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小学深度学习实验小学深度学习 202020202021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学年度第一学期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主备人:主备人: 单元人文要素单元人文要素 舐犊情深,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 单元语文要素及逻辑关系单元语文要素及逻辑关系 “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和“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情感的方法和感受。 ” 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分类分类内容内容课时课时教学要点教学要点 课文18、慈母情深2 课时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层 次,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 找到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细细品 味,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母爱和
2、“我”情感的变化。想象描写的场 景、细节,体会父母之爱。体会文 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19、父爱之舟2 课时 20、 “精彩极了” 和 “糟 糕透了” 1 课时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1 课时 习作我想读你说2 课时尝试用场景、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交流平台1 课时 语 文 园 地 日积月累1 课时 单元教学单元教学 重难点重难点 重点:在场景、细节描写中感受父母之爱。 难点:在场景、细节描写中表达感情。 课时教学课时教学 课课题题18、慈母情深课型课型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魄、抑”等 10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龟” , 能够在具体语境中判断读音。会写“辞、抑”等 1
3、2 个生字。会 写“忙碌、噪声” ,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3、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4、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核心要素核心要素感受场景、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课课时时2 课时教学准备教学准备熟读课文, 自主选择场景。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古诗引入、揭示课题 1、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最无私的,唐朝著名的诗人孟郊就 用一首游子吟来歌颂了伟
4、大的母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媒 体演示、配乐欣赏) 2、是啊,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化作一根根的丝线,带给我们无限 的温暖。 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也有一篇歌颂母爱的散文 慈母情深 ,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文章,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板书 课题) (板书、媒体演示、齐读、 ) 3、作者简介(课件出示) 。 (梁晓声,当代作家。1979 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作以小 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 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 白 桦树皮灯罩 死神 ,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 ,长篇小说一个红 卫兵的自白 从复旦到北影 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
5、一片 神奇的土地 父亲 ,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 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朗读课文,扫清障碍,解决课后的生字词,会读,并借助工 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会写字。认读会写的字,正音。着重讲解“碌” “脊”两个生字 的书写。 “碌”右下方不要写成“水” 。 “脊”不要少写“点” 。 3. 小组互评完成评价单第一题。 3.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生总结,汇报。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 不犹豫地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 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敬意。 ) (落实目标 2) 课文段落
6、多、内容长,如果要给课文划分层次,觉得可以分成 几部分?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 15 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缘由。 “我” 想买一本一元多钱的书,但家境贫寒,愿望难以实现。可是对于书 的强烈渴望还是让“我”走进了母亲工作的小厂。 第二部分(第 634 自然段)写出了向母亲要钱的经过。在 小工厂里, “我”看到母亲劳苦的工作状态,但是当“我”提出要买 一本书时,母亲毫不犹豫地拿钱给了我。 第三部分(第 3538 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我”拿 到钱没有买书,却给母亲给买了一听水果罐头。但母亲又给我凑足 了钱买书。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体会铺垫的作用。 1.自由读
7、 1-5 段,请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1) 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书价一元 多钱。体会到作者渴望读书,但书的价格昂贵。 (2)母亲还从来没有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 次要过这么多钱。两个“从来没有”侧面证明这是一笔“巨款” 。 出示梁晓声作品集母亲片段,阅读后谈体会。 六十年代初期,大多数老百姓家境艰难。当年,父亲远在外 地,三年才回来一次。母亲是临时工,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她每 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粱米或大饼子,悄无声 息地离开家,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左右。母亲加班,我们就一 连几天,甚至十天半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孔,就为了那每月 27 元的工 资。一元
