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说课稿全套(附高中地理说课稿模板).doc

上传人(卖家):alice 文档编号:1793506 上传时间:2021-10-17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说课稿全套(附高中地理说课稿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2019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说课稿全套(附高中地理说课稿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2019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说课稿全套(附高中地理说课稿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2019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说课稿全套(附高中地理说课稿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2019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说课稿全套(附高中地理说课稿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91 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全套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全套 高中地理说课模板(标准格式)高中地理说课模板(标准格式)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分析一、说教材分析 1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过渡:从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教师过渡:从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 本节是高中地理必修 第 单元第 节内容,主要讲述。就高中自然 地理整个知识系统而言本节是具有强烈后续支撑作用的知识模块。如果就章节联系而言,本 节承上

2、启下,所以本节是本模块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本节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 科学研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 知识间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特点之二是:知识原理性极强。 从教材和资料中可以看出本节教学内容涵盖的时空跨度非常大,思维的链锁很长很广, 许多问题涉及到学科的前沿及人类所关注的热点,而高一学生在前面的学习内容中有涉及到 相关知识,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相关的认知,因此,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既有趣味性,又有挑 战性。 (教师过渡:根据上述教材的分析以及高一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结合指(教师过渡:根据上述教材的分析以及高一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心

3、理特征,结合指 导意见,我把本节的三维目标确定为)导意见,我把本节的三维目标确定为) 2 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师过渡: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重(教师过渡: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重 难点为)难点为) 3 说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第 2 页 共 91 页 重点: 难点: (教师过渡:为了能够充分地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重难点,我认为用一个课(教师过渡:为了能够充分地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重难点,我认为用一个课 时去处理。)时去处理。

4、) 二、说教法及学法二、说教法及学法 1、说教法及选择依据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 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竞争意 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学案导学法:在学案上提出问题让学生采取自学的方式先解决一部分知识与能力问 题,增强学生自己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 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要学习的知识。 (教师过渡:这是我在本节教

5、学设计时采用的教法选择及其依据,课堂教学中(教师过渡:这是我在本节教学设计时采用的教法选择及其依据,课堂教学中“教教”是是 一个方面,但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一个方面,但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 2 说学法指导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 教并重,以学为本”的育人观,不仅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 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运用图表: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课中,图表是 最重要的一种知识载体,在图表上可以获得很多地理信息。 (2)学会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小组活

6、动,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 学习。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总之,通过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三维目标,在活动中归纳知识, 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教师过渡(教师过渡: 那么怎么把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具体得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呢?接下去那么怎么把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具体得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呢?接下去 第 3 页 共 91 页 我将重点说说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我将重点说说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 三、说教学程序三、说教学程序 【激疑导趣】(课堂时间:分钟) 教学手段:情境教学法、图表教学 预期目标: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

7、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 生导入并构建当前所要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设疑导读】 【启思乐动】 请同学们按照课前要求分组入座,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个探究任务。 探究一(课前通过学案预习完成一部分,课堂时间:分钟):有关概念性质等问题 探究二(课堂时间:分钟)设置第一个教学高潮: 设计意图: 教育心理学上认为,在上课后第 5 分钟到第 20 分钟之间,这一段应该是学生注意力最集 中的时间。我注意到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此时便围绕教学重点,抓住教学时机,设置了第一 个教学高潮,以便利用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的特点,顺利的完成教学重点,使学生愉快地接 受地理

8、知识。 探究(课堂时间:分钟)设置第二个教学高潮: 设计意图: 第 4 页 共 91 页 教育心理学上指出,由于中学生注意力的稳定并不很长,一般在 20 分钟左右。我注意到 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此时便围绕教学难点,抓住教学时机,设置了第二个教学高潮,来引起 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激起思想上的唤醒,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求索,希望能够再次集 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愉快地接受地理知识。 教学手段:小组合作探究 预期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激 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整个课堂时间安排:根据各个学校一节课不同的时间长

