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 88 篇(附方法点评)1 (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黄廉,字夷仲,洪州分宁人。第进士,历州县。熙 宁 初,或荐之王安石。安石与之言,问免役事,廉据旧法以对,甚悉。安石曰:“是必能办新法。”白神宗,召访时务,对曰:“陛下意在便民,法非不良也,而吏非其人。朝廷立法之意则一,而四方推奉,纷然不同,所以法行而民病,陛下不尽察也。河朔被水,河南、齐、晋旱,淮、浙飞蝗,江南疫疠,陛下不尽知也。”帝即命廉体量振济东道,除司农丞。还报合旨,擢利州路转运判官,复丞司农。为监察御史里 行 ,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宰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
2、不可长也。河决曹村。受诏安抚京东,发廪振饥,远不能至者,分遣吏移给,择高地作舍以居民,流民过所毋征算,转行者赋粮,质私牛而与之钱,养男女弃于道者,丁壮则役其力,凡所活二十五万。相州狱起,邓温伯、上官均论其冤,得谴去,诏廉诘之,竟不能正。未几狱成,始悔之。加集质校理,提点河东刑狱。辽人求代北地,廉言:“分水画境,失中 国 险固,启豺狼心。”其后契丹果包取两不耕地,下临雁门,父老以为恨。王中正发西兵,用一而调二,转运使又附益之,廉曰:“民朘剥至骨,斟酌不乏兴,足矣!忍自竭根本邪?”即奏云:“师必无功,盍有以善其后?”既,大军溃归,中正嫁罪于转饷。廉诣上党对理,坐贬秩。元祐元年,召为户部郎中。明年,
3、进为左司郎中,迁起居郎、集贤殿修撰、枢密都承旨。上官均论其往附蔡确为狱,改陕西都转运使。拜给事中,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黄廉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宰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B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宰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C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宰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D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宰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2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熙宁,同“神宗”一样同是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B里行,官名。唐代开始设置,宋沿袭。有监察御史里行、殿中里行等,皆非正官,也不规定员额。C中国,是指中原河洛地区(河,黄河;洛,洛水、洛阳)。因其在四方之中,以区别其他四方而称为中国。D郎中,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廉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他被王安石问及免役的事,用旧法对答。并上报神宗说新法不是不好,只是地方推行走样,让百
5、姓深受其害。B黄廉恪尽职守,为官坚持原则。他担任监察御史里行时,评论王中正任职的事,皇帝没有听取他的意见,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C黄廉办事灵活,生性宽厚仁慈。他在黄河曹村决口受灾后,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并能根据灾民具体情况灵活应对,使大量灾民存活下来。D黄廉认识精辟,理案效果欠佳。他对辽国人要求得到代北地区分析到位,因没能纠正相州的冤案,加之王中正将失败的罪名转嫁他而获罪贬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朝廷立法之意则一,而四方推奉,纷然不同,所以法行而民病,陛下不尽察也。质私牛而与之钱,养男女弃于道者,丁壮则役其力,凡所活二十五万。【分析】(1)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
