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1846689 上传时间:2021-11-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21 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练习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下面的肖像描写写的是红楼梦中的哪个人物?() 她姿容美丽,出场时总是满身锦绣,珠光宝气,“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 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A林黛玉B薛宝钗C王熙凤D秦可卿 2凤姐故意捉弄刘姥姥,叫刘姥姥用银箸夹什么蛋?() A鹌鹑蛋B鸽子蛋C鸡蛋 D鸭蛋 3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 A袭人妙玉B晴雯紫鹃C袭人晴雯D妙玉紫鹃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德国诗人歌德作浮士德持续六十年之久,曹

2、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 次”,一切优秀的作品,都不是侥幸偶得之物,而是不辞艰辛惨淡经营 的成果。 B江南梅雨季节虽已过去,但是南京近期依旧处于多雨期,时不时地来阵暴雨,市民出行 还是要带上雨具,以备不时之需 。 C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 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 的地步。 D会展期间,虽然外国来宾的话我不懂,我的话他们也不懂,但是我们凭着手势和动作, 便很快言为心声 了。 5选出下列有关红楼梦1-10 回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雨村在中秋夜晚,仰望明月,诗兴大发,吟出一首绝句:“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 光护玉栏。天上一轮

3、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B林黛玉进贾府时看到王夫人正房中靠背引枕、坐褥等均是“半旧”的,说明贾府当时已 经走向了没落衰败,这个封建家族只是金玉其外,实则暗藏种种危机。 C刘姥姥找到了周瑞家的,周瑞家的猜着她的来意。一则因她丈夫昔年争买田地一事,多 得板儿他父亲之力;二则也要显弄自己的体面,于是很主动地引她去见王熙凤。 D为了使宝玉和秦钟不被人欺侮,在贾蔷的挑动下,宝玉的书童茗烟大闹学堂,与嫉恨宝 玉和秦钟的金荣等人发生冲突。后来李贵力压各方,平息了事端。 6以下选项中与红楼梦内容不符 的一项是() A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一句中的“阆苑仙葩”指的是黛玉, “美玉无瑕” 指的

4、是宝玉。 B“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这首判词是在暗示迎春的悲 第 2 页 共 21 页 剧命运。 C宝玉看望将死的秦钟,秦钟劝他“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 D秦可卿死后,尤氏这时偏偏卧病不能理事,因此王夫人向贾珍推荐了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7第二十二回中宝钗所制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A镜子B更香C竹夫人D风筝 8“盛筵必散”一语出于红楼梦中何人之口? A探春B秦可卿 C小红D妙玉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秦可卿死后,她的丫鬟名宝珠者,见秦氏死了,也触柱而亡。贾珍以孙女之礼殓殡。 B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

5、“毒设相思 局”中她设计害死试图调戏她的贾瑞。 C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探亲。荣国府为了迎接这一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 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也进了荣府。 D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大展风采,贾政也很欢喜,还破天荒地夸了宝玉几句。 E.在元春省亲的宴会上,宝钗建议宝玉把“绿玉”改成“绿蜡”。 10 红楼梦中最早说“乌眼鸡”一词的是谁? A小红B凤姐C晴雯D探春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积其 德义勇者竭其 力 B而天下之 理得矣以授之 于有司 C骊山北构而 西折谁得而 族灭也 D秦以 攻取之外举以 予人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

6、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次民主选举中层干部,本来他很有希望当选,但是由于他关键时刻的所作所为不负众 望 ,结果落选了。 B 这场激烈的绿茵大战, 双方激战 90 分钟, 终以 2 比 2 战平, 两支欧洲劲旅缔结城下之盟 。 C“安史之乱”造成了社会满目疮痍、人民生灵涂炭 的局面,杜甫一家被迫辗转流离,漂 泊西南。 D 红楼梦续书不少,但大多是狗尾续貂 之作,其艺术成就与原著不可相提并论。 13第六十二回,小螺和香菱等人斗草,“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 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这里的琵琶记说的是什么故事? A蔡伯喈弃妻娶牛丞相之女事B苏轼的琵琶行 C傣族的琵琶女传说D秋胡

