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 届高考作文与阅读:草堂 诗魂 “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去留之际,诗人常以民生丧乱 为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 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取舍之间,诗人终以寒士安危为上。如今诗圣远去,草堂 犹在,这种“以民生丧乱为念”、“以寒士安危为上”的圣人情怀应该就是杜甫终其清瘦苦寒的 一生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披文入情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细雨”、“落叶”营造出一种冷落、凄迷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的追思、痛悼的情感基调。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
2、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段为第一部分: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 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 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 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 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 了,情绪也太浓重了。(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 的观象台”,这是草堂的文化
3、意义的高度概括与形象写照。)“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 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 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顾复初的对联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 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 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这一段的最后两句 在结构上有结住上文、总领下文的作用。) 第段为第二部分:由草堂引发的观感。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 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
4、三别”,北征,秋 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 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文章列举杜甫的许多 著名诗篇,不只是为了说明杜甫诗歌写作的巨大成就,更是为了说明“文章”和“命达”之间的 关系。)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 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 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 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所谓“二律悖反”是 18 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
5、德提出的著名的悖论, 指双方各自依据普 遍承认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公认为正确的两个命题之间的矛盾冲突。杜甫志在经邦济世,却 仕途坎坷,命运凄凉。风雨飘摇,命苦运蹇之际却又成就绝代诗圣灿烂辉煌。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 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 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 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 做
6、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 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 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 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有志难申,命运坎坷。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 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这样的比喻 准确地反映了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的独特风格, 是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生活的生动写照。 “如 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
7、现实意义。)杜甫的命运就这 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 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 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朝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 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 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 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
8、人咀嚼得百味丛生。(诗坛星耀,圣人情怀。) 为第三部分:杜甫艺术与人生的“二律悖反”。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第段为第四部分: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呼应开篇,再回现实。结构完整,中心突 出。 作者:高放 文章珠玑 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 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 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 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 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 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 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思考探究 1.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2.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