6、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点评】文言文断句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
7、始可动手把句断。第 1 页 共 152 页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解答】(1)B翻译:评论到俞充勾结宦官王中正而担任宰相的属员,并且说王中正担任正使一类的官职权柄太重。皇帝回答说:“人才是不分种类的,就看上位者使用人才的能力如何。”黄廉回答道:“虽然道理如此,臣忧虑的是这样助长了
8、不好的风气。”“顾”,“只”的意思,语境紧承后句,在其前停顿,排除 CD“虽然”译为“虽然道理如此”,意思独立,单独成句,故选 B。 (2)A熙宁是年号,神宗是庙号。(3)D原因错误。没能纠正相州的冤案,文中没有提到贬官;原文“既,大军溃归,中正嫁罪于转饷”,中正嫁罪于转饷,而未转嫁给黄廉。(4)“一”,同意;“病”,疲惫;“察”,察觉。译为:朝廷立法的本意统一,但是各地推行时各不相同,所以法令实行,却让百姓疲惫(深受其害),陛下无法完全察觉到。“质”,抵押;“役”,劳动;“活”,救活。译为:私人抵押的牛要给他们钱,养活那些被抛弃在路上的男女孩子,年轻力壮的灾民则以工代赈,共救活 25 万灾民
9、。【答案】(1)B(2)A(3)D(4)朝廷立法的本意统一,但是各地推行时各不相同,所以法令实行,却让百姓疲惫(深受其害),陛下无法完全察觉到。私人抵押的牛要给他们钱,养活那些被抛弃在路上的男女孩子,年轻力壮的灾民则以工代赈,共救活 25 万灾民。【参考译文】黄廉,字夷仲。考中进士及第,历任州县官职。熙宁初年时,有人将他举荐给王安石。王安石跟他对话,问及免役法的事情,黄廉根据旧的法律来回答,答得很详尽。王安石说:“这个人肯定能办理新法的事情”于是向神宗皇帝报告,皇帝下诏询问关于新法的时事要务,黄廉回答说:“陛下的本意是要方便百姓,新法不是不好,只是任用的官吏不得其人。朝廷立法的本意统一,但是各
10、地推行时各不相同,所以法令实行,却让百姓疲惫(深受其害),陛下无法完全察觉到。所以河北地区发生水灾,河南、山东、山西发生旱灾,而淮南、浙江发生蝗灾、江南地区发生瘟疫,陛下也无法一一知道。”于是皇帝任命黄廉为司农丞,去赈济济东道地区。回来后向皇帝报告情况,很合皇帝的心意,提拔他为利州路的转运判官,兼任司农丞。担任监察御史里行时,评论到俞充勾结宦官王中正而担任宰相的属员,并且说王中正担任正使一类的官职权柄太重。皇帝回答说:“人才是不分种类的,就看上位者使用人才的能力如何。”黄廉回答道:“虽然道理如此,臣忧虑的是这样助长了不好的风气。”黄河在曹村这个地方决口了,黄廉接受诏命安抚京东地区的灾情,打开粮
11、仓赈济灾民,距离粮仓太远,无法到来的灾民,分别派遣官吏送去。又选择地势高亢的地方给灾民居住,灾民经过关卡不征税,外地转运商人征收粮食冲抵赋税,出钱购买耕牛,收养被遗弃在道路上的男女孩子,年轻力壮的灾民则以工代赈,如此共有 25 万灾民存活下来。相州的冤案发生时,邓温伯、上官均都上书陈述冤情,以致因此贬官,皇帝让黄廉审理这个案件,却最终没能纠正这个冤案。没过多久,案件判决,才开始后悔。后来加官集质校理,并负责提举检点河东地区的司法刑狱。辽国人要求得到雁门关附近的代北地区,黄连说道:“按分水岭划分边界,让中国失去了险要的地形,反而让契丹人起了狼子野心。”后来契丹人果然吞并了两国边界的缓冲地带,一直
12、到了雁门关下,地方百姓对此深以为憾。王中正征发西军,往往征调两倍的人数,负责后勤的转运使又在这个人数上,征调更多的人,黄廉说道:“对百姓的盘剥也太过分了!难道就不怕伤到自己的根本吗?”黄廉随即上奏说:“军队一定不会有战功,怎么用什么方法来妥善处理后事呢?”不久,大军溃败回来,王中正将失败的罪名转嫁给负责后勤转运粮饷的人。黄廉被派到上党负责共同审理此事。最终因此获罪贬官。元祐元年,将他召回担任户部郎中。第二年,又升任尚书省左司郎中,又调任起居郎、集贤殿修撰官、枢密都承旨。上官均评定他过往附会蔡确制造冤狱的罪行,贬官陕西都转运使,并担任给事中,在任上过世,终年五十九岁。【点评】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
13、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第 2 页 共 152 页2 (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郭子仪子仪有功高不赏之惧,中 贵 人 害其功,遂使盗于华州掘公之先人坟墓。公裨将李怀光等怒,欲求物捕其党。及公入奏,对扬之日,但号泣自罪。因奏曰:“臣领师徒,出外征伐,动经岁年,害人之兄杀人之父多矣。其有节夫义士,刃臣于腹中者众。今构 隳辱,宜当其辜。但臣为国之心,虽死无悔。”由是中外翕然莫测。公子弘广常于亲仁里大启其第。