9、度,根据学生在课堂活动时的具 体情况可以适当的在时间分配上灵活点、机动点。 【概括升华】 学生在我“知识小结”完成后,老师再出示板书以参考。 板书: 教学手段:合作探究 预期目标: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四、小结 本节的课堂设计,我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主线 是 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一文的粗浅认识和教学预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将 根据学生的生成,及时做出调整,以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有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 5 页 共 91 页 第一章第一章行星地球行星地球 第一节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10、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宇宙中的地球。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 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 排。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能在天体系统中确定地球所在位置, 二是结合太阳燃烧的稳定状态和大行星运轨道特征,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宇宙环境特征。这 里需要补充太阳大小长期稳定的燃烧保证地球表面长期保持适宜的温度,有利生命进化;大 小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保证地球宇宙环境的安全。这两点宜在讨论地球是特殊的行星时补充。 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

11、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要通过引导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找出地球与 其他行星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上的共性以及轨道位置和自身条件上的特性。运动特征共性 包括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结构特征主要是通过与类地行星比较得出地球在质量和体积 方面不具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主要是因为日地距离适中,所以有适合的温度;因为地球 质量和体积适中,所以能吸引住大气形成厚度、压力适合的大气层。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包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2.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作为普通的行星是与八大行星比较,

12、在运动特征上和结构特征具有共同性和相似性;作为特殊的行星是自身和宇宙环境造就了存 在生命的条件。 (2)(2)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天体系统,掌握用框图结构说明地理事物系统的方法;2. 2.通过分析图文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进而初步掌握比 较地理事物,分析和综合出地理特征的方法。 第 6 页 共 91 页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和参与课堂讨论的活动,感受到世界是物质的、普遍联系得 和运动发展的,世界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能为人类认识的,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和自 然规律的兴趣

13、,促进学生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确定的理由:是核心知识,是说明地球宇宙环境的基础。 2.特殊的行星的特殊之处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确定的理由:是地球特殊性的具体 体现,地球有了生命和人类才有可能探讨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四大圈层环境的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确定理由:学生易于从自然常识角度认识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 而难以从地球的宇宙环境探索地球为什么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二、学情分析(说学情)二、学情分析(说学情) 学生能够从各种媒体了解宇宙与地球的相关知识,但多数不系统

14、,更不能聚焦于地球的 宇宙环境这个核心上,发散度高。另外学生对宇宙的一些概念常常含糊不清,教学中有必要 进行适当的纠正。 三、说教法三、说教法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 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提问导学法:提出问题让学生采取自学的方式来解决,增强学生自己解决地理问题的 能力。 四、说学法四、说学法 运用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使学生 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第 7 页 共 91 页 五、说教学过程五、说教学过程 教师

15、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标要求 引入: 如果我们向宇宙深处的某些可 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发送地球的问候, 我们如何告诉他们我们的具体位置 呢? 为什么人类现在的宇宙生命探索仍 然没有在其他星球上找到生命?为 什么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这 节课我们探讨一下这些问题。 发散性思维 设置问题 情境,激 发探究兴 趣 引导学生读宇宙由物质组成的示意 图(图 1.1)和文字资料。 说出常见天体类型及其主 要特征。 知道天体 类型及其 主要特征 描述地球所 处宇宙环境 (在天体系 统中的位 置) 引导学生读天体系统图(图 1.2)和 文字资料。 提问:如何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 置? 提出天体系统性观念。 填充

16、在天体系统层次图 (图 1.3),找到地球的位置。 用文字描述地球所处的位 置。 培养学生 归纳能力 提问: 地球上为何具有生命存在的条 件?地球到底是一颗怎样的天体? 引导学生读太阳系模式图(图 1.4) 和八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表 (表 1.1)。 (1)说出地球在太阳系中 的轨道位置及八大行星位 次。 (2)简介轨道倾角和偏心 率的含义 (3)与其他行星在运动特 征方面进行比较(公转方 向、 轨道倾角和轨道形状) , 得出三个共同特点。 学生运用 图表信息 说明地球 是太阳系 中的一颗 普通行星 运用资料说 明地球是太 阳系中一颗 既普通又特 殊的行星。 获取和解读 图表信息, 并得出

