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31 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要点复习提纲 史前时期 一、北京人的生活与生产一、北京人的生活与生产: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二、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二、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原始居民距今时间地区农业房屋样式 河姆渡人约 7000 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长江流域) 水稻干栏式 半坡人约 6000 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 (黄河流域) 粟半地穴式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原始农业的发展: 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起源: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翻土。 4.
2、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发展。 四、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四、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五、炎黄联盟:五、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夏商周时期 一、夏:一、夏: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二、商二、商 1.1.青铜器:青铜器: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工艺精美的青铜器四羊方尊 2.2.甲骨文:甲骨文: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
3、上的文字。 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第 2 页 共 31 页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西周的分封制:三、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 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 卿大夫士) 四、商鞅变法四、商鞅变法 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
4、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 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内容: 政 治 建立县制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影响大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旧贵族利益,商鞅被处死的原因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 济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实质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最能体现变法性质 奖励耕织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 免除徭役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富) 统一度量衡 军 事 奖励军功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
5、予爵位并赏 赐土地 提高军队战斗力(兵强) 5.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 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五、都江堰工程五、都江堰工程 第 3 页 共 31 页 1.修建:公元前 256 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岷江上修建了都 江堰。 2.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3.影响:消除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两千年来,一直 造福于民。 六、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六、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代
6、表人物及其思想: 姓名派别时期著作主要思想 老子 道家 春 秋 晚期 道德经顺应自然; 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可 以相互转化;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战国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 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 保 持独立的人格 孔子 儒家 春 秋 晚期 论语(由 孔 子 弟 子 整 理而成)、 春 秋 政治思想:核心思想是“仁” ;主张以德治国。 教育思想: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 教学:注重“因材施教” 。 孟子战国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战国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墨子墨家战国主张“兼爱、非攻” ,选贤,提倡
7、节俭 韩非法家战国韩非子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孙武兵家战国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秦汉时期 一、秦灭六国:一、秦灭六国: 1.秦灭六国:时间:公元前 230公元前 221 年。 2.秦朝的建立: (1)时间:公元前 221 年;(2)都城:咸阳;(3)开国皇 帝:秦始皇嬴政 3.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 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第 4 页 共 31 页 1.1.巩固统一的措施(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统一的措施(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
8、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 ;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经济上:统一货币,用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后简化为隶书; (4)交通军事上:车同轨;筑长城,开灵渠; 2.2.秦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 ,东到辽东 。 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至南海。 3.3.郡县制的实行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汉武帝巩固三、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大一统”的措施。的措施。 1.内容: (1)政治上: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 ,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 史制度,监
9、视地方官吏、豪强。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说立为 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 (3)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统一调配物 资,平抑物价。 (4)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2.影响: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 始进入鼎盛时期。 四、张骞通西域四、张骞通西域 1.西域: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五、丝绸之路五、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 (1)开辟时间
10、:汉武帝时 (2)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的大秦。 (3)商品: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出,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第 5 页 共 31 页 (4)意义:促进中外的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 :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 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 六、西域都护的设置:六、西域都护的设置: 1.时间:公元前 60 年;2.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七、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七、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1.道教:产生于东汉末期我国本土的宗教。主要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 创立的五斗米道。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1、2.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 八、医学:张仲景和华佗(东汉末年)八、医学:张仲景和华佗(东汉末年) 1张仲景(医圣) :写有伤寒杂病论 。 2华佗(神医) :发明麻沸散、创造五禽戏。 十、史学:历史巨著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作者司马迁。 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一、一、三国鼎立三国鼎立 1.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国家建立者时间都城 魏曹丕220 年洛阳 蜀刘备221 年成都 吴孙权222 年建业 二、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二、两晋南北朝时