14、里巷负贩之人,上至公子簪 缨 之士,出入不问。他日,子弟焦列启谏。公三不应。于是继之以泣曰:“大人功业已成,而不自崇重,以贵以贱,皆游卧内,某等以为虽伊霍不当如此也。”公笑而谓曰:“尔曹固非所料。且吾官马粟者五百匹,官饩者一千人,进无所往,退无所据,向使崇垣扃户,不通内外,一怨将起,构以不臣,其有贪功害 能徒,成就其事,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是兴,无所加也。”诸子皆伏。永泰元年,仆固怀恩卒,诸蕃犯京畿。子仪统众御之。至泾阳,而虏已合。子仪率甲士二千出入。虏见而问曰:“此何人也?”报曰:“郭令公。”回纥曰:“令公在乎?怀恩谓吾,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殂谢,中国无主,故某
15、来。今令公在,天可汗在乎?”子仪报曰:“皇帝万寿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子仪使谕之。回纥曰:“令公若在,安得见之?”子仪出。诸将皆曰:“戎 狄 不可信也,请无往。”子仪曰:“虏有数十倍之众,今力不敌,奈何?但至诚感神,况虏乎?”诸将请选铁骑五百为从,子仪曰:“此适足为害也。”乃传呼曰:“令公来。”初疑,皆持兵注目以待之。子仪乃数十骑徐出,免胄 劳之曰:“安乎?久同忠义,何至于是?”回纥皆舍兵降马曰:“是吾父也。”前后连罹 幸臣程元振等,谮毁百端。时方握强兵,或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以危亡回顾。天下以其身存亡为安危者殆二十年。注对扬:指臣下向君上进言。仆固怀恩:唐朝将领,后叛变。(1)对
1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构 隳辱构:蒙受B其有贪功害 能徒害:残害C免胄 劳之曰胄:战盔D前后连罹 幸臣程元振等罹:遭遇(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贵人:即近臣子,一般指的是显贵的侍从宦官,这里指的是帝王所宠幸的近臣。B九族:泛指亲属,即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C戎狄是先秦时代华夏对西方和北方的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北狄和西戎的合称。D簪缨:世代做官的人家,也指古代女子发上所佩戴的簪子上的吊坠。(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
17、虽谗毁是兴,无所加也。时方握强兵,或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以危亡回顾。(4)从文中哪些地方可见郭子仪器量之大?请加以概括。【分析】(1)本题是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 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
18、达句顺。(4)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题需要先在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话来分析,得出答案。【解答】(1)B“害”解释为“残害”有误,应解释为“妒忌”。句子翻译为:再有贪功嫉贤的人加以佐证。(2)C“华夏部落的统称”表述有误,戎狄是先秦时代华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北狄和西戎的合称。(3)“间”,阻隔;“虽”,即使;“谗毁是兴”,(朝内)出现谗言毁谤;“加”,施加。句子翻译为:而今(府第)空空荡荡没有阻隔,四门大开,即使(朝内)出现谗言毁谤,也施加不到我身上。“方握强兵”补充主语“郭子仪”;“或”,有时;“诏命征之”补充“皇帝”或“朝廷”;“回顾”,顾念自身。句子翻译
19、为:当时郭子仪正掌握着强大的军队,有时面对敌军来犯,皇帝(或:朝廷)下诏书命令他去征讨,他从不曾因为危险而顾念自身。(4)据原文“遂使盗于华州掘公之先人坟墓。公裨将李怀光等怒,欲求物捕其党。及公入奏,对扬之日,但号泣自罪”可知,宦官嫉恨他的功劳,派人挖了他家祖坟,他只是流泪长哭,自称有罪,却不加追究;据原文“公子弘广常于亲仁里大启其第。里巷负贩之人,上至公子簪缨之士,出入不问”可知,他的儿子郭弘广曾在长安亲仁第 3 页 共 152 页里建造府第,形形色色的人出入府邸他也不过问。【答案】(1)B(2)C(3)而今(府第)空空荡荡没有阻隔,四门大开,即使(朝内)出现谗言毁谤,也施加不到我身上。当时