17、结论 的能力。 点评:分析归纳方法 引导学生读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 (1)简介大行星的分类。 (2)地球与类地行星结构 强化地球 是普通行 第 8 页 共 91 页 质量和体积比示意图(图 1.5)。比较(质量、体积),得出 相似性, 说出地球只是普通 的类地行星。 (3)结合运动特征,归纳 出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普通行星。 星的认 识。 提问: 为什么地球这么一颗普通的行 星上具有生命呢?地球的宇宙环境 具有怎样的特殊之处呢? 合作探究: (1)明确生命存在的基本 条件: 适宜的温度、 可呼吸 的大气、液态水。 (2)根据这些基本条件, 结合地球质量和体积特征 以及日地距离情况, 探究讨

18、论地球具备这些条件的原 因。 (3)补充说明原始大气经 过不断演化才适合生命呼 吸;地球岩浆活动一直频 繁, 氢氧元素岩浆中分异出 后化合为水,形成原始海 洋。 从地球自 身条件明 确地球存 在生命的 的原因。 补充说明: (1)读太阳系模式图(图 1.4)思 考: 行星运行轨道特征如何有利地球 生命延续发展? (2) 日地距离关乎地球生命的存在, 那太阳本身对地球生命发展又提供 了怎样的保证呢? 学生探讨得出: (1)大小行星公转各行其 道, 保证地球宇宙环境的安 全。 (2)太阳作为中等大小的 恒星稳定地燃烧时间较长, 有利地球生命的延续发展。 从地球宇 宙环境本 身认识地 球存在生 命的

19、原 因。 第 9 页 共 91 页 讨论总结: 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 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回扣引入, 说明: 地球具备生命存在 的基本条件的巧妙性和小概率性; 但 仅就银河系而言有 1000 亿颗恒星, 每百万颗恒星周围的中有一颗行星 存在生命条件的话, 那我们可以说地 球是宇宙中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 吗? 思考、总结 P7 活动。 运用基本 知识和观 念,整理 思路和表 达方式。 激发学生 探索宇宙 愿望。升 华情感价 值观目 标。 预留方案:学生对宇宙的诸多方面知识都感兴趣,可能提出与地球宇宙环境 关系不大的东西,如黑洞、暗物质等。教师应当对这些东西有一般了解,简 单解释一下,马上把学生思

20、路拉到课标规定的轨道上来。课下与学生探讨相 关问题。 六、说板书设计六、说板书设计 以上这些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第 10 页 共 91 页 第二节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太阳对地球的影。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 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 安排。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主要阐述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从太阳 为地球提供能

21、量这个方面来阐述,通过图片的形式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不应让学生记忆这四 个方面,需要归纳为:(1)直接或间接(化石燃料)为地球提供大部分能量。(2)维持四 大圈层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决定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则以案例分析进行阐述。对太阳大气层的外部结构及太阳活动现 象对应关系要弱化。运用了实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并从地球磁场、地球电离层 和气候异常等方面归纳。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 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辐射的概念、来源、波长等只作一

22、般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像是通过作用气候、 地球电离层和磁场而发生的,主要包括磁暴、无线电短波通讯被干扰、极光和气候异常等。 3.教材涉及太阳活动的概念、标志和周期需要明确,而太阳大气分层及对应太阳活动现 象只作一般了解。 (2)(2)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资料,归纳总结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进而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 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2.本节多次采用了统计图表,应该引导学生掌握读此类图表的方法和程序,并学会对图 像信息进行概括提取,其中要对 18 世纪以来太阳黑子数变化统计图(图 1.13b)的曲线进行 第 11 页 共 91 页 趋势化处理

23、。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事物之间的几种相关关系,并树立求真求 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作为重点是因为它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关系各种地理事物 和现象的相互作用以及分布和变化规律,是认识四大圈层相互作用形成地理环境的基础。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作为重点是因为它在地球上产生了一些重要的地理现象,对人 类发展有重要影响。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作为难点是因为学生对相关的理化知识欠缺,要完全理解对于 高一学生难度很

