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厘米和米-2、认识厘米-ppt课件-(含教案+素材)-部级公开课-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编号:50fa4).zip

相关 举报
  • 全部
    • 认识厘米课件
      • 13 Blue Lagoon兰色珊瑚.wma
      • bu2.mp3
      • Thumbs.db
      • 短尺1.swf
      • 纪录片背景音乐 纪录片背景音乐1.mp3
      • 认识厘米.ppt--点击预览
      • 阿轩的新衣_old.wmv
    • 《认识厘米》教学实录与反思.doc--点击预览
    • 《认识厘米》教学课件.ppt--点击预览
    • 《认识厘米》评课.doc--点击预览
    • 教案50fa4.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 体验感悟:一次数学建模之旅体验感悟:一次数学建模之旅 “认识厘米认识厘米”教学实录与反思教学实录与反思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6162 页例 2、例 3、例 4,第 6263 页“想想做做”第 17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生成测量工具,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可 以用厘米作单位,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几厘米大约有多长。 2、初步学会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方法,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 生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独特的思考与创造模式,体验到数学的 价值。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建立厘米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每人一份:作业纸、直尺。 同桌一份:材料袋、盘子(订书钉、回形针、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方 格纸、1 元硬币、橡皮、5cm 长纸条两张、1cm 小棒 68 根)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需要一、情境引入、激发需要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个故事,故事里还有一个问题呢!可要听仔细哟! (播放动画:从前有个叫阿轩的人,来到一家缝纫店,他想做一件上衣。 2 老师傅一边量着阿轩的身长,一边告诉小徒弟。一拃、两拃、三拃,身长三拃。 量完之后小徒弟就按照记录认认真真地做起了上衣,身长三拃。一拃、两拃、 三拃。两天之后,阿轩高高兴兴地来试新衣服了。穿上一看,啊?太小了!告 诉你身长 3 拃,你怎么做成了 2 拃?我做的就是 3 拃呀!) 师:衣服为什么会做小了呢? 生:因为大人的一拃比小孩的一拃大。 师:有道理吗?谁听明白了?再来说说。 生:因为老师傅的手比较大,小徒弟的手比较小。 师:(课件出示)是呀!这是师傅的一拃,这是徒弟的一拃,徒弟的一拃 比师傅的要短,一拃的长度不一样,自然三拃的长度就不同了。所以在度量物 体的长度时,我们得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是长度单位。 (板书:长度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个长度单位,谁呢?让我们响亮的读出它的名字 “厘米” 。 (板书课题) 【反思】通过低年级学生最喜爱的形式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故事引 入,在矛盾冲突中激发学生的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1、建立 1 厘米的概念。 看看 师:1 厘米到底有多长呢?想知道吗? 生:想! 师:(实物投影在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粘好 1cm 小棒的直尺)瞧,在直尺 上这么长的一段长度就是 1 厘米,我们把 1cm 从尺子上请下来。大家面前的学 具盘里就有这样的 1cm 长的小棒,每人拿 1 根轻轻的放在桌面上,咱们仔细瞧 一瞧,认真地打量打量这 1 厘米。 学生从学具盘中取出 1cm 长的小棒观察。 比划 师:现在,我们就和1厘米交个朋友。像这样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的 捏住这根小棒,注意要轻,接着用右手轻轻地把小棒抽出来,两指保持不动, 这时,两指之间的这一段的长度大约就是1厘米,看一看1厘米有多长。 3 老师演示,学生跟随一同操作。 想象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厘米有多长。 (停顿片刻)记住它的睁开眼,考 验你的时候到了,并拢大拇指和食指,再分开,你比划的 1 厘米准不准呢?用 小棒验证一下。 学生将 1cm 小棒放进大拇指和食指之间验证。 找找 师:现在我们已经和 1cm 是好朋友了,让我们带上这个好朋友,在我们 身边、学具盘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呢? (出示伙伴研究 1: 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呢?) 