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1718777 上传时间:2021-09-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11 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时间:时间:75 分钟分钟满分:满分:100 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 1900 年 6 月 2 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 大刀和旗帜。 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2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

2、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 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 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洋务运动中,李鸿章独自创办了一个金陵机器局,与曾国藩合作创办了一个江南制造局,扩建了一个 天津机器局。当时,李鸿章参与军工企业建设的最初目的是() A自强B求富C海权D育人 4下图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中、日、朝、俄四国关系的漫画。该漫画表明() A沙俄改变对华政策 B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C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D清政府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 51740 年,中国 1 两银换 8

3、00 文铜钱,而到 1828 年时,1 两银在直隶值 2500 文铜钱,在山东值 2600 文 铜钱。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 A正常贸易持续入超B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第 2 页 共 11 页 C鸦片走私无法禁绝D商品市场普遍萎缩 6有人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这 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 B侵略者的目的在于占据中国的市场和掠夺财富 C推进到清朝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D外国侵略者以武力的方式达到其目的 8

4、“日本对辽东半岛永久占领,必将招致日本与各方冲突,希望日本政府能够善体此意,保全名誉。”此处 “各方”指() A俄德法B英法美 C德美法D俄英德 9明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已经有了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但是具有诱发作用的鸦片战争往往被确定为 中国进入近代的起点,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的规模大时间长 B中西方之间开始文化交流 C中国出现近代化生产方式 D中国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10一个曾在中国海关任职的英国人说,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黄金国其 中许多人都是属于这样一种类型的: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走私犯禁,一切都不顾忌,就是行凶杀人,也在 所不惜。”这一情形开始于() A

5、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1“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段话描述的是哪个条约签订之后中 国的状况()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 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 121898 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 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第 3 页 共 11 页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13康輶纪行中,阐述了英法历史、英印关系、英俄关系,以及印度、尼泊尔、锡金入藏交

6、通要道 等,并建议清政府提防英国侵略西藏的野心。这部著述与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相似的是() A推动清政府放弃闭关自守政策 B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面对民族危亡,探索救国之路 D促使人们普遍面对现实 14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极平梧,二千里中,几 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 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仍B社会治安混乱 C土地兼并严重D官吏贪暴腐败 15义和团散布揭帖宣传,“(中国的)混乱扰攘均由洋鬼子招来,彼等在各地

7、传邪教、立电杆、造铁路,不 信圣人之教,亵渎天神,其罪擢发难数”“今天不下雨,乃因洋鬼子捣乱所致”。这说明义和团() A盲目排外B斗争方式单一 C崇信儒学D缺乏科学革命理论 16下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研究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签订及对社会影响的几段史料。据此他要论证 20 世 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 (慈禧)太后抓住美国公使夫人的手抽泣哽咽说进攻使馆是极大的错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 心”。 在德军驻守区域,商店重新更名为“德昌”“德兴”“德隆”的比比皆是。 1898 年,梁启超等上书请废八股,时人闻之,如丧考妣并拟殴上书人。条约规定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 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 5 年,没有遭到任何

8、反抗 A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 B用西方民主与科学去唤醒民众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侵略 D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4 小题,小题,17 题题 13 分,分,18 题题 14 分,分,19 题题 13 分,分,20 题题 12 分,共分,共 52 分分) 17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 材料: 材料一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 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 卸巨炮机件以

9、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 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 第 4 页 共 11 页 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材料二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 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 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 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

10、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3)结合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此前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控制了东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活动,当欧洲人进入这一片领 域的时候,他们并没有特别的优势,中国人也只是把欧洲人视为必须容忍的竞争对手,而不是一个入侵 者,这与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景象非常不同,这种均衡一直到 19 世纪中期才被彻底击破。 材料二2010 年 7 月 2

11、628 日,美韩在黄海水域进行军演。由于黄海演习地点靠近中国,部分中国 民众反应激烈;中国外交部和中国军方也相继表态,反对此次美韩黄海演习。 材料三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 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 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略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 狮,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 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

