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八省新高考语文考前冲刺系列模拟卷(七)
- 2021年八省新高考语文考前冲刺系列模拟卷(七)(原卷版).doc--点击预览
- 2021年八省新高考语文考前冲刺系列模拟卷(七)(解析版).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 20212021 年八省新高考考前冲刺系列模拟卷年八省新高考考前冲刺系列模拟卷 语文试题(七)语文试题(七)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 (一一)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材料一: 不期而遇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人类的又一次破坏性试验,更是一场我们无法逃避并 且必须考好的大考。这样的大疫造成了一种独特的非常态,它为文学烛照社会、透见人性 等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题材,是 2020 年报告文学写作的一大热 点,不同时空、不同身份的写作者,以各自的取景和笔墨,叙写具有中国特色的抗疫故事。 其中有疫情暴发之初病毒的肆虐和生命的羸弱,也有由生活的流速突然降减应急而形成的 艰难与焦虑,更多的则是对生命第一、人民至上,举国奋力驰援湖北、保卫武汉等真切场 景、感人故事的摄取和报告。大疫终将过去,而这些存录了抗疫现场的报告文学,也会因 为它存活了一段艰难而温馨的历史而具有珍贵的价值。 闻令而动,驰援湖北武汉,是抗疫报告文学作品的主题句。张培忠和许锋的 千里驰 援 、李琭璐的我来自北京等作品分别记叙了广东、北京等地第一时间派出援鄂医疗队, 紧急赶赴抗疫前线参与救治的事迹,体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 千里驰援是这类作品中较早推出的一部,它以钟南山在武汉封城前数天的行程和活动、 “团圆夜亦是出征时” 、春节正是医疗队“战时”等的散点速写和病区改造、危重病患抢救 等镜头的特写,写实了广东“逆行者”的效率和仁爱。 我来自北京中的“我”其实是一 个复数“我们” , “我们”中的刘颖、金建敏、王洁等北京医生、护士,以各自都有的 “奋 不顾身的理由” ,选择人生的“最美逆行” 。当病人由医生衣服上的名字,查到“医生来自 北京”时, “眼睛就突然亮了” ,这些具体细节的表现力、感染力跃然纸上。 还有一种写作或许更具特质,那就是援鄂医生的亲历写作。 查医生援鄂日记是其 中的代表作。作者是上海仁济医院呼吸科查琼芳医生,她将自己特殊的经历以日记的方式 记录下来。作品没有宏大叙事,有的只是与抗疫一线相关者具体而细微的叙事。 “无数人 都在发一份光,然后萤火汇成星河。 ”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疫迎面,人心可鉴。抗疫战斗中涌现出许多令人感动、感 奋的闪光人物,在他们自带光源的抗疫故事中流溢出人性美好的粲然。熊育群的守护苍 生 ,主人公是战“疫”中的钟南山。抗击“非典”时 67 岁的他临危受命,新冠肺炎疫情 暴发时已是 84 岁高龄的他再度披挂上阵, “他劝别人不要去武汉,他却去了。明知道老年 人最易感染” 。作品通过“天下救人事最大” “仁心乃本心” “敢医敢言是天性”多侧面典 型情节的描写,垒筑起钟南山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老而弥坚的精神丰碑。李春雷的 铁人张定宇 ,深情记写作品主人公大山一样的坚守,钢铁一般的意志。张定宇是武汉 金银潭医院院长,同时又是一名行动受限的渐冻症患者。作品用一系列独具人物个性的语 言和细节,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人民英雄”的鲜明形象,唤起读者内心庄严的崇高感。 反映抗疫的作品,题材主要集中在武汉主战场,但各地的写作也有不少值得关注。何 建明的上海表情 第一时间等作品,其价值既在抗疫之中,也在题材之外。作品以 一个作家的观察与体验,叙写面对重大疫情,上海人民抗疫的灵敏度、精准度和从中显示 的人性的温度,同时又是一份真实生动地展示疫情大考中上海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建设成就的现场报告。 (摘编自丁晓原时代新潮激扬中的多声部交响 ) 材料二:材料二: 好的抗疫文学作品,模糊了人们的身份界限、空间界限,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类 2 处境的深邃思考,促使读者反思自我的行为与观念。不少抗疫文学作品记述了人间的美好 情感,记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生与死的搏斗。贺拉斯曾说:“无论风暴把我带到什么岸 边,我都将以主人的身份上岸。 ”这种豪迈气度,作为生命意志的反抗,着实让我们感到 目前与疾病激烈的对峙,维护了生命的价值,是一种清醒的反抗意识。不少文学作品突出 以向上的姿态与疾病搏斗,有激情,有担当,书写着胜利的希望,闪耀着勇敢的光芒。 