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整体解读教学规划建议与各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1724365 上传时间:2021-09-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整体解读教学规划建议与各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整体解读教学规划建议与各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整体解读教学规划建议与各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9页 共19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整体解读教学规划建 议与各课教学设计 整体解读关于人文主题整体解读关于人文主题 “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心上。 ” 当金色的秋天悄然来到学生们身边, 第二单元正好非常契合地设计了 “金秋时节”这一人文主题。本单元围绕人文主题“金秋时节”编排 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表现“金秋时节、美好光景”的古 诗和现代文, 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 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与这一主题前后关联的主题分别有:“自然四季”(一上第四单元) 、 “夏天” (一下第六单元) 、 “春天” (二下第一

2、单元)和“四季之美” (五上第七单元) ,可见,关于自然四季的主题始终贯穿于小学的各 个阶段。 本单元编排了四课,分别是精读课文古诗三首 、 铺满金色巴 掌的水泥道 、 秋天的雨以及略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 。从古 代与现代、诗歌与文章、视觉与听觉等不同角度展现了秋天别样的风 景。 古诗三首 从历史的角度描述了古代诗人在金秋时节的所思所 感,是古代文人眼中的秋景,或咏景言志,或借景劝勉朋友,或表达 思乡怀旧之情;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则以儿童的视角,描述了 深秋时节铺满金色落叶的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景; 秋天的雨从多 个不同角度描绘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金秋时节; 听听,秋 第19页 共19页

3、 的声音描写了金秋时节大自然的各种声音。编者试图打破时间和空 间的界线,最大程度地让学生感知到不同年龄、不同时代、不同境遇 下不同的人对于金秋时节的别样理解。 关于阅读训练要素 选编这一组诗文, 不仅是通过人文主题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 趣和自然意识,更是要借助美文美景来落实具体的阅读要素,即“运 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纵观一至六年级的语文要素,我们可 以发现围绕词语理解和积累这一相关范畴进行的阅读要素训练集中 在低中段教学中,这些阅读训练要素都指向了自主阅读方法的培养。 册序册序单元单元阅 读 训 练 要 素阅 读 训 练 要 素 一 下第 三 /六 单 元联 系 上 下 文 理 解

4、 词 语 意 思 。 二 上第 四 单 元联 系 上 下 文 和 生 活 经 验 , 了 解 词 句 的 意 思 三 上第 一 单 元阅 读 时 关 注 有 新 鲜 感 的 词 语 和 句 子 。 三 上第 二 单 元运 用 多 种 方 法 理 解 难 懂 的 词 语 。 三 上第 七 单 元感 受 课 文 生 动 的 语 言 ,积 累 喜 欢 的 语 句 。 三 下第 七 单 元运 用 多 种 方 法 理 解 难 懂 的 句 子 。 从表格中各单元对应的阅读训练要素看,可以发现,关键要素的 展开遵循“关注理解感受积累”的阅读认知加工规律、 “单一 方法到综合运用”的方法习得规律、和“从词到句

5、迁移”的语言发展 规律,整体上是循序渐进的。对照课文及课后题可以发现其内在联系 及程度变化。例如: 1、从阅读认知加工的角度看,三上第一单元“阅读时关注有新 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要求学生能在阅读中注意到文中有新鲜感的词 句即可,不必过多理解。这里的新鲜感并未道明,但我个人觉得有新 第19页 共19页 鲜感的词句应当不仅仅指传统意义上的好词好句, 而是指或运用了恰 当的修辞手法, 或有与众不同的说法或想法, 或能够引发读者的想象, 或能够引发读者情感共鸣的词语和句子。在此阶段,学生进入到阅读 中的生词识别过程,这是理解词语的前提。 三上第二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要求学生在关 注

6、词语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词语, 从而在阅读过程中进入到生词猜测 和理解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理解词语的基本方法并能够 在阅读中实际运用这些方法,如“查字典” 、 “借助图画” 、 “联系上下 文” 、 “联系生活经验” 、 “向他人求助”等。不过这一阶段更强调词语 的理解,对词语的作用不必过多要求。 三上第七单元“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是要求 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进行深层加工。此时,学生只是单纯理解词 语的意思还不够,他需要把词语放在文本中,体会词语在文本中发挥 的具体作用,即词语的运用是为什么且如何使语言生动的。换言之,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既是读懂词句的基础