师:同桌合作,找到后用小棒验证。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片刻后很多孩子举起了手。 师:哪桌小朋友愿意自信的说说你们的发现? 生1:我们找到了小正方体,它的这个边的长是 1 厘米。 师说明: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把它放大在屏幕上。 生2:还有这个订书钉的长度也差不多 1 厘米。 生3:这个 1 元硬币。 师(疑惑):你是指 1 元硬币的哪里? 生3指了指 1 元硬币的厚度。 师(转向全体):大家觉得 1 元硬币的厚度有 1 厘米吗? 其余学生纷纷摇头。 师:很多孩子直摇头,是的,1 元硬币的厚度没有 1 厘米。 生4:这个方格纸竖着的这条边也大约是 1 厘米。 生5:这块橡皮的厚度大约是 1 厘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投影上出示实物。 师:张老师也找到了一些,你瞧,图钉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咱们小朋友 的食指上有没有呢? 学生都在自己的食指比划 1 厘米。 4 师:对,小朋友的食指宽大约是 1 厘米。看来,1 厘米就在我们的身边。 估估 师:刚才有小朋友们提到了 1 元硬币的厚度,大家都觉得 1 元硬币的厚度 没有 1 厘米,那你能不能估计一下大约几个 1 元硬币的厚度是 1 厘米? (提问 的同时教师在实物展台上操作,手拿 1 元硬币跟 1 厘米进行对比。 ) 生:我觉得是 3 个。 师:好的,我来数出 3 枚。 (教师在实物投影上验证,学生发现仍然没有 1 厘米长。 )如果再给你一次估计的机会 众生:5 个!5 个! (教师再次在实物投影上验证,发现正好大约长 1 厘米) 师:哦,原来 5 个 1 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1 厘米,在估计的时候大家会不 断的调整自己的结果,真好! 小结 师:孩子们,我们感受了这么多的 1 厘米,你感觉 1 厘米的长度怎么样? 生:很短。 师:是呀,所以通常在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板 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 【反思】:引导学生形成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初步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 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抽象的“厘米”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用感性的方式学 习,因而体验感悟就是建立1厘米模型的有效策略。通过“看比划想象 找估”等一系列丰富的操作体验活动,促进学生动眼、动手、动脑, 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1厘米表象,清晰地建构数学模型。此外体验初始从直 尺上剥离出1厘米的环节也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科学与严谨。 2、认识几厘米。 (1)量橡皮的长度 师:还记得吗?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知道了橡皮的厚度大约是 1 厘米,那 么橡皮的长度大约有几个 1 厘米呢?请小朋友同桌合作,用学具盘里的这些 1 厘米的小棒摆摆看。 (出示伙伴研究 2:) 5 能用 1 厘米长的小棒量出橡皮的长度吗? 学生动手操作。 生:我们摆了 4 根小棒,长度大约是 4 厘米。 (投影出示校对)师生共同数一数:4 个 1cm 就是4 厘米。 师:量的都是 4 厘米吗? 生:是的。 师:瞧,统一了标准,咱们就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2)估胶棒的长度 师(一手拿橡皮,一手拿胶棒):橡皮的长度是 4 厘米,你能估一估这个 胶棒的长度大约是几厘米吗? 生:8 厘米! 师:你怎么估计这么快? 生:因为一块橡皮是 4 厘米,它的长度是胶棒的一半。 师:哦,他可不是随便猜的,是仔细观察比较之后得出的结果。对不对呢, 验证的时候到啦(实物投影) ,咱们一起数。 师生一起数,8 个 1 厘米就是 8 厘米。 师:估计正确的孩子举手!你们真是太厉害了,小眼睛就是一把小尺子呢! (3)量纸条的长度 师:敢迎接更大的挑战吗? 生:敢! 师:刚才咱们是用很多个 1 厘米去量的,如果只给你 1 根 1 厘米长的小棒, 注意只能用 1 根,你能想办法用它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师手指纸条的长边) ?还有一个要求,能不能在纸条上做做记号,让别人也能一眼就看出纸条是是 几厘米?每人都有这样的一张纸条,试试看。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老师看到有孩子拿起了笔,真好! 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们量的是 5 厘米。 6 师:量的也是 5 厘米的孩子举举手。 (教师展示如下图状的学生作品) 师:你能跟大家说说,你这中间画的小竖线是什么意思啊? 生:我就是做个记号。 师:那你多长做个记号啊? 生:先摆 1 厘米,做个记号;再摆 1 厘米,再做个记号。 师:哦,每 1 厘米做个记号,那咱们数一数。 师带领学生数一数:5 个 1cm 就是 5 厘米,这样别人也能一眼看出来是 5 厘米了。 师:也像这么做记号的孩子举举手。 很多学生都自信的举起了手。 师:这个办法真不错,咱们在电脑上再来看一遍。 (课件动态演示过程) 师:孩子们你们瞧,咱们量着量着,不知不觉中,自己就做出了一把 生(激动地说):尺子! 【反思】:建立 1 厘米表象的价值在于应用,在活动中渗透度量意识、体 会度量的本质又是本节课的又一重点。通过“量橡皮的长、估胶棒的长、量纸 条的长”三次活动,让学生感受无论度量什么,方法是一样的,即确定度量单 位后,再数有多少个这样的单位,从度量的角度体会数学的抽象性和结构性。 此外设计“只能用一根 1 厘米的小棒去量纸条长度”的活动,学生在量的过程 中边量边用短竖线做记号,创造性的将纸条变成了一把简易的尺子,学生在活 动中,亲历“重蹈人类思维发展中的那些关键性步子” ,不仅经历了尺子的演变 和制作过程,感受到数学文化,更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神奇和意趣。 3、认识直尺 构造直尺 师:用这样的方法,咱们可以把尺子做得更长一些,再给它加上外框。 (课件动态演示)知道吗?刚才小朋友们在纸条上留的记号线其实就是尺子的 7 刻度线。 (板书:刻度线) 。 师:不过它跟咱们平时用的尺子好像有点不一样,上面还应该有些什么 呢?观察你的直尺,看看有什么发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 生1:还有短一点的线。 师:那叫什么线? 生1:刻度线。 (课件出示毫米刻度线)师:对,刻度线有长有短。 生2:尺子上还有数字。 (课件出示数)师:直尺上的数从几开始? 生3:0。 师:直尺上的 0 表示什么意思? 生4:就是从 0 开始的意思。 师:我们在测量的时候,一般以这个 0 作为起点,开始测量。 生5:还有英文字母 cm。 (课件出示数)师介绍:cm 是厘米的英文 centimeter 的缩写,以后看 到它就读作“厘米” 。 在师生对话中完善直尺图。 认识尺子刻度的含义。 师:大家观察得可真细致,咱们跟尺子又交上了朋友。下面我们就在直尺 上找一找。 (出示伙伴研究 3:) 1、在直尺上从刻度几到刻度几的长度是 1 厘米? 2、在直尺上你还能找到几厘米? 学生读懂要求后,同桌活动。 师:谁和大家分享第一个问题中的发现? 生1:从刻度 0 到刻度 1 的长度是 1 厘米。 生2:从刻度 5 到刻度 6 的长度是 1 厘米。 生3:从刻度 3 到刻度 4 的长度是 1 厘米。 生4:从刻度 10 到刻度 11 的长度是 1 厘米。 8 师:大家的意思我听明白了,就是这直尺上每 1 大格的长度 生:都是 1 厘米。 师:第一个问题解决了,谁愿意和大家分享第二个问题? 生1:我找到了 20 厘米,从刻度 0 到刻度 20。 生2:我找到了 3 厘米,从刻度 8 到刻度 11。 师追问:你们是怎么看出来是 3 厘米的? 生3:刻度 8 到刻度 9 是 1 厘米,刻度 9 到刻度 10 是 1 厘米,刻度 10 到 刻度 11 也是 1 厘米,一共就是 3 厘米。 师:就是一共有几个 1 厘米? 生:3 个 1 厘米,是 3 厘米。 师:同样是 3 厘米,如果从刻度 0 开始,应该到刻度几呢? 生4:从刻度 0 到刻度 3。 师:咱们回忆一下,刚才大家发现了从刻度 0 到刻度 1 是 1 厘米,刻度 0 到刻度 3 是 3 厘米,刻度 0 到刻度 20 是 20 厘米。如果是刻度 0 到刻度 8 生:8 厘米。 师:刻度 0 到刻度 9 生:9 厘米。 师:刻度 0 到刻度几 生:几厘米。 师:对呀,刻度 0 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反思】通过“直尺上还有什么”让学生经历直尺构造的过程,再找一 找直尺上的 1 厘米和几厘米,当学生呈现多样化的 1 厘米时,教师适时引导总 结提升完善认知;在找直尺上的几厘米环节中,引导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度量的 本质,也为后面学生形成量和画的基本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解决问题,用厘米量和画三、解决问题,用厘米量和画 1、用直尺测量长度。 (1)测量长度是整厘米数的物体。 师:下面咱们来帮小蜗牛解决一个问题,齐齐的家门口有条小沟,对面 住着他的小伙伴们,每次他们都要绕过这条小沟,爬很远的路才能相聚在一起, 9 于是他们就决定造一座桥,这座桥长几厘米呢?咱们能用直尺帮他们量一量吗? 学生测量。 指名一生投影展示测量方法:从刻度 0 量到了刻度 6,是 6 厘米。 师:小蜗牛们是这样量的,他们谁量得对呢?(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 三种量法) 生1:第二种是正确的。 生2:第一种没有对着 0 刻度线。 生3:第三种直尺放歪了。 师:你想提醒小蜗牛们测量长度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要对准 0 刻度线,还有尺子要放正。 (2)测量不是整厘米数。 师:有了小桥,小伙伴们相聚就更容易了,今天他们准备来一次爬行比 赛,比谁 1 分钟爬得最远。我们一起来发令,3、2、1,开始。 (课件演示 3 只 蜗牛爬行) 师:谁赢了? 生:2 号。 师:如果把它们的爬行路线看成是三条线段,你能量出它们各爬了多长 吗?量一量。 生汇报后说明:2 号比 8 厘米多一些,3 号比 8 厘米少一些,它们都很接 近 8 厘米,我们都可以说成是大约 8 厘米。 (3)测量图形中的线段长度。 师:3 号小蜗牛在比赛中输了,它下定决心要勤奋练习,每天绕着训练 场刻苦训练。你能帮他量一量训练场长边和短边各长多少吗? 学生测量后指名汇报。 (课件出示断尺)师:小蜗牛不小心把直尺弄断了,这断了的尺还能量吗? 生1:可以把刻度 3 当作起点量。 师:也可以 10 生2:也可以把 2 当作起点,还有 4 也可以。 师:如果是把刻度 2 当作起点,然后怎么办呢? 生3:用一共的 9 厘米减去断掉的 2 厘米,就是 7 厘米。 师: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当然,我们也可以 1 厘米 1 厘米的去数一数, 看看有几个厘米,就是几厘米长。 