抗疫文学作品是命运主体书写,也聚焦书写命运群体,更是对社会文化、现实疫情的 体验。因此,抗疫文学不仅是对真实疫情的记录与再现,还要将个体命运放置在群体命运 中书写。中国人历来有很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在民族危急时刻,绝不向命运 低头。抗疫文学通过灾难叙事,激发出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凝聚力,进而深化国家和民族 共同体意识。抗疫文学只有将个体、群体命运沉浸在国家命运的激流中去感知和表达,才 能深深融入人民生活,才能对时代做出准确记录,才能摸准中华民族奋勇前行的脉搏,才 能提升为一种强劲的精神力量,才能强化文艺的思想引领功能,才能体现出“文章合为时 而著”的本色担当。 (摘编自李雪用文学凝聚抗疫精神力量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是一场对人类的重大考验,抗击疫情为文学烛照社会、透见人性 等提供了一个特殊视窗。 B抗疫文学中的报告文学在 2020 年表现突出,写作者们以各自的视角和文字,叙写 具有中国特色的抗疫故事。 C无论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还是普通的医生、护士和患者,都成为 抗疫文学着重表现的对象。 D2020 年疫情重灾区在武汉,抗疫主战场是武汉,自然,抗疫文学的创作者除了散 见于其他地方外,主要集中于武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体现在一些抗疫文学作品中,它是增强 民族凝聚力的宝贵财富。 B 我来自北京侧重于群体刻画, 铁人张定宇侧重于个体塑造,但在表现抗疫精 神上,却又殊途同归。 C抗疫报告文学之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是因为它们运用了散点速写、镜头特写、 细节展示等技巧。 D表现勇敢抗击疫情、书写必胜信念的抗疫文学能够激励中国人民同困难进行斗争, 增强民族的认同感。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抗疫文学的一项是(3 分) A广州粤剧院演出的以广州抗击疫情一线医护人员为主角的粤剧小戏巍巍南山 。 B 光明日报发表的刘诗伟、蔡家园创作的报告文学生命之歌武汉抗疫记 。 C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刘醒龙等 60 余位作家创作的抗疫主题诗文集战“疫”之歌 。 D新浪微博联合新浪读书出品的记录普通医生、志愿者等不同角色的武汉抗疫日记 。 4从“文章合为时而著”的角度概括抗疫文学应具备的两个特点。 (4 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 IIII (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精准扶贫精准扶贫 侯发山 精准扶贫来到牛村后,全村八十五户人家,家家都有人承包脱贫。伊南高兴得差点去 买挂鞭炮“噼里啪啦”一下。他是牛村的第一书记,任命没半个月,正琢磨着怎么给牛村 脱贫呢,精准扶贫来了,正想瞌睡哩给个枕头,能不乐得蹦起来? 牛村属于穷乡僻壤,传统的农耕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典型的贫困村。整个村 3 落的形状像一头牛,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精准扶贫实施一段时间后,伊南 发现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回事。 帮扶脱贫的人经常来牛大家,每次都送来不少衣服,顺便带点水果,还有米面油之类 的日常生活用品。 伊南对牛大说,这样也好,省得你买衣服穿。 牛大鼻子一哼,冷冷地说,衣服都是穿过的,谁知道有没有传染病?说不定是从火葬 场捡来的呢。 牛二家,帮扶他的人来过一次后,再没来过,倒是每月寄五百块钱过来。 伊南掰着指头算了算,牛二家五口人,每人每月一百块,这也达不到脱贫标准啊。再 说,这钱也没保证,不定啥时候就断了。 牛三家,帮扶他家的人可能有点关系,安排牛三家的四口人都进城打工了,牛三和他 老婆到某医院做保洁,就是打扫厕所卫生,两个孩子当保安,说白了,看大门。按说,这 也不错,可是,这些工作都是临时的,一旦帮扶的人退休了或是调走了,牛三一家是不是 有下岗的可能?不好说。 牛四家,帮扶的人没有一官半职,只是一个小科员。这个小科员每星期都要来,到家 后,给牛四家扫地,帮助烧火做饭、洗衣服,若不是叫牛四“大叔” ,不知道的人真以为 他是牛四的儿子呢。弄到后来,牛四反倒不好意思了,对那个小科员说,小伙子,我不当 贫困户了,我脱贫了中不中? 还有真脱贫的。牛九,孤寡老人。帮扶他的人是某单位的老一,认牛九作干爹,给牛 九过了个生日,牛九就收了几万元的红包。 伊南回城后,从当地的电视新闻里发现,牛村还有三户也脱贫了,一户是牛五家,从 家里的摆设上足可以看出来,五十吋液晶电视、真皮沙发、多开门冰箱等新潮家具家电应 有尽有。一户是牛六家,被记者采访的小伙子自称是牛六的儿子,亮了亮手腕上的名表, 拿出几万元的手机,抽的烟也都是中华烟,还对着镜头乐呵:“脱贫了,脱贫了。 ”一户 是牛七家,从各种表格和数据上,还有主人按的指印上,看出牛七已经奔上小康了。 伊南感到疑惑,当即打电话给牛村村委会牛主任。牛主任吭哧半天才说实话,说都是 唬人的。牛五家的家具录过像后就被拉走了,牛六压根就没娶老婆,哪来的儿子?牛七家, 那些表格都是胡填的。 伊南说,牛七都按指印了。牛主任说,牛七说只要不是枪毙他,按指印没啥大不了。 看着人家大热天跪在地上填表格,怪可怜的,牛七说,咱权当积德行善了。 如此看来,猪八戒啃猪蹄,还得依靠自己才能不被饿死。伊南回到牛村后,通过深入 了解,他发现,牛村贫困的症结在于牛村的道路,就是那四座木桥。这几座桥年年都要被 洪水冲垮,一旦垮掉,村民就得集资修桥。年年集资修桥,村民的日子愈加贫困。他还得 知,当地流传一个说法,四座桥相当于牛的腿,腿要走路,不能修成死的。 伊南哭笑不得之余,找到牛主任。他故作神秘地说,牛主任,我找风水先生看了,牛 村之所以穷,问题出在“牛腿”上。 牛主任不明就里,惊诧地看着伊南。 伊南说,风水先生说,天机不可泄露。他好说歹说,风水先生才吐露实话,说牛本身 就不如骡马走得快,牛腿老是断,那就更慢了。 牛主任眨巴着眼睛,眼睛一下子明亮了许多。 看到牛主任的表情,伊南心里有了底,继续“忽悠”牛主任,说不如把木桥换成钢筋 水泥的。 钱从哪里来?比不得修木桥啊。牛主任说着说着皱起了眉头。伊南说,只要做通村民 的思想工作,钱嘛,我想办法。 原先也有一些年轻人提过修桥的事,一直没付诸实施。牛主任说罢,又给伊南提出了 自己的想法。就地取材,修成石桥咋样?山上石头多。 4 伊南心里豁然一亮,说石桥好,与古村落协调。牛主任,咱兵分两路,您负责做村民 的思想工作,我回城找有关部门筹措资金。 事情比想象中的要顺利。 短短三个月后,木桥换成了石桥。 记者报道牛村修桥的新闻后,外界人被牛村纯朴的民风、古朴的建筑所吸引,来牛村 的人日渐多起来。 后来,牛村就成了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 这下,牛村算是彻底脱了贫,伊南呢,据说也被提拔了。他要离开牛村时,村民还舍 不得他走呢。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段写伊南刚上任就迎来了精准扶贫,他非常高兴,这一情节为下文写伊南发现 情况并不如愿,下决心带领村民靠自己脱贫做了铺垫。 B牛村八十五户人家都有人承包脱贫,但后来走了样,电视新闻中对牛村三户脱贫人 家的报道,表明在帮扶脱贫行动中存在弄虚作假现象。 C以前针对牛村的扶贫措施,治标不治本,有短期效应,但不是长久之计,不是切实 改善农民生活的举措,所以没能让牛村真正脱贫。 D伊南通过深入了解,发现牛村贫困的原因是四座木桥影响了牛村的风水,于是筹措 资金改建石桥,从而让牛村彻底脱贫。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构思行文颇具匠心,内容紧凑,情节起伏跌宕,有引人入胜之效;语言口语化, 符合人物身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B伊南的扶贫举措与以前脱贫干部的举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形象地回答了应该 怎样做才能做到真正精准扶贫的问题。 C作者善于用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如听了伊南的建议后“眼睛一下子明亮了许 多”这一细节,就表现了牛主任对伊南善于处理问题的钦佩之情。 D小说中的人物虽着墨不多,却个性鲜明,这是因为作者善于运用语言、动作、神态 等描写对典型人物进行精准刻画。 8小说借助典型人物描绘了一幅牛村人物群像图,请简要分析牛村村民的形象特征。 9在尹南的带领下,牛村是怎样实现真正的精准扶贫的?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0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申时行,字汝默,长洲人。万历五年,由礼部右侍郎改吏部。时行以文字受知张居正, 蕴藉不立崖异,居正安之。 六年三月,居正将归葬父,请广阁臣,遂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居正揽权 久,操群下如束湿,异己者率逐去之。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 召老成朝论多称之然是时内阁权积重六卿大抵徇阁臣指诸大臣由四维、时行起, 乐其宽,多与相厚善。四维忧归,时行为首辅。言路为居正所遏,至是方发舒。以居正素 昵时行,不能无讽刺。时行外示博大能容人,心故弗善也。帝虽乐言者讦居正短,而颇恶 人论时事,言事者间谪官。众以此望时行,口语相诋諆。诸大臣又皆右时行拄言者口,言 者益愤,时行以此损物望。 十二年三月,御史丁此吕言侍郎高启愚以试题劝进居正,帝手疏示时行。时行曰: “此吕以暧昧陷人大辟,恐谗言接踵至,非清明之朝所宜有。 ”尚书杨巍因请出此吕于外, 帝从巍言。而给事御史王士性等交章劾巍阿时行意,蔽塞言路。帝寻亦悔之,命罢启愚、 留此吕。时行、巍求去。 (余)有丁、 (许)国言:“入臣国体所系,今以群言留此吕,恐 升以安时行巍心。 ”国尤不胜愤,专疏求去,低诸言路。帝乃听巍,出此吕于外,慰留时 5 行、国,而言路群起攻国。时行请量罚言者,言者益心憾,阁臣与言路日相水火矣。 初,御史魏允页、郎中李三才以科场事论及时行子用懋,贬官。给事中邹元标劾罢时 行姻徐学谟,时行假他疏逐之去。已而占物情,稍稍擢三人官,世以此称时行长者,时行 欲收人心,罢居正时所行考成法,一切为简易,亦数有献纳。尝因灾异,力言催科急迫, 征派加增,刑狱繁多,用度侈靡之害。又尝请减织造数,用邓子龙、刘钮平陇川,趣顺义 王东归、寝叶梦熊奏以弭杨应龙之变。然是时天下承平,上下恬熙,法纪渐不振。时行承 帝指,不能大有建立。 (选自明史申时行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朝论多称之/然是时内 阁权积重/六卿大抵徇阁臣指/ B. 及民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朝论多称之/然是时内 阁权积重/六卿大抵徇阁臣指/ C. 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朝论多称之然/是时内 阁权积重六卿/大抵徇阁臣指/ D. 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朝论多称之/然是时内 隔积重六卿/大抵徇阁臣指/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 束湿,指捆扎湿物,文中用以形容官吏对待下属苛酷急切。 B. 忧归,指官员因忧虑过度无法履行应尽的职责而辞职回家。 C. 交章,文中指官员交互向皇帝上书奏事,揭发杨巍的罪状。 D. 催科,指催征赋税。灾荒之年催征赋税,易滋生社会弊端。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申时行为人内敛,不喜欢标新立异,张居正对他很放心,后来召他入内阁参与机 密事务。 B. 申时行常示人以博大,但内心并不宽容,谏官被贬时不为他们说话,导致谏官对 他不满。 C. 申时行看重为官声誉,有官员弹劾他儿子和姻亲,他贬逐儿子和姻亲,提拔举报 的官员。 D. 申时行身居高位,多次有进言被采纳,但为政没有大的建树,这与他一味顺承旨 意有关。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诸大臣又皆右时行拄言者口,言者益愤,时行以此损物望。 (2)然是时天下承平,上下恬熙,法纪渐不振。 14. 对丁此吕“言待郎高启愚以试题劝进居正”一事引发的纷争,皇帝最终是怎么处理的? 其后果是什么?(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枕上作枕上作 陆 游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 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 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著句写清愁。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首联承题,写白发孤舟,诗人想到当年那些和自己意气相投、以恢复万里河山为 理想的老友相继辞世,而今自己风烛残年,不禁满腔悲愤。 6 B. 颔联写景虚实结合,以景衬情。秋风秋雨声惊醒了诗人的梦,把他从魂牵梦绕的 万里关河拉回现实,四山秋色和着连天风雨齐齐向他袭来。 C. 尾联抒情委婉含蓄,这一生无去实现杀敌报国、收复失地之志,只能挥笔写清愁, 颇有“白头不试平戎策,虚向江湖过残生”的遗憾。 D. 全诗结构严谨:首联“卧扁舟”紧承诗题“枕上”破题;颔联“孤枕梦”承首联, 下启“四山秋” ,风雨惊觉,梦境变为实境;颈联一转,乃有“自笑” “何妨”之 论;尾联收束,再回应诗题,扣住“作” 。 16. 有人说陆诗颈联“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是全诗的诗眼。你是否同意? 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1 小题,小题,6 6 分)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诗经氓中,在氓用龟板、蓍草占卦,发现没有不吉利的预兆后,女主人公便要 求“ , ” ,做好结婚的准备。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 , ”两句概括了自己 在听了琵琶女弹奏琵琶和自叙身世之后的万千感慨。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故国神游” ,而在赤壁赋中开篇写实为“ ”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极力赞美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功业,而在 赤壁赋中从曹操的角度以反问语气发出“ ”的感慨。