20、郭子仪正掌握着强大的军队,有时面对敌军来犯,皇帝(或:朝廷)下诏书命令他去征讨,他从不曾因为危险而顾念自身。(4)先人坟墓被掘,号泣自罪(或:不加追究);赞成儿子大开家门,听任各色人等自由出入(或:出入不问)。【译文】郭子仪有功劳大到没法再讨赏而被陷害的担心。当权的宦官嫉恨他的功劳,于是就差盗贼到华州去挖了他的祖坟。郭子仪的部将李怀光等人非常气愤,准备搜查物证,按物抓捕其人。等到郭子仪入朝,面奏皇上,只是流泪长哭,自称有罪。向皇帝奏说:“我指挥部队,外出征伐,动不动就成年地打仗。害了人家的兄长,杀了人家的父亲,这情况是很多的。他们的兄弟子女想给我捅刀子的人也是很多的。今天我受到的污辱,正是由于
21、他们的无辜。但是,我为报效国家的热心,即使死了也不后悔。”从此,朝廷内外的人都猜不透郭子仪这个人。他的儿子郭弘广曾在长安亲仁里建造府第,里巷中的小贩子、上到士人们,出入府第,也不过问。有一天,他的孩子们给他提意见,郭子仪再三不作答。于是,他们流着泪,说:“父亲大人功业已经成就,即使不尊崇自己,也不能以贵为贱,不管是什么人连卧室都可以出入,我们想,即便是伊尹、霍光那样的人,也不会这样做。”郭子仪笑着对他们说:“你们本都没想明白。咱们家吃官粮的马就有五百匹、吃官饭的上千人。现在进没地方走,退没地方守。假如筑起高墙,关上窗户,内外不通,一旦有人诬告,诬称我有造反的心,再有贪功嫉贤的人加以佐证,咱们全
22、家就会被搓成粉沫。那时候,咬肚脐子后悔都来不及。现在咱们院落板荡荡,四门大开着,小人们即使怎样地向皇帝进谗,也没什么来加罪于我。我们为的是这个啊。”他的孩子们都表示钦服。唐代宗永泰元年,大将仆固怀恩病故。各异族联合进犯京城。郭子仪率领众军队抵御。刚到泾阳,敌人已经合军。郭子仪只率了两千部众,少数民族的头领问:“这个领兵人是谁?”部下说:“他是郭令公。”回纥头领说:“怎么郭令公还在?仆固怀恩告诉我,大唐皇帝死了,郭令公也死了,中原没有头脑了,所以我才来的。现在郭令公在,大唐皇帝在不在呢?”郭子仪回复他,说皇帝身体康泰。回纥头领说:“我们叫仆固怀恩骗了。”郭子仪使人传话,回纥头领说:“郭令公真在的
23、话,我能见到他吗?”郭子仪将要出见,将领们说,少数民族的人不可以相信,不要去。郭子仪说:“他们几十倍于我,真打起来,咱们的力量是不足的,怎么办?至诚可以感动神仙,何况是少数民族呢?”将领们要选五百精锐的骑兵给他做护卫。郭子仪说,那足以倒找麻烦。令人传呼,告诉说郭令公来了。少数民族的头领们开始怀疑,都拿着武器注目等待他。郭子仪仅率几十骑人马出阵,摘下头盔来打招呼说:“你们安好啊。很久以来你们同怀忠义,现在怎么做这样的事?”回纥头领都放下武器下马致敬,说:“这是我们的父辈啊。”他前后连续遭遇宦官显贵程元振、鱼朝恩等人,多次诋毁他。当时他正手握重兵,或者正在作战,接到皇帝召见的命令,从不为担心自己的
24、性命而顾盼。天下靠他自身的存亡而安危,大约二十余年。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虞谦,字伯益,金坛人。洪武中,由国 子 生 擢刑部郎中,出 知杭州府。建文中请限僧道田,人无过十亩,余以均给贫民。从之。永乐初召为大 理 寺 少卿。时有诏,建文中上言改旧制者悉面陈,谦乃言前事请罪。帝见谦怖,笑曰:“此秀 才 辟老、佛耳。”释弗问。而僧道限田制竟罢。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天津卫仓灾,焚粮数十万石。御史言主者盗用多,纵火自盖。逮几八百人,应死者百。谦白其滥,得论减。八年,偕给事中杜钦巡视淮、凤,抵陈州灾伤,免田租,赎民所鬻子女。明年,谦
25、请振,太子谕之曰:“军民困极,而卿等从容请启,彼汲黯何如人也。”寻命督两浙、苏、松诸府粮,输南、北京及徐州、淮安。富民赂有司,率得近地,而贫民多远运。谦建议分四等:丁多粮最少者运北京,次少者运徐州,丁粮等者运南京、淮安,丁少粮多者存留本土。民利赖之。仁宗即位,召还,改大理寺卿。帝方矜慎刑狱,谦等亦悉心奏当。凡法司及四方所上狱,谦等再四参复,必求其平。尝语人曰:“彼无憾,斯我无憾矣。”尝应诏上言七事,皆切中时务。有言其奏事不密,市恩于外者。帝怒,降少卿。一日,杨士奇奏事毕,不退,帝问:“欲何言,得非为虞谦乎?”士奇因具白其诬,且言谦历事三朝,得大臣体。帝曰:“吾亦悔之。”遂命复职。宣宗立,谦言:
