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角的度量三教学设计与反思角的度量三教学设计与反思设计理念设计理念: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以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片段:一、创设情境一、创设情境让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角,复习角的各部分的名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顶点,边;并说说边的特点。小组合作,让学生画出几个开口方向不同的角,比较四个角,找出最大的角和最小的角,老师提问:我们怎么知道最大的角比最小的角大多少呢?学生:使用量角器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复习角的画法、角各部分的名称,同时为后面量开口方向不同的角即正确
2、的使用量角器的内外刻度铺垫, 让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内刻度和外刻度。二、探索新知:二、探索新知:认识量角器及一度的角老师: 我们来认识量角器。先观察量角器上面都有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同位小声的说一说。请几个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发现,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说出量角器的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中心点、0 刻度线、内刻度、外刻度等。老师:量角器上有许多的小刻度,一小格所对的角就是一度。10 小格所对的角就是 10 度,30 小格的就是 30 度的角让学生同位之间再次说一说量角器的名称,加深印象。学习使用量角器老师:我们认识了量角器,有同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吗?如果有,就先让学生演示量角的过程,再用课件演示
3、;如果没有会用,可以直接用课件演示。边演示边板书重点部分。中心点顶点,0 刻度线一条边,内外刻度要分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量出自己画的角的度数。要求小组长负责,让每个成员都把四个角量一遍,注意记录好量角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老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小组汇报。老师把学生出现的错误资源为学生演示一遍,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每个学生亲自量一量他们自己画出的角,学生非常感兴趣,这样学生能够人人参与,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是“小老师” ,让学生相互指导、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及时纠正。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演示,
4、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3、比较角的大小量教科书 38 页例 1 上面的两个角,提问:通过量这找到了什么?学生: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老师:既然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那么和什么有关系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用较大的圆规演示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三、拓展练习:三、拓展练习:1、量三角板各角的度数老师:我们学习角的度量,在生活中许多物体上都有角,你知道三角板上面的各个角的度数吗?我们来验证一下。2、量队旗、五星各角的度数先让学生估计各角的度数,再让学生亲自量一下。3、量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的度数。先让学生估计 3 点、4 点、5 点时分针和时针组成的角
5、的度数,再让学生亲自量一量。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物来学习量角的方法, 在测量三角板、 队旗、五星、红领巾、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等,让学生先估计他们的度数,再实际的量一量实物中某个角的度数,意在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同时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这一环节中,也要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角的度量角的度量一盖:有量角器把角盖住;二合: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三看:看另一条边,分清内外圈,读出度数。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角的度量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之上,接着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在这
6、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创设情境,问题探究生活化一、创设情境,问题探究生活化本课教学,我给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中交流的机会。 当学生通过操作体会到用对折的方法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有一定的误差, 比较麻烦, 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可能总是用对折、 剪等方法进行比较,我就提出:要知道生活中的角的大小都能用刚才所说的对折、撕开的方法去比较去度量吗?因此,就引起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问题。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既自然,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
7、光去分析事物。二、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数学二、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数学以往教学这一内容时,从度的引入到量角器的认识,教师必然有一大段的介绍与陈述,而且字字精练,讲究数学语言的准确性。从教师的角度讲,这说明教师对知识理解透彻,语言表述能力较强。但再看看学生吧,什么度、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老师还没讲完已经要张冠李戴了。本节课是从学生的认识角度去教学概念的: 先由比较角的大小着手, 当两个类似大小的角出现时,形成了第一个认知冲突,由此学生想出了很多比较大小的方案,从教师的角度,这些方案很平常甚至稚嫩,但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想,这些方案就很有创意了。第二个认知冲突便是学生提出问题 “很小很小的角到底是多小?学生想出的方法更奇特了,但不可否认,学生的思维在自然而流畅地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虽然语言不如教材那般准确。本课所采用的让学生自我发现的方法与“向儿童呈现学习的材料,强化正确的答案”的传统学习方法相比,学习效果显然优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