8、五角钱,相当于有的家庭几天的生活费。 总结:结合生活经验和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内容。 (3)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 ,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失魂 落魄”一词体会出作者十分渴望读书。 (4)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过几次青年近卫军的连续广 播。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 了。 表明家境贫寒,经济拮据,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和家庭的贫困 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矛盾。 默读第 6-34 段, 边读边找, 看看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慈母的 “情 深”?在感受深的场景、细节处作批注。 交流: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场景:初到厂房寻找母亲向 母亲要钱母亲塞给“我”钱。 (教师板书) (
9、1)无钱买书, “我”是怎么做的? 在自己对自己的怂恿之下,“我”来到母亲上班的地方,向母 亲要钱。内心经过了反复的挣扎,还是决定向母亲要钱买书。 母亲工作的环境怎样?找出与母亲有关的描写。 环境描写: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 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低矮的空间、潮湿的墙壁令人感到压 抑,通过环境描写,写出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 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 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通过环境描写,写 出了天气的酷热难耐,表现了母亲工作的艰辛。 肖像描写: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 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10、。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 的脸。通过对母亲姿态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母亲工作的辛劳、艰 苦,说明了母亲为了这个家庭所做出的巨大牺牲。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 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通过描写母亲疲惫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出母亲工作的辛劳、艰苦, 说明了母亲为了这个家庭所做出的巨大牺牲。 一连三个 “我的母亲” ,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把母亲的动作写得很具体,母亲如此艰苦的 工作环境使作者内心内心产生了巨大的触动。 见到母亲后, “我”是如何跟母亲诉说这件事情的?通过细致的 语言、动作、细节描写表现出“我”内心的矛盾。 语言描写:与母亲的对话写
11、出了我找母亲的目的,用短句的形 式一问一答,表现出当时环境的嘈杂也显示了工作时间的紧张。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两个掏字,表现了母亲听说我要买书后, 并没有迟疑,说明了母亲对我想要读书的肯定。皱皱的毛票,表现 了母亲挣钱不易,龟裂的手,表现了母亲工作的艰苦。 “母亲掏衣兜, 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 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 讨论: 母亲工友的语言描写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这是侧面描写,不能去掉。工友的话首先表现出了在当时很多 人对看课外书的不支持,其次表现出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贫穷,钱来
12、之不易。这段内容从侧面烘托了母亲对我读书的理解与支持,表现 了慈母情深。 我要买书,母亲又是怎么做的?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 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表现出母亲对“我”读书的支持与理解。表现出慈母情深。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 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 用反复的手法细致地刻画了母亲一连串的动作,不仅让读者感 受到了母亲的辛劳,而且加深了读者对母亲的印象,为后文做好了 铺垫。 3 默读最后 4 段, 说说我拿这些钱做什么了?为什么要这样做? 母亲又是如何做的?这表现出了什么
13、? 可以看出“我”当时为母亲辛勤劳作的场面所感动,为自己不 能体贴母亲而心疼和内疚,拿钱为母亲买罐头是想通过实际行动报 答母亲。母亲数落完“我”后,又给我凑够了钱买书,表现了慈母 情深。 我们可以通过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场景、抓关 键词语等方法,体会作者作者描写的场景和细节中流露出的“慈母 情深” 。 二、结构梳理 借助板书回顾课文内容。作者在小说中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苦 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 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三、音乐渲染 1.母亲像天空,像大海,更像一条河,静静地流淌在四季的交 替中 2.播放歌曲母亲 ,感受母
14、亲的伟大。 四、拓展延伸 1.搜集表现“母爱”的古诗句。 2.小练笔: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拿到钱时鼻子一酸。 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 话的过程。在进行慈母情深教学中,充分运用这种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与作者一起走进文本, 感受一个母亲的慈爱和善良。 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是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对 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到学习语文 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丰富学生的情感积累,让学生 走进了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