26、“旧制,犯死罪者,罚役终身。今所犯不等,宜依轻重分年限。”报可。宣德二年三月卒于官。(节选自明史虞谦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B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C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D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第 4 页 共 152 页(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27、,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子生”,即国子监学生。国子监是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晋时始设,与太学并立。B“出”,指出京受任,官职可升可降。张衡传中“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与此处意义相同。C“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明时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D“秀才”,是汉以来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置秀才科,后亦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文中虞谦上言改旧制时就被举荐为秀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谦深受三朝皇帝倚重。他因曾上奏改革旧制而向皇帝请罪,皇帝都没有追究他的过错。即使他因奏事不密而被贬,经杨士奇稍加劝谏
28、,仁宗就将他官复原职。B虞谦关心百姓疾苦。亲自前往灾区赈灾,安抚灾民。为便利百姓,还根据丁粮的多寡制定了运粮远近的具体措施。C虞谦执法公正。处理案件时谨慎得当,依罪定刑。他向宣宗建议改变过去犯了死罪都要终身服役的做法,主张根据犯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划分服役年限。D虞谦敢于直言,善于说理,多次向皇帝进言,因他所奏之言有理有据,又能切中时务,因此被皇帝采纳。(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逮几八百人,应死者百。谦白其滥,得论减。凡法司及四方所上狱,谦等再四参复,必求其平。【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
29、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C“诓骗罪”为名词,作“论”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 B、D;“比奉诏准律断罪非诏书意”为说的话,其前断句,排除 A句子翻译为:都察院讨论欺骗之罪,请准予照洪武年间公布的条例枭首示众。虞谦上奏说:“近来奉诏书要依律断罪,欺
30、骗之罪应判杖打流放,枭首不是诏书之意。”朱棣听从了。(2)D“文中虞谦上言改旧制时就被举荐为秀才”说法错误,文中此处的“秀才”泛指读书人。(3)A虞谦“奏事不密”系他人诬告,而非事实,由后文杨士奇“具白其诬”可知。(4)逮:逮捕;几:近;滥:过度;论:判罪。论减:减罪。句子翻译为:逮捕了近八百人,有一百人应判死罪。虞谦说处罚得过重,使得他们得以减罪。凡:大凡,凡是;四方:各地;狱:案件;平:公平公正。句子翻译为:凡是法司和各地上报的案件,虞谦等人都再三审查,必定力求公平公正。【答案】(1)C (2)D(3)A(4)逮捕了近八百人,有一百人应判死罪。虞谦说处罚得过重,使得他们得以减罪。凡是法司和
31、各地上报的案件,虞谦等人都再三审查,必定力求公平公正。【译文】虞谦,字伯益,金坛人。虞谦在洪武年间,由国子监生升为刑部郎中,出任杭州知府。建文年间,虞谦请限制僧道占田数量,规定每人不能超过十亩,多余部分便平均分给贫民。朱允炆听从了他的建议。永乐初年,虞谦被召为大理寺少卿。当时有诏书说,建文年间曾上奏改革旧制的人,现在都要当面向皇上陈述清楚。虞谦于是陈述上述这件事,并请罪。皇上见虞谦害怕,便笑着说:“这不过是秀才批判道、佛而已。”不再过问此事,但僧道限田的规定还是被废除了。都察院讨论欺骗之罪,请准予照洪武年间公布的条例枭首示众。虞谦上奏说:“近来奉诏书要依律断罪,欺骗之罪应判杖打流放,枭首不是诏
32、书之意。”朱棣听从了。天津卫仓库失火,烧掉粮食数十万石。御史说主管官员盗用了许多粮食,自己放火来掩盖。逮捕了近八百人,有一百人应判死罪。虞谦说处罚得过重,使得他们得以减罪。永乐八年,虞谦与给事中杜钦巡视淮安和凤阳,到达陈州灾区,免除该地田租,赎回百姓所卖的子女。第二年,虞谦请求赈灾,太子对他说:“军民极度困敝,而卿等还从容陈请,那汲黯算什么人?”不久,命虞谦督管两浙、苏州、松江等府粮米,输运到南、北两京和徐州、淮安。富民贿赂有关官员,他们都得运到近地,而贫民多要输运到远地。虞谦建议分为四等:丁多粮最少的运到北京,次少的运到徐州,人丁和租粮相当的运到南京和淮安,丁少粮多的就存留本土。百姓因此得享
