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8 页 统编版(统编版(20192019)高一历史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次月考第一次月考试卷试卷 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6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距今约 1 万年,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下列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蓝田人遗址D龙山文化 2元谋人和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若想获得研究他们的第一手资料,主要 通过() 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 3在距今 4000 年前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 1300
2、多座墓葬中,约 1的大型墓中,每座均 有一、二百件随葬品,包括有鼍鼓、石磬等礼乐重器和玉器。几十座中型墓也有较丰富的随 葬器。上千座小墓随葬品则十分贫乏,有的甚至一无所有。据此可以断定() A当时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B该遗址就是历史上的夏朝 C陶寺遗址处于奴隶制时代D已经形成了君主专制制度 4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在史前社会,母系氏族社会 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A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B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 C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D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5国语鲁语记载: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 而戮之。”这表明() A禹实行独
3、裁专制B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王权已出现雏形D禹对地方直接控制 6三字经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其中“夏传子,家天下” 这句话反映的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礼乐制 7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历史史实历史解释 A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B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亚非美三大洲,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C甲骨文的发现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自商朝开始 第 2 页 共 8 页 D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8“夏商周断代工程”认定夏建立于公元前 2070 年。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 21 世纪
4、前期B公元前 21 世纪后期 C公元前 20 世纪前期D公元前 20 世纪后期 9与殷商时对方邦臣属表面性承认不同,周朝的分封一方面是自上而下天子、诸侯、 卿大夫的逐级分封,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层层拱卫,周王“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这种统治方式() A是对内外服制度的沿袭B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C提高了西周王权的地位D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10周代礼乐制度中,“礼”讲究差异,“乐”则讲究和同。“乐”的功能就是使君臣之间、 父子之间显得“和合”,增加凝聚力、亲和力。这反映出周代“乐”的主要目的是() A稳定统治秩序B体现贵贱有序C调节人们情绪D凝聚家族亲情 11井田制是我国奴隶
5、社会一种主要的土地制度。下列关于井田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土地归全体国人所有 B受封奴隶主拥有使用权,不得转让与买卖 C主要采用奴隶个体耕作的方式 D井田劳动中主要使用青铜农具 12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内下塘街 250 号,有一座泰伯庙(又名至德庙),是奉祀古吴国始祖 泰伯的祠庙。这座祠庙最能体现下列哪一古代政治制度() A分封制B世袭制C宗法制D皇帝制 13春秋时期,齐之管仲、鲍叔牙,晋之狐偃、先轸,秦之百里奚、由余,楚之令尹子文、 孙叔敖等,出身低下却因才能而位居卿相等高位。战国时期,魏、楚、秦、韩等国变法更是 以选贤任能作为任官标准。这些做法() A维护了家国一体的宗
6、法制度B巩固了世卿世禄的分封制 C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D导致了周天子权威的衰落 14公元前 681 年,齐桓公被周天子任命为东部国家的“伯”。在先秦“伯”与“霸”相通, 本义是兄长。如果说周天子是天下诸侯之父,那么“霸”就是诸侯之长。材料反映出() A周王的权力得到加强B宗法分封秩序进一步强化 C礼治的内核依然存在D周天子的统治彻底瓦解 第 3 页 共 8 页 15史记纳“四夷传”(四夷,是古籍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 北狄和西戎的合称)于“七十列传”之中,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 分。这种民族史撰写体例体现了() A史学撰写方式的创新B家国同构的基本理
7、念 C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D多元一体的心理认同 16先秦时期,道家主张圣人、侯王“抱一”、“得一”,儒家主张王者“定于一”,墨家 主张天子“一天下之义”,法家主张君主“作一”,杂家主张王者、天子“执一”。材料表 明先秦诸子的主张() A基本体现了专制思想B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 C蕴涵着国家统一思想D实现政治思想的统一 17图 1 为商鞅变法时县及其以下组织的结构示意图。这表明商鞅变法() A激化了阶级矛盾B瓦解了宗法制度 C加强了地方统治D扩大了统治范围 18.商鞅变法提出: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即强制大家庭分家独立生活,这一主张 () A促进了人口的发展B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促进了社
8、会局面的稳定D阻碍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19战国策赵策载:“秦以牛田,水通粮。”据此可知() A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B牛耕最早出现在秦国 C战国时秦国已使用牛耕D秦国的农业技术较他国先进 20孔子在论语子路中向弟子解释正名其重要性:“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 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注重正名意在 () A强调正名的重要性B维护统治秩序 C维护周朝礼乐制度D维护伦理纲常 21韩非嘲讽那些“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复古主义者,就像“守株待兔”的人那 第 4 页 共 8 页 样思想僵化,历史上所谓“圣人”都是根据当时的条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的。他意
