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 20世纪以来,当西方美术的观念、创作方法和语言形式在中 国广泛传播的同时,许多中国艺术家致力于中西绘画艺术的融 合,将西方绘画的造型、色彩、光影等元素与中国绘画的传统 笔墨特点、写意精神以及审美趣味相结合。他们的探索又有哪 些成功之处呢? 艺术家们纷纷尝试,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愚公移山 徐悲鸿 144cmx421cm 中国画 大家对徐悲鸿有多少了解?谁来说一说? 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 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 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
2、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 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 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 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愿望,夫人廖静文女 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 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 谁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 其故事取材于列子汤问中的一个神
3、话传说: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 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愚公家门前有两座 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认为不能。 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又何 必担心挖不平呢?”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 山 同学们愚公移山画什么内容,谁来用语言表达一下 画面右端有几个高大健壮、魁梧结实的壮年男子,手持钉耙奋力砸向黑土。其 姿势表情不一,或膛目,或呐喊,或蹲地,或挺腹,然动态均呈蓄力待发之状,有 雷霆万钧之势。左侧画面的人物排列较为松散,人物或高或低,树丛小景置于其间。 一挑筐大汉和倚锄老者背对
4、观众以加强空间纵深感,拉开与右半段紧张劳作者之间 的距离,造成右半部是前线而左半部是后方的感觉。老翁似乎正在语重心长地对下 一代人叙述自己的愿望和信心,描绘着未来的美好景象。 欣赏愚公移山分析作品在哪些方面汲取了中西美术的绘画 技巧。可以从形制上、笔墨上、透视上、色彩上、人物造型上去思 考? 欣赏愚公移山分析作品在哪些方面汲取了中西美术的绘画 技巧。 在形制上:以中国长卷的展开 在透视上:以中国散点透视为主 在笔墨上:用中国传统笔墨具有浓淡干湿变化。 在色彩上:随类赋菜,不表现光 在人物造型上:注重人物的解刨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 大家思考一下,徐悲鸿画这幅作品有什么寓意? 创作背景和寓意创作
5、背景和寓意 抗战中南京、武汉、广州相继沦陷, 局势紧张,物资匮乏,徐悲鸿奔走于香港、 新加坡等地,举办画展募集资金捐给祖国画展募集资金捐给祖国 以赈济灾民以赈济灾民。1939至1940年,应印度大诗 人泰戈尔泰戈尔之邀,徐悲鸿赴印度举办画展宣画展宣 传抗日传抗日,这期间他创作了不少油画写生, 但最重要的成果却是这幅愚公移山图 国画。此幅愚公移山图极具现实意义。 它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 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 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 去争取最后的胜利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泰戈尔像 你喜欢哪张马的作品?试着分析一下徐悲鸿的马吸收了西 方美术的什么元素? 奔马 徐悲鸿 112x32cm 横跨阿尔卑斯山的拿破仑 大卫 270 x232cm 光影 哈萨克牧羊女 油画 董希文 流民图 蒋兆和 国画 局部 以线造型的艺术语言 传神写照的艺术趣味 俯仰自得的艺术观照 虚实相生的艺术法则 你记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