33、便利。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将虞谦召回,改任大理寺卿。皇上正慎重于用刑,虞谦等人也都悉心奏请,依罪定刑。凡是法司和各地上报的案件,虞谦等人都再三审查,必定力求公平公正。他曾对人说:“他们无憾,我也就无憾了。”虞谦曾响应诏令,上书议论七个事项,都切中时务。有人说他上奏言事不密,向外人示恩买好。皇上因此生气,把他降为少卿。有一天,杨士奇奏事完毕后,还不想退下。皇上问:“你还想说什么?不是为了虞谦吧?”杨士奇便从头到尾论说虞谦冤枉,并说虞谦历事三朝,很得大臣之体。皇上说:“我也后悔那么做。”于是命令他复职。明宣宗即位后,虞谦说:“按照旧制,犯了死罪的人,要罚终身服役。现在犯人所犯罪行不等,应依罪行轻重划
34、分服役年限。”宣宗回书给虞谦说此事可行。宣德二年三月,虞谦在任上去世。第 5 页 共 152 页【点评】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
35、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4 ( 19 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朱伺字仲文,安陆人。少为吴牙门将陶丹给使。吴平,内徙江夏。伺有武勇,而讷口,不知书,为郡将督,见乡里士大夫,揖称名而已。及为将,遂以谦恭称。张昌之逆,太守弓钦走滠口,伺率部党攻灭之。转骑部曲督,加
36、绥夷都尉。 其后陈敏作乱,陶侃时镇江夏,以伺能水战,晓作舟舰,乃遣作大舰,署为左甄,据江口,摧破敏前锋。敏弟恢称荆州刺史,在武昌,侃率伺及诸军进讨,破之。敏、恢既平,伺以功封亭侯,领骑督。时西阳夷贼抄掠江夏,太守杨珉每请督将议距贼之计,伺独不言。珉曰:“朱将军何以不言?”伺答曰:“诸人以舌击贼,伺惟以力耳。”珉又问将军前后击贼何以每得胜邪伺曰两敌共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珉大笑。永嘉中,石勒破江夏,伺与杨珉走夏口。及陶侃来戍夏口,伺依之,加明威将军。随侃讨杜搜,有殊功。夏口之战,伺用铁面自卫,以弩的射贼大帅数人。贼于水边作阵,箭中伺胫,气色不变。诸军寻至,贼溃,死者太半。加威远将军。时
37、王敦欲用从弟暠代侃为荆州。暠将西出,遣长史刘浚留镇扬口垒。时杜曾请讨第五猗于襄阳,伺谓暠曰:“曾是猾贼,欲诱引官军使西,然后兼道袭扬口耳。”暠性矜厉自用,遂西行。曾等果驰还。暠乃遣伺归,裁至垒,即为曾等所围。时郑攀党马俊等亦来攻垒,俊妻子先在垒内,或请皮其面以示之。伺曰:“杀其妻子,未能解围,但益其怒耳。”乃止。及贼攻陷北门,伺被伤退入船。杜曾遣说伺云:“马俊等感卿恩,妻孥得活。尽以卿家外内百口付俊,俊已尽心收视,卿可来也。”伺答曰:“贼无白首者,今吾年六十余,不能复与卿作贼。吾死,当归南,妻子付汝。”乃还甑山。时王暠与李桓、杜曾相持,累战甑山下。伺惊创而卒。因葬甑山。(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一,
38、有删改)【注】滠(sh):水名,在中国湖北省。甄:军队的两翼。(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珉又问将军前后/击贼何以每得胜邪/伺曰/两敌共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珉大笑B珉又问将军前后/击贼何以每得胜邪/伺曰/两敌共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珉大笑C珉又问/将军前后击贼/何以每得胜邪/伺曰/两敌共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珉大笑D珉又问/将军前后击/贼何以每得胜邪/伺曰/两敌共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珉大笑(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是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