9、在说明 () A法术势相互结合的必要B社会进步根源是变法 C孔子被奉为圣人的原因D儒家恢复周礼为倒退 22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 发出“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 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A.老庄哲学的影响B.孔孟之道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 2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 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是指() A创立皇帝制B推行郡县制C建立三公九卿制D确立行省制
10、 241975 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土了大量秦代的简牍,简文主要记载了秦代施行的 20 多个 单行法规,共计法条多达 600 条,并且多数为残酷的死刑、肉刑等。由此可以看出秦代 () A法律细密,社会秩序稳定B宽严相济,律法深入人心 C以法治国,统治基础牢固D刑罚众多,隐含统治危机 2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在政治上,“秦, 虽死犹存”是指()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6汉初,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赵等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势力,东西方各地文化习俗 的差异和冲突明显。为此汉政府在东部分封诸侯王,从俗而治;在西部沿用郡县制。
11、 这表 明郡国并行制() A带有浓厚的家天下意识B易留下地方割据的隐患 C有利于边患问题的解决D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 27史书记载东汉樊宏“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 鱼牧畜, 作器物,先种梓、漆,积以岁月,皆得其用。赀至巨万,而赈赡宗族, 第 5 页 共 8 页 恩加乡闾。”据材料可知东汉时期() A豪强地主控制地方政治经济B田庄经济发展迅速造成土地兼并 C田庄经济具有一定的进步性D豪强地主剥削人民加剧阶级矛盾 28从元鼎四年(公元前 113 年)起,汉武帝多次大规模“巡狩”,视察地方,结果发现郡 国存在不少严重问题,如“新秦中(关中以北新开发地区)或千里无亭
12、徼(防御工事)”, 但是中央政府并未得到监御史的奏报。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汉武帝() A设置十三州刺史B实行推恩令 C发兵平定地方叛乱D确立察举制度 29鲁迅先生曾称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关于史记的表 述,正确的是() A记述了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的主要史事B由东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 C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30下表显示了东汉中后期 10 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 即位年龄1011311281512149 寿命(岁)27231303936341454 A“七国之乱”的爆发B“八
13、王之乱”的兴起 C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D五胡十六国局面出现 二、非选择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材料材料:兴盛于战国的百家争鸣导致了古代中国思想界认识领域的全面活跃,为民族的进步与 发展提供了一种特有的、全新的思维模式。在争鸣中形成的儒、墨、法、道等学派,影响了 后来整个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体系和社会生活。 直到近代西方思想传入中国之前, 这些学派 的思想一直为后来者所继承。为了给统治阶级提供改革方案,寻求出路,百家争鸣的思 想家纷纷用现实主义、人文主义的眼光,深入探究各种政治原理,并将思维的角度置于天人 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方面,这标
14、志着人类精神的觉醒。 摘编自杨俊明百家争鸣与古代中国人类精神的觉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儒、墨、法、道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各学派 第 6 页 共 8 页 的核心思想(12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百家争鸣的意义。(8 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材料一材料一: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 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摘编自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材料二材料二: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 谓非历史一大关键。惟
15、秦虽有经营统一之功,而未能尽行其规划一统之策。凡秦之政,皆待 汉行之。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 (1)材料一中秦始皇和汉武帝“统一思想”分别指的什么事件?(4 分)其实质是什么?(2 分)谈谈你对文中所说的“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的认识。(6 分) (2)材料二为什么说“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 之起点”?(2 分)用史实说明你对在“经营统一”方面“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的理 解。(6 分) 第 7 页 共 8 页 答案答案 一、选择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 DDADCBBACABCCCD 1617181920212223242526
16、27282930 CCBCBDABDDDCACC 二、材料题 32(20 分) (1)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分别为: 儒家:孟子,性本善,仁政。荀子,性本恶、隆礼重法。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 法家:韩非,以法治国 道家:庄子,崇尚逍遥自由 (答对一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给 3 分,四个学派共 12 分) (2)意义:推动了认识领域的活跃; 奠定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为统治阶级提供了改革方案; 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 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促进了人类精神的觉醒。(8 分,任答 4 点,言之成理即可) 31(20 分) (1)事件:“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 分) 实质:
17、文化专制主义。(2 分) 认识:秦始皇为维护大一统中央集权统治,利用法家思想,推行严刑峻法。以“焚书坑儒” 禁锢人民思想,加快秦朝灭亡,也为后世提供深刻教训。(3 分)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大一统巩固政治大一统。儒学成为官学和社会主导 意识形态,但抹杀了其他思想的自由发展,不利于长远发展。(3 分) (2)原因:秦始皇终结了封邦建国体制,开创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帝国的时代。(2 分) 说明:秦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郡县制最终取代 分封制。秦修长城,逐匈奴;汉武帝三次出击匈奴,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秦始皇“焚书坑 儒”以统一思想,加速秦的灭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效地巩固了大一统局 第 8 页 共 8 页 面。(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