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 届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力行近乎仁 导语: 力行近乎仁。身体力行,博物致知,砥砺才干,成就君子仁德。个人如是,社会、国家、 民族亦然。古往今来,仁人志士,擘画社会蓝图,描摹美好愿景,并终生践行,不懈努力。 力行,在苏轼的竹杖芒鞋下,在徐霞客的跋山涉水中;力行,是朱德的扁担,是袁隆平的田 间地头,是吴孟超游刃肝胆的柳叶刀;力行,在百年大党为人民谋福祉的民生中,更在中华 民族奋发有为的埋头苦干中。不驰空想,不务虚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学史崇德、学 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新征程中,重温“力行近乎仁”,使我们汲取鲜 活的力量,为我们赋能,让我们再出发! 力行近乎仁 (标题
2、即观点,文化内涵厚重。) 力行,中庸记载:“力行近乎仁。”其大意为努力实行、竭尽全力去做事就接近仁 了。原文是:“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努力行事之仁与好学 之智、知耻之勇一并成为儒者必修的三个功夫。儒家尊奉“中庸”为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主 张不偏不倚、过犹不及,但是中庸并不意味着不思进取、不求突破、迂腐保守、不作为。细 读中庸,其通篇都在告诫我们要至诚至性,率性而为,行乎当行,止乎当止,提出“博 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等很多力行、重行思想, 将力
3、行作为君子之大德。(开篇点题。以中庸名句“力行近乎仁”引出话题。) 那么,力行何以成为君子之仁德?首先,中国传统思想历来重行,并且深知“行之难”。 尚书说命中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懂得道理很容易,难的是付诸行动,所以才有 孔子主张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也正是由于做到很难,才更凸显力行者的道德品质和 人生境界。其次,德性最终要通过“行”展现出来。“内圣外王”是传统儒家的基本主张,也是 历代儒者的不懈追求。圣人之道就是要以上率下,真诚地展现自己的治世之德和经世之能, 殚精竭虑地谋事成事,化育万物,感动他人。周易中蕴含的“生生之德”“崇德广业”思想 已然表明早期儒家对力行的推崇。追求事功
4、、建功立业、敢为天下先的力行品格足以被称为 君子之“仁德”“大德”。(早期儒家的力行品格:追求事功、建功立业、敢为天下先。) 到宋明时期,力行思想得到空前发展。北宋张载先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 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将力行的人格境界提升到新的高度。这一时期,陈 亮的事功学说、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尽管在知与行上各有侧重,但是在强调力行的重要性上 却是一致的。陈亮主张“重实事”“讲实学”,致力于“济时、救国、经世、致用”。朱子语录 记载朱熹的观点:“论先后,当以致知为先;论轻重,当以力行为重。”阳明心学以“知行合一” 扬弃了“知先行后”的思想,提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5、“知行不可分作两事”的观点,知 和行是一回事,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力行才是“致良知”的真功夫,良知 之理要贯穿在具体行为和实际活动中。到近代,孙中山先生提出“行先知后”“知难行易”的知 行观,虽然与“知易行难”的传统知行观表述相异,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孙中山先生希冀通过 唤醒民众随其共图革命以实现中国之重生的政治抱负,依旧是力行、重行的中华优秀传统思 想的忠实实践。(宋明时期力行思想的发展:主张“重实事”“讲实学”,致力于“济时、救国、 经世、致用”。) 难能可贵的是,力行不是遥不可及的精神奢侈品,其早已沉淀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价值 追求和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标识。它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先
6、人们披荆斩棘开疆拓土、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艰辛创业中;它凝结在中华儿女五千多年来自强不息、艰苦 奋斗铸就的伟大精神中;它展现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对民族危机救亡图存、革命维新的艰 难探索中;它发展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敢于斗争、艰苦奋斗、不 断奋进寻求民族自立自强的伟大事业中。(“力行”的重要性:早已沉淀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价 值追求和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标识。) 新时代领路人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 未有之大变局,反复强调力行、实干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
7、们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在这个关键当口,容不得任何停留、迟疑、观望,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鼓作气、继 续奋斗。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撸起袖子加油干”“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到“行百里者半 九十”,再到“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等等。力行、实干、 担当、成事是新时代领路人一以贯之、率先垂范的政治品格,也必将激励全党同志和全国人 民勠力同心、坚毅前行,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照应开头,号召鞭策。) 来源:2021 年 5 月 25 日光明日报 作者:董冰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 在下文横线处填入合适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8、 它_于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披荆斩棘开疆拓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前 行的艰辛创业中;它_在中华儿女五千多年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铸就的伟大精神中; 它_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对民族危机救亡图存、革命维新的艰难探索中;它_于中国 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敢于斗争、艰苦奋斗、不断奋进寻求民族自立自强 的伟大事业中。 A 发端凝结展现发展 B 发轫凝结体现展现 C 发端凝聚展现展现 D 发轫凝聚体现发展 2.读写一体化训练(开放性试题) 力行,自古以来就是君子的必修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说理论和实践要相互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说实践的重要性; “及之
9、而后知,履之而后艰”,是说实践反过来可以促进学习理论知识。 作为新时期的高中生,除了学习课本知识以外,还应该适当走出校园,走出书斋,将所 学和生产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以砥砺真知,增强才干。对此,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请以“力 行”为主题,写一段文字,300 字左右。 【相关链接】 实处着力,知行合一 托之空言,不如见之实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落 实。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 们的自觉行动。 “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 用不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国家、社会、公民
10、三个不同层面的价值目标,昭之不易, 践之尤难。就此而言,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在于实践,伟力也藏之于实践。惟孜孜体认、不懈 躬行,核心价值观才能于深厚的社会基础中植根,于人人践行的良好风气中勃发。大到传承 传统文化、发扬时代精神,小到扶起“摔倒的道德”、纾解广场舞困境,行动是最好的落实。 人人认同,付诸行动,整个社会才能畅享核心价值观带来的风气之变。 当今中国,价值观念日益多元,行为选择日益多样,核心价值观担负的祛恶扬善、激浊 扬清任务更显艰巨。方此之际,更需以实干实行论英雄,坚决避免坐而论道、凌空蹈虚的误 区。试想,如果干部一边畅言法治,一边却在具体工作中罔顾民意,在市场改革中滥用红头 文件, 法
11、治中国岂不是空中楼阁?如果有人一边高谈诚信,一边却依然售卖伪劣、 抄袭论文、 注水慈善,诚信中国如何建立?如果热衷于夸夸其谈、沉迷于作秀表演,说一套做一套,核 心价值观就会在花架子、摆样子中散落迷失。“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孚人之理。”愈是抽象理 念,愈加需要具体落实,愈是知易行难,愈加需要踏实践行。在这个意义上,有知行合一, 才有核心价值观的发扬光大。 也要看到,臧否善恶是非,奖惩荣辱美丑,仅靠教育引导、德义感召还不够,没有一定 的评价、奖惩和保障机制,核心价值观建设很难获得持久的感召力和约束力。“不以规矩, 不能成方圆。”制度作为社会良性运行、文化规范有序的保证,对人的行为有着强烈的形塑 匡正效应。向实处着力,做到知行合一,就要建立和完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体 系,形成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支持、政策保证和机制保障,用刚性制度树立道德天平、引 导价值判断、规范行为取舍。 古人云,“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实干直行,是做人之本,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最响亮的语言。坚持以知行合一为原则,坚持以真章实效为目标,坚持用制度强化约 束,核心价值观一定能挺立起支撑伟大事业、引领社会风尚的精神脊梁。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