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曲线双曲线 1. 12 2PFPFa2.标准方程 22 22 1 xy ab 3. 1 1 1 PF e d 4点 P 处的切线 PT 平分PF1F2在点 P 处的内角. 5PT 平分PF1F2在点 P 处的内角,则焦点在直线 PT 上的射影 H 点的轨迹是以实轴为直径的圆,除去实轴的两个端点. 6以焦点弦 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交. 7以焦点半径 PF1为直径的圆必与以实轴为直径的圆外切. 8设 P 为双曲线上一点,则PF1F2的内切圆必切于与 P 在同侧的顶点. 9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的两个顶点为 1( ,0)Aa, 2( ,0) A a,与 y 轴
2、平行的直线交双曲线于 P1、P2时 A1P1与 A2P2 交点的轨迹方程是 22 22 1 xy ab . 10若 000 (,)P xy在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上,则过 0 P的双曲线的切线方程是 00 22 1 x xy y ab . 11若 000 (,)P xy在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外 ,则过 Po 作双曲线的两条切线切点为 P1、P2,则切点弦 P1P2的直 线方程是 00 22 1 x xy y ab . 12AB 是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的不平行于对称轴且过原点的弦,M 为 AB 的中点,则 2
3、 2 OMAB b kk a . 13若 000 (,)P xy在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内,则被 Po 所平分的中点弦的方程是 22 0000 2222 x xy yxy abab . 14若 000 (,)P xy在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内,则过 Po 的弦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22 00 2222 x xy yxy abab . 15若 PQ 是双曲线 22 22 1 xy ab (ba 0)上对中心张直角的弦,则 12 2222 12 1111 (|,|)rOP rOQ rrab . 16 若 双 曲 线 22 22 1 xy ab (
4、 b a 0 ) 上 中 心 张 直 角 的 弦 L 所 在 直 线 方 程 为1AxBy(0)AB , 则 (1) 22 22 11 AB ab ;(2) 4242 2222 2 | a Ab B L a Ab B . 17 给定双曲线 1 C: 222222 b xa ya b(ab0) , 2 C: 22 22222 22 () ab b xa yab ab ,则(i)对 1 C上任意给定的点 00 (,)P xy, 它的任一直角弦必须经过 2 C上一定点 M 2222 00 2222 (,) abab xy abab . (ii)对 2 C上任一点 00 (,)P xy在 1 C上存在
5、唯一的点 M,使得 M的任一直角弦都经过 P点. 18设 00 (,)P xy为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上一点,P1P2为曲线 C 的动弦,且弦 PP1, PP2斜率存在,记为 k1, k2, 则 直线 P1P2通过定点 00 (,)M mxmy(1)m 的充要条件是 2 12 2 1 1 m b kk m a . 19过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o)上任一点 00 (,)A xy任意作两条倾斜角互补的直线交双曲线于 B,C 两点,则直线 BC 有定向且 2 0 2 0 BC b x k a y (常数). 20双曲线 22 22 1 xy ab
6、(a0,bo)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F2,点 P 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 12 FPF,则双曲线的焦点 角形的面积为 12 2 cot 2 F PF Sb , 2 222 (cot,cot) 22 ab Pcb cc . 21若 P 为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右(或左)支上除顶点外的任一点,F1, F2是焦点, 12 PFF, 21 PF F, 则tant 22 ca co ca (或tant 22 ca co ca ). 22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o)的焦半径公式: 1( ,0)Fc, 2( ,0) F c 当 00 (,)M xy在右支上时,