2、用直尺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师:经过刻苦的练习,很快又一次爬行比赛到来了,这一次齐齐爬了多远 呢?(出示:我 1 分钟爬了 10 厘米。 )你能画一条 10 厘米长的线段表示齐齐的 爬行路线吗? 学生活动后,投影展示画法:从刻度几画到刻度几呢? 【反思】通过设计小蜗牛们活动的一系列情境,使学生经历“用直尺测量 和绘制线段”的技能形成过程,并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学生兴趣盎然。不但体 现了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也使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了深刻的体验 和感悟。 四、延伸拓展,分享收获四、延伸拓展,分享收获 师:刚才小朋友利用直尺,帮助小蜗牛们解决了很多测量的问题。你知道 在遥远的古代,没有尺子的时候,人们是怎么测量的吗? 生1:用食指去量,1 厘米 1 厘米的量。 生2:用一拃去量。 师:对呀,老师傅和小徒弟就是用拃来测量,还有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 听一听,看一看。 介绍:古时候,人们经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手指张开, 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叫“拃” ; 将两臂伸展开,两个中指尖之间的长度 叫“庹” ;有时候人们还用步长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师:后来就逐渐有了统一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和一个长度单位交上了朋 友,谁呀?(厘米)其实在长度单位大家庭里,还有很多成员等着和大家交朋 11 友呢!课后请小朋友回家之后量一量自己的一拃长多少厘米,再量一量爸爸、 妈妈的一拃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反思】课堂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课堂教学应有意留下让学生自己去回味 思考的内容,造成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教学境界。短短 几分钟,既有数学文化的渗透,又有后续数学知识的孕伏,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循着线索去继续阅读和思考, 使学生能保持一种探索心理,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1011111212 centimetercm cm0 0 0 0 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10111112120 0cmcm 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10111112120 0cmcm 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10111112120 0cmcm 7 4 开放和精致,让教学更有效,课堂更精彩 听了张云老师认识厘米这一堂课,看了张云老师体验感悟,一次数学建模之旅 “认识厘米”教学实录与反思一文,最强烈的感受就是这是一堂既具有开放理念却不失精致 的课。开放体现在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开放的,组织的活动是开放的,三次合作伙伴的研 究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操作实践主动探索并思考,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在与 伙伴的交流中感悟体验。从形成 1 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初步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到产生度 量意识,体会度量的本质;最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厘米量和画整厘米线段的技能都是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的。精致体现在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每一次实际操作,每一次合 作伙伴的研究,每一个练习的设计都十分关注细节,因而使得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兴趣更浓厚, 概念表象的建立更清晰,形成的技能更全面。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 增强了探索和合作意识,而且培养了数学素养,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在课堂上,学生学得兴 趣盎然,教师听得津津有味。这充分说明,有了开放的理念,精致的设计能让教学更有效,课 堂更精彩。 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剖析。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巧妙设计情景引入。 