15、言交流、情 感交流,让阅读教学变成了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教学中以学 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教师适宜辅 导的学习方式。在学生正确把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的 问题:本课是怎样表达慈母情深的?学生充分阅读、相互合作、找 出了很多答案。例如,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接 着让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和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课文的内涵, 用自己的话说出所表达的思想,调动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 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也完成了教学目标。课堂上, 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同时体会表达的精妙 以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写出
16、自己母亲对爱 的表达方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 学,我深深地感受到;语文课堂上学生动口又动手,可以有效地提 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课课题题19、父爱之舟课型课型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认读“茧、栈、冤、枉”等 14 个生字,会写“蚕、考、疼、 席”等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渔船、报考、教训、心疼”等 19 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能概括“我”在梦中回忆的种种场景。 核心要素核心要素 1.1.细致分析每个场景的描写,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2.2.联系全文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表达的深厚的
17、父 子之情。 3.3.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概括“我”在梦中回忆的种种场景。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关注场景中的细节描写。 课课时时2 课时教学准备教学准备熟读课文。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歌曲父亲 。 师: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字典里只有坚强,他的 骨子里只有脊梁,他的眼神里透着严肃,他的臂膀厚实得像堵墙, 他有一个伟大的名字父亲。无论我们做什么,父亲都会在背 后默默地支持我们,父亲用厚实的臂膀支撑着整个家庭,父亲用 亲情温暖着孩子的心灵。人生中很多东西,不可能永远存
18、在,但 是父亲给我们的爱却是永恒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吴冠中的父 爱之舟 ,去感受那深沉、真挚且永恒的父爱吧! 二、认识作者。二、认识作者。 在学习课文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吴冠中先生是一位什么 样的人呢? 吴冠中,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1919 年生于江苏省宜 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 北国风光 黄山松等。 三、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三、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 字词可以查字典或询问他人,然后多拼读两遍。把课文读通, 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2.2.汇报交流自读情况,解决生字词。 (1)学生交流预习成果。
19、 (2)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带拼音读、去 掉拼音读、组词读) 教师适时强调读音,如“栈”易错读成“jin” ; “枉”的读音是 “wn” ,在“冤枉”一词中读轻声; “屑”易错读成“xio” ; “缴”易错读成“jio”等。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疼、糖、屑、暑、煮”的书 写,教师要强调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教师范写,学生 描红,互相评价。 ) (4)检查读课文,可以抽查、轮读。学生之间互相纠正,教师要 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读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对 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准确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鼓励。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四、再读课文,
20、整体感知。 1.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分别写了什么?这样写在结构上有什么特 点?整篇文章是按照什么叙述顺序来写的? 2.2.交流阅读成果。 开头写“是昨夜梦中的经历” ,结尾写“醒来,枕边一片湿” 。 这样写属于首尾呼应。本文是按照倒叙的方法来叙述的。 (教师 板书“首尾呼应、倒叙” ) 3.3.学生再次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 作者在梦中回忆了哪些场景?作者为什么要以梦境的形式回忆往 事? 4.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总结,使概括更准确。 回忆的场景有:父母夜里喂蚕、卖茧;花钱住旅店,教训深刻; 赶庙会;读初小时,
21、父亲背“我”去上学;父亲送“我”去鹅山 高小上学;父亲送“我”去报考无锡师范;父亲送“我”去无锡 师范上学。 这些场景能进入梦乡,说明这些往事在“我”的脑海里留下 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样的写法更容易表现父爱的真挚和深沉, 能更好地表达主题,也更容易组织情节。 5.5.交流概括场景的方法。 阅读相关段落,抓住关键句,联系整段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出本文描写的场景,训 练了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概括能力,为下一步深入地理解课文 内容和写作方法做准备。 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 1.1.读写词语,小组内交流记忆本课生字的方法。 2.2.回忆一个父亲关爱你的场景,并写下