7、,当然也是判 断、体会语言表达是否生动的基础。此时需要学生能够在词语理解的 基础上感受词语使用的妙处。 三下第七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要求学生将理 解词语的方法迁移运用到理解句子中去,实现“从词到句”的迁移提 升。自此,学生已初步掌握理解难懂词汇、难懂语句的方法,为高段 的文本深层理解奠定了基础。 2、从方法习得角度看,“难懂词语”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无 第19页 共19页 语境时难以搞懂的词语,一种是在有语境时难以搞懂的词语。低年级 对于该要素的训练侧重于有语境的情况,因此一下、二上的教学均安 排介绍了依托语境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经 验”。如树与喜鹊 (一

8、下第三单元)泡泡语中提到:“读完这一 自然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这就是在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而到了中年级,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 查字典的基础上,该要素的训练要求有了进一步的延展和提升,要求 学生能够在有或无语境的条件下,综合运用借助插图、借助注释、查 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多种方式理解难懂的词语,选择 合适的方法,并逐步做到迁移运用,学会独立阅读。 “掌握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词语” 是小学阶段学生必备的阅读策略, 服务于理解文章内容,是低年级、中年级的阅读训练要点,需要有计 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综上所述,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可以细化为以下三个

9、学习目标: 1.阅读描写秋季风景的文章, 能够捕捉秋天里能够表现出美感的 事物,发现秋天的美,体会到金秋时节的魅力,感受自然之美,季节 之美; 2.理解并尝试运用借助插图、借助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感受到这些方法给自主阅读带 来的便利; 3.迁移运用, 在阅读实践中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帮助理解,形成良好阅读习惯。 第19页 共19页 关于表达训练要素 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是“学习写日记” ,与之相关联的是四上 第三单元“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 日记是三年级习作起步练习的一个重要形式, 日记具有选材灵活、 写法自由的特点,学生可

10、以无拘无束地记录自己的生活。本单元表达 训练要素的编排,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初步学习积累习作的 素材, 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这和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也十分契合, 学生恰好可以借助日记的方式来捕捉秋季中美的因子,实现从美的生 活境遇中来,再到美的生活创造中去。因此,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 可以细化为以下三个方面: 1.了解日记是记录生活中的人、事、景、物,表达心声的一种形 式; 2.能将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情用日 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养成留心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 3.能关注日记格式是否正确,日记内容是否通顺。 教学规划建议教学规划建议 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所指向的

11、学习目标, 可以这样规划整个单元 的学习活动:板块一的单元开启课,链接生活,调动学生的真实感受 和经验,将金秋时节的人文主题自然地与学生的情感相融合,引导学 生走进秋天,发现秋天,感受秋天之美,激发阅读兴趣,开启一段秋 日之旅;板块二开展自主预习,引导学生扫除字音障碍,通读单元课 文, 并在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对感觉难理解的词语进行标记; 第19页 共19页 板块三,让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从已有学习经验和阅读体验出 发,结合注释,在师生互动的课堂学习中,进行诗文的深度学习;板 块四,从课文中的情境回到现实中的情境,进行习作练习,培养用日 记记录生活的习惯。 整体的教学活动可以围绕“

12、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和“从自己到 他人再到自己”的体验顺序这两条线开展。其中,学生整体的学习过 程主要以“从自己到他人再到自己”的循环体验式为主,而具体课文 的学习则可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展开,形成一条关于金秋时节的 时间流,引领学生来一场古代和现代的秋日碰撞。 四个板块的课时划分如下: 第 1 课时聚焦板块一、板块二的学习任务,自主阅读标记在课上 未能完成的,课后继续完成。 第 2-7 课时聚焦板块三的学习任务,其中古诗三首与铺满 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各两课时, 秋天的雨与听听,秋的声音 各一课时。语文园地的内容学习融入课文学习过程中。 第 8-9 课时聚焦板块四的学习任务,习作两课时。 下面