39、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B领,担任,特指兼任。在古代表官职升降的词语中,与“领”意思相同的还有“兼”“除”“擢”等。C永嘉,文中指西晋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D从弟,古人以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若不共祖父则为从祖弟,若共祖父则为从父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伺不善言谈,为人谦恭。他做郡将督的时候见到乡里士大夫只是作揖报个姓名,做了将军之后便以谦恭著称。B朱伺作战勇武,有胆有识。他懂得用兵之道,曾率部党消灭了叛乱的张昌,后又跟随陶侃平定了陈敏陈恢之乱、讨
40、伐杜弢,屡建功勋。C朱伺心地善良,坚守道义。他阻止了杀死马俊妻子儿女的行为,拒绝杜曾的劝降,表示自己绝不做盗贼,毅然返回甑山。D朱伺头脑清醒,善于识人。他深知王暠刚愎自用,杜曾是奸猾之贼,二人必定会交战,预先将家人送到马俊营中。(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西阳夷贼抄掠江夏,太守杨珉每请督将议距贼之计,伺独不言。第 6 页 共 152 页暠乃遣伺归,裁至垒,即为曾等所围。【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应掌握方法并结合语意推断。(2)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应注意结合文本,积累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应从原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比较核实。(4)本题考查理
41、解并翻译文句的能力,应遵循翻译的原则、步骤及方法。【解答】(1)C断句需要掌握规律,本题可以了解句子成分,抓住断句的关键词进行断句。第一处需要考虑的断句是“问”后是否断句,因为“问”后是对话,“问”后应断句,排除 AB 两项。第二处需要考虑的断句是“贼”前面断句还是后面断句,可以根据句子成分断句,主语是“将军”,谓语是“击”,宾语是“贼”,所以“贼”后断句,排除 D 项。译文:杨珉又问:“朱将军多次击贼,为什么每次都能取胜?”朱伺回答说:“敌我对峙,必须忍耐沉住气。敌人往往沉不住气,而我能沉住气,因此容易取胜。”杨珉大笑。(2)B“与领意思相同的还有兼除擢”不当,“除”是授官,没有兼任的意思;
42、“擢”是升官。(3)D“他深知王暠刚愎自用”错误,原文是“暠性矜厉自用”,是王暠生性庄重严厉刚愎自用。“二人必定会交战,预先将家人送到马俊营中”错误,原文是“杜曾遣说伺云:马俊等感卿恩,妻孥得活。尽以卿家外内百口付俊,俊已尽心收视,卿可来也”,是杜曾将朱伺家中内外亲属百人交付给马俊,以此来要挟朱伺。(4)“抄掠”,抢劫;“距”,抵御。译文:当时西阳夷人盗匪抢劫江夏,江夏太守杨珉常请军将们商议抵御敌人的计谋,唯独朱伺一言不发。“裁”,才;“裁至垒”,省略句,(朱伺率军)才到扬口垒;“为所”,被。译文:暠于是派朱伺率部回去支援,(朱伺率军)才到扬口垒,就被杜曾等人包围。【答案】(1)C(2)B(3
43、)D(4)当时西阳夷人盗匪抢劫江夏,江夏太守杨珉常请军将们商议抵御敌人的计谋,唯独朱伺一言不发。暠于是派朱伺率部回去支援,(朱伺率军)才到扬口垒,就被杜曾等人包围。白话译文:朱伺字仲文,是安陆人。年轻时为吴牙门将陶丹给使。吴亡后,内迁江夏郡。朱伺勇武有胆识,但不善言谈,不知诗书,为郡将督,见到乡里士大夫,作揖报个姓名而已。等到做了将军,便以谦恭著称。张昌作乱,江夏太守弓钦逃到滠口,朱伺率部党消灭了张昌。朱伺转任骑部曲督,加绥夷都尉。后来陈敏作乱,陶侃当时镇守江夏,因朱伺善于水战,精通战舰的制造,便派朱伺监制大型船只,并命朱伺率部为左翼,占据长江口,挫败陈敏的前锋。陈敏的弟弟陈恢自称荆州刺史,占
44、据武昌,陶侃率朱伺及各部军马进讨陈恢,击败陈恢。陈敏、陈恢之乱平定后,朱伺因战功被封为亭侯,兼任骑督。当时西阳夷人盗匪抢劫江夏,江夏太守杨珉常请军将们商议抵御敌人的计谋,唯独朱伺一言不发。杨珉说:“朱将军为何不发言?”朱伺回答说:“诸位用口舌攻击贼寇,我只凭武力胜敌罢了。”杨珉又问:“朱将军多次击贼,为什么每次都能取胜?”朱伺回答说:“敌我对峙,必须忍耐沉住气。敌人往往沉不住气,而我能沉住气,因此容易取胜。”杨珉大笑。永嘉年间,石勒攻破江夏,朱伺与杨珉退至夏口。等到陶侃来戍守夏口时,朱伺投奔了陶侃,被封为明威将军。随同陶侃讨伐杜弢,建有奇功。夏口之乱,朱伺用铁面具自卫,用强弩射死贼军主将数人。