22、来。 (一定要真实)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一、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一、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1.1.上节课,你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来表现父亲对你的关爱? 2.2.生展示,教师适当评价,并把优秀的作业展示在多媒体上。 3.3.与作者回忆的场景相比,谁的更感人呢?为什么?(由此导入 本节课新内容的学习) 二、精品细读,品味场景描写的作用。二、精品细读,品味场景描写的作用。 1.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哪个场景最感人呢?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教师适时播放相关的课件,并 适当选择 12 个场景加以精讲。 示例 1: “ 我和父亲住旅店”这个场景
23、最感人,虽然父 亲用钱极为节省,但在旅馆住宿时,他看到我身上被臭虫咬的 大红疙瘩,却心疼得同意加钱换房间,这样相互映衬,父亲对 儿子的疼爱跃然纸上。 示例 2: “逛庙会”这个场景很感人,盛大的庙会中人山人 海,各式各样的小吃和玩具多馋人呀!可是,作者逛庙会,只能 饱眼福,不能买东西(仅仅喝了一碗豆腐脑)回来后,父亲 给“我”做了一个万花筒,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而这些小事 却给童年的 “我” 带来莫大的幸福, 这也更能表现出父爱的真挚。 示例 3: “父亲背我去上学”这个场景最感人,因为这 个场景表现了父亲对“我”寄予的期望,他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孩 子能够学知识,长出息。 示例 4: “父亲摇
24、船送我到无锡上学”的场景很感人, 因为这个场景写了父亲为“我”缝补被子的细节,使“我”更深 刻地体会到父亲对“我”的关爱,更深刻地领悟到父亲的伟大。 2.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说一说如何才能使场景描写更感人吗? 学生讲述,教师总结。 如何才能使场景描写更感人呢? 1.选材要真实;2.要以小见大;3.要运用一些手法,如相互映衬 等;4.要有细节描写。 3.3.本文写了许多父亲爱孩子的场景,在描述过程中,作者多次提 到的一种东西是什么?(小船)为什么要多次写到它呢? 三、细读课文,分析写作特点。三、细读课文,分析写作特点。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事物。 展示展示:文中四次写到姑爹
25、的小船,以此为线索贯穿全文,把种种 往事连为一体,父爱与小舟不可分割。船来船往,是父亲摇着姑 爹的小船一次次把“我”送到人生的一个个驿站,这条船承载了 父亲无尽的期望。 “我”的感受也在变化,主题在叙述中得到了 层层深化。最后一次提到小船时,作者明确地写道:“我什么时 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 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至此点明题目,文章的主旨也得以揭示。 2.2.文章的题目是父爱之舟 ,这里的“舟”仅仅指姑爹的小渔船 吗?为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联系实际思考并回答。 师师小结小结:“父爱之舟”表面上指姑爹的小船,实际上指父亲的 爱,以小舟比喻父爱,非常贴切,化抽象为具体。在作者的人
26、生 道路上,父爱载着他度过艰难的岁月,到达理想的彼岸。“父 爱之舟”是全文的线索,父亲总是以此舟送“我”读书、考学, 此舟在文中反复出现,串联起全文内容。 “父爱之舟”情感 内涵丰富,以此为题,既写出了父爱的伟大,也见证了“我”的 成长。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1.学习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 生自由发言,感受父爱的深沉和伟大,激发感恩之情。 2.2.摘抄文中你认为最感人的一个场景,抄到周记本上。 教学反思: 父爱之舟是吴冠中的抒情散文,记叙了父亲在极其艰难 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读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 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父亲的敬爱之情
27、。 1、紧扣课题,诱发思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紧扣题目, 铺路搭桥,诱发学生思维的散发原点,把题意引向文意,让课题 成为导引学生解读文本的切入点,有效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和主动性。 2、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抓住梦境中那些难忘的场景进行讨 论,交流,体会父爱的深沉和伟大,这样以句带篇,以点带面的 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归纳能力,又有效地突破 了教学中的难点。而且,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营造了自主,合 作,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学生在研讨中 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切磋中激发出创新的灵感,在交流中感受 语言文字的魅力。 3、 以人为本, 以读为本, 尊重 “阅读是学生
28、的个性化行为”: 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 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 地朗读描写父亲爱“我”的语段,来体会平凡父爱的伟大,感受 伟大的父爱,激发学生热爱父亲的思想感情。 课课题题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型课型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 文章脉络。 2.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 同表达方式。 核心要素核心要素对比阅读。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
29、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 表达方式。 课课时时1 课时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课题,发现课题中引号的用法:表示引用人 物的语言。 师总结: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也是我们读书的向导,下面 让我们跟着题目这个向导快速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课题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这篇课文其实就是作者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和通过这个 故事他所获得的感悟。 师总结: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经过岁月的沉淀,就变成了巴 迪一段精彩的人生感悟,谁来读读大屏幕上的这段话? (大屏幕出示:我从心底里知道,“精