13、是每个板块的活动设计建议。 关注有回顾有关描写秋天的诗 文;激活经验,聊聊自己熟悉的自然中的春夏秋冬;用喜欢或擅长的 方式记录身边秋天的美。 板块一:链接生活,调动学习兴趣 1.人文主题导入:一年四季,季季美丽。你能用哪些不同的词语 来形容不同的季节?(链接链接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一小题) 第19页 共19页 说到季节,我们现在正值秋季,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自主 阅读导语页文字和插图,了解本单元主题“金秋时节”。结合已有生 活经验和最近的观察,谈一谈自己在秋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 做过的事情。 ) 2.积累一些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链接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 , 并尝试在无语境情况

14、下理解词语,说说词语的意思。 3.了解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和习作训练要素, 在接下来的预习和课 堂互动中,有意识地关注难懂词汇,思考理解词语的方法,注意日记 的作用和方式,培养写日记的习惯。 (1)读懂单元语文要素的含义,明确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比如:阅读训练要素“掌握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词语” 。 什么样的词语属于“难懂词语”?(引导学生联想第一单元中 的新鲜感词句,并结合阅读经验,由此进一步明确难懂词语具体指什 么) “多种方法”指什么?(联系已有学习经验,并进行设想) 再如:表达训练要素“学习写日记” 。 什么是日记? 为什么要写日记,有什么作用? 日记可以写什么? 可以在本单元开始时, 从发现

15、秋天的美入手, 引导学生走进秋天, 发现秋天,留心观察,尝试记录自己每天的发现和收获,为日记的写 作教学做好准备,提供素材。 (正值秋季,你在秋天发现了什么?) 第19页 共19页 此时不必告诉学生日记格式,只保证学生每天记录即可。在本单元课 文学习之后,请学生分享自己眼中和笔下的秋天之美,并据此介绍日 记这种写作形式、和相应的要求。之后请学生按照日记的格式要求修 改润色。 (2)明确自读课文时的预习重点和要求,即通读单元课文时, 要关注什么,具体做什么。比如:把自己理解的有新鲜感的词句和难 懂词语标记、圈画出来,借助先前的学习经验,自己先想一想可以如 何理解这些词语。 板块二:自主预习,关注

16、文中词语 1.随文圈画自学每课生字词,标清字音,标记不会读的生字词和 多音字,查字典; 2.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标记在阅读时难懂的词语,试着和 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学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1) 结合注释读 古诗三首 , 圈画其中的难懂字词, 尝试理解; (2)通读现代文,用波浪线画出其中有新鲜感的词句,用小三 角等符号标记难懂词语, 联系已有学习经验, 思考如何理解难懂词语, 以备课堂上对话交流。 板块三:深入学习,落实阅读要素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这一目 标需要在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学习, 并尝 试运用。同时,除了这一语文要素外

17、,还要注重优美语言文字的积累 与运用,读写结合,例如积累秋天的雨中的第 2 自然段,试着写 第19页 共19页 一写自己放学路上的风景等。 一一、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秋天有硕果累累,金桂飘香,也有秋风瑟瑟,落叶纷纷。在这样 一个是一个充满矛盾又分外和谐的季节, 秋天能以其具有鲜明特点的 自然景观,从古至今都激发着人们的情思。现在让我们穿越千年的光 阴,去看看古代诗人眼中的秋天是何光景。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请学生汇报读,展示自主预 习的效果。 2.二读古诗,交流秋景:结合课后第二题,请学生根据具体诗句 判断诗歌所描写的季节,在自主阅读、交流发现的基础上,找出“寒 山、枫林、霜叶、

18、荷尽、菊残、橙黄橘绿、萧萧梧叶、秋风”等典型 景物。 (1)边读边想,将诗中描绘的景物圈画出来。 (2)交流汇报,简单谈谈这首诗的描写的风景基调。 3.细读古诗,感受诗意: (1)带注释读,请同学们一边读诗,一边看注释,结合词语,理 解诗句的意思。先小组交流,之后全班分享,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用 多种方式理解词义(注意不同的词语,理解方式不同,有些不能生硬 直译,要灵活处理。 )例如: 单纯借助注释:如“坐”表示因为,进而理解“停车坐爱枫林 晚”的意思是“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 。 “促织” 指蟋蟀,所以该句意思是“儿童用细竹棍逗引蟋蟀” ; 第19页 共19页 注释+生活经验:

19、如“白云生处有人家”结合注释可知“生” 是“产生”,但学生可能不理解白云产生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人家,这 时我们就要借助生活经验去理解, 这里的白云应当不是指天上的白云, 而是做饭产生的炊烟。炊烟产生的地方一定有人家,由此,该句就十 分合理了。 再如, “擎雨盖”的“擎”由注释可知是“举着” ,再结合生活经 验,可知荷叶败尽,就像一把遮雨的伞。所以“擎雨盖”实际指的应 该是荷叶。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体会诗人表达的不同感情。 结合生活经验:如“斜”从字面意思来看“歪斜,不正” ,结 合生活经验可知,石径斜指山间的小路弯弯曲曲。 再如“橙黄橘绿”从字面意思看是橙子变黄,橘子青绿,联系生 活经验可知,

20、橙黄橘绿的时候正值秋季,所以这个词指秋天。需注意 的是,该词不仅限于指秋天,此处还另有深意。 (3)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诗句画面,进入 情境。并结合自身感悟,进一步感悟诗人借秋景所要表达的情感。 山行前两句和后两句描绘的风景一样吗?有什么不同?面 对这两种不同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从中我们能够诗人的什么情 感? 山行一诗,前两句的秋景并不出彩,是在寻常不过的景象。 但平凡之中蕴藏着不平凡,落日余晖下,经霜后的枫林如火如荼,每 一片叶子都像燃烧的火焰,比二月的春花更红艳。诗人停下车来,静 对这自然生命的壮观,心里充满感动,不由得发出赞叹: “霜叶红于 第19页 共19页 二月花”

21、!这不只是美的联想,色彩的比较,更是生命的礼赞。在寒 山的萧瑟背景上, 红胜二月春花的枫叶洋溢着旺盛的生机和无穷的生 命力。面对如此震撼的场景,诗人心中自然升起情思,表达了对自然 和生命的热爱,体现了诗人豪爽乐观的精神状态。 赠刘景文前两句写的是“荷尽” 、 “菊残” ,你从中能够感 受到什么?诗人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后两句说让友人记住的一年 好景是“橙黄橘绿”而非“荷尽菊残”? 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 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 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荷尽 与菊残是秋末凋落之景,橙黄和橘绿是

22、成熟之景,两相对比之下,诗 人意在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橙黄橘绿”一词蕴含的典故来自屈原的橘颂 。因为屈原的 橘颂 ,在文人的眼里,橘就成了“经冬犹绿林” 、 “自有岁寒心” 的坚贞节操的象征。苏轼正是借橘颂之意赞颂刘景文的品格和节 操,同时勉励好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这个部分 不必深讲,可以联系苏轼赠这首诗给刘景文的背景,直接讲清苏轼这 样写的用意,就可以了。 读 夜书所见 前两句, 你有什么感觉?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你在冷清寂寞的秋夜里,会想到什么?诗人想到了什么? 前两句写自然环境,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 不定、凄怆落寞之感;

23、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思念家中小儿此 第19页 共19页 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挑逗斗蟀。一悲一喜,一实一虚,更显游子流 浪天涯的孤寂无奈、强烈思亲之情。 4.再读古诗,读出韵味: (1)根据意思划分节奏,读准停顿。 (223) 学生先自行标画停顿符号,之后交流; 全班在分享交流的基础上确定停顿,全班进行练习; (2)多种形式朗读直至熟读成诵。 学生自由读; 古今对译读: (可师生,生生搭配) 师:走在深秋的山里,只见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至山顶。 生:远上寒山石径斜。 师:白色炊烟飘向天空,云雾缭绕,有一户人家隐约可见。 生:白云生处有人家。 师:停下车来,只因喜爱这枫林的美景。 生:停车

