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是黄自先生于 30 年代写作的一首青少年歌曲。全歌为四 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也可分析为二段体结构),2/4 拍子,大调式。歌曲第 一、二乐句构成了一个上下句的段落,旋律质朴清新,描绘了雪霁天晴,腊梅 飘香,主人公骑驴去坝桥,驴脖子上的铃儿发出的清脆的叮当声。这段文字虽 然简洁,但却一下子点明了踏雪寻梅的主题。第三乐句以象声词“响叮当”模 仿毛驴脖子上的铃儿在行进中发出清脆明快的响声,旋律轻松跳跃。第四乐句 是个转、合的结束句,音调是揉和第一、二乐句的主题音调以及第二乐句的句 尾乐句写成的,它表现了主人公采得梅花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
2、,共度好时 光”的愉快心情。 【教学年级】:四年级 【教学目标】: 能生动地演唱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唱出歌曲的意境。 能在演唱中充分体现速度和力度等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了解词曲作者及歌曲相关背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弱起拍处的演唱。 调音记号的演唱。 大调音程的演唱。 歌曲中力度的表现。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双响筒、串铃、碰铃 【教学过程】: 一一. .导入导入 1.师:“同学们,发现满校园桂花香了吗?你心中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引 入梅花。)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桂花”的唤起,引入到冬天的另一种花 的印象,激发
3、学生的音乐想象,巧妙进入课题“踏雪寻梅”。 2 2.“提前进入这美丽冬景”(播放 ppt) 3.“欣赏完,用一句话或一首诗来形容你的感受” 二二. .出示踏雪寻梅歌词出示踏雪寻梅歌词 1.师生吟诵踏雪寻梅,并在 4 个“响叮当”处用碰铃伴奏。 (教师注意朗诵时对歌词渐强渐弱的处理。) 2.解释“霁”读“ji”:雪后放晴;“灞桥”:有扶手的石板桥 【设计意图】:通过对歌词部分生僻词的解释,让学生对诗人“踏雪寻梅”的 情境有所共鸣,为学生的音乐想象提供素材积累。 3.生诵读,师在 4 个“响叮当”处用碰铃伴奏 4. 教师通过钢琴,协助学生进行 4 个“响叮当”学唱 (教师注意向学生强调 断音的处理
4、,并在歌谱中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突出出来。) 三歌曲教授三歌曲教授 1.引入歌曲,听录音范唱 学生感受“欢乐、欢快、愉快”的氛围。 师总结:“怡然自得”。 2生唱 4 个“响叮当”处,教师唱全曲,并找出曲中“休止符”,干脆、活泼、 (提醒学生注意到范唱中休止符表现的错误,并在自己演唱时进行更正) 3.请学生跟钢琴用“lu”音哼唱歌曲,注意休止 4. 请学生跟钢琴填上歌词唱一唱 5.“01 35 ”(“好花”)处情境:先嗅闻,再唱歌,将休止空出来 【设计意图】:情境法是学生进行音乐想象的捷径,教师通过“踏雪寻梅”情 境的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寻梅的心情,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 四细节处理四细节处理 1.师范唱出渐强渐弱(与朗诵的感觉呼应)。 2.设计情境:“骑驴过桥”费力,演唱力度增强;“嗅闻花香”开心,演唱得 活泼轻快(ppt 展示强弱) 3.学生尝试处理歌曲(教师用双响筒为学生伴奏) 五拓展延伸五拓展延伸 3 1.二重唱、轮唱歌曲 (1)师晚一个小节唱,生先唱 (2)男生、女生分组轮唱 2.情境:赏花人渐渐远去渐慢、渐弱 355 55 35 5 355 55 35 5355 55 35 5 3.分组演唱 A:主声部 B:轮唱部 C:碰铃部 D:双响筒部 E:远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