30、彩极了”也好,“糟糕 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 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章哪些自然段写的是童年的故事, 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长大后的感悟?用“/”把文章分成两部分。 2.抓细节,体会语言描写。 师:我们再来看黑板上的题目, “精彩极了”谁的评价?(生: 母亲) “糟糕透了”呢?(生:父亲)这两种极端的断言,两种不 同的声音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我们学习的这一 单元当中,还有两篇文章(出示课件) : 慈母情深 、 父爱之舟两篇课文通过动作、外貌、语言 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梁晓声笔下的母爱和吴冠中笔下的父爱。 师:同学们想
31、一想,今天我们学习的“精彩极了”和“糟糕 透了”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达父母之爱的呢? 引导学生发现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也就是“语言”描写来表 达父母之爱。 3.浏览课文,选用不同的线画出人物语言。 默读描写人物语言的段落,边读边画出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 用上“”和“”两种符号,请你在画的时候想一想, 你会用哪种线画母亲说的话,又会用哪种线画父亲说的话。 同桌交流并汇报。 小结:同学们很会读书,也很爱思考,看来我们都能读懂父母 对巴迪的爱,并且也不难看出巴迪他有个什么样的母亲啊?(生: 慈祥)还有一个什么样的父亲?(生:严厉) 4.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再现故事情节。 师:同学们,书读到
32、这儿,我们只是读懂了这些内容,还远远 不够。我们来看俄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的一段话(出 示课件) : 读书的时候,你会处处感觉到他就在你的身边,但你却看不见 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靠自己的想象 去补足这一点。 别林斯基 师:同学们有没有这种感觉?我们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是不 是觉得巴迪和他的父母就在我们身边?你看见了他们吗?你听到 了他们说话的声音吗?怎么办呢?靠想象 师口述学习任务: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读一读母亲说的这句话, 看你能不能看到母亲说话时的样子,听到她的声音?自己读一读, 只读母亲说的话。 自由读、指名读、合作读。 师:可就是这首让巴迪激动不已的诗,
33、父亲看后却引起了一场 激烈的争吵。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613 自然段, 读后自己想一想, 你能不能看到他们争吵时的样子,听到他们争吵时侯的声音? 课件只出示父母说的话,同桌先分角色读,再指名同桌展示读。 出示 6-13 自然段完整读,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展开想象,通过朗读,再现了父母争吵 时的情景,母亲为了护住巴迪在那里生气地嚷着,父亲呢,没有一 丝一毫的退让。 5.感悟语言描写的表达方式。 师:我们再来看刚才父母的这些对话,作者在给我们写这些对 话的时候,写这个对话场面的时候,也是匠心独运,同学们看一看 这些内容,你能发现其中的妙处吗? 引导学生发现提示语的作用。 讲解: “提
34、示语”提示了人物说话时候的动作、神态、态度、语 气等这样的细节。同学们再看看这些提示语的位置,有发现吗? 引导发现提示语的位置。 师:提示语的位置有的放在中间,有的放在了后面,有的放在 前面,有些特定场合提示语也不出现。同学们观察这里的提示语有 放在前面的吗? 没有。 师:因为作者为了写好争吵的场面。 师:他们吵的这些话,人物说的这些话,作者在安排段落的时 候,有发现吗? (引导发现,一个人说的话就是一段。 ) 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生:一看就知道是谁说的,非常清晰) 师:你和作者想到了一块,他也是这么想的。同学们有这样的 发现,这样的理解,真的很了不起。面对父母激烈的争吵,我们的 小巴迪
35、委屈极了(出示课件) :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 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生齐读) 三、小练笔 师: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想一想,他们还会争 吵些什么呢?为了说服父亲,母亲会不会把巴迪一个下午的表现说 给父亲听呢?父亲呢?会不会把批评巴迪的真正用意说给母亲 呢?两个人争吵的最后,是互不相容,还是会握手言和呢? 课件出示学习任务: 让我们用一两组对话接着写父母继续争吵的故事,想象父母继 续争吵的场面,写的时候注意用上刚才发现的写法: 1.每个人的话独立成段。 2.提示语的位置符合争吵的情景。 3.提示语提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
36、语气等。 四、展评“小练笔” 展示学生作品并当堂点评。 师:用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是很多文学作品 经常用到的方法。以后呢?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善于通过人物语言 描写去感受这些故事的精彩,在我们习作的时候,也要学着用人物 鲜活的语言去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你读得多,用得多,会 越来越发现有了人物语言描写,我们的文章就会更加精彩。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一、 学会用教材教。 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凭借。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达到其 中所蕴含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 标,因此教师就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 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37、,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 学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语教材 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 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 ,父亲的评 价却是“糟糕透了” ;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和“糟糕透了” 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明白,父 母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爱。文章语言平实,目 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爱,理解爱,明白鼓励与批评在成长中的 作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课文的第二部分,有不少含义较深, 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的句子,学生读时,肯定会有所感,有所悟, 同时也会有疑问。因此,教学时让