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010 分)分) 近日,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发掘,6 个新坑、3000 多年前的丝绸、500 多件重要文 物,掀起了三星堆文化热,神秘的古蜀文化“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 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古蜀国对我们知之甚少,而在关于三星堆的热烈讨论 中,让我们看到无数网友对文物的关心。大家自愿化身“国宝守护人”,将对历史的崇敬、 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认同寄托在了青铜神树上、黄金面具上、象牙制品上,让自豪和热血 沸腾了千年时光。 浩瀚的中华大地上,可能还有更多的“三星堆”等待着我们唤醒。商鼎周彝、战国错 金、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它们和三星堆文化一样,( )我们要做的,不 只是唤醒沉睡的文明,更要传承它们,发扬它们,携着辉煌的文明走向未来。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 B. 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C. 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 D. 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C.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D.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二)语言文字运用 II(II(本题共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1111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天下棉花看中国, 。新疆长绒棉因产量稀少、纤维柔长、洁白光泽、弹 性良好,以及世界顶级品质等特性,长年供不应求。 随着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种植技术的不断升级, 。20132014 年,新疆棉花的总产量达到 450 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 60%以上, 7 占世界总产量的 18%左右。截至 2020 年,新疆棉花总产、单产都连续 26 年位居全国第 一。 早在 2018 年, 。100 亩地的棉花,以前需要 10 个采棉工辛苦两个 月,现在采棉机只需三个小时便可完成采摘。最新资料显示,新疆一台采棉机效率超过 500 个劳动力,采净率达到 93%。 21请用两个比喻句点赞“新疆棉花”,每句不超过 20 个字。(4 分) 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精神有不同 的体现,无数仁人志士用青春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五四运动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 大庆精神、雷锋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特区精神、奥运精 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特别是在近现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和当今中国快 速崛起的历程中,中华民族总能焕发出以迎难而上、自强不息为精髓的“中国精神” 。如 今,中华儿女正满怀激情地弘扬中国精神,助力中国跨越艰难险阻,一步步迈向复兴之路。 为庆祝建党百年华诞,复兴中学拟举办以“弘扬中国精神,助力民族复兴”为主题的 演讲活动,邀请你代表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子参赛,请就此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 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8 参考答案 1B【A 偷换概念, “抗击疫情”应为“新冠肺炎疫情” 。C 扩大范围,没有“患者” 。D 无 中生有,抗疫文学创作者“主要集中于武汉”文中没有根据。 】 2C【既以偏概全,又强加因果。并不是所有的震撼人心的抗疫报告文学都运用了散点速 写、镜头特写等技巧,抗疫报告文学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并不一定是因为运用了散点 速写、镜头特写等技巧。 】 3A【“粤剧”属于戏曲表演艺术,不属于文学。其表演的剧本才属于文学。 