24、坐爱枫林晚。 师: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生:霜叶红于二月花。 看图诵读。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看着图片,一边感受美景,一 边诵读诗句。 学生示范诵读,师生从正确、流利、有节奏、富有韵味四个角 度点评。 二二、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第19页 共19页 古人眼中的秋天是富有生命力的,是收获的,充满希望的,同时 也是萧瑟冷清的,是回忆绵长的。同样一个秋天,在不同人的眼中, 会有不同的感觉;同样的梧桐叶,给叶绍翁带来的阵阵凉意,给张秋 生带来的却是充满童趣的欢喜。现在,让我们从古代走到现代,跟随 这一片梧桐叶来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 1.预学反馈,梳理文脉: (1

25、)自主阅读课文,学生汇报读,展示自主预习的效果。教师 讲解重点字词的发音和书写。 如多音字“铺”、 “熨贴”、 “凌乱”、 “雨靴”等。 (2)梳理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我走在()的水泥道上,看见一个个()的水洼。水泥道上() 落叶() ,它们排列() 。我穿着一双小雨靴,像() ,在金黄的叶丛 间蹦跳。如果不是我怕() ,我会走得很慢很慢。 一夜秋风, 一夜秋雨。 天放晴, 我去上学看到的美景: 先写 () , 再写() ,接着写() ,最后写() 。我觉得水泥道真美! A 整条水泥道 B 我走在水泥道上的心情 C 掉下金黄的叶子 D 每一 片落叶 2.交流分享,理解词语:请学生分组介绍“雨

26、后天气”和“水泥 道美景”,找出关键词语。 (1)先组内交流这两部分的语句,根据圈画的词语,尝试运用 方法理解。 (2)学生汇报交流成果,教师根据学生找到的词句,相继进行 第19页 共19页 理解难懂词语方法的教学。 如“明朗”一词,可以利用近义词“晴朗”理解;可以联系生活 经验,知道一般下过雨后天气格外晴朗;也可以联系上下文,引导学 生读读第二自然段“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放晴” ,再读读第四自 然段“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 小小的蓝天” ,学生不难发现其中的“放晴” 、 “一个亮晶晶的水洼” 、 “一角小小的蓝天”等词语就解释了“明朗”的意思。 再如“凌乱”

27、联系前一句“排列得并不规则”来理解;也可以看 插图理解;还可以结合生活来理解其意思便是不整齐、杂乱。 还有“熨帖”一词,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发现“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和“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可 以帮助理解。 (3)尝试总结借助注释、借助插图、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 系生活经验等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方法, 并在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中 进行总结。 (链接语文园地交流平台) (4)结合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中第二题,进行练习。 3.仿照例文,尝试写话: (1)自主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自报家门片断,初 步感受不同的写法。 课文:对一种景物进行细致的描写。链接文:对多种景物进

28、行简 略的描写。 (2)尝试写话。 第19页 共19页 回顾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物。 同桌互说。选择其中一种写法,试着说一说。 生写话,师生点评。 三三、 秋天的雨秋天的雨 秋天,除了有落叶,还有什么呢?陶金鸿说还有秋天的雨。 “秋 天的雨” ,会是什么样神奇的雨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1.汇报读,反馈预习情况。教师相机指导个别字词的发音,并进 行字词识记。 2.再读课文,理清整体结构。 (引导学生抓住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来回答) (1)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 从每个自然段中找一两句话来概括这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 1 自然段: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第 2 自然段:秋天的

29、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第 3 自然段: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第 4 自然段: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 天快要来了。 第 5 自然段: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 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方法拓展: 我们发现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概括了这一段的主要 意思,这样的句子我们叫它总起句。总起句能让我们更轻松地读 懂整段话。 】 第19页 共19页 (3)读一读第 2、3、4 自然段,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雨的 呢?(引导学生抓住段落关键词语,以填空的形式概括作答。 ) 作者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主要 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缤纷的色

30、彩、好闻的气味(丰收的景象) 、动 植物准备过冬的景象。 3.细读课文,理解词语,积累语言。 (1)自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第一句与后面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和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班上交流发现,领会总分的构段方式(围绕 中心句写具体的方法) 。 (2)细读第二段,通过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五彩缤纷”的意 思。 教师读第一句,强调“五彩缤纷” ,请学生读后面的内容,并 思考: 大方的秋雨姑娘把颜色都给了谁?引导学生关注描写不同色彩 的词语。 秋雨姑娘把()给了() 。 黄色银杏树红色枫树金黄色田野橙红色果树 紫红、淡黄、雪白菊花 请学生交流对“五彩缤纷”的理解(借助旁边泡泡语) 。教师 相机引导学生总