7、戏妻之事 14宝玉给哪个丫环起名为“耶律雄奴”? 第 3 页 共 21 页 A紫娟B芳官C小红D袭人 15第三十九回,李纨道:“凤丫头就是楚霸王,也得这两只膀子好举千斤鼎。她不是这丫 头,就得这么周到了?”这丫头指的是谁? A小红B司棋C平儿D袭人 16以下诗句出于画中姑娘之手的是() A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 淮阴怀古 ) B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 虞姬 ) C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 螃蟹咏 ) D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 紫菱洲歌 ) 17第四十九,五十二回写宝琴所披凫靥裘,就是什么动物头上的毛作的? A鸳鸯B雉C孔雀D野鸭子 18下列

8、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秦可卿死后,她的丫鬟名彩云者,见秦氏死了,也触柱而亡。贾珍以孙女之礼殓殡。 B王熙风是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毒设相思 局”中她设计害死试图调戏她的贾瑞。 C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探亲。荣国府为了迎接这一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 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也进了荣府。 D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大展风采,贾政也很欢喜,还破天荒地夸了宝玉几句。 E.在元春省亲的宴会上,元妃邀众人作诗。宝玉作怡红快绿一首,起草内有“绿玉春犹 卷”一句,被宝钗瞥见,教他把“绿玉”改做“绿蜡”,并指出用典出处。宝玉听了

9、不觉洞 开心意,笑称宝钗为师傅。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薛宝钗心胸豁达,举止得体,深得人心,使得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林黛玉对她心存芥 蒂 。 B在这十年时间里,中国的社会经济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 的变化。 C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中,通过典型的语言描写,把个性鲜明的王熙凤的形象惟 第 4 页 共 21 页 妙惟肖 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D我们的语文老师对红楼梦颇有研究,讲起其中的情节来高谈阔论 ,精彩异常。 20下列关于红楼梦中的情节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中,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里, 林黛玉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但并无私

10、弊之物。 B别号“蕉下客”的迎春是个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她发起组织了大观园里的诗社活动, 但是“才自精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 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 建大家庭的颓势,却注定无济无事。 C在红楼梦中,除了主要人物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具有独特、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如:泼辣能干的探春,怯懦的迎春,孤高的妙玉,温顺世故的晴雯,忍辱吞声的尤三姐,敢 于反抗的尤二姐和袭人等。 D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表达了对王维、杜甫、李白等唐人诗作的欣赏, 也表达了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他特别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寓情感,不能以辞害意等, 这是一种明达通脱的观点。 二、文本阅读二、文

11、本阅读 材料一 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 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 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真实的“美”的世界。其显著特征有三 美,是 散落的, 不追求集大成。 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 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 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 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

12、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微善,真性情。单以真性情而论,可 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 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 少有雷同。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或心智锐敏,或性 格刚烈, 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 中和 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待人谦和,且品行坚韧,是 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 第 5

13、页 共 21 页 (取材于刘敬圻的女性观与男性观 ) 材料二 薛宝钗是一位“冷人”。 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 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 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 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 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 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 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 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 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 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 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

14、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 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 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 物,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但她接受 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 竭力掩盖、 压抑自己的内热, 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 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药治。林黛玉的悲剧固 然是悲剧,但她毕竟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 畅流过, 而薛宝钗则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 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 假的缺乏真

15、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 香丸化解掉的, 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 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 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结果。这种自我压抑、 自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为“大悲剧”。 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 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 而忽视 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 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 (取材于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 材料三 薛宝钗多年来

16、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 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 其实 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 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移祸黛玉。 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 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于严苛。那日正值芒种,宝钗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 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 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不存妒忌之念。接着见一玉色蝴蝶, 十分有趣,遂追扑起来,又证明她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 第 6 页 共

17、 21 页 钗认为“奸淫狗盗”,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 彼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 人们情急之下做出的反应往往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事有关。 宝钗当时 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窘急,脱口而出,情 有可原。 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 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钏装裹,是为了对照 贬损黛玉,实在有失偏颇。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 来心胸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间布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所以在姨妈 精神

18、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一情境之下, 她主动提出此议是十分自然的。 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 一席话,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因为人们 为了安慰亲人、 朋友, 有时会说一些减轻其责任的话, 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实的判断, 只能说有讨好之嫌。断言其“奸”,并无铁证。 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 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 从而 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 (取材于周思源探秘集 ) 2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女子之美是各美其美,美得适度,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 B红楼女子

19、的美是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的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 C材料二曹雪芹设计出以“冷香丸”治疗宝钗的“热毒”,是一种精彩的写法。 D“冷香丸”对宝钗治疗内热外冷的分裂性格有益,对宝钗扭曲真实心性又有害。 22下列说法中,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去潇湘馆寻黛玉,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便没有前往,可见她不存妒忌。 B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是在追黛玉,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 C认为金钏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 D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不是为了贬损黛玉。 23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