教材学习认识厘米开始出现的例题是安排学生量课桌的长度,希望学生能用不同的物体来 进行度量,因而得到不同的结果,以此引入长度单位的学习。分析学生的现状可以知道:他们 虽然还不认识长度单位,但在一上学习认数时已经数次接触过直尺,知道直尺上有从 0 开始按 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数,知道 0 是直尺的起点,在练习中曾多次使用直尺画线连一连,已经 学会用直尺画出线段等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学生对直尺是用来度量长度是有所了解的, 因此,如果让学生去度量课桌的长度,大多数学生都会想到用尺去量,而不会用书本、铅笔盒 去量,学生对拃基本是一无所知,因此也更不可能用“拃”去量;而且让学生用不同物品度量 课桌边的长度,对从未度量过物品长度的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存在一定困难的。从学生的现实出 发,老师改变了例题的设计,一开始创设了有趣的故事情境,通过动画播放 “阿轩的新衣”, 提出“量的同样是 3 拃,衣服为什么会做小了”这个问题先引发学生思考,再分别画出师傅和 阿轩的 3 拃长进行比较,让学生初步体会到长度是可以度量的,并认识到由于两人一拃的长度 不同,量出 3 拃的长度就不可能相同。富有情趣的故事配合生动清晰的画面不仅让学生的注意 力更加集中,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是引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充分 感受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使学生产生了去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需求,同时也让学生初步 了解到“拃”是怎么回事,为后面介绍“身体尺”作了铺垫。 2、设计丰富的操作体验活动,让认识厘米的活动步步深入。 引导学生形成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初步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 学习的难点,张云老师对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很有独到之处,每个环节都既体现了开放,又透 出了精致。1厘米有多长?长度是有一定规定的,因此老师在设计让学生感受1厘米的长度时, 不是随意拿出一根1厘米的小棒告诉学生这根小棒的长度是1厘米,而是通过实物投影显示出在 直尺的刻度0到刻度1之间粘好的1厘米小棒,指着投影上的直尺告诉学生:“在直尺上这么长 的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把这根1厘米长的小棒请下来”,然后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找出1厘米长 的小棒,这时学生就要根据对直尺上1厘米的感觉去找这根1厘米长的小棒,这样的设计既体现 了数学知识的科学与严谨,也让学生对直尺上的刻度有了初次的了解。在学生初步感受了1厘 米小棒的长度后,就开始了伙伴研究1的活动,找出大约1厘米长度的物体,并互相验证。让学 生在众多的物品中找一找,再用小棒量一量,用平时接触到的实物帮助建立1厘米实际长度的 的表象。学具盒里放的实物有大约1厘米长的订书针,有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有边长是1厘 米的方格纸条(可以看成是平面图形),有长4厘米、厚1厘米的橡皮等等,还放了一枚1元硬 币,显然硬币的厚度是不到1厘米的,而橡皮的厚度却正好是1厘米,在找出了橡皮的厚度是1 厘米后,老师拿出硬币,让学生估计几枚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这里老师预设了学生的回 答,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时,及时用实物投影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即时调整,既进一 步帮助学生感受1厘米,同时也渗透了估计的方法。接着进行伙伴研究2的活动,用1厘米的小 棒量出橡皮的长度。在小结出4个1厘米就是4厘米后,老师又及时拿出一根胶棒,让学生根据 橡皮的长度4厘米,估计出胶棒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估计的,又一次在认 识几厘米时渗透了估计的方法。夸奖学生“小眼睛就是一把小尺子”后,接着就开始了量纸条 长到做尺子的活动,这个活动的设计也透着精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有效的方法是实行 再创造 ,也就是学生本人要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 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让学生经历做尺子的过程, 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去认识度量工具尺子的构造,体会尺子的作用。老师在向学生提出用1根1厘 米长的小棒量纸条长度的要求时,同时提出了能不能做做记号,让别人一眼就看出纸条的长是 几厘米这个要求,启发学生在纸条上画出刻度,在画的过程中感受刻度的意义。再通过与直尺 的对比,进一步认识了直尺。在认识了直尺后即进行伙伴研究3的活动,在直尺上找1厘米和几 厘米。通过活动和交流,丰富对直尺上1厘米和几厘米的认识,同时及时进行小结完善,使大 家都认同:直尺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几大格就是几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 米。