12、期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1.西晋时,北方的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和鲜卑族(五胡)內迁中原,同汉 族长期杂居,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第 6 页 共 31 页 2.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最主要原因最主要原因)北方人大量南迁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带来了劳动力和先 进的生产技术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 越;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3.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 础。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1.鲜卑族建立“北魏” ;439 年统一北方。 2.改革原因(目的)
13、: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3.改革措施:A、494 年迁都洛阳(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文化,更好的统治中原广 大地区,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了洛阳。 ) ; B、推行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 4.改革意义(作用) :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四、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四、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南朝,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利用刘徽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 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著有缀术 ;创 立的大明历,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历法。 五、书法艺术五、书法艺术 1.曹魏时钟繇独创楷书,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 2.东晋书法家
14、王羲之,他的字被赞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集书法之大成, 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 ,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 圣” 。 中国古代史(七下) 隋唐时期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581 年年-618-618 年)年) 建立:581 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 ) 统一:589 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基本观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二、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二、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 第 7 页 共 31 页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 ,南至余杭(今杭州)
15、 。 3.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4.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5.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科举制(隋炀帝)三、科举制(隋炀帝) 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 正式创立的标志: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四、四、“贞观之治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618 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 2.“贞观之治” :626 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出现的盛世局面。 3.原因: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4.措施: (政治)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法 增加科举 考试科目(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16、,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六六、 “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 1.措施: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文化: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唐朝兴盛的原因:统治者勤于政事,重用贤才,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发 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外开放(外交政策) , 互通有无。 3.先进生产工具:曲辕犁(耕田)、筒车(灌溉);唐三彩闻名中外;长安是中国政 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有商业区和居民区坊) 。 七、鉴真七、鉴真 6 6 次东渡日本次东渡日本 1.唐玄宗时,到日本传播中国文化, 2.作用: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 (为日
17、本设计唐招提寺) 八、玄奘前往天竺取经(唐太宗八、玄奘前往天竺取经(唐太宗 ) :口述大唐西域记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 珍贵文献。 九、唐朝社会风气特点九、唐朝社会风气特点:开放,充满活力、兼容并蓄。 十十、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唐玄宗统治后期,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的一场叛乱,是唐朝 第 8 页 共 31 页 由盛转衰的转折点,907 年唐朝灭亡,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宋元时期 一、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一、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 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杯酒释兵权) 2.行政方面:在中央,削弱宰相权力;在地方,
18、安排文臣担任知州等,设通判分 权。 3.财政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二、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二、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2.表现:A、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B、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 制。 三、辽、宋、西夏、金的对峙局面三、辽、宋、西夏、金的对峙局面 1.宋与辽澶渊之盟 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意义: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政权民族建立者都城建立时间灭亡 北宋汉族赵匡胤 东京 (开封) 960 年 1127 年 (被金灭) 南宋汉族赵构 临安 (杭州) 1127 年 1276 年 (被元灭) 辽契丹耶律阿
19、保机上京临潢府916 年 1125 年 (被金灭) 西夏党项元昊 兴庆 (银川) 1038 年 1227 年 (被蒙古灭) 金女真完颜阿骨打会宁1115 年 1234 年 (被蒙古灭) 第 9 页 共 31 页 2.宋与夏和战 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后来议和:宋给西夏岁币。此后宋夏贸易兴旺。 3.金和南宋的对峙 金于 1127 年灭北宋。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史称南 宋。 抗金名将岳飞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 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 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
20、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四、经济重心的南移四、经济重心的南移 1.过程: 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开发。 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 ( “国家根本,仰给江南”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 2.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 北人南迁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 。战争战争 较少较少,社会比较安定社会比较安定。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南 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 3.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五、宋朝经济发展