24、大,需要教师不要过多涉及发生机制,多用比喻方式说明。 二、学情分析(说学情)二、学情分析(说学情) 本节中太阳能量来源等内容,涉及了学生不具备的其他学科知识,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 的影响学生缺少感性认识,建议对这些内容采用讲授法,同时提供生动的案例,引发学生思 考。学生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这部分并不陌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讨论,在发散 的基础上归纳。 三、说教法三、说教法 启发式讲授法与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说学法四、说学法 根据目标教学的要求,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在带着目标的学习过程中,采用探究、 讨论、活动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 中逐渐

25、从“学会”发展到“会学”。 第 12 页 共 91 页 五、说教学过程五、说教学过程 流程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操作问题探究效果 导 入 通过播放关于 太阳概况、太阳 活动的有关影 象资料。 在太阳表面和内部会有 哪些活动现象?促进地 球上万物生长、环境演 变的动力主要是什么? 使学生初步了 解太阳的概况 和太阳活动。 学生带着兴趣进入 新课。 讲 授 新 课 一、 太阳 辐射 与地 球 指导学生从课 文中找出太阳 辐射的有关信 息。播放多媒体 课件“太阳内部 的核聚变反应” 。 问题:绿色植物的生长、 大气运动和洋流的能量 主要来自哪里?水和大 气的运动如何促进全球 热量平衡? 学

26、生带着问题 阅读课文后小 组讨论,然后 由A、B小组分 别派代表陈 述。 学生能找出相关信 息:太阳辐射的概 念, 太阳辐射能量的 来源。 明白: 日常生 活、 生产所用的能源 哪些是来自太阳的 能量。 指导学生观看 “太阳外部大 气层结构图”。 问题:太阳的大气层可 以分为哪几层?太阳辐 射对地球有哪些影响? 学生从厚度、温度、 亮度、 现象、 本质等 方面来观察、比较、 分析、 归纳太阳大气 层的结构、 各层的特 点及太阳辐射对地 球的影响。 展示图片“太阳 系模式图”。 问题:在银河系二千多 亿颗恒星中为什么唯有 太阳这颗恒星才那么重 要? 学生理解了太阳辐 射是地球上能量的 最主要源泉

27、。 第 13 页 共 91 页 讲 授 新 课 探究太阳辐射 能的利用与农 业的关系。观看 大棚农业和一 般农田的影象 资料。 讨论它们在生产条件、 生产特点上的差异。讨 论学校附近或城市近郊 发展大棚农业的可行 性。 通过计算, 了解太阳 辐射能的利用效率 与农业生产效率的 关系。 二、 太阳 活动 与地 球 指导学生观看 “太阳外部大 气层结构图”, 观看阅读材料 “太阳黑子”。 问题:太阳活动有哪些 主要类型,分别发生在 哪几层,各有什么特 征? 学生通过读图 和数据资料回 答。 归纳太阳活动的主 要类型、 特征及对地 球的影响。 引导学生结合 实例进行分析。 问题:宇航员为什么穿 着由

28、不同材料制成的多 层宇航服? 学生阅读教 材、材料后小 组讨论,然后 由C小组派代 表陈述。 得出:星际空间中, 每当耀斑爆发就会 释放出很强的无线 电波、大量的紫外 线、X射线射线, 以及高能带电粒子, 再加上宇航员主要 是为了防止辐射。 收集有关太阳 活动对地球影 响的资料(或教 师提供有关资 料)。 问题:太阳活动对地球 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 和身体健康有哪些有利 和不利的影响? 学生阅读教 材, 分析材料。 得出: 太阳活动对气 候的影响, 干扰电离 层,产生磁暴等。 小结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概述本课在 本章中的地位与作用: 承前启后。 自由发言。 学生能够大胆发言, 并能根据本课所学

29、 第 14 页 共 91 页 的知识进行分析, 并 能运用所学原理解 决各种问题。 学生小结: 假设没有 “后 羿射日”,太阳系中有 10颗太阳,地球会是什 么样子?假设后羿将10 颗太阳全部射下,那地 球又会变成什么样了? 课堂练习 及课后建 议 展示课堂练习(选择题)。(分层练习:其中 5小题为基础题,3小题为中等题,2小题为 能力题)。 思考并作答。 课后查找网上资料。 六、说板书设计六、说板书设计 一、 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辐射大气运动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水循环 生产、生活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黑子 1、太阳活动耀斑 太阳风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地球气候变化等 耀斑