20、以上三则材料,分析造成对宝钗 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 材料一 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当然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但我们也可以认为, 红楼梦 作为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主人公贾宝玉(还可加上他的知己林黛玉)的生命体验 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作者的思想观点,体现着作者的人生态度。此外,来往于仙界和尘世的一 僧一道与出入于贾府的刘姥姥,作为另两个代表作者审视人生的视点,从不同的侧面,与宝 第 7 页 共 21 页 黛的视点和合在一起,构成作者曹雪芹的一个多元的矛盾思想体。 我们读红楼梦 ,常常感到有几个不同的开头:从第一回一僧一道开始,交代那块石 头的背景, 展开它的传奇经历; 从第三回黛玉进贾府开

21、始, 主要人物宝玉、 黛玉等一一登场, 以丰满生动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从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开始, 网状结构的贾府衰亡 史似乎才从一个芥豆之微的小小人家开始编织。 而前五回都是在交代小说旨意、 创作缘起和 人物关系及他们的结局等,似乎只是小说的纲领。何以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呢?这当然和红 楼梦的独特结构有着密切关系,但也和本文提出的作者观照人生的三个视点紧密相连。正 因为一僧一道、 宝黛和刘姥姥分别代表了作者审视人生的三个观照点, 因此和他们有关的最 先描写,便成为从不同层面观照人生的小说的开始。这里不妨借用红楼梦第一回提及的 概念,来对这三种不同的视点作一简单的概括。佛教有所谓“色空”观,

22、但小说写空空道人 “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从而把“情”作为联结“色”与“空”的 中介。这样在红楼梦里,实际就存在着色、情、空三个概念。而一僧一道、宝黛和刘姥 姥这三个视点正和小说中的这三个观念相对应: 一僧一道是立足于“空”来观照人生, 宝黛 是立足于“情”来把握世界, 而刘姥姥则是着眼于“色”来看待周围一切。 在情节的具体展 开中,这三种视点并没有为其中的“空”观所一统,而是交相映射,这使作品的思想内涵呈 现出异常丰富复杂以致相互矛盾的情形, 也是 红楼梦 之所以会产生见仁见智的根本原因。 对于世界、对于人生,刘姥姥始终着眼于“色”,立足于一种物质的功利观。如果对于 贾宝

23、玉来说,大自然是作为美、作为情感的表现而展现在他面前,那么,刘姥姥则是以一种 实用的态度来对待自然万物的,就像她自己说的:“我们成日家和树林子做街坊,困了枕着 他睡,乏了靠着他坐,荒年间饿了还吃他。”而贾宝玉是从“情”的角度来观照人生、 把握世界的。对贾宝玉这“情”的观念,红学界曾有许多论者加以阐述。这里,我们想结合 前人的研究,从空空道人“因色生情,传情入色”这一角度,来对贾宝玉的“情”的观念作 出分析。所谓“因色生情”,是指客体对主体所产生的一种情的感染、感发作用,而“传情 入色”则是指主体将自己的情感灌注于客体之中, 使之分享主体的情感体验。 概而言之, “因 色生情,传情入色”,是借助

24、于情,将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色”构建了一种新型 的亲情关系,一种共情体验。虽然,这里的人,我们是举贾宝玉为代表,但在很多时候,贾 宝玉的情的观念是涵盖、 包含着林黛玉的思想意识, 有时, 则是与她的思想意识互为补充的。 在脂批透露给我们的“情榜”中,贾宝玉是“情不情”,林黛玉是“情情”,他俩相合,正 把世上所有的无情之物和有情之物都囊括无遗。当然,从一方面看,贾宝玉的“情不情”更 为广博, 理当将黛玉的“情情”包括在内; 但从另一方面看, 宝玉的爱博, 难免会有所分心, 所以,他的情感有时竟不如黛玉那样专一。比较而言,贾宝玉更体现出一种情感的广度,一 种爱的泛溢;而林黛玉则更体现出一种

25、情感的深度,她的情有独钟。 (选自詹丹曹雪芹审度人生的三个视点 ,有删改) 第 8 页 共 21 页 材料二 平儿答应着,一径出了园门,来至家内,只见凤姐儿不在房里。忽见上回来打抽丰 的 那刘姥姥和板儿又来了,坐在那边屋里,还有张材家的周瑞家的陪着,又有两三个丫头在地 下倒口袋里的枣子倭瓜并些野菜。 众人见他进来, 都忙站起来了。 刘姥姥因上次来过, 知道平儿的身分, 忙跳下地来问“姑 娘好”,又说:“家里都问好。早要来请姑奶奶的安看姑娘来的,因为庄家忙。好容易今年 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 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