21、的表现五、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的发展 (1)农业作物:引入越南的占城稻占城稻。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长江 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粮仓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 。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2.手工业的兴盛 (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 达。 (2)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棉纺织品种较多。 第 10 页 共 31 页 (3)制瓷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4)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
22、居于领先地位。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 大,设计了先进的指南针。 3.商业贸易的繁荣 第一组:市镇发展: (1)地位: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 (2)表现:两宋最大的 城市是开封和临安。城市出现早市和夜市。乡镇形成草市。 第二组:海外贸易: (1)地位: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2)表现: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设市舶司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3) 作用: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组:纸币出现:(1)原因:商贸的繁荣,流通的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 (2) 时期、地点、名称:北宋前期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23、四川地区、 “交子交子” 。 (3)地位:世界上最早的纸世界上最早的纸 币币。 (4)南宋货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六、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六、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蒙古的统一: 1206 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蒙古国) ,他 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元朝的建立:1271 年,忽必烈改号为元,1272 年,定都大都(北京) 。 七、元朝的统一七、元朝的统一 1.过程:1227 年蒙古灭西夏。1234 年,蒙古灭金。1276 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 临安,南宋灭亡。1279 年,消灭南宋残部,实现统一。 2.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
24、性的统一王朝。结束 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 基础。 (从分裂割据到大统一的朝代:秦朝、隋朝、元朝) 3.3.行省制度的建立行省制度的建立 (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 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比较:战国时期建立县制,秦朝时建立郡县制,元朝时设立行省制。 第 11 页 共 31 页 4.4.元朝对边疆的管辖措施:元朝对边疆的管辖措施: (1)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影响:这是
25、历史 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2)设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影响: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 行政区域 比较: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事务。影响:标志着新 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八、宋朝的都市生活八、宋朝的都市生活 1.北宋东京(大相国寺) 、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 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 3.传统节日如:春节(古代叫元旦) 、元宵节、中秋、端午节在宋代都有了。 九、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九、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
26、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1.1.造纸术造纸术 西汉早期出现麻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 “蔡侯纸” ) 。 意义: 为人类提供了经济、 便利的书写材料, 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 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2.2.印刷术: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 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刷术。 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意义: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 的影响。 3.3.指南针指南针 北宋时,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并传播到欧洲。 意义: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4.4.火药火药
27、 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宋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元朝广泛用于战争。 第 12 页 共 31 页 意义:火药的发明和西传,改变了作战方式,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 5.5.历史意义历史意义: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代表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对全 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一、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一、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 1.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在地方:取消行省,设立“三司” ,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 各地,巩固皇室。 3.
28、军事上: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 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4.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 查。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 5.思想上:八股取士 八股取士的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考试的内容:题目必须来自“四书” “五经” ;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 的 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考试的形式:严格规定,由八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 。 八股取士的影响: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二、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二、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 1.目的:A、
29、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主要目的) 。B、用中国的货物去换 取海外的奇珍。 (西洋:明朝时期,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叫做西洋) 2.条件: 明朝前期, 社会安定, 国力雄厚; 当时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 船上配备有航海图和罗盘针。明朝政府的支持;郑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难 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等。 3.概况:时间:14051433 年;次数:七次;经过:郑和的船队从刘家港出发, 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第 13 页 共 31 页 4.意义: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 来,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
30、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 伟大贡献。 三、明朝的对外冲突:戚继光抗倭三、明朝的对外冲突:戚继光抗倭 1.倭寇:明朝初年,日本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武装集团,经常到我国东 南沿海一带进行掠夺和骚扰,沿海人民把他们叫做倭寇。 2.概况:戚继光,组建“戚家军” 。在台州九战九捷,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 3.性质: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 4.意义: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 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四、明朝的科技名著四、明朝的科技名著 1.李时珍: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 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
