,会留下很多终生难忘的美
23、好回忆。 “条约”只是一种教育形式,和生活中很多妈妈为调节生活、工作节奏,或为 了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与孩子设定口头约定一样,主要目的是为了告诉孩子要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己动手解决生活小问题。只不过后者没有“条约”看上去 那么书面和具体罢了。父母终究会衰老,子女迟早会长大,躲在父母的羽翼下只 能谋得一时安稳。 父母应及早剪断与孩子的“脐带”, 给孩子以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在“不要喊妈条约”中,其实字里行间充满着爱意,比如关心孩子吃早饭的事 情,叮嘱孩子下楼玩耍要带好水壶、提前喷好防蚊液等。不过,社会也应该通过 这份“条约”,换位思考,审视妈妈们在家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从生活的细节和 局部出
24、发,从日常小事着手,体谅妈妈们的辛勤付出,让她们在繁重的家务育儿 等活动之后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或许将来很多妈妈仍要为娃操心个不停,但 起码她们的付出应该被看到、值得被肯定。 “不要喊妈条约”中,这位妈妈提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等爸爸回家后, 喊爸!” 在生活中,不乏有些爸爸不爱承担家务,除了个别人认为家务太过繁 琐细碎而故意偷懒外,不少父亲也是因为下班后太过疲惫。在“不要喊妈条约” 这一案例中,爸爸就一直在外出差,他可能也想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只是很多 时候受限于客观情形而无法实现。当然,在我们的家庭中,如果爸爸能担起一定 的育儿责任,妈妈身上的担子自然就轻一点,而父亲的教育也能和母亲的
25、教育形 成有效互补。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自婴儿呱呱落地,孩子和妈妈间就有一种独特的亲密 关系。但随着女性回归社会,她们也需要在工作中投入精力。如果工作之余还要 承担过多家务育儿的重担,那么势必会分散精力,进而产生疲惫和倦怠感。或许 母亲为孩子而操心忙碌,大多心甘情愿甚至甘之如饴,但整个社会仍要为女性营 造宽容的就业和生活环境,充分构建起呵护女性的正向社会氛围。 “不要喊妈条约不要喊妈条约”让家教变得智慧起来让家教变得智慧起来 2021 年 07 月 13 日 17:57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曹灿辉 编辑:陈艳华 张鹿是一位文字工作者,平时都在家办公。儿子今年 7 岁,上小学一年级。丈夫 是
26、一位工程师,经常出差在外。由于家里没人帮忙照看,大多数时间都是张鹿自 己带儿子。近日,儿子放了暑假,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喊妈妈, 这让张鹿非常头疼, 感到随时被打扰, 无法专心工作。 于是, 她与儿子沟通协商, 并根据自家实际情况写了一份“不要喊妈条约”。她说,希望儿子能够自立。(7 月 13 日人民日报) 母子签“不要喊妈条约”,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 决问题的意识,让家教变得智慧起来。这个“条约”之所以成为新闻,主要是因为 当下面对孩子有事没事喊妈妈的现象,不少家长束手无策。这个“条约”的出现, 源于该家长看过可以尝试和孩子签协议来进行教育的文章。可见,智慧教子,家 长先要自己储备家教知识,充满智慧。这么看来,让家长懂得教育,给孩子上好 “人生第一课”,除了家长自学,社会也还有很多工作可做。(曹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