7、 10 |MFexa, 20 |MFexa. 当 00 (,)M xy在左支上时, 10 |MFexa , 20 |MFexa . 23若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F2,左准线为 L,则当 1e21时,可在双曲线上求 一点 P,使得 PF1是 P 到对应准线距离 d1与 PF2的比例中项. 24 P 为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 上任一点,F1,F2为二焦点, A 为双曲线左支内一定点, 则 21 | 2|AFaPAPF, 当且仅当 2 ,A F P三点共线且P在左支时,等号成立. 25 双 曲 线 22 22 1 xy
8、 ab ( a 0,b 0 ) 上 存 在 两 点 关 于 直 线l: 0 ()yk xx对 称 的 充 要 条 件 是 222 2 0 222 () 0 aba xkk ab kb 且. 26过双曲线焦半径的端点作双曲线的切线,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相交,则相应交点与相应焦点的连线必与切线垂直. 27过双曲线焦半径的端点作双曲线的切线交相应准线于一点,则该点与焦点的连线必与焦半径互相垂直. 28P 是双曲线 sec tan xa yb (a0,b0)上一点,则点 P 对双曲线两焦点张直角的充要条件是 2 2 1 1tan e . 29设 A,B 为双曲线 22 22 xy k ab (a0,b0
9、,0,1kk)上两点,其直线 AB 与双曲线 22 22 1 xy ab 相交于,P Q,则 APBQ. 30在双曲线 22 22 1 xy ab 中,定长为 2m(0m )的弦中点轨迹方程为 22 2222 22 2 22 2222 22 1coshsinh,coth,00 1sinhcoshcoth,00 xyay atbttxt abbx m xybx atbttyt abay 时,弦两端点在两支上 ,时,弦两端点在同支上 31 设 S 为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 的通径, 定长线段 L 的两端点 A,B 在双曲线右支上移动, 记|AB|=l, 00 (,)M
10、xy 是 AB 中点,则当lS 时,有 2 0min () 2 al x ce 222 (cab, c e a );当lS 时,有 22 0min ()4 2 a xbl b . 32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与直线0AxByC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 22222 A aB bC. 33 双 曲 线 22 00 22 ()() 1 xxyy ab ( a 0,b 0 ) 与 直 线0AxByC有 公 共 点 的 充 要 条 件 是 22222 00 ()A aB bAxByC. 34设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的两个焦点为 F1、F2,P(异于长轴端
11、点)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在PF1F2中,记 12 FPF, 12 PFF, 12 FF P,则有 sin (sinsin) c e a . 35经过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的实轴的两端点 A1和 A2的切线,与双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相交于 P1和 P2,则 2 1122 | |PAP Ab. 36 已知双曲线 22 22 1 xy ab (ba0) , O为坐标原点, P、 Q为双曲线上两动点, 且OPOQ. (1) 2222 1111 |OPOQab ; (2)|OP|2+|OQ|2的最小值为 22 22 4a b ba ;(3) OPQ S的最小值是 22 22 a
12、 b ba . 37MN 是经过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过焦点的任一弦(交于两支),若 AB 是经过双曲线中心 O 且平行于 MN 的 弦,则 2 |2 |ABa MN. 38MN 是经过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b0)焦点的任一弦(交于同支),若过双曲线中心 O 的半弦OPMN,则 222 2111 |a MNOPba . 39设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M(m,o)为实轴所在直线上除中心,顶点外的任一点,过 M 引一条直线与双曲线相 交于 P、Q 两点,则直线 A1P、A2Q(A1 ,A2为两顶点)的交点 N 在直线l: 2
13、 a x m 上. 40设过双曲线焦点 F 作直线与双曲线相交 P、Q 两点,A 为双曲线长轴上一个顶点,连结 AP 和 AQ 分别交相应于焦点 F 的双曲线准线于 M、N 两点,则 MFNF. 41过双曲线一个焦点 F 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 P、Q, A1、A2为双曲线实轴上的顶点,A1P 和 A2Q 交于点 M,A2P 和 A1Q 交于点 N,则 MFNF. 42设双曲线方程 22 22 1 xy ab ,则斜率为 k(k0)的平行弦的中点必在直线l:ykx的共轭直线 yk x上,而且 2 2 b kk a . 43设 A、B、C、D 为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o)