26、个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 (选自红楼梦第 39 回) 注释:打抽丰也叫“打秋风”,旧时利用各种关系取得有钱人的赠与。 24 小说人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作者的观点, 以下最不能 体现作者人生态度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林黛玉B 三国演义曹操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D 城南旧事英子 2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贾宝玉和林黛玉在人生经历中所获得的生命体验, 直接或间接地代表了作者的思想观点。 B一僧一道与刘姥姥,代表作者审视人生的视点,审视着“红楼”世界,这些构成了矛盾 思想体。 C共情体验是指借助于情,客体的“色”对主体的人所产生的一种情的感染、感

27、发作用的 情感体验。 D空空道人在佛教“因空见色,由色生情”的基础上,把“情”作为联结“色”与“空” 的中介。 26下列各项,不符合 材料一作者对“色、空、情”的阐述的一项是() A (宝钗介绍冷香丸的制作)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 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 (第 7 回) B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 着残荷了。”(第 40 回) C (宝玉)仰望杏子不舍,又想起邢岫烟已择了夫婿一事,虽说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 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因此不免伤心,只管对杏流泪叹息。 (第 58 回) D (宝玉说)

28、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 验的。 (第 77 回) 27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贾宝玉从“人化的自然”眼光出发,给自然万物以人的地位,对待自然万物一如人与人 之间的情感交流。 B焦大醉骂以及贾琏小厮兴儿评王熙凤,这些人物的议论并不贯穿全书,并没有构成作者 第 9 页 共 21 页 审视人生的视点。 C贾宝玉的“情不情”更为广博和深邃,将黛玉的“情情”囊括无遗,贾宝玉更体现出一 种人类情感的广度。 D小说表现的三种视点没有被“空”观所一统,而是交相映射,因此使作品的思想内涵呈 现出丰富性与复杂性。 28概括材料二中刘姥姥着眼于“色”的表现

29、。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第二十三回节选)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 ,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 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 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又恐 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 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做什么?”宝 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上挂着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 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

30、撂在水里不好。 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蹋了。那畸角上 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扫起来,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 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 大学 。”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 鬼。趁早儿给我瞧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 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文章!你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 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 自觉词藻警人,余

31、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词。 宝玉笑道: “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 “果然有趣。 ”宝玉笑道: “我就是多 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 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 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 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忙向前拦住说道:“好妹 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吊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 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

32、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 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一面笑道:“一般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 第 10 页 共 21 页 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 。”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 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紧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 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 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 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

33、房,刚走到梨香 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 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那边走。偶然两句,只吹到耳内,明明白白, 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 十分感慨缠绵, 便止住步, 侧耳细听, 又听他唱道是: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 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误想,担搁了听曲子。再侧耳时,只听唱道: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上,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

34、幽 闺自怜 ”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 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 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 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注) 中浣指每月的中旬。会真记即唐代元稹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因文中有 “会真”诗三十韵,故又称会真记 。金、元人把其中的故事演为诸宫调和杂剧,名为西 厢记 ,这里指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倾国倾城貌:金批本西厢记第一本第四 折,张生称自己是“多愁多病身”,莺莺是“倾国倾

35、城貌”。“苗而不秀”两句即中看不 中用的意思,语出西厢记金批本第四本第二折。“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你在幽闺自 怜”等句见牡丹亭惊梦 。 29下列对这篇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宝玉深知西厢记是禁书,也知道中庸 大学是该读之书,可他还是偷偷阅读, 正表明了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叛和对自由对爱情的向往。 B黛玉微腮带怒,薄面含嗔,转身就走,假装要到贾政和王夫人跟前告状,既要躲开口没 遮拦的贾宝玉,又要避免把这个敏感的话题进行下去。 C“银样蜡枪头”是西厢记中红娘挖苦张生中看不中用的话,黛玉此时以此挖苦宝玉, 说明黛玉对宝玉的言行非常生气。 D从读西厢记到赏牡丹亭 ,层层推进,黛玉对自