45、贼军在水边列船为阵地,流矢射中朱伺的小腿,朱伺依旧面不改色。各路官军不久赶到,贼军溃逃,死者大半。朱伺因功被封为威远将军。当时王敦打算让堂弟王暠代替陶侃做荆州刺史。王暠准备率兵西进,派长史刘浚留守扬口垒。当时杜曾请求率部进攻襄阳讨伐第五猗,朱伺对王暠说:“杜曾是奸狡之人,想引诱官军专心西进,然后他将火速回兵袭击扬口垒。”王暠生性庄重严厉刚愎自用,决意西进。杜曾等果然奔驰而回。王暠于是派朱伺率部回去支援,(朱伺率军)才到扬口垒,就被杜曾等人包围。当时郑攀同党马俊等也来攻打扬口垒,马俊的妻子儿女在垒中,有人建议剥去他们的面皮以示马俊。朱伺说:“杀害他的妻子儿女,不能解围,只会增加他的怒火罢了。”于
46、是打消了这一主意。等到贼兵攻破北门,朱伺受伤退到船上。杜曾派人劝说朱伺道:“马俊等人十分感激足下不杀他妻子儿女之恩。如今我已将足下家中内外亲属百人交付给马俊,马俊已接到家中尽心照料,足下可以来与家人团聚了。”朱伺回答道:“凡是当盗贼的不得善终,我今年六十多岁了,不能再与你同做盗贼。我死后,当归葬南土,妻子儿女拜托给你。”便毅然返回甑山。其时王暠与杜曾相持不下,在甑山下反复交战。朱伺连受惊扰伤痛而亡。死后便埋葬在甑山上。【点评】做文言文阅读时,要掌握利用文言实词储备作铺垫,以推断词义的方法做好文言实词推断题;要掌握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学会把课内文言知识迁移到课外,运用到文言文本中,做好文言虚词理
47、解题。细心研读文本内容,理解文意,大胆判断取舍,调通疏浚,做好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文言文翻译题。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杜纮字君章,起进 士 ,为永年令。岁荒,民将他往,召谕父老曰:“不能使汝必无行,若留,能使汝无饥。”皆喜听命。乃官给印券,使称貸于大家,约岁丰为督偿,于是咸得食,无徙者。明年稔,偿不想素。神宗闻其材,用为大理详断官、检详枢密刑房,修武经要略。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纮每议狱,必博经谊。又论:“天下囚应死,吏懦不行法,辄以疑谳。夫杀人而以疑谳,是纵民为杀之道也。请治妄者。”不第 7 页 共 152 页从。握刑部郎 中 。元 祐 初,为夏国母祭莫
48、使。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逝者至,衣毛表,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他日,夏使至,请归复侵疆。纮递之至馆,使欲入见有所陈,纮止之,答语颇不逊。纮曰:“国主设有请,必具表 中,此大事也,朝廷肯以使人口语为可否乎?”随语之,乃不敢言。知郓州。尝有揭帜域隅,著妖言其上,期为变,州民皆震。俄而草场白量火,盖所揭一事也,民又益恐。或请大索城中,纮笑曰:“奸计正在是,冀因吾胶拢而发,奈何堕其术中?彼无能为也。”居无何,获,乃奸民为妖,如所,遂接诛之。徒知应天府,卒,年六十二。纮事兄纯礼甚备。在郓州闻计,泣曰:“兄教我成立,今亡不得临,死不暝矣。”造诣阕,迎
49、其柩于都门,动行路。悉以奉钱给寡嫂,推其予思,官其子若孙一人。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选自宋史杜纮,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荒天性云/B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C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D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
50、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前三名为一甲,赐进士出身;其他二、三甲分赐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B郎中,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为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诸曹司的长官,是尚书、侍郎、丞以下的官员。C元祐,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用以表示年份。D表,古代文体中奏章的一种,用于陈述较重大的事件。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纮体恤百姓,重视亲情。任永年县令时,他设法帮助百姓渡过饥荒;侍奉兄长礼节周到,并悉心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