12、与 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均衡”被打破的标志,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的转折”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为什么中国从官方到民间激烈反对美韩黄海军演。 第 5 页 共 11 页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人以为在华通商所遇着的困难都是广州地方官吏作出来的。倘若有法能使乾隆知道,他必愿 意改革。1792 年正是乾隆帝满 80 岁的一年,英国乃派马戛尔尼侯为全权特使来华。英政府给马戛尔尼的 训令要他竭力迁就中国的礼俗,惟必须表示中英的平等。在乾隆帝方面,他也十分高兴迎接英国的特使, 但是乾隆

13、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跪拜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答应。中国 不接受他的条件,也就拒绝行跪拜礼。乾隆帝很不快乐,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天津谈判中,中方谈判者桂良争辩说,外交使节驻京于天朝体制不合,对此额尔金的助手李泰国 直截了当地宣称:“你们将肯定会看到,这项条款既对我们有好处,也将对你们有好处。 良药固然苦口, 但后效极佳。我的态度越是严厉,我对你们的贡献就越大。”1858 年 6 月 11 日,李泰国警告说,除非即日 接受条款,否则将进军北京。桂良别无他法,只得同意让英国外交代表驻京。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中国驻外使馆设

14、立后,又相继在一些国家的商埠设立领事馆,以保护中国侨民的利益。光绪三年 清廷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首先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清廷于光绪十九年采纳薛福成的建议,为 照顾旅外侨商归国居住方便,废除了海禁旧例,颁布新章程,允许“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 一概准由出使大臣或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谋生,置业与内地人民一律看待,并听其随时经商出 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据材料一指出马戛尔尼特使来华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未能实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三表明清朝外交发生了很大变化。概括其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述。 第 6 页 共 11 页 20阅读下列材料,回

15、答问题。 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 范书义等中国近代史新编 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 材料三义和团各坛场,均门前树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 材料四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 黄曾源义和团事实 (1)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四反映了义和团对待“洋人”和清政府的态度如何?说明理由? (3)义和团为什么要拆电线杆和铁路?你怎么看待此做法? (4)针对材料一中的状况,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运动? 参考答案 一、

16、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第 7 页 共 11 页 1C 【解析】从材料中提到的时间和地点,可知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 19 世纪末在 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帝爱国运动。1900 年 5 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凶八 国组织联军,在西摩尔的率领下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而发动侵华战争,因此,答案为 C项。 2B 【解析】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人并不能“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故 A 项错误;拿破仑三世于 1870 年被俘并下台,据此可排除 C、D 两项;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17、而天津条约 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人可自由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故 B项正确。 3A 4D 【解析】漫画显示,西方人认为当时日本和中国争夺朝鲜,而俄国则蠢蠢欲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 的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中国出兵朝鲜是宗主国的责任所在。从这一角度分析漫画可知,西方人眼中的东 亚是弱肉强食的局面,说明清政府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D 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涉及沙俄的对华政策,排 除 A 项;甲午战争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并未发生变化,排除 B项;C 项通过漫画无法体现,排除。 5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与铜钱比,白银不断升值,结合所学可知,19 世纪时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以扭转贸 易逆差,从而导

18、致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故 C 项正确。 6A 7B 【解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都是从东南沿海地区开始的,这是表面现象,而不是本质上的 相似之处,排除 A 项;两次鸦片战争从根本上都是因为工业革命,列强需要拓展中国市场,目的是完全相 同的,故选 B 项;战争涉及的地区,以及两次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以武力的方式达到其目的,这都是表面 上的相同点,而不是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排除 C、D 两项。 第 8 页 共 11 页 8A 9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开始沦落 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把鸦片战争确定为中国进入近代的起

19、点,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丧失 独立自主的地位,故选择 D 项。 10A 【解析】鸦片战争后 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上海成为通商口岸。1843 年,上海正式开放,英 国驻上海首任领事巴富尔曲解虎门条约的有关条款向清政府讹诈,要求划定一块纯粹供外国人占用的 居留地。1854 年,英、美、法三国领事与苏松太道订立上海英美法租界租地章程,使居留地完全成为 “国中之国”,故选 A项。 11C 【解析】A 项“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描述的是清政府成为帝国主 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而南京条约是近代 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0、,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题干描述程度不符;B 项瑷珲条约是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 加深,与题干描述程度不符;C 项 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清政府保证严禁中 国人民参加任何反帝活动,这样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与题意相符;D 项 1895 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 重破坏,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这与题干描述情景不符。 12B 【解析】由材料可知,相当多的举人反对梁启超等“废八股取士之制”的建议,