30、、太阳风磁暴、短时通讯干扰等 以上这些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第 15 页 共 91 页 第三节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运动。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 析、 教学方法与策略 、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地球的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因而也是高中 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地球公转与季节”是在介绍完“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和“地球自

31、 转与时差”之后进行的,从这点上说,此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的一个延伸。同时, 对后面第二章地球上大气的学习,特别是有关气候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全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2.懂得运用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分析实际问题。 (2)(2)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前后关联知识点层层递进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相关图表来分析地理问题,并 能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对图表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地理学科的突 出特点。) (3)(3)情感、态度与价

32、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 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学重点、难点 天文四季划分的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涉及立体 几何知识,而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强,所以这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学情二、说学情 第 16 页 共 91 页 高一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学习,具有一定知识基础,但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昼夜长短 和正午太阳高度,有一定感性认识,但理性的认识很少。教材内容抽象,语言具有专业性的 特点,图型分析涉及立体几何知识,而学生空间思维能

33、力不强,有较大的学习难度。本节知 识在生活、生产上具有现实意义,对学生来说具有新鲜感,所以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 性高。 三、说教法三、说教法 探究式教学法 精心设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活动或多媒体辅助分析问题师 生共同归纳探究结果(主要采用“读图、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地球的公转本身就是一个运动过程,如果仅仅记住一些结论,不去研究它的过程,学起 来会觉得很困难。因此,形象地演示地球公转过程就成为突破难点的必要手段之一。 对比教学法 比较法是地理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一种,也是认识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将教材 中的内容,进行纵向、横向对比,使知识内容更加清

34、晰、集中、有序。 四、说学法四、说学法 要提高 45 分钟课堂教学质量,学法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和知识 结构的特点,遵循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学法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指导学生掌握识图、读图、用图的方法 识图、读图、用图是学生学习地理要掌握的最主要的基本技能之一,同时也是学习地理 的重要方法,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图形都内含于地球运动的动画之中, 多且复杂。 。 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用以致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生活中可以体验到的, 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用所学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利于理论更好的掌握。 指导学生进行

35、归纳总结的方法 各种地理事物的规律,都是通过观察、比较而得出的,让学生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对地理 第 17 页 共 91 页 现象进行归纳总结,会大大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并增强记忆。 五、说教学过程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学习行为 一、引入新课 1、播放日月星辰变幻和四季景观视频和图片 2、提出问题:太阳、月亮等为什么东升西落?为什么会出 现四季?夏季和冬季白天哪个季节昼长?哪个季节昼短? 为什么? 认真观看, 积极思考, 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发 言 创设情境, 激发 兴趣, 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学习行为 设计意图

36、 二、学习新课 1、课件演示地球运动,让学生总结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自转和公转。 2、先阅读课文自转内容,四人为一小组,每小组一个地球 仪,分组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能说明自转特点; 教师选一组演示,并让小组汇报自转的特点:定义、方向、 周期。(教师或学生纠正、补充) 3、再结合教材中的读图思考,让学生画出从侧面、南极和 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方向图。 4、把恒星日和太阳日、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等图制成动画 图,在图上分析其特点和规律。提问:地球自转为什么会 出现两个周期?地球自转线速度因纬度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规律? 1、 先阅读课文地球公转内容,看课件公转示意图 ,小组讨论汇报公转的特点(方

37、向、周期、速度、 细心观察 主动探究 对比分析 合作研讨 大胆表达 准确绘图 通过课件动画 演示, 增强直观 性。 通过小组演示 加深对自转特 点的理解 提高学生表达 能力、 分析归纳 能力和绘图技 能; 培养学习探究 和合作精神 第 18 页 共 91 页 轨道等)和规律。并让学生使用地球仪正确演示 地球的公转运动。问题:1 月份地球离太阳最近, 而为什么我们这里是冬季?7 月份地球离太阳最 远,我们这里为什么是夏季?填公转特点表格(见 附表 1) 三、课堂小结 课本 15 页活动题 2 填表。运用归纳、总结、对比的方法, 得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教学内容:第二、三课时 地球自转及意义学