14、上四点,AB、CD 所在直线的倾斜角分别为, ,直线 AB 与 CD 相交于 P,且 P 不在双曲线上,则 2222 2222 | |cossin | |cossin PAPBba PCPDba . 44已知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点 P 为其上一点 F1, F2为双曲线的焦点, 12 FPF的内(外)角平分线为l,作 F1、F2分别垂直l于 R、S,当 P 跑遍整个双曲线时,R、S 形成的轨迹方程是 222 xya( 2 222 22 2 222 a yb x xc c y a ybxc ). 45设ABC 三顶点分别在双曲线上,且 AB 为的直径,l为 AB 的
15、共轭直径所在的直线,l分别交直线 AC、BC 于 E 和 F,又 D 为l上一点,则 CD 与双曲线相切的充要条件是 D 为 EF 的中点. 46过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的右焦点 F 作直线交该双曲线的右支于 M,N 两点,弦 MN 的垂直平分线交 x 轴于 P,则 | |2 PFe MN . 47设 A(x1,y1)是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上任一点,过 A 作一条斜率为 2 1 2 1 b x a y 的直线 L,又设 d 是原点到直线 L 的距离, 12 , r r分别是 A 到双曲线两焦点的距离,则 1 2 rr dab. 48已知
16、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和 22 22 xy ab (01) ,一条直线顺次与它们相交于 A、B、C、D 四点, 则AB=|CD. 49已知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A、B 是双曲线上的两点,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 x 轴相交于点 0 (,0)P x, 则 22 0 ab x a 或 22 0 ab x a . 50设 P 点是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上异于实轴端点的任一点,F1、F2为其焦点记 12 FPF,则 (1) 2 12 2 | 1 cos b PFPF .(2) 1 2 2 cot 2 PF F Sb
17、 . 51设过双曲线的实轴上一点 B(m,o)作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 P、Q 两点,A 为双曲线实轴的左顶点,连结 AP 和 AQ 分 别交相应于过 B 点的直线 MN:xn于 M,N 两点,则90MBN 2 2 22 () anmam amb na . 52 L 是经过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 焦点 F 且与实轴垂直的直线, A、 B 是双曲线的两个顶点, e 是离心率,点PL, 若APB,则是锐角且 1 sin e 或 1 sinarc e (当且仅当|PFb时取等号). 53 L 是经过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 的实轴顶点 A 且与 x
18、轴垂直的直线, E、 F 是双曲线的准线与 x 轴交点,点PL, e 是离心率,EPF, H 是 L 与 X 轴的交点 c 是半焦距, 则是锐角且 1 sin e 或 1 sinarc e (当且仅当| ab PA c 时取等号). 54L 是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焦点 F1且与 x 轴垂直的直线,E、F 是双曲线准线与 x 轴交点,H 是 L 与 x 轴的 交点,点PL,EPF,离心率为 e,半焦距为 c,则为锐角且 2 1 sin e 或 2 1 sinarc e (当且仅当 22 1 | b PFac c 时取等号). 55已知双曲线 22 22 1 xy a
19、b (a0,b0) ,直线 L 通过其右焦点 F2,且与双曲线右支交于 A、B 两点,将 A、B 与双曲线左 焦点 F1连结起来,则 222 11 2 (2) | | ab F AFB a (当且仅当 ABx 轴时取等号). 56 设 A、 B 是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 的长轴两端点, P 是双曲线上的一点,PAB,PBA,BPA, c、e 分别是双曲线的半焦距离心率,则有(1) 2 222 2|cos| | |s| ab PA ac co .(2) 2 tantan1e .(3) 22 22 2 cot PAB a b S ba . 57设 A、B 是双曲线 22