38、学生在读、悟、写、问、议的过 程中,找出自己感触较深的或难理解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结合自 己的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感受,如学生在理解“多年来,我童年 时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 精彩极了 糟糕透 了 ”中的“交织”这个词有困难时,我就设计了一个想象 来引导学生理解:当作者的作品连连发表,而且好评如潮时,他会 怎样对自己说;当他的文章遭到读者的批评、拒绝时,他又会如何 对自己说呢?这样凭借教材中的教育契机, 教师好好地发掘、 利用, 不但体现学生突破难点的过程,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对他 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起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二、注重个性化阅读。 关于阅读教学,课程标准中提出:
39、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 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要珍视 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这篇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 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 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 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 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从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五年多的学习 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 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 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因此, 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
40、“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 我感悟。比如学生在汇报作者童年时和成年时对两种评价的不同理 解时,有的说: “小巴迪才七八岁,就想写诗,而且去写了,这样 的行为当然值得精彩极了的夸奖。 ”有的说: “作为一个真正负 责任的父亲,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打是疼,骂是爱嘛。 ” 有的 说: “作者长大后,认为自己很幸运,能拥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 价,是成长的经历告诉他,这两相极端的断言都是爱孩子,希望孩 子健康成长”这样的理解完全融入了自己平时对爱的感悟和理 解,说得有情有理,而且个性飞扬。 二、 立足课内,联系生活。 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 只有这样,才真正
41、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这篇课文中的事情在每一个人的日常生 活中也时常发生,极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设 计了一个“延伸文本”的环节: “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像 巴迪这样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可以说巴迪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是 童年的巴迪,你们愿意把你们亲身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告诉我 们大家吗?”学生在思索回忆的同时,借助着课件(我课前收集关 于学生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等有代表性的相片,做成的课件,还 配上深情优美的音乐) ,自然而然就联系起自己平常生活中的类似 经历,回忆起身边的相似事例,想起有关这样的文章。 课课题题口语交际:父母
42、的爱课型课型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1. .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教 育方法。 2 2. .学会主动与人沟通,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 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3 3. .与人交流时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能认真、 有耐心地倾听他人说话, 能抓住要点并简要转述。 4.4.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核心要素核心要素 与人交流时能尊重和理解对方,能认真、有耐心地倾听他人说话, 能抓住要点并简要转述。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 1. .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教 育方法。 2 2. .学会主动与人沟通,乐
43、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人 交流时能尊重、理解对方。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课课时时1 课时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观察父母言行,体会父母之爱。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多媒体课件导入,激发交际兴趣。一、多媒体课件导入,激发交际兴趣。 课件出示下列事例: 李刚的考试成绩不稳,总是忽高忽低。这次,李刚没考好,爸 爸狠狠地训斥了李刚。训斥完了,爸爸又说: “我们爱你,所以这 么严格要求你。 ” 师:师:同学们,你们有过这种情况吗?你觉得李刚的爸爸爱李刚 吗? 生自由发言。 师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父母的爱呢?下面我们针对