31、重要的地位。 2.宋应星:科技巨著天工开物 ,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 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 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3.徐光启:农业著作农政全书 ,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 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 成果。 五、明朝的著名建筑五、明朝的著名建筑 1.明长城 (1)起止: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 (2)作用:明代的长成城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 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坚固。我们今天看到的长成城主要是
32、明长城。长城处 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使长城 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3)比较意义:它已成为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坚韧刚毅和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2.北京城 明清两朝的都城。 明朝北京城有宫城、 皇城, 内城和外城, 宫城又称紫禁城, 第 14 页 共 31 页 现在称为故宫,是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六、收复台湾和加强对台湾的管理(东南六、收复台湾和加强对台湾的管理(东南) ) 结合史实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 隋唐时,称台湾为流求,台湾和内地的联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
33、展。 元朝时,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 清朝时,1662 年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 年清政府进入台湾, 1684 年(康熙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 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 一个行省。 七、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七、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西南)西南) 1.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 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 “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 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2.雍正帝时(1727 年)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 了对西藏的管辖; 3.1793 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标志着中
34、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 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4.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元朝: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一部分,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加强对西 藏地区的管理。 八、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西北)八、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西北) 1.康熙平定蒙古噶尔丹叛乱,稳定西北部边疆地区。 2.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 3.设置伊犁将军, (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驻军设哨,加强 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4、请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西汉:汉武帝派张骞两通西域,使新疆
35、地区与内地往来日益密切; 前 60 年西 汉设西域都护,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第 15 页 共 31 页 清朝: 康熙平定蒙古贵族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九、九、归纳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主要措施和方法:归纳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抗击外来侵略: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镇压分裂势力: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 加强行政管理力度:如设伊犁将军、驻藏大臣,设台湾府。 确立册封制度: 清朝确立了对历代达赖、 班禅的册封制度,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十、
36、政治上: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十、政治上: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 1.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达到顶峰的表现) 。 2.大兴文字狱(兴盛的时期:康熙、雍正、乾隆) (1)目的:为加强君主专制 (2)危害: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 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 封建社会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西汉:汉武帝“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 3、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十一、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政策十一、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认为无
37、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清 政府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 自己的统治。 2.表现: 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强迫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 许出海。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对来船的数量、通商口岸地点等都有严格的 规定。只留广州一地为通商口岸,只准广州十三行经营管理贸易。 3.影响: 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消极:清政府闭关 自守, 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 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第 16 页 共 31 页 4.启示: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
38、进步,闭关锁国是 一种消极的政策,只能导致落后乃至最后的挨打。 5.提示: “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交流,而不是绝对禁止。 6.中国古代对外开放的例子: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辟;唐朝时谴唐使、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体现了唐代对外开放的政策;明朝郑和下西洋加强对外交 流。 十二、十二、京剧:京剧: 1790 年,由徽商出面组织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调不断吸收昆曲、 秦腔、 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 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京剧诞生。 第 17 页 共 31 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期中测试卷 一、一、单项单项选择题选择题(
39、40 分分) 1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有着悠久的历史。曾在这里生活的我 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21929 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下 列关于这一原始人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一带 B生活在距今约 170 万年 C用磨制石器,处于新石器时代 D迄今世界上该处遗址内涵最丰富 3据考古发现,河姆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 A建造干栏式房屋B种植粟 C铸造司母戊鼎D使用甲骨文 4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 动上述演进的
40、主要因素是() A生产工具的改进B种植技术的改进 C自然环境的变迁D建筑技术的发展 5每年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华夏儿女齐聚陕西,共同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 祖。他们祭拜的是() A黄帝B蚩尤C周武王D秦始皇 6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制历时,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A燧人氏B伏羲氏C黄帝D炎帝 7 礼记礼运中记载: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什么制度使 “大同社会”被打破() 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选举制 8为巩固“溥天之下”的王土,西周统治者实行()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9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司母戊大方鼎(如图
