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理清诗人情感变化。 2. 探究本诗艺术手法,谈论人生感悟。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以品、读结合的方式赏析诗歌,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人生道路上遇到逆境时坚定“长风破浪”的信 念和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教学重难难点:点: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工具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就是文人最爱的事物之一,他们常常借酒来抒发内心的情感。王 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2、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杜甫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家”表达了官军收复失地的喜悦之情;那么, 李白面对“金樽清酒”停杯投箸不能食,又是何种情感使然呢?今天就让我们 走进他的行路难去感悟他复杂的内心世界。 板书:板书:行路难行路难(李白)(李白) 二二、读一读,正音断句读一读,正音断句 1听示范朗读,正音断句。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揣摩节奏和语调。 3全班齐读,读出节奏和情感。 三三、说一说说一说 ,通晓诗意,通晓诗意 学生借助注释,了解诗意。 (提出不理解的语句,全班交流解决。 ) 四四、品一品,研讨文本品一品,研讨文本 探究探究 1 1:开篇描写了怎样的场景?在这样欢乐的宴饮
3、中诗人为什么忽而:开篇描写了怎样的场景?在这样欢乐的宴饮中诗人为什么忽而“停停 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明确明确:丰盛的筵席,精美的食器,珍奇的食物。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 抒情。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清酒” , “玉盘珍羞” ,仿佛在营造 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 。 停、投、拔、顾四个动词,形象地把诗人政治失意后,心绪茫然、痛苦悲愤 的心情表现出来。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 下咽。 探究探究 2 2:从诗字面上看,诗人的悲哀是因为什么?诗人悲哀的真正原因又是:从诗字面上看,诗人的悲哀是因为什么?诗人
4、悲哀的真正原因又是 什么呢?什么呢? 明确明确: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他苦闷的原因。“冰塞川”“雪 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作为,政治已不再清明。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白带 着满腔抱负来到了长安,却与这样的政治环境、官场风气格格不入。唐玄宗把 李白召入朝不过封了个侍奉翰林,典型的御用文人。在朝廷的官场中,不可企 及修齐治平的理想无法实现,李白就纵酒狂歌为乐。但终因行为放浪得罪权贵, 被下谗言,赐金放还。到朝仅二年! 探究探究 3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化用了什么典故?这两句化用了什么
5、典故? 用意何在?用意何在? 明确明确:前一句化用了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的典故;后一句是伊 尹受商汤聘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的典故。作者在此化用这两个典故, 表明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探究探究 4 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作者化用典故刚刚有了信作者化用典故刚刚有了信 心,为何又开始感叹行路难?心,为何又开始感叹行路难? 明确明确:当作者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展 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四句节奏短 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
6、平的人生道路,同时也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 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探究探究 5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说明作者最终拥有两句,说明作者最终拥有 了怎样的心境?了怎样的心境? 明确明确:说明了作者又对前路充满信心,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歧,作者 却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突出表现了他 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这是他唱出的最 强音。 五、找一找,明确手法五、找一找,明确手法 这首诗是如何体现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的?这首诗是如何体现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的? 巧用历史典故;采用夸张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跳跃式的结构。 六六、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这首诗我们要注意一句警句、两个比喻、三处用典、四句短句。诗人以行 路难来描写人生路上的坎坷,运用了“黄河” “太行山” “沧海”这些壮美的意 象,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七、板书设计七、板书设计 行路难(李白)行路难(李白) 悲愤中不乏豪迈悲愤中不乏豪迈 怀才不遇怀才不遇 失意中仍怀希望失意中仍怀希望 八、布置作业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课外积累李白的诗歌。 九、教学反思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