20、 22 1 xy ab (a0,b0)实轴上分别位于双曲线一支内(含焦点的区域) 、外部的两点,且 A x、 B x 的横坐标 2 AB xxa, (1)若过 A 点引直线与双曲线这一支相交于 P、Q 两点,则PBAQBA ; (2)若过 B 引直线 与双曲线这一支相交于 P、Q 两点,则180PBAQBA . 58设 A、B 是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实轴上分别位于双曲线一支内(含焦点的区域) ,外部的两点, (1)若过 A点引直线与双曲线这一支相交于P、 Q两点,(若B P交双曲线这一支于两点, 则P、 Q不关于x轴对称) , 且PBAQBA , 则点 A、B 的
21、横坐标 A x、 B x满足 2 AB xxa; (2)若过 B 点引直线与双曲线这一支相交于 P、Q 两点,且 180PBAQBA ,则点 A、B 的横坐标满足 2 AB xxa. 59设 ,A A是双曲线 22 22 1 xy ab 的实轴的两个端点, QQ是与 AA垂直的弦,则直线AQ与 AQ的交点 P 的轨迹是双曲 线 22 22 1 xy ab . 60过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的右焦点F作互相垂直的两条弦 AB、CD,则 2 22 8 | | ab ABCDab ab ; 2 2 |4 c ABCDa ab a 61到双曲线 22 22 1 xy ab (
22、a0,b0)两焦点的距离之比等于 ca b (c 为半焦距)的动点 M 的轨迹是姊妹圆 222 ()()xecyeb. 62到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的实轴两端点的距离之比等于 ca b (c 为半焦距)的动点 M 的轨迹是姊妹圆 222 ()xcyb. 63到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的两准线和 x 轴的交点的距离之比为 ca b (c 为半焦距)的动点的轨迹是姊妹圆 222 ()( ) b xay e (e 为离心率). 64已知 P 是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上一个动点, , A A是它实轴的两个端点,且AQAP
23、, AQAP,则 Q 点的轨迹方程是 222 24 1 xb y aa . 65双曲线的一条直径(过中心的弦)的长,为通过一个焦点且与此直径平行的弦长和实轴之长的比例中项. 66 设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 实轴的端点为 ,A A, 11 ( ,)P x y是双曲线上的点过 P 作斜率为 2 1 2 1 b x a y 的直线l, 过 ,A A 分别作垂直于实轴的直线交l于 ,M M,则(1) 2 |AMAMb.(2)四边形 AMAM面积趋近于2ab. 67已知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的右准线l与 x 轴相交于点E,过双曲线右焦点F的直线与双
24、曲线相交于 A、B 两点,点C在右准线l上,且BCx轴,则直线 AC 经过线段 EF 的中点. 68OA、OB 是双曲线 22 22 () 1 xay ab (a0,b0,且ab)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弦,O 为坐标原点,则(1)直线 AB 必 经过一个定点 2 22 2 (,0) ab ba .(2) 以 OA、 O B 为直径的两圆的另一个交点 Q 的轨迹方程是 22 222 2222 ()() abab xy baba (除原点) 。 69( , )P m n是双曲线 22 22 () 1 xay ab (a0,b0)上一个定点,PA、P B 是互相垂直的弦,则(1)直线 AB 必经过一 个定
25、点 22222 2222 2()() (,) abm ban ab baba .(2)以 PA、P B 为直径的两圆的另一个交点 Q 的轨迹方程是 22224222 22 2222222 () ()() () aba mb na bn ab xy bababa (除 P 点). 70如果一个双曲线虚半轴长为 b,焦点 F1、F2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为 d1、d2,那么(1) 2 12 d db,且 F1、F2在L异侧 直线 L 和双曲线相切,或L是双曲线的渐近线. (2) 2 12 d db, 且 F1、 F2在 L 异侧直线L和双曲线相离,(3) 2 12 d db, 或 F1、F2在 L 同
26、侧直线 L 和双曲线相交. 71AB 是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的实轴,N是双曲线上的动点,过N的切线与过 A、B 的切线交于C、D两 点,则梯形 ABDC 的对角线的交点 M 的轨迹方程是 22 22 4 1(0) xy y ab . 72设点 00 (,)P xy为双曲线 22 22 1 xy ab (a0,b0)的内部((含焦点的区域))一定点,AB 是双曲线过定点 00 (,)P xy的 任一弦. (1)如ab,则当弦 AB 垂直于双曲线实轴所在直线时 222222 00 min 2 () (| |) b xa ya b PAPB a . (2)如ab,则当弦
