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繁忙的工地第一信息窗线和角 ,课本 第 23 页。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并概 括总结角的定义。 2.经历用符号表示角的过程,学会角的表示方法,体会各种表示方法的 特点及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角的概念,学会角的表示方法;理解角概念的表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从平面上的这个点说起。 (投影出示, ) 这个点既没有长度,也没有宽度,只有大小的区分。如果让这
2、个点运动 起来,它的运动轨迹是什么样的呢?看(投影出示) 。 师: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看着这条直线,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 些与线有关的知识?直线,射线,线段。无论是哪种线,它们都有 一定的长度,都是由点运动而形成的。我们就说点动成线。 师:(课件呈现一个点)从这个点出发,可以画多少条射线? 生:无数条。 师投影出示。 二、探究新知,掌握角的特征 活动一:分析静态角 师: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角。 (上台指出一个角) 师:像这样的角还有吗?选一个画出来。 师:每位同学都画了角,那么你认为什么是角? 生:角是由一个点向任意位置发射出去的两条射线。 师:他的话里哪些词让你觉得特别
3、重要? 生:一个点、两条射线。 (在教师引导下,角的静态概念描述为:角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 成的图形)师板书。 (学生将自己所画的角进行标识,集体反馈统一、优化角的标识方法) 【设计意图: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了演绎推理的思想,通过分析已有事实 和数学定理,推导出角的静态概念,它对人的思维严密性、一贯性有着 不可替代的训练作用,为学生今后逻辑证明和定理推导的研究学习打下 扎实的基础。在教师有意义的提问和任务指令下,培养学生准确、规范 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培养严谨的逻辑、分析全面的意识。 】 活动二:评价动态角 师:如果请你做角,需要什么材料? 生:两根小棒和一个钉子。两根小棒是为了做角的两条射线
4、;用钉子固 定,表示它是角的顶点。 师:请打开材料包,选择里面的材料,想一想怎么组成一个角呢?同桌 讨论后生汇报。 汇报: 方法 1: (两条小棒不重叠)直接扣住顶点,这就是角了。 方法 2: (两条小棒重叠)先扣住顶点,拉开两边,这样就是一个角。 方法 3: (两条小棒重叠)先扣住顶点,一条射线不动,让另一条射线旋 转,就可形成角了。 师: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一个?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喜欢方法 1:很简单,步骤少。 喜欢方法 2: (用角的静态概念回答) 从一个顶点引出两条射线可形成角。 小结:这两种方法本质相同,方法 1 中的“小棒不重叠”就是方法 2 中 的“拉开两边” ,本质上都是角的
5、静态概念。 喜欢方法 3: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 (师板书) 【设计意图:用“评价”贯穿整个动态角的探究过程,评价教具、评价 不同的做角的方法(实质上是评价角的两种生成性定义) ,强化了对概念 的理解,尤其突出角的动态概念,为后面学习判断角、比较角的大小的 方法埋下伏笔。 】 活动三:创造判断角 1.活动:试做直角、锐角、钝角。 2.汇报。 生:直角最难摆,先把活动角的一条边、顶点和三角尺的重合,把另一 条边旋转到紧贴三角尺,这时的角就是直角。 师: (保持直角造型)哪位同学有疑问? 生:什么地方重合了? 生:先将顶点和一条边重合,再旋转调整另一条边,直至和三角尺上的 直角
6、完全重合。这就把三角尺上的直角复制下来了。 师:老师也要做一个直角,需要怎么做? 生:需要借助三角尺。将三角尺的端点和射线的端点、三角尺的一条边 与射线分别重合。 师:也就说要点对点,边对边。然后怎么做? 生:将这条射线绕着它的点旋转到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上。 师:你们说开始我就开始旋转,你们说停我就停下来。 师(绕着射线端点进行旋转) :还不停吗?还不停吗? 生:不停,不停。停! 师:为什么这里要我停?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因为这里不停的话就会大于直角。超出这个位置旋转出的角就是钝 角。要是旋转的时候在直角这条边的里面,就会做出锐角。 师:刚才那位同学说“直角最难了” ,难就难在直角的位置只
7、有一个,我 们只要研究好了直角,锐角和钝角就能迎刃而解了。 【设计意图:高阶思维中的“创造”体现在新颖、自觉地借助数学概念 解决问题,学生需追本溯源、有理有据地判断角的类别,同时还需甄别 角的两个概念是否可为本环节所用, 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的程度不同, 所形成的角的大小就不同,而直角的判断更需要观察、联想、转化能力 等创造性地运用角的动态概念。 】 活动四:反思比大小 师出示 ppt 活动:从这些角中任选两个比大小。 1.直接比较。 师:已经有人一眼就能看出大小了。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钝角 直角 锐角。 2.间接比较。 师:不同类别的角可以一眼看出,可是如果遇到没法一眼比出大小的角, 怎么办
8、?请试着选两个,例如两个都是锐角,或者两个都是钝角,再进 行比较。 3.汇报。 生:我比较1 和4,用三角尺量的,1 刚好和三角尺的直角重叠, 所以1 是直角。再用三角尺的直角量4,我在4 的里面画了一条直 角的边线,说明4 大于直角,所以41。 师:这个方法如何? 生:因为1 刚好是直角,所以可以用这个方法,但如果都是钝角,例 如4 与2 比,余下的角还是不明显。 师:有道理。那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用之前材料做出的活动角,先量出2,然后再放到4 处进行比 较。4 的两条边都在2 中,说明42。 师:像这样的方法叫做“重叠法” 。 师:我有一个问题,如果角的大小只差一点点,无法用肉眼比较,活动 角也不能精确地比较出来,那怎么办?所以我们以后还会学习量角器的 使用。 【设计意图:本活动借助“反思”将角的认识推上一个新的高度。无法 直接看出角的大小时,需要借助工具,有的是借助三角尺的直角边,有 的借助活动角,有的想到使用量角器,而这三种工具是有递进层次的: 在反思现有方法的有局限性时,新工具应运而生,最终量角器的学习水 到渠成、顺理成章,而且在量角方法的本质上一脉相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