】 4记录和再现真实的疫情;将个体、群体命运沉浸在国家命运的激流中去感知和表 达。 (每点 2 分) 5首先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出表现抗疫题材的文学现象,概括了抗疫文学的形式特点、 主 题和社会价值;然后结合实例论述抗疫文学所表现的主题、援鄂医生亲历写作的 情况、抗疫文学的人物形象;最后交代武汉之外抗疫题材文学的写作情况。 (每点 2 分) 6D【“发现牛村贫困的原因是四座木桥影响了牛村的风水”错,迷信风水的是牛村人, 木桥反复集资修建才是牛村贫困的症结所在。 】 7C【“表现了牛主任对伊南善于处理问题的钦佩之情”错,牛主任并没有看出在这件事 上伊南善于处理问题,也没有钦佩之情,不过是事关风水和牛村脱贫,于是来了精神, 认为伊南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 8尖酸、不知感恩。如牛大怀疑衣服上有传染病。朴实善良。如牛四情愿不当贫困 户也不让承包人给自己做家务,牛七同情承包人大热天跪在地上填表格而在表格上按手 印。封建迷信。如当地流传的“牛腿” “不能修成死的”的说法,牛主任对伊南编 造的关于风水的话深信不疑。 9找准致贫的关键:了解到牛村贫困的症结在于牛村的道路,木桥反复集资修建又成 为村民沉重的负担。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巧妙利用村民的迷信心理,劝导村民把 木桥修成更稳固的桥。因地制宜,采取符合当地实情的举措: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石 多的优势修建石桥,发展古村落的旅游经济,从而彻底脱贫。 10. A【“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的意思是张四维、申时行相继执政。其中“时行”作主 语, “柄”作谓语, “政”作宾语,应在“时行相继柄政”前后停顿,这样就排除 B、D 项。 “朝论多称之”的意思是朝廷的议论大都称赞他们。 “朝论”作主语, “称” 作谓语, “之”作宾语,应在“”后停顿,这样就排除 C 项。 】 11. B【忧归,指官员因父母去世辞职回家守丧,这是古代“丁忧”制的要求。 】 12C【“他贬逐儿子和姻亲”错。原文, “御史魏允页、郎中李三才以科场事论及时行子 用懋,贬官”分析,可知是御史魏允贞、郎中李三才被贬了官,而不是申时行“贬逐 儿子” ;“给事中邹元标劾罢时行姻徐学谟,时行假他疏逐之去”分析可知,申时行 假借他人的奏章斥逐了给事中邹元标,不是自己的“姻亲”徐学谟。 】 13. (1)各位大臣又都袒护申时行不让谏官说话,谏官更加愤怒,申时行因此名望受到 损害。 (2)然而这时候天下太平,上下安定和乐,法纪逐渐松弛。 【第(1)句关键得 分点为:“诸” ,各位;“右” ,袒护;“拄” ,反驳;“以此” ,因此。第(2)句关 键得分点为:“是” ,这;“恬熙” ,安定和乐;“振” ,松弛。 】 14. 外放丁此吕,慰留申时行、许国。阁臣和谏官的矛盾加剧。 【(1)皇帝处理的措施: “尚书杨巍因请出此吕于外,帝从巍言” “帝乃听巍,出此吕于外,慰留时行、国” 分析概括:外放丁此吕,安慰留任申时行、许国。 (2)后果:根据“时行请量罚言者, 言者益心憾,阁臣与言路日相水火矣”概括为:阁臣和谏官矛盾加剧。 】 【参考译文】 申时行,字汝默,长洲人。万历五年,由礼部右侍郎改任吏部职。申时行因为文采与 书法而受到张居正赏识,含蓄宽容不标新立异,张居正很放心他。 万历六年三月,张居正准备回家安葬父亲,奏请扩充内阁大臣, (申时行)便以左侍 9 郎兼东阁大学士的身份入阁参与机要事务。张居正揽权很久,操纵部下如同拧去温水,异 己之人全部驱除。等到张居正去世,张四维、申时行相继执政,实行宽大政策。依次召收 老练成熟之人,朝廷的议论大都称赞他们。然而这时候内阁掌握大权已形成习惯,六卿大 都顺着内阁的大臣的意向行事。各大臣由张四维、申时行提拔而任用,喜欢他们的宽容政 策,多和他们有很深的交情。张四维服丧回乡,申时行任首辅。言官被张居正所遏制,到 这时才解除约束。由于张居正过去一向亲近申时行,谏官对这不能没有讽谏。申时行表面 上显示出博大能容忍人,内心却不宽容。皇帝虽然喜欢谏官攻击张居正的短处,但是很讨 厌人们议论时事,议论时事的人间或有被贬官的。大家因此责怪申时行。各位大臣又都袒 护申时行不让谏官说话,谏官更加愤怒,申时行因此名望受到损害。 十二年三月,御史丁此吕进言侍郎高启愚用科举考试的题目劝张居正僭越,皇帝亲笔 批示把奏疏给申时行看。申时行说:“丁此吕因暧昧的事陷人于死罪,恐怕谗言会接踵而 至,这不是清明的朝代所应该有的事。 ”尚书杨巍因而建议将丁此吕外放到地方上去,皇 帝依从了杨巍的话。而给事御史王士性等接连上疏弹劾杨巍阿附申时行的心意,堵塞了进 言的通道。皇帝不久也懊悔这件事,命令罢去高启愚、留用丁此吕。申时行、杨巍请求离 去。余有丁、许国进言:“大臣关系到国体,现在因众人上言而留住丁此吕,恐怕没有什 么可以安定申时行、杨巍的心了。 ”许国尤其愤慨,专门写了奏章要求离去,谴责谏诤官 员。皇帝于是听从杨巍,将丁此吕外放,慰留申时行、许国,而谏官们却群起攻击许国。 申时行请求根据不同情况处罚谏官,谏官们更加不满,阁臣和谏官关系一天天地如水火般 互不相容。 