在认识直尺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度量的本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富有情趣的练习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用厘米量和画整厘米线段的学习,老师创设了一个童话环境,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 让学生颇有兴趣地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整个练习活动的设计富有层次性和挑战性,精致而 完善。先是说明蜗牛为了要跟小伙伴玩耍,要架一座小桥,这就引出请学生帮助量一量桥有几 厘米长,同时出示三只小蜗牛的量法帮助学生掌握度量长度的正确方法;接着通过蜗牛的爬行 比赛让学生量三条线段的长度,老师这里的设计也很科学、周到,提出“如果把它们的爬行路 线看成是线段,你能量出它们各爬了多长吗?”这个问题,并在投影中即时把蜗牛爬的路线变 成线段,要求学生量出三条线段的长度,通过度量,认识大约几厘米;再接着通过失败蜗牛绕 着训练场进行爬行训练,让学生量出长方形长边和短边的长,在这时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小蜗牛的直尺不小心弄断了,这把断尺还能量吗?”让学生讨论如何用断尺去量,加深对度 量的实质认识;最后又一次地比赛,让学生画线段表示获胜蜗牛爬行的路线。故事完整合理, 情节展开也比较自然,将解决故事中的问题与学生技能形成的过程融合在一起,不仅充分调动 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更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充分感受长度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恰到好处的数学文化介绍,给学生留下进一步思考与实践的机会。 总结上面的活动,老师小结说用直尺可以解决许多度量长度的问题,紧接着话锋一转,提 出:“在遥远的古代,没有尺子的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的?”启发学生回忆课中已经了解的 食指的宽度大约是 1 厘米和可以用“拃”量,并结合投影及文字,介绍了人身上的几把“身体 尺” ,最后还布置了实践作业,回家量一量自己的一“拃”长多少厘米,爸爸、妈妈的一“拃” 分别长多少厘米。这样,一堂课上完了,但学生求索的欲望却远远没有止步。 1 认识厘米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6163 页。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生成测量工具,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可 以用厘米作单位,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几厘米大约有多长。 2、初步学会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方法,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 生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独特的思考与创造模式,体验到数学的 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建立厘米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具:1、课件、翻页笔; 2、盒子(1cm 模型两个,展示的 1cm 物体五个,橡皮和胶棒实物 及贴好小棒的展示板) ; 3、板书条两块; 4、铅笔、刻度尺上粘好 1cm。 学生:每人一份:作业纸、直尺。 同桌一份:材料袋、盘子(订书钉、回形针、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 体、方格纸、1 元硬币、橡皮、5cm 长纸条两张、1cm 小棒 68 根)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需要一、情境引入、激发需要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个故事,故事里还有 一个问题呢!可要听仔细哟!(播放动画:从前有个叫阿轩的人,来到一家缝 纫店,他想做一件上衣。老师傅一边量着阿轩的身长,一边告诉小徒弟。一拃、 两拃、三拃,身长三拃。量完之后小徒弟就按照记录认认真真地做起了上衣, 身长三拃。一拃、两拃、三拃。两天之后,阿轩高高兴兴地来试新衣服了。穿 上一看,啊?太小了!告诉你身长 3 拃,你怎么做成了 2 拃?我做的就是 3 拃 2 呀!) 提问:咦,衣服为什么会做小了呢? 预设: (如果学生说:因为阿轩长高了)师:才过了两天而已,可能吗? (如果学生说到手的大小不一样)师:有道理吗?谁听明白了?再来说说。 (课件点击出示)瞧!这是师傅的一拃,这是徒弟的一拃,徒弟的一拃比师 傅的要短,一拃的长度不一样,自然三拃的长度就不同了。所以在度量物体的 长度时,我们得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是长度单位。 (板书:长度单位)今天 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个长度单位,谁呢?让我们响亮的读出它的名字 “厘米” 。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厘米。