27、 AB 平行(或重合)于双曲线实轴所在直线时, 222222 00 min 2 () (| |) b xa ya b PAPB b . 73双曲线焦三角形中,以焦半径为直径的圆必与以双曲线实轴为直径的圆相外切. 74双曲线焦三角形的内切圆必切长轴于非焦顶点同侧的实轴端点. 75双曲线两焦点到双曲线焦三角形内切圆的切线长为定值 a+c 与 c-a. 76双曲线焦三角形的非焦顶点到其旁切圆的切线长为定值 c-a. 77双曲线焦三角形中,外点到一焦点的距离与以该焦点为端点的焦半径之比为常数 e(离心率). 注:在双曲线焦三角形中,非 焦顶点的内、外角平分线与长轴交点分别称为内、外点. 78双曲线焦三
28、角形中,其焦点所对的旁心将外点与非焦顶点连线段分成定比 e. 79双曲线焦三角形中,半焦距必为内、外点到双曲线中心的比例中项. 80双曲线焦三角形中,双曲线中心到内点的距离、内点到同侧焦点的距离、半焦距及外点到同侧焦点的距离成比例. 81双曲线焦三角形中,半焦距、外点与双曲线中心连线段、内点与同侧焦点连线段、外点与同侧焦点连线段成比例. 82双曲线焦三角形中,过任一焦点向非焦顶点的内角平分线引垂线,则双曲线中心与垂足连线必与另一焦半径所在直线平 行. 83双曲线焦三角形中,过任一焦点向非焦顶点内角平分线引垂线,则双曲线中心与垂足的距离为双曲线实半轴的长. 84 双曲线焦三角形中,过任一焦点向非
29、焦顶点的内角平分线引垂线,垂足就是垂足同侧焦半径为直径的圆和双曲线实轴为直 径的圆的切点. 85双曲线焦三角形中,非焦顶点的内角平分线与焦半径、实轴所在直线的夹角的余弦的比为定值 e. 86双曲线焦三角形中,非焦顶点的法线即为该顶角的外角平分线. 87双曲线焦三角形中,非焦顶点的切线即为该顶角的内角平分线. 88双曲线焦三角形中,过非焦顶点的切线与双曲线实轴两端点处的切线相交,则以两交点为直径的圆必过两焦点. 89.已知双曲线 22 22 1(0,0) xy ab ab 上有一点P, 过P分别引其渐近线的平行线, 分别交x轴于,M N, 交y轴于,R Q, O为原点,则: (1) 2 | |O
30、MONa; (2) 2 | |OQORb. 90. 过平面上的P点作直线 1: b lyx a 及 2: b lyx a 的平行线,分别交x轴于,M N,交y轴于,R Q.(1)若 2 | |OMONa, 则P的 轨 迹 方 程 是 22 22 1(0,0) xy ab ab .(2) 若 2 | |OQORb, 则P的 轨 迹 方 程 是 22 22 1(0,0) xy ab ab . 91. 点P为双曲线 22 22 1(0,0) xy ab ab 在第一象限的弧上任意一点,过P引x轴、y轴的平行线,交y轴、x轴于 ,M N,交直线 b yx a 于,Q R,记OMQ与ONR的面积为 12
31、 ,S S,则: 12 | 2 ab SS. 92. 点P为第一象限内一点,过P引x轴、y轴的平行线,交y轴、x轴于,M N,交直线 b yx a 于,Q R,记OMQ 与ONR的面积为 12 ,S S,已知 12 | 2 ab SS,则P的轨迹方程是 22 22 1(0,0) xy ab ab 或 22 22 1(0,0) yx ab ba 双曲线性质双曲线性质 92 条证明条证明 1.双曲线第一定义。2.由定义即可得双曲线标准方程。3.双曲线第二定义。 4.设 00 (,)P xy在第一象限,切线 PT(即l)的斜率为 k, 1 PF所在直线 1 l斜率为 1 k, 2 PF所在直线 2
32、l斜率为 2 k, 1 PF与 PT 的夹角为, 2 PF与 PT 的夹角为。由两直线夹角公式 12 12 tan 1 kk k k 得: 2 00 22 2222222222 0 0000001 222222 2 001000000000 00 2 00 tan 1 1 yb x bacx xca yb xa yb x ca bb cxkkb b xykka x ya cyb x yc x ya cyc ycyacx a yxc 2 00 22 2222222222 0 0000002 222222 2 002000000000 00 2 00 tan 1 1 b xy bacx a yxc
33、b xa yb x ca bb cxkkb b xykka x ya cyb x yc x ya cyc ycyacx a yxc ,0, 2 同理可证其它情况。故切线 PT 平分点 P 处的内角。 5.不妨设 P 在第一象限。作 F2关于切线 PT 的对称点 M,由 4 可知 M 在 PF1上,则 112 2FMPFPFa,垂足 H 为 F2M 的中点,则 OH= 1 2 FM a,同理可证其它情况。射影 H 的轨迹是以实轴为直径的圆除去两端点。 6. 设 P,Q 两点到与焦点对应的准线的距离分别为 12 ,d d,以 PQ 中点到准线的距离为d,以 PQ 为直径的圆的半径为 r, 则 12
34、 22 ddPFFQr dr ee ,故以 PQ 为直径的圆与对应准线相交。 7. 如图,两圆圆心距为 211 2 222 PFaPFPF dOMaar ,故两圆外切。 7 图8 图 8. 如图,由切线长定理: 111212 22FSFTPFPFFFac, 11 FSFTac 而 112 FTacF A,T与 2 A重合,故内切圆与 x 轴切于右顶点,同理可证 P 在其他位置情况。 9. 设 12 sec , tan,sec ,tanP abP ab,则 1 122 tantan :,: sec11 sec bb APyxaA Pyxa aa 则cos ,sin P xaybP 点的轨迹方程为