38、习行为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复习自转运动的特点; 问题:一天当中我们会经历白天黑夜的交替变化? 认真复习, 积极思考 落实双基 巩固知识 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每一小组准备一把手电筒,一个地球仪。一人将手电筒 放举起并拧亮灯泡代表太阳,在离手电灯大约半米远处的 桌边放上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将房间弄暗,看看地球仪 表面有哪些部分被灯光照亮?哪些部分没有被灯光照到? 体会什么是昼夜半球晨昏线,昼弧、夜弧及太阳日? 教师 再用玻璃球代替地球演示,让学生观察是否发生昼夜交替。 提出问题:如地球不自转是否发生昼夜现象?是否发生昼 夜交替?昼夜交替的条件是什么? 2、教师多媒体课件演示昼夜交替,总

39、结自转的第一个地理 意义:昼夜交替。 3、在演示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地方时与经度联系起来。地 球自西向东转,因此,东边的地方比西边的地方先见到太 阳,在时间上表现为东早西晚。 地球昼夜交替一周(180 度)为一个太阳日(24 时),问: 经度每隔多少度为 1 小时?每隔一度为多少时间?(经度 每隔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经度每隔 1,地方时相 动手演示 细心演算 积极思考 主动探究 合作研讨 大胆表达 创新思维 讲练结合 练习巩固 加深理解 1、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 力, 立体空间思 维能力、 逻辑思 维、计算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 2、 使学生直观、 深刻理解自转 的意义。 重点是 掌握地

40、方时和 区时的计算方 法, 理解国际日 界线两侧时间 和日期的关系 落实双基 第 19 页 共 91 页 差 4 分钟。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 差。)因而引导学生得出自转的第二个意义:地方时不同。 引出时区、区时和日界线的概念。 5、 地方时的计算:经度每隔 15 度,地方时相差 1 小时;东边时刻比西边早(边讲边练,例题略) 时差的计算:(1)计算时区差;(2)同在东时区或西时 区:相减(3)一东一西时区:相加(4)计算结果(思考: 当华盛顿是早上 7 点时,请问中国北京是几点?当莫斯科 是中午 12 点时,请问北京是几点?华盛顿是几点?) 教学内容:第四、五课时 地球公转

41、的地理意义学习行为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1、 复习填写“地球公转的特点”表格 2、为什么会出现四季?夏季和冬季白天哪个季节昼长?哪 个季节昼短?为什么?引出“黄赤交角” 温故知新 问题思考 复习引入 巩固知识 二、学习新课 1、 计算机模拟演示黄赤交角, 学生讨论: 什么叫黄赤交角? 找出“一轴两面三角度”并在填充图册中填图。 2、公转动画演示,观察不同位置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 角是否有变化?太阳光直射点的变化情况? (填表见附表 2)讨论题:1、如果黄赤交角为 0,太阳直射点又有什么 变化? 2、 如果黄赤交角为 45, 太阳直射点有什么变化? 3、当黄赤交角不为 0时,太阳直射点就会在

42、南北纬一定 的范围内往返移动吗?如果不是,请举例说明。(教师通 过课件将三个讨论题演示,对学生的研讨结果给予补充纠 正) 3、小组研讨绘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和两分两至公转 示意图,得出结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 动。 4、课本 P21 读图思考:每小组两题研讨,分小组交流汇报 第 20 页 共 91 页 成果,推断出昼夜长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教师 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昼夜长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学生做练习填充图册 P8 3 题。巩固所掌握的规律。 5、总结归纳四季和五带的形成;天文四季和气候的区别。 三、教学小结(略) 六、说板书设计六、说板书设计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

43、点 自转方向、周期和速度 公转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 地球自转与时差 昼夜交替 地方时 时区的划分和区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公转与季节黄赤交角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以上这些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第 21 页 共 91 页 第四节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圈层结构。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 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课程标准:第