44、这个话题,进 行口语交际。 (板书:父母之爱) 二、阅读事例,说说自己的见解。二、阅读事例,说说自己的见解。 1.1.教师课件出示另外两个事例。 王小雅的妈妈每天都帮她收拾房间, 整理书包, 还陪她写作业。 有一次,妈妈连续几天不在家,王小雅不是忘了带文具盒,就是忘 了带作业本,自己的房间也是乱七八糟的。 陈敏的爸爸晚上经常和他一起下象棋,周末还带他出去看电影 或爬山。 2.2.学生自由阅读。 3.3.你怎样看待以上事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教师课件出示口语交 际的要求。 交际要求: (1)认真倾听; (2)表达清楚; (3)文明有礼; (4) 大胆发言。 多媒体课件出示交际内容和要求, 明确交际
45、任务。 既直观形象, 又灵活机动,还可以重复使用,时时提醒、指导学生的交际。 4.4.小组交流。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评说事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 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简要记录。 5.5.全班交流。 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发表见解。教师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点 拨启发,引导学生对三个事例谈看法、见解,表达要清晰,要文 明有礼,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同时,注意引导学生 认真倾听,比较集中地围绕某一主题进行交际,互相补充,发表 见解。甚至可以引导学生对某一观点进行辩论,辩论的过程中要 有理有据,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要积极回应。如果觉得别人的见解 有道理,可以补充完善自己的见解。最后展示支持率较高的见解: 事
46、例 1:爸爸的教育方式不当。李刚考试成绩不稳,最需要 的是安慰、鼓励,寻找失败的原因。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的原 因,鼓励他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训斥。 事例 2:王小雅妈妈的包办,使王小雅养成了丢三落四的坏习 惯。王小雅的妈妈应该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事例 3:陈敏的爸爸是一个好爸爸,他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把陈敏当成朋友。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完成作业后才能下象棋、 看电影、爬山等。 三、再创情境,提升应对能力。三、再创情境,提升应对能力。 1.1.师:师:假如生活中你遇到了这样的经历,你会怎么做? 2.2.教师扮演李刚的爸爸,找一位同学扮演李刚。 (爸爸训斥李
47、刚) 学生纷纷劝说,教师随机应变,相机指导学生注意礼貌,语气要 委婉等。 3.3.找一名学生扮演王小雅的妈妈,指名学生根据教材中的第二个事 例劝说王小雅的妈妈。 4.4.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展开评说。 四、走进生活,体会父母之爱,诉说心语。四、走进生活,体会父母之爱,诉说心语。 1.1. 古今中外,有无数人赞美过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纯洁、最美好 的情感。那么,在生活中,你的父母又是怎样爱你的呢?你能把 父母爱你的一些生活片段讲述出来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吗? 2.2.教师引导学生讲述亲身经历的故事,表现出父母之爱。 3.3.引导学生从口语交际的要求出发,评议同学的发言,作出中肯的 评价。 教师根据交际
48、要求,围绕学生的发言,抓住要点,作精要的点评, 表扬学生的精彩发言,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从教师的点评中 学会交际的技巧。 4.4.诉心语。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们抚养大,尽管他们从来没有想过 要儿女的回报,但是儿女的爱也会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幸福。你想 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呢?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吗?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 简单相加。 “这一动态的过程,在我是说,在你就是听;反之 亦然。而在听话之时,也在学说,听听人家怎么说。自己说 话之时,也在监听,也少不了内省与反思。只有双方处于互 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 ” 语文课程标准中
49、也提出: “口语交际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 表达、 应对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口语交际的教学应有别于以往的听话、说 话训练。应该是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在实施“口语交际”中 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把握“口语交际”的本质特点,让学生真 正实现“交际”呢?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乐于表达 口语交际是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一定的情境 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 激发思维与口语表达的外部条件和动力源; 和谐民主的氛围则是大胆进行口语交流的前提。这种言语交际活 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不能称之为“交际” 。因此,我们在 进行口
50、语交际教学中, 应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 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似的感觉,激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让学生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在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如何创 设交际情境呢?语文课程标准上列出了许多创设的方式:陈 设相关的实物、绘制有关情景的图画、制作必要的道具、展播录 相节目、播放录音渲染气氛、教师或学生的语言描述和表演等。 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练习七的口语交际-临别赠言一课的教 学中,我就巧妙地创设了情感画面,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各 自的角色之中,并在交流过程中找到了情感的共鸣点,使他们言 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序。我在教学这一课时是这样设置情 境的,我生情并茂地对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