35、 22 22 1 xy ab 10. 000 (,)P xy在双曲线 22 22 1 xy ab 上 22 00 22 1 xy ab ,对 22 22 1 xy ab 求导得: 22 22 0 xyy ab 2 0 2 0 b x y a y 切线方程为 2 0 00 2 0 b x yyxx a y 即 22 0000 2222 1 x xy yxy abab 11.设 111222 ,P x yP xy,由 10 得: 01010202 2222 1,1 x xy yx xy y abab ,因为点 12 ,P P在直线 12 PP上,且同时满足方程 00 22 1 x xy y ab
36、,所以 00 2 12 2 1:P xy a P xy b 12. 112200 ,A x yB xyM xy设 2222 1122 2222 1,1 xyxy abab 则有作差得: 2222 1212 22 0 xxyy ab 12121212 22 0 xxxxyyyy ab 2 222 12 012 2222 12120 ABABOM OM bxxb xyybb kkk xxayya ya ka 13.由 12 可得: 2 0 2 00 0 b x xx a y yy 222222 0000 0a y ya yb x xb x 222222 0000 b x xa y yb xa y
37、22 0000 2222 x xy yxy abab 14. .由 12 可得: 2 2 0 0 b xx yyy xa 222222 00 0a ya y yb xb x x 222222 00 b xa yb x xa y y 22 00 2222 x xy yxy abab 15. 设sec , tan,sec, tanP abQ ab,则 tantan 1 secsec OPOQ bb kk aa 2 2 sinsin a b 22 2222222222222222 12 2222222222 44222222 222222222222 1111coscos sectansectans
38、insin cossincoscossincos sinsinsinsin sinsin1 sinsinsin1 sin rrabababab abab aba b aabaab 42222 2222222222222222 42222422422 2sinsin 2sinsin2sinsin2sinsin 2sinsin2sinsin aa b ababababba aa ba ba b 222222 22 222222 2sinsin 11 2sinsin baab ab a bab 16. 将直线 AB 代入双曲线方程中得: 222222222 210B bA axAa xaB b 22
39、22222 41a B bB bA a , 22 2222 2222 2 1 ab AB ABB bA a B bA a 设 1122 ,A x yB xy则 2 12 2222 2Aa xx B bA a , 222 12 2222 1aB b x x B bA a OAOB 22222222 1212 22 11 0 x xy ybaa bABAB ab 222222 22 2222 22222222 2424222222 2424 22222222 21 2 1 2 2 baB bA a ab AB ABB bA a B bA aB bA a A aB ba bABba A aB b A
40、 aB bA aB b 17. 设双曲线内直角弦 AB 的方程为:yxqkp即ykxqkp。 当斜率 k 存在时,代入双曲线 C1方程中得: 2 2222222 20ba kxa k qkp xaqkpb 设 1122 ,A x yB xy得 12 2 222 2a k q x kp ba x k , 2 22 2 22 1 2 aqk ba x pb k x 则 01020102 PA PBxxxxyyyy 2 222 12001200 10kx xkqk pkyxqxxypxk 2 222 0000 22 00 22 2 2 222222 22 00000 0 222 222 222222
41、222 222222222222 2 2 222 2 1 0 2 0a k qkpaqkpbba kba kqkp a kqkpa kqkpa kqkpaqkpaqkpa b a bba kb kqk pk qkpa ka kqkp yxkxy yxkk xxa kqkpy q yy xa k 2 22222 2 2222222 000 2 00 20kpaqkpbaa kbbqkpqkk xxyb ypy 22222 00 2222222222 0000 2 2222222 2222 00 22 0 222 2 a k pb k pa k pba ka kpqa kxk xxx qbyykp
42、b kpqa qa bb qqyby 22 222 0 22 222 2 2 00 2 00 2 2 22 222 0 22 00 abapbp px ab a pqb pqa qp ab qy bqaq xx xby yy ba 即直线 AB 过定点 2222 00 2222 , abab xy abba ,此点在 C2上。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直线 AB 也过 C2上的定点。 由上可知 C1和 C2上点由此建立起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即证。 18.必要性:设 P1P2: 00 k xmmyyx。k 存在时,代入双曲线方程中得: 2 222222222 0000 20ba kxa km ykxx