44、一是地球的内部圈层,要求能够说出地球内 部圈层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第二是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还有介于内部和外部圈层之间的一个圈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岩 石部分。本条标准有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要求,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结构的特点, 隐性要求是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在宏观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 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 但是对于各圈层不要求展开深入了解, 而应抓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地球圈层结构及特

45、点,知道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及其划分依据; 2.尝试根据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圈层,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3.运用图表了解地球表层的含义。 (2)(2)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绘制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示意图,掌握地球圈层结构,并掌握抓住主要特征图示 结构组成的学习和表述地理事物的方法。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结合我国深空、深海、深陆探测计划和地球圈层结构图绘制,体验地球结构的优美, 激发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地球内外圈层的空间分布、特点是教学重点。它们相互作用形成自

46、然环境,对认识以 第 22 页 共 91 页 后各章涉及的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具有统摄作用。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岩石圈和地壳的区别是难点所在,这是因为本节涉及了较多的地球圈层,在层之间形 成的跨层结构容易和其他圈层相混淆。 二、说学情二、说学情 学生已具备地震、地壳、外部圈层等感性知识,具备一定读图、绘图能力和资料分析能 力。但由于本节内容的宏观性,学生接触不多、涉及其他学科知识,教师宜采用讲授为主的 教学方法,采用比喻方式,提供相关图文资料,设置必要的问题,把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启 发讲授相结合,引导学生用图表形式把复杂关系条理化。 三、说教法三、说教法 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和探究式教

47、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 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 四、说学法四、说学法 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五、说教学过程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目前的科学技术日新月益, 载人宇宙 飞船可以在外太空遨游, 宇宙探测器 甚至能飞出太阳系,可谓上天有路。 然而对于我们脚下 6371KM 半径的地 球,却至今还是入地无门。 那么,人们采用了什么方法,研究地 球的内部结构及物质组成呢?地球 的内部结构状况如何呢? 思考、议论营造活跃的课堂 氛围。引发学生对 地球结构的思考, 激发学习兴趣。 第 23 页

48、共 91 页 学习新课学习新课板书板书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问题探究问题探究 1 1课件展示课件展示: “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 地表深度的关系”图(见附件 1)。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地球的内部结构,无法直 接观察,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 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请同学们阅读 教材内容并思考如下问题: 什么叫地 震波?地震波一般有哪两种?各有什 么特点? 阅读教材后回答阅读教材后回答: 当 地震发生时产生的 弹性波叫地震波。 地 震波有纵波和横波 之分, 纵波传播速度 较快,可以通过固 体、液体和气体传 播; 横波的传播速度 较慢, 只能通过固体 传播。 纵波和横波的 传播速度, 都随着所 通过

49、物质的性质而 变化。 培养学生的阅读 分析能力;明确对 地震波的研究是 解开地球内部结 构的钥匙。 问题探究问题探究 2 2课件展示:课件展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 的研究, 人们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哪几 个圈层?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 (1) 什么是不连续面? (2)根据不连续面 将地球内部划分为 哪三大圈层? 培养学生的析图 能力和合作探究 能力 师生归纳师生归纳教师归纳教师归纳: 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 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 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 一个在地 面下平均 33 千米处(指大陆部分), 在这个不连续面以下, 纵波

50、和横波传 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这个不连续面叫 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 2900 千米深 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 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叫古登堡 面。 学生归纳:学生归纳: 用莫霍面和古登堡 面为界面, 把地球内 部划分为地壳、 地幔 和地核三个圈层。 所 以地球的内部圈层 是依据地震波传播 的突然变化的两个 不连续面(莫霍面和 古登堡面)来划分 通过师生互动,共 同归纳,据图掌握 地球内部结构的 划分依据和圈层 第 24 页 共 91 页 的。 问题探究问题探究 3 3以上我们了解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的划分,那么,各圈层有何特点呢? 阅读教材第 2527 页有关地壳、地幔、 地核三大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人教版(2019) > 必修第一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9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说课稿全套(附高中地理说课稿模板).doc)为本站会员(alice)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