当初,御史魏允贞、郎中李三才以科场的事论列到申时行的儿子申用懋,被贬了官。 给事中邹元标弹劾罢去申时行的姻亲徐学谟,申时行假借他人的奏章斥逐了他。不久知道 了人们的情绪,渐渐提升了三人的官职,世人因此称赞申时行是宽厚的人。申时行想笼络 人心,就罢除张居正时所实行的考成法,一切变为简易,也多次有忠言进献供采纳。曾经 藉灾害异常的事,尽力进言催收赋税急迫,征派增加赋税,刑罚讼案繁多,用度奢侈靡费 的害处。又曾经建议减少皇宫要求织造的丝织品教额,任用邓子龙、刘铤平定院川,促使 顺义王东归,搁置叶梦熊的奏章以止息杨应龙的变乱。然而这时候天下太平,上下安定和 乐,法纪逐渐松弛。申时行只是奉承皇帝的意思,不能够有多大的建树。 15. C【“抒情委婉含蓄”错, “写清愁”直接写出自己内心的“清愁” ,为直抒胸臆。 】 16. 同意,本联借用典故抒发了诗人为国效力的志向和报国无门的愤懑。首联中诗人 写自己白发弄舟,旧友离世,是表达年老无成的感慨。颔联中入梦的“万里关河”点 明诗人所求是报国的志向,但现实的风雨则暗含着志向虚掷的悲凉。尾联用一“愁” 字收尾,将报国无门的悲情直接呈现在读者眼前。 17(1)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苏子与客泛舟游 于赤壁之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8A【“守望数千年苏醒绽放惊艳世界”,才符合逻辑顺序。】 19C【C 项与文中句子都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A“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C 夸 张;D 互文。】 20第一处:主客颠倒,“古蜀国”和“我们”调换顺序;第二处:缺主语,删掉 “在中”或“让”。 21示例:新疆棉花是棉中贵族;新疆棉花是白色黄金;新疆棉花洁白如雪。【一点 2 分, 不是比喻不得分;意思对即可。】 22中国棉花看新疆;棉花产量也不断提高;新疆便用采棉机采棉。 23【写作指导】 一、命题解读 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主要考查价值观。材料主体部分紧扣“中国 精神”,引导考生深入思考中国精神的内涵与具体体现。本试题强调考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和积极的思想态度,要求考生具备高度的爱国情怀和社会历史责任感。要求考生紧扣材料 10 中心意旨,并联系时代背景体现文章的现实针对性。“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子”身份, 要求考生要站在 00 后的立场,并体现出任务中要求的文章体式特点。考生读题时,必须 牢牢把握以下几点: 1链接热点:建党百年、“中国精神”、民族复兴。 2话语情景:庆祝建党百年华诞主题活动、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子代表、助力民 族复兴 3材料内涵:“中国精神”以爱国、创新为核心,以迎难而上、自强不息为精髓 4审题难点:读懂材料、综合立意;提炼点扣关键词,贴合话语环境。 二、审题指导 (一)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提供的写作情景是:庆祝建党百年华诞主题活动、即将参 加高考的高三学子代表、助力民族复兴。“中国精神”是写作关键词,“弘扬中国精神, 助力民族复兴”是写作主题,是写作的核心任务,考生要紧扣这一核心进行审题立意和谋 篇布局。不可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2典型任务的限制。试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的基础上,写一篇演讲稿, 写作身份是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子代表,写作对象是全校师生。演讲稿一般由标题、称 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演讲的主题应和材料主旨相关,注意演讲稿的鼓动性 与实用性。 3价值判断的限制。弘扬“中国精神” ,助力中国跨越艰难险阻,踏上复兴之路,这 是材料中体现的价值取向,旨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中国精神”,考生不 可否定“中国精神”。 (二)开放性 1立意角度的开放。题目中的具体任务“弘扬中国精神,助力民族复兴”,立意角 度多。明确具体的写作任务后,考生可以自由选取不同时代的“中国精神”的代表精神进 行更具体的立意,可以从中国精神的发展趋势、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中国精神的传承发 展、中国精神的现实成就等方面确定立意。 2联想和思考的开放。考生在论证时,选取论据的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可以根据材 料内容及含意,自由选取不同时代的“中国精神”的代表精神进行延伸写作,考生可以通 过具体的人物和事迹来阐释核心内容的具体内涵,也可以联系亲身经历,谈感受和认识。 