21、这说明科举改制缺乏广泛的 社会基础,故选 B 项。“断送”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A 项;梁启超等上书举人也属于知识分子群体,其政治 第 9 页 共 11 页 行为并非极为保守,排除 C 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排除 D项。 13C 【解析】“建议清政府提防英国侵略西藏的野心”与海国图志的“师之夷长技以制夷”及瀛寰志略介 绍西方政治、军事、地理、风俗的目的基本一致,都是为探索救国之路,故 C 项正确。 14D 【解析】由材料“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等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官吏鱼肉百姓,故选 D项。

22、15D 【解析】根据材料“混乱扰攘均由洋鬼子招来,彼等在各地传邪教、立电杆、造铁路”“今天不下雨,乃因洋 鬼子捣乱所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把矛头指向了外国侵略者,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爱国主 义,但不能够提出符合自身的科学革命理论,故 D 项正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在 “扶清灭洋”口号下反对一切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具有盲目排外的特点,但这不是材料内容体现的本质问 题,故 A 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义和团运动的斗争方式,故 B 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反映的义和团运 动缺乏科学革命理论,崇信儒学不是材料主旨,故 C项错误。 16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

23、约签订之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清政府成为了 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进行民主革命推翻清政府,推翻洋人的朝廷也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所以,他要论 证 20 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4 小题,小题,17 题题 13 分,分,18 题题 14 分,分,19 题题 13 分,分,20 题题 12 分,共分,共 52 分分) 17(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 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 (2)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

24、;刺激了日本军 国主义的扩张野心。 (3)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 近代化(现代化)进程。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概括。第二小问,从作战策略、军队斗志及指挥等 角度分析。第(2)问,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 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同时还要考虑到甲午战争对日本侵略野心的刺激作用。第(3)问,结合 甲午战争对中国的深刻影响进行分析,注意角度要全面。 第 10 页 共 11 页 18(1)标志:鸦片战争。 影响:中国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

25、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历史上,黄海海域发生过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战、威海卫之战。清政府战败后,被迫割地、赔 款、开埠,领土和主权遭到严重损失。带来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军演地点选择在黄海严重伤害了中国 人的民族感情,威胁中国安全。 (3)直接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间接影响:进一步惊醒了 中国人,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这种均衡一直到 19 世纪中期才被彻底击破”并结合所学可知, 19 世纪中期爆发鸦片战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 (2)问,结

26、合所学,可从黄海海域发生过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战、威海卫之战,签订马关条约,严 重威胁到中国安全等方面分析回答。第(3)问,直接影响:根据材料三“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 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并结合所学辛丑条约的影响,可从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分析总结。间接影响:根据材料三“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 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得出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9(1)目的:解决与中国通商困难的问题;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原因:文化传统存在差异:英国主张主权国家平等,清政府固守天朝上国思维。 社会经济

27、存在差异:英国工业革命开展,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对外需求不大。 (若能从外交政策等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亦可) (2)特点:由被动妥协外交到主动走向近代外交;由维护等级制的世界秩序到融入世界国家体系。 评述:认可外国公使驻京、设立驻外使馆、废除海禁旧例、实施保护华侨政策,一方面促使传统华夷 秩序解体,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推动了中外关系的近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又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 产物,不可能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20(1)19 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推行卖国政策,使民族危机加深。 (2)态度:分别是“灭”和“扶”。 理由: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28、激化,“灭洋”成为首要目标。之后必然要反清,“再与大清 闹”。这也是义和团为求发展的策略。 (3)帝国主义利用铁路等侵略掠夺中国人民,义和团借此发泄仇恨,打击帝国主义。这种盲目排外,盲 目排斥先进技术的做法是其狭隘性和落后性的反映。 (4)戊戌变法运动。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国土欲瓜分”以及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等信息归纳回答。第(2)问, 第 11 页 共 11 页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保清灭洋”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四“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从帝国主义与 中华民族的矛盾角度以及义和团运动的策略方面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打击帝国主义 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排斥西方文明以及落后性回答。第(4)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