31、结方法。 “五彩缤纷”的意思是颜色种类繁多。从课文中我们看到了黄色 的银杏叶、火红的枫叶、金黄的田野、橙红的果实、多彩的菊花 联系段落具体内容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第19页 共19页 可积累“五彩缤纷”的近义词。 多姿多彩、五光十色、缤纷多彩、绚丽多彩、五彩斑斓 (3)出示秋天色彩绚丽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师相机点拨重点语句。 如: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先问问学生喜欢的原因,再指名不 同的学生朗读,引导学生抓住“像小扇子” “一把把” “扇哪扇哪” , 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 ) 作者把银杏树的叶子比成了一把把

32、小扇子, 这样写不仅让我们感 觉更生动、更形象,更能表达作者对秋雨和银杏树的喜爱。 “一把把” 表明不是一片树叶,而是很多很多树叶,这么多小扇子一起扇,可不 就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吗?“扇哪扇哪”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银杏树叶在 阵阵秋风中快乐起舞的情形,多美的画面啊! (4)学生自读欣赏三、四自然段。先独立阅读,运用学习第二 自然段的方法欣赏语言,再同桌或小组分享自己的体会。 4.分享交流,感受语言的丰富性。教师先引导学生发现三、四自 然段和第二自然段写法的不同,然后再思考交流后,结合课后第二小 题,分享自己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部分内容,说说理由。 不同的段落采用了不同的写法,使得语言更加丰富,更加生动,

33、 从而为读者带来丰富多样的阅读美感与体验。 5.仿写训练。 (1)出示句子,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第19页 共19页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这两句话句式相同,写法一样,都运用了 ABAB 式表示动作的词, 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得优美动人。 ABAB 式词语:跑哇跑哇飞呀飞呀吹呀吹呀追啊追啊 (3)出示不同事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仿写。 4、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课文熟读成诵。 四四、 听听,秋的声音听听,秋的声音 1.尝试运用之前总结的方法,自主阅读听听,秋的声音 ,继 续联系运用之前的方法理解难

34、懂的词语,积累优美的词句。 2.学生汇报分享学习成果。 3.链接语文园地“日积月累”,请学生分享对这次成语的理解, 并积累关于季节的成语,有意识地运用到日常习作中。 板块四:回归自身,记录生活体验 杜牧眼中的秋天是红色的,是平淡中蕴藏着热烈。红于二月花的 不仅是火红的枫叶,也是盛放的生命的颜色;苏轼眼中的秋天是荷尽 菊残的凋落,但更是橙黄橘绿的成熟好景;叶绍翁眼中的秋天是秋风 萧瑟的,是回忆温暖的,亦是思念情长的。张秋生眼中的秋天是可爱 有趣的,是梧叶满地,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陶金鸿眼中的秋天 是秋雨打开的奇妙世界,里面有五彩缤纷,有香气怡人,还有生灵可 爱;毕国瑛眼中的秋天是动听的,是各

35、种奇妙声音交织的协奏曲。每 一个眼中的秋天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美, 那么你眼中的秋天又是什么样 第19页 共19页 子的呢? 1.请学生分享最近几日关于秋天、 放学或上学路上看到的景物或 发生事情的记录,点评并引出日记的形式。让学生都认识到,日记可 以记多方面的内容, (像这样每天记录所见所闻所感,就是日记。 ) 2.结合习作例文,了解日记的正确格式,理解日记是为了记录生 活中的人、事、景、物,表达心声的一种形式。 3.请学生按照正确的日记格式修改之前的每日记录。 4.介绍日记的种类(根据记录的内容,还可以分为生活日记、工 作日记、观察日记、学生日记作文,也可分为心情日记,自然日记。 ) 鼓励学生尝试制作专属的日记手账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三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整体解读教学规划建议与各课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