36、己命运的认识一步步清晰起来。 这于花柳繁华之时唱出的悲歌,更令人痛心疾首。 30选文最后一段惟妙惟肖地展示了黛玉的心理变化。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 第 11 页 共 21 页 31一样惜花爱花,但宝黛二人葬花的方式不同,其内在心态自然也不同。请结合选文内容 进行具体分析。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一 见了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 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 “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

37、开了来着,岂不 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因问:“下雪了么?”地下婆娘们道:“下了 这半日雪珠儿了。”宝玉道:“取了我的斗篷来不曾?”黛玉道:“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 去了。”宝玉笑道:“我多早晚儿说要去了?不过拿来预备着。” 薛姨妈便令人去灌了最上等的酒来。李嬷嬷便上来道:“姨太太,酒倒罢了。”宝 玉央道:“妈妈,我只喝一盅。”李嬷嬤道:“不中用!当着老太太、太太,那怕你吃一坛 呢。想那日我眼错不见一会,不知是那一个没调教的,只图讨你的好儿,不管别人死活,给 了你一口酒吃,葬送的我挨了两日骂。姨太太不知道,他性

38、子又可恶,吃了酒更弄性。有一 日老太太高兴了,又尽着他吃,什么日子又不许他吃,何苦我白赔在里面。”薛姨妈笑道: “老货,你只放心吃你的去。我也不许他吃多了。便是老太太问,有我呢。”那李嬷嬷 听如此说,只得和众人去吃些酒水。 这里宝玉又说:“不必温暖了,我只爱吃冷的。”薛姨妈忙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 酒,写字手打飐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 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 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 黛玉嗑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

39、炉,黛玉因含 笑问他: “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 那里就冷死了我! ”雪雁道: “紫鹃姐姐怕姑娘冷, 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 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 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两阵罢了。宝钗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也不去睬他。 说话时,宝玉已是三杯过去。李嬷嬷又上来拦阻。宝玉正在心甜意洽之时,和宝黛 姊妹说说笑笑的,那肯不吃。宝玉只得屈意央告:“好妈妈,我再吃两盅就不吃了。”李嬷 嬷道:“你可仔细老爷今儿在家,提防问你的书!”宝玉听了这话,便心中大不自在,慢慢 第 12 页 共 2

40、1 页 的放下酒,垂了头。黛玉先忙的说:“别扫大家的兴!舅舅若叫你,只说姨妈留着呢。这个 妈妈, 他吃了酒, 又拿我们来醒脾了! ”一面悄推宝玉, 使他赌气; 一面悄悄的咕哝说: “别 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那李嬷嬤不知黛玉的意思,因说道:“林姐儿,你不要助 着他了。 你倒劝劝他, 只怕他还听些。 ”林黛玉冷笑道: “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 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 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 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你这算了什么。”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

41、 腮上一拧,说道:“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薛姨妈一面 又说:“别怕,别怕,我的儿!来这里没好的你吃,别把这点子东西吓的存在心里,倒叫我 不安。只管放心吃,都有我呢。越发吃了晚饭去,便醉了,就跟着我睡罢。”因命:“再烫 热酒来!姨妈陪你吃两杯,可就吃饭罢。”宝玉听了,方又鼓起兴来。 3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宝玉见到黛玉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就问“下雪了么?”一句描写,一方面说明 每逢下雪时黛玉的穿着,一方面又表明宝玉对黛玉的平日关注和细心。 B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往往富有潜台词,如黛玉“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

42、当耳旁风”中,“他”表面指紫鹃,实际指宝钗;“你”表面指雪雁,实际指宝玉。 C“黛玉嗑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一句属动作和神态描写,一个“笑”字写出了黛玉对 众人劝宝玉不要喝冷酒时表现的冷眼旁观,表现出她的嫉妒心理。 D李嬤嬷“不中用!当着老太太、太太,那怕你吃一坛呢。葬送的我挨了两日骂”, 说明李嬤嬤也是疼爱宝玉的,她是以老太太、太太责骂为借口劝说宝玉不要吃酒。 33 林黛玉到梨香院, 一看到宝玉, 就说“我来的不巧了”, 黛玉是觉得自己打搅了宝玉吗? 请简要分析。 34在宝玉喝酒这件事中,林黛玉开始没有像众人一样劝阻,而后又干脆极力怂恿,这里表 现出林黛玉什么样的性格来?请谈谈你的看法。 一