43、a mykxa b 设 111222 ,P x yP xy得 2 00 12 222 2a km y a x kx bk x , 2 2222 22 2 2 1 00 a mykxa a x b x bk 2 2 01021212 12 2 0102120120 0000 2222 2 0000 2 2222 0000 00 1211 1 11211 yyyyk x xk mxxm kk xxxxx xxxxx bmkmx yk xmym bm amamkmx yk x ymk my xyxy m ymk k 不存在时,P1P2:x=mx0则 222 0 b ym xa a , 2 22222
44、2 2222 222 2 0000 00 2 0 12222 2 2222 000 + 1 1 1 111 bb b ym xaym xa ym xa b xm bm aa a kk am xmxma xm 必要性得证。 充分性:设 P1P2过定点, p q,则 P1P2:ykxqkp。代入双曲线方程得: 2 22222222 20ba kxa k qkp xaqkpa b 设 111222 ,P x yP xy得 2 12 222 2qkp xx ba a k k , 2 2 12 222 22 aqkp x a a b x bk 则 2 2 1020120120 12 2 10201201
45、20 yyyyk x xkyxxqy kk x kpq xxxx xxxxx kp 2 22 00 2 00 2 222 22 00 000000 22 2 22 000000 0 2 22222222 2 22222 0 22 2 2 kkyy xx byk x aqkpa ba kqkpqkpqkpba k aqkpa ba kqkpba k qkp qkpbykxykxbyqkpkpq qkpqkp kx aykxykxaykxq qkpaykx 2 2 1 1 m b mkpa 00 00 00 0000 0 1 0 01 pmxpmx ykxm k pmxqmy qmyqmyykxm
46、 kpq qkp 验证 k 不存在的情况,也得到此结论。故l过定点 00 ,1mxmym,充分性得证。 19. 设 AB: 00 kyxyx即 00 ykxykx 00 2 2222222 22 0000 22 20 1 ykxykx ba kxa k ykxxaykxb xy ab 2 222222222222 00 000000000 0 222222222222 2222 , BB a k ykxa kya k xb xa kya k xb xa k yb yb kx xxxB ba kba kba kba k 2222222222 00000000 22222222 00 224 ,
47、4 BC a kya k xb xa k yb yb kxb kxb x Ck ba kba ka kya y 同理 20. 由余弦定理: 2 222 2 12121212 2cos242cos1PFPFPF PFcPFPFcPF PF 22 22 1212 2 2 442cos1 1 cos sin 2 bb acPF PFPF PF 12 2 2 2 12 2 2222 22222222 2 2sincos 1sin 22 sincot 21 cos2 2sin 2 cot,cotcotcot,cot 22222 F PFP PP b b SPF PFbc y ba baab yxacbP
48、cb ccccc 21.由正弦定理得 1212 sinsinsin PFPFFF P 在右支时, 222 sinsinsinsin cca 2sincossinsincossincos1tancot sin 222222222 sinsin 2sincossinsincossincos1tancot 222222222 e 1 tancot1tancottancot 2222221 eca ee eca 同理当 P 在左支时, 1tancot sin1 22 tancot sinsin221 1tancot 22 eca e eca 22. 由第二定义得:M 在右支时, 22 100200 ,
49、 aa MFe xexa MFe xexa cc M 在左支时, 22 100200 , aa MFexaexMFexaex cc 。 23. 易知 P 在左支上, 12 21000 2 1 1 1 PFPFe ePFe PFaexe aexxa dPFee 2 0 2 1 1210121211,12 e xaeeeee ee 24.易知当 P 在左支时 1 PAPF有最小值,此时: 122 22PAPFPAPFaAFa。当且仅当 2 ,A F P三点共 线且P在左支时,等号成立.。 25.易知当 k=0 时,只有 x 轴符合要求,但此时 0 x不存在。故0k 。当0k 时,设 A,B 两点关
50、于直线 y=kx+m 对称, 直线 AB 的方程为 1 yxp k ,易知 1b ka 即 a k b 。 联立 AB 与双曲线方程得: 22222222222 20b kaxa kpxa k pa b k得 22222222 40a b kk pb ka 即 22222 0k pb kaAB 中点 222 222222 , a kpb k p M b kab ka 在 y=kx+m 上,得 22222 c k pm b ka 代入得 2 00 c p pm m ,解得 222 22 m b ka p c k 当 m=0 时由得 p=0, 2 2 2 a k b 。 当 m0 时解得0p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