三、参考立意 (一)切题立意: 1弘扬中国精神,助力祖国发展 2弘扬中国精神,助力民族复兴 3砥砺中国精神,续写时代华章 4发扬中国精神,圆梦民族复兴 5执青春之笔,续中国精神 6守望中国精神,书写盛世华章 (二)偏题立意: 1精神决定成功(唯心主义倾向) 2以青春之名担当奉献(材料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精神”) 3国有所需,我必前行(与材料中“中国精神”无关) 4坚守信念,传承精神(立意不明,坚守什么信念,传承什么精神) 【范文】 执青春之笔,续中国精神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11 大家好!很荣幸作为高三学生代表在此演讲,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执青春之笔,续 中国精神” 。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回望历史,我国有敢于斗争、不畏艰苦的抗美援 朝精神,展望今朝,我国有举国同心、舍生忘死的抗疫精神。诚如大学言曰:大学之 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今日之青年应执青春之笔,续中国精神。 青年一代,应传承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中国精神。 “临津江突破英雄连”赴高温酷热、蚊虫肆虐、恐袭频发的西非马里执行维和任务, 他们发挥中国精神的激励作用,把急难险重任务当成弘扬传统、彰显血性的实践平台,被 联合国驻马里综合稳定特派团誉为“防卫精英” 。国家元勋于敏先生,在国家面临核危机 的紧急情况下,毅然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原子弹领域,凭借着不惧风雨的勇气、不畏艰险 的力量,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担起了我们氢弹研究领域的大旗,创造了一代科技神话。 青年一代,应传承举国同心、甘于奉献的中国精神。 张小娟积极投身家乡灾后重建和脱贫攻坚事业;张桂梅全身心投入边疆民族地区教育 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卢永根毅然放弃香港的优渥生活,把毕生精力都献给祖国的农业科 学和教育事业。他们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中 国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中国精神,是代代的相承。自古以来,无数人筚路蓝缕,在蛮荒时光中,在萧索岁月 中,用铁肩担当道义,用妙手铸就华章。一代代人用自己的芳华交换时代的芳华,并用时 代的芳华滋养下一代的芳华。春信至、启新程,我们更应该传承先辈遗志,在先辈精神的 激励下,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斗志,让中国精神在新 阶段焕发光彩。 行至半山,更应快马加鞭;船到中流,更应明白“奋楫者先” 。有机衔接“两个一百 年”奋斗目标、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征程,需要我们大力发扬中国精神。作为即将开启辉煌人生旅程的高三学子,我们已经 作好准备执青春之笔,续中国精神,用自己青春的芳华去滋养中国源远流长的时代精 神,用自己脚踏实地的奋斗去铸就祖国柳暗花明、云销雨霁的明天。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 20212021 年八省新高考考前冲刺系列模拟卷年八省新高考考前冲刺系列模拟卷 语文试题(七)语文试题(七)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 (一一)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材料一: 不期而遇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人类的又一次破坏性试验,更是一场我们无法逃避并 且必须考好的大考。这样的大疫造成了一种独特的非常态,它为文学烛照社会、透见人性 等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题材,是 2020 年报告文学写作的一大热 点,不同时空、不同身份的写作者,以各自的取景和笔墨,叙写具有中国特色的抗疫故事。 其中有疫情暴发之初病毒的肆虐和生命的羸弱,也有由生活的流速突然降减应急而形成的 艰难与焦虑,更多的则是对生命第一、人民至上,举国奋力驰援湖北、保卫武汉等真切场 景、感人故事的摄取和报告。大疫终将过去,而这些存录了抗疫现场的报告文学,也会因 为它存活了一段艰难而温馨的历史而具有珍贵的价值。 闻令而动,驰援湖北武汉,是抗疫报告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