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1、建立 1 厘米的概念。 看看 1 厘米到底有多长呢?想知道吗?瞧, (投影直尺,上面粘好 1cm 小棒)在 直尺上这么长的一段长度就是 1 厘米,我们把 1cm 从尺子上请下来,大家面前 的学具盘里就有这样的 1cm 长的小棒,每人拿 1 根轻轻的放在桌面上(将模型 贴在黑板上) ,咱们仔细瞧一瞧,认真地打量打量这 1 厘米。 比划 现在,我们就和1厘米交个朋友,像这样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的捏住 这根小棒,注意要轻,接着用右手轻轻地把小棒抽出来,两指保持不动,这时, 两指之间的这一段的长度大约就是1厘米,看一看1厘米有多长。 想象 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厘米有多长。 记住它的睁开眼,考验你的时候到了,并拢大拇指和食指,再分开,你的 1 厘米准不准呢?用小棒验证一下。准确的小朋友跟张老师点点头。 找找 现在我们已经和 1cm 是好朋友了,让我们带上这个好朋友,在我们身边、 学具盘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呢?同桌合作,找到后用小棒验 证。 3 (出示伙伴研究 1:) 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呢? 把学具都放回到学具盘中。到了展示成果的时候了,比一比谁看得最仔细, 听得最专心。哪桌小朋友愿意自信的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反馈第一个后,老师说明: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把它放大在屏 幕上。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实物(有订书钉、小正方体、方格纸和橡皮的厚度) 张老师也找到了一些,你瞧, (实物:图钉)食指:咱们的食指上有没有呢? 对,小朋友的食指宽大约是 1 厘米。 看来,1 厘米就在我们的身边。 估估 张老师注意到,刚才小朋友们都没有选 1 元硬币做 1cm 的好朋友,仔细观 察张老师手中的硬币,你们觉得 1 元硬币的厚度有 1 厘米吗?(提问的同时在 实物展台上操作,手拿 1 元硬币跟 1 厘米进行对比) 那你能不能估计一下大约几个 1 元硬币的厚度是 1 厘米? 预设: (如果学生说到 2 个):你比划一下 1cm 有多长,师将 1cm 小棒放进去: 哦,你的 1cm 短了点,要调整一下。再将 1 元硬币放进去,现在感觉呢? (如果学生说到 3 个或者 4 个):好的,我来数出 3 枚(在实物投影上跟 1 厘米对比)如果再给你一次估计的机会(学生调整后继续在实物投影上 验证,最多 3 次找到结果) 师:哦,原来 5 个 1 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1 厘米,在估计的时候大家会不 断的调整自己的结果,真好! 小结 师:孩子们,我们感受了这么多的 1cm,你感觉 1cm 的长度怎么样? 预设:如果学生说有点长,师拿着 1cm 长的小棒,问:1 厘米长吗?你们 的感觉呢? 对,所以通常在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贴板书: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 4 2、认识几厘米。 (1)量橡皮的长度 师:还记得吗?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知道了橡皮的厚度大约是 1 厘米,那么 橡皮的长度大约有几个 1 厘米呢?请小朋友同桌合作,用学具盘里的这些 1 厘 米的小棒摆摆看。 (出示伙伴研究 2:) 能用 1 厘米长的小棒量出橡皮的长度吗? 学生汇报:摆了几根小棒,长度大约是几厘米。量的都是 4 厘米吗? (投影出示校对)我们数一数,4 个 1cm 就是 4 厘米。 说明:瞧,统一了标准,咱们就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说明:瞧,统一了标准,咱们就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2)估胶棒的长度 (一手拿橡皮,一手拿胶棒)橡皮的长度是 4 厘米,你能估一估胶棒的长 度大约是几厘米吗? 预设: (如果第一个学生就估计 8 厘米)追问:你怎么估计这么快? 点评:哦,他可不是随便猜的,是仔细观察比较之后得出的结果。 (如果第一个学生估计 7 厘米或 9 厘米)就再请一个学生说说,尽量找到 估计 8cm 的孩子。 对不对呢,验证的时候到啦,咱们一起数,8 个 1 厘米就是 8 厘米。估计 正确的孩子坐神气了。你们真是太厉害了,小眼睛就是一把小尺子呢! (3)量纸条的长度 敢迎接更大的挑战吗?刚才咱们是用很多个 1 厘米去量的,如果只给你 1 根 1 厘米长的小棒,注意只能用 1 根,你能想办法用它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 (手指纸条的长边)吗?能不能在纸条上做做记号,让别人也能一眼就看出纸 条是是几厘米?每人都有这样的一张纸条,试试看。 (巡视时寻找画线做记号的 同学)老师看到有孩子拿起了笔,真好! 你们量得的纸条长是几厘米?是的小朋友把学具都放回盘子里,再请左边 的孩子将盘子放进抽屉。 (选择画线的展示)师问:说说画的小竖线是什么意思? 5 带领学生数一数:5 个 1cm 是 5 厘米。 3、认识直尺 认识尺子的构造 师:也像这么做记号的孩子举手。这个办法真不错,咱们在电脑上再来看 一遍。 (课件演示量的过程) 孩子们,你们瞧,咱们量着量着,不知不觉中,自己就做出了一把 (尺子) 。用这样的方法,尺子还可以做得更长一些,再给它加上外框。 知道吗?