41、,有学者认为应称之为后 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102019 年 10 月 20 日,字酷2019“司母戊鼎”杯国际汉字艺术设计大赛作品展暨“创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第 18 页 共 31 页 意生活”汉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开幕式在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举行。中国 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而又比较成熟的文字是() A楷书B行书C甲骨文D金文 11 史记太史公自序载: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 稷者不可胜数。 ”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42、)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 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 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崩溃 12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先后称霸,出现了“春秋五霸” 。请问“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 () A晋文公B秦穆公C楚庄王D齐桓公 13许多成语典故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 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A诸侯争霸兼并B王室衰微 C经济发展D新经济秩序确立 14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 法() A奖励生产B加强刑罚 C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D确立县制 15 “圣”的繁体为“望” ,上
43、左有“耳”以表闻道,通达天地之正理;上右有“口”表以宣 扬道理,教化大众;下边的“王”代表统率万物为王之德,德行遍处施行。下图所示内容中 的“圣人”是指()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 16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 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材料中的核 心主张是() A “无为而治”B “法不阿贵” C “重农抑商”D “施仁政于民” 17秦统一全国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这说明秦朝() A延续分封制度B增强地方势力 C恢复社会经济D实行中央集权 18历史课本剧应符合基本
44、史实,不背离学科的严谨性。下面是某班同学编演的秦朝历史课 本剧的有关信息,其中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秦始皇派御史大夫蒙恬修筑长城 B商人携带半两钱到陇西郡做生意 C各地郡守均用小篆书写告示 D农民缴税时用相同容量的“斗” 19秦“奋六世之余烈”才统一天下,为何仅仅十几年就分崩离析?后人给出相同的答案 第 19 页 共 31 页 秦亡于暴政。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秦暴政的表现() A繁重的徭役B森严的等级制 C沉重的赋税D严苛的刑法 20下列战役中,决定着秦王朝失败命运的战役是() A垓下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60 分分) 21图片是鲜活的历史。阅读图片,回答
45、问题。 (12 分) (1)图 1 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该头像反映的是哪一原始人类? (2)图 2 和图 3 是我国原始农耕居民的房屋样式,请分别说出相应的原始农耕居民。他们 的房屋样式为什么不同? (3)图 4 是在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中出土的镶嵌绿松石的铜牌,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 进程。该遗址的名称是什么? (4)图 5 为殷墟遗址,此遗址是哪一朝代的都城遗址? 2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0 分) 材料一材料一西周等级示意图(如图) 材料二材料二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 断地进行争霸战争。 材料三材料三春秋战
46、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 见,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1)西周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与西周实行的哪一制度有关?西周时,该制度发挥了怎样的 积极作用?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到春秋时期这一制度的负面影响已经非常突出,出现了诸侯争 霸的局面。那么,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全面而准确地看待这一时期的争霸战争呢?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说出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 , 第 20 页 共 31 页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为政以德” 。这位思想家也是一位教育家,请列举出至少 两条他的教育思想。 23顺应历史潮流的改
47、革定能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 分) 材料一材料一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做霸主,相互征战, 史记记载, “春秋之中,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战国时期,经过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后,逐渐形成了七个实力 强大的诸侯国。各国统治者竞相改革,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春秋时期的典型时代特征是什么?战国时期,各国统治 者竞相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材料二某改革规定:宗室凡没有军功的,不得列入宗室的属籍,不得享受贵族特权;斩敌 军官一人,赏爵一级,田一顷,宅地九亩;合并乡村城镇为县,县设令和丞,由国君任免, 代替了以往的分封采
48、邑制。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提及的改革内容。 (至少答两点,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三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 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次改革?材料中“坏井田,开阡陌”是指改革中的什么措 施? (4)用材料三中的一句原话来说明这次改革的影响。 24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2 分) (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2)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第 21 页 共 31 页 (3)最后完成“扫六合”的是哪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能够“扫六合”的
49、最主要的原因是 什么? (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 800 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 170 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 个诸侯国,到公元前 221 年,实现了“四海一”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 趋势?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 分)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李白 材料二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 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三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 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史记秦始皇
50、本纪 (1)材料一中李白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后建立了怎样的国家? (2)材料二中所述内容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4)从秦朝的兴亡史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 一、选择题 1A生活在距今约 170 万年的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 古人类,故选 A。 2A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一带,距今约 70 万20 万年,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处于旧石器时代,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 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 址之一。故选 A。 3A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约 7000 年的长江流域,主要种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