43、生梦不醒,红楼解味人 2012 年 5 月 31 日凌晨,95 岁高龄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或许一生的喧嚣太多了, 他选择安静地离开。“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安安静静地走。”他留下这样的遗愿。进入 红学研究,多少是个偶然。那是 1947 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周祜昌寄至燕 园的信函说,他看到胡适新近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 第 13 页 共 21 页 挚友的新论说,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周汝昌遍查燕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敦敏诗集中找到 了六首直接与曹雪芹有关的诗作。 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 发表在 1947 年 12 月 5 日 天 津国民日报的副刊上。

44、没想到几天后,胡适就托人转交了一封给周汝昌的信,肯定,鼓励 这位在校大学生的研究。胡适此时已是学界“大拿”,又是“新红学”的开创者,他的来信 让周汝昌“欣幸无已”。1948 年,正埋头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特意跑到胡适家中 拜访。令周汝昌激动的是,胡适竟将珍藏多年的孤本甲成本石头记慷慨地借给他翻阅。 正因为这一段渊源,周汝昌常常被看作是胡适红学研究的关门弟子。 1953 年, 红楼梦新证出版。这部 40 多万字的“红学”研究著作引起轩然大波,因 为在当时很少有人敢将红楼梦拔到那么高的地位周汝昌将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 战争与和平但丁的神曲等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并大加赞赏。周汝昌把胡适、顾颉刚、 俞平

45、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 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一献资料为基础。 又因为崇奉实录, 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 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 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 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身的同时, 又以小说情节反 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渐趋体系化、 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此年周汝昌 35 岁,因为这部书, 他得以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成了学界“红人”。也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 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

46、唯心主义”的“烦琐考证”的典型代表,被关进“牛棚”下放。 由于周恩来的特殊关照;1970 年 9 月重返北京。 周汝昌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其晚年在探佚学 发力颇多,他在数十部“红学”著作中,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但也招致不少异议。 如他提出林黛玉系“沉湖而死”; “金玉奇缘”说的不是贾宝玉和薛宝 钗,而是贾宝玉与史湘云;等等。 1982 年,周汝昌发表了什么是红学一文,在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 六字真言”之后,干脆把文学性研究踢出“红学”的范围,他说:“红学显然是关于红楼 梦的学问,然而我说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不一定都是红学

47、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 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 。如果研究红楼梦同研究三国演义 水浒 传 西游记以及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等小说全然一样,那就无须红学这门学问了。” 在把文学性研究踢出“红学”之外的同时, 他也把自己踢出了主流“红学”的研究队伍。 此 后,他被喻为红学界的独行使。他关于“红学”之界定,对红学史的回顾,对曹雪芹画像的 考证等,一次次掀起“红学”研究的争议。 从 30 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他被誉为“红学泰斗”,也被 批作“闭门造车”,可谓毁誉参半。他六十余年间所走过的治红学之路,因偶然而生,又历 经政治对学术氛围和学术方向的多次影响,终至晚年,既得到肯

48、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 第 14 页 共 21 页 亦受到讥嘲与攻击。 说不尽的红楼梦 ,道不尽的人与事。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梦未醒,人已去, “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 (有删改) 相关链接 周汝昌,幼少时即醉心欧楷笔法,20 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 右军真脉,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的周体法书,在众多书家中神采焕然。 周汝昌少年时期便热衷于古典诗词的创作,进入南开中学后,即研习宋词。在燕大读书 时,与顾随、张伯驹、钱钟书等都有唱和,其诗词功底颇得各位先生赏识。 百读红楼百动心,那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 大勇

49、,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 周汝昌诗一首 3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红楼梦新证一书的创作深得胡适的鼓励和帮助,这本书使周汝昌成为学界“红人”, 也令他在政治运动中遭受迫害。 B周汝昌研究红学深受胡适影响,如他晚年提出的林黛玉“沉湖而死”的观点,就是在胡 适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C周汝昌认为,“红学”中的文学性研究应与三国演义等小说的研究区别开来,不能 采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 D周汝昌的“红学”研究方法虽得到一致认可,但他关于“红学”的界定,对红学史的回 顾等,一次次掀起“红学”研究的争议。 36周汝昌先生在“红学”研

50、究方面的贡献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 37简析文章结尾“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红楼梦 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突出地表现在塑造出成群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物形 象。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就多达四百八十多人,其中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 有几十个人。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则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 作者对人物的独特性格反复皴染,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如贾宝玉的“爱博而心劳”的性 第 15 页 共 21 页 格特征,是通过他那特别敏锐和细腻的思维和感情,通过他那乖张可笑的言语和行为,反复 加以渲染。这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惟妙惟肖地写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