刚才小朋友们在纸条上留的记号线其实就是尺子的刻度线(板书: 刻度线) 。 不过它跟咱们平时用的尺子好像有点不一样,上面还应该有些什么呢?观 察你的直尺,看看有什么发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指名介绍,随机解决下面的问题: (学生提到数)点击出示数。直尺上的数从几开始?这里的 0 表示什么? 说明:我们在测量的时候,一般以这个 0 作为起点,开始测量。 (学生提到短刻度)指出:刻度线有长有短。 (学生提到 cm)指出:cm 是厘米的英文 centimeter 的缩写,伸出右手跟 着张老师写一个,以后看到它就读作“厘米” 。 (板书:cm) 认识尺子刻度的含义。 师:大家观察得可真细致,咱们跟尺子又交上了朋友。下面我们就在直尺 上找一找。 (出示伙伴研究 3:) 1、在直尺上从刻度几到刻度几的长度是 1 厘米? 2、在直尺上你还能找到几厘米? 谁能给大家读一读,同桌好朋友说一说。 同桌交流后汇报,重点突出以下内容: (第一个问题,指名五六个孩子说)指出:我听明白了,这直尺上每 1 大 格的长度都是 1 厘米。 (第二个问题)学生说第一个后追问:你怎么看出都是厘米的?(个 1 厘米就是厘米,或大格就是厘米。 ) 再点名两到三个小朋友说。 6 预设: (1)若都是 0 到几,就引导学生:如果是 0 到 8?0-9?这么找着找着你发 现了什么?(刻度 0 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 (2)如果不是从 0 到几,明确个 1 厘米就是厘米后,引导:如果从刻 度 0 开始,到刻度几也是厘米?接下来再回到预设(1) ,感受刻度 0 到刻度 几就是几厘米。 三、解决问题,用厘米量和画三、解决问题,用厘米量和画 1、测量物体长度。 (1)测量长度是整厘米数的物体。 下面咱们来帮小蜗牛解决一个问题,齐齐的家门口有条小沟,对面住着他 的小伙伴们,每次他们都要绕过这条小沟,爬很远的路才能相聚在一起,于是 他们就决定造一座桥,这座桥长几厘米呢?咱们能用直尺帮他们量一量吗? (出示情境图,桥长 6 厘米) 展示交流:你从刻度几量到了刻度几?是几厘米?(如果有不同,则说明, 无论从刻度几出发,都是量了 6 大格,是 6cm。 ) 谁来点评点评这位小测量师怎样? 小蜗牛们是这样量的,出示三种量法(如想想做做 1):他们谁量得对呢? 学生辨别错误原因时,不是从刻度 0 开始的那种方法,说明:人们为了防 止尺子的磨损,会在 0 刻度线前面留空一点。 想一想:你想提醒小蜗牛们测量长度时要注意些什么? (2)测量不是整厘米数。 师:有了小桥,小伙伴们相聚就更容易了,今天他们准备来一次爬行比赛, 比谁 1 分钟爬得最远。 我们一起来发令,3、2、1,开始。 (演示 3 只蜗牛爬行后出现 3 条线段) 出示:三条线段(分别是 8cm、8cm 多一点、8cm 少一点) 。 提问:谁赢了?把它们的爬行路线看成是三条线段,你能量出它们各爬了 多长吗?量一量。 说明:2 号比 8 厘米多一些,3 号比 8 厘米少一些,它们都很接近 8 厘米, 7 我们可以说是大约 8 厘米。 (3)测量图形中的线段长度。 3 号小蜗牛在比赛中输了,它下定决心要勤奋练习,每天绕着训练场刻苦 训练。你能帮他量一量训练场长边和短边各长多少吗?(长 7cm,宽 4cm) 指名校对。 (出示断尺)师:小蜗牛不小心把直尺弄断了,这断了的尺还能量吗? 小结:不是从 0 刻度线开始量时,就看看里面有几个 1 厘米,它就是几厘 米。 如果没有计算的方法,引导:小朋友都是用数的方法,数出几大格就是几 厘米,想一想,能用计算的方法算出来吗? 2、用尺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很快又一次爬行比赛到来了,这一次齐齐爬了多远呢?(出示:我 1 分钟 爬了 10 厘米。 ) 你能画一条 10 厘米长的线段表示齐齐的爬行路线吗? 投影展示画法:从刻度几画到刻度几呢? (机动)画得准不准呢?同桌的小朋友检验一下。 四、延伸拓展,分享收获四、延伸拓展,分享收获 师:刚才小朋友利用直尺,帮助小蜗牛们解决了很多测量的问题。你知道 在遥远的古代,没有尺子的时候,人们是怎么测量的吗? 预设:(如果小朋友提到一拃)对呀,老师傅和小徒弟就是用拃来测量。 (小朋友知道的真多)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 (出示动画,配音)古时候,人们经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 位,手指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叫“拃” ; 将两臂伸展开,两个中 指尖之间的长度叫“庹” ;有时候人们还用步长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8 后来就逐渐有了统一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和一个长度单位交上了朋友, 谁呀?(厘米)其实在长度单位大家庭里,还有很多成员等着和大家交朋友呢! 课后请小朋友回家之后量一量自己的一拃长多少厘米,再量一量爸爸、妈妈的 一拃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1234567891011 12 centimetercm cm0 0 12345678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五 厘米和米-2、认识厘米-ppt课件-(含教案+素材)-部级公开课-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编号:50fa4).zip)为本站会员(老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苏教版(2024) > 二年级上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