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1937778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14 页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考点提纲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称为天体。2.天体系统: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3.天体系统按照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4.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二、行星地球1.地球是一颗普通普通的行星1)运动特征运动特征普通:同向性:八大行星公转方向相同,自西向东;共面性:

2、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在同一个平面;近圆形:八大行星公转轨道近似圆形。2)结构特征结构特征普通:质量、体积与其他三颗类地行星相似。2.地球是一颗特殊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存在生命的条件:1)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太阳正值壮年;宇宙环境安全,八大行星有各自的公转轨道,各行其道互不干扰。2)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具有适宜的温度;质量体积适中,有大气层;有液态水。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地表温度地表温度;2)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生

3、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动力;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量能量。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位置:纬度越低,受到的太阳辐射越强;2)天气状况:阴雨天气,云层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如四川盆地;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第 2 页 共 14 页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如青藏高原;4)日照长短:夏季白昼长,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如西北地区。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和太阳活动类型:2.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1)扰动地球电离层,影响无无线电线电短短波波通信;2)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磁暴” ,罗盘失灵;3)高纬度地区出现

4、极光极光;4)可能出现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1.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一般先沉积的在下,后沉积的在上,同一时代的地层里面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简单、越低级的生物。2.通过研究地层和化石发现地球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阶段性,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按照宙、代、纪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编年形成了地质年代表。二、地球的演化历程年代生物演化地表环境演化矿产资源动物植物显生宙新生代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兴盛,第四纪出现人类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兴盛联合古陆最终解体联合古陆最终解体, 形成现代海陆格局中生代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兴盛,后期向鸟类发育

5、,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裸子植物兴盛联合古陆开始解体联合古陆开始解体成煤期成煤期古生代晚古有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早期鱼类,中期两栖类,晚期爬行类裸子植物出现,蕨类繁盛,出现茂密森林联合古陆形成联合古陆形成成煤期成煤期早古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陆地开始出现低等低等植物植物太阳大气层太阳大气层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层日冕物质抛射第 3 页 共 14 页元古宙前寒武纪蓝细菌大爆发蓝细菌大爆发,出现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蓝细菌制造氧气,氧气含量上升,这一时期大气层大气层、海海洋、陆地慢慢形成洋、陆地慢慢形成铁、金、镍、铬等金属矿金属矿藏藏太古宙出现了蓝细菌(原核生

6、物)冥古宙无生命,只有有机质地质历史时期两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古生代末期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中生代末期。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类型类型传播速度传播速度通过的介质通过的介质共同点共同点纵波纵波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横波横波慢只能通过固体2.内部圈层结构:注意:岩石圈注意:岩石圈=地壳地壳+上地幔顶部上地幔顶部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圈层名称圈层名称物质状态物质状态特征特征地壳地壳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固体外壳厚薄不一厚薄不一,陆地厚,海洋薄,山地厚,平原薄,莫霍界面,地面以下莫霍界面,地面以下 33km地幔地幔上地幔上地幔横波可以通过,固

7、态固态上地幔顶部存在软流层软流层,岩浆发源地下地幔下地幔古登堡界面,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地面以下 2900km地核地核外核外核横波不能通过,熔融熔融状态外核液态金属物质的流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磁场内核内核固体固体金属球第 4 页 共 14 页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2.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3.生物圈包含大气圈底部,岩石圈上部和水圈全部大气圈底部,岩石圈上部和水圈全部;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圈层;4.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水体的总称,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

8、直分层一、大气的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对流层: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因此离地面越远温度越低) ;空气对流运动强烈;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阴晴雨雪等天气现象就发生在对流层。2.平流层: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升高(平流层顶部有臭氧层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增温) ;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杂质少能见度好,天气晴朗,利于飞机飞行。3.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先下降后升高;流星现象、极光、人造卫星、火箭都在高层大气中;存在电离层电离层,进行无线电短波通信。第 5 页 共 14 页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和

9、大气保温作用1.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长大气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更强波辐射的能力更强,对短波辐射吸对短波辐射吸收较少收较少, 所以大部分的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过大气层,来到地面;2.大地暖大气 (地面辐射) : 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后,也向外放射地面长波辐射, 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被大气吸收,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直接的热源接的热源;3.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 :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后,也向外放射大气长波辐射,其中大部分被地面吸收。4.削弱作用:指太阳辐射中被大气吸收的部分,云层越厚,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多,削弱作用越强,来到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少,地

10、面温度越低;青藏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削弱作用弱,吸收的太阳辐射少,来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温度高。5.保温作用:地面向外放射的辐射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又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还给地面。云层越厚,保温作用越强,云层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温度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强,回到地面的热量越多,地面温度越高;天气晴朗,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温度低,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回到地面的热量少,地面温度低。二、热力环流1.热胀冷缩,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遇冷收缩下沉。2.A 地受热,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流失形成低气压,高空空气堆积形成高气压;BC两地空气遇冷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堆积形成高气压,高空空

11、气流失形成低气压。3.在同一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4.等压线上凸高压,下凹低压。5.近地面气压永远大于高空。比较气压时先比较近地面再比较高空,高压大于低压。等压线上各点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第 6 页 共 14 页气压相同,气压相同。6.地面存在温度差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空气的水平运动7.夏半年是每年春分日到秋风日之间 (阳历 3 月 21 日-阳历 9 月 23 日前后) ,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太平洋,由海洋吹向陆地,温暖湿润,是东南风;冬半年是每年秋风日到次年春风日之间 (阳历 9 月 23 日-次年阳历 3 月 21 日前后) , 影响我国的冬季风

12、主要来自亚欧大陆内部的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由陆地吹向海洋,寒冷干燥,是西北风。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垂直于等压线。2.高空风向: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最终平行于等压线最终平行于等压线,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3.近地面风向: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最终斜交于等压线最终斜交于等压线。判断方法:1)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2)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左手。掌心向上掌心向上,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拇指的方向就是实际风向;3) 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向

13、是风的来向。4.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风的大小。地转偏向力改变风的方向。摩擦力影响风的大小,海洋上摩擦力小,风力强劲。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水循环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水循环的环节:水汽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2.水循环的类型: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3.水循环环节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通过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水体;2.维系海陆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3.塑造地表形态;4.缓解高低纬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第 7 页 共 1

14、4 页5.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一、海水温度1.海水温度取决于海水的热量收支情况热量收支情况,收入指太阳辐射,支出指水汽蒸发。极地地区海水温度低是因为收入少, 太阳辐射少,不是因为支出多,温度低蒸发少。2.分布:海水温度赤道高,极地低,随纬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升高而降低。二、海水盐度1.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蒸发量蒸发量越多,盐度越高;降水量降水量越多,盐度越低;温度温度越高,盐度越高;有河流注入有河流注入,盐度低;暖流流经暖流流经,海水温度升高,盐度升高;海域闭塞与开敞,与周围海域海水交换情况。2.分布:副热带地区盐度最高,极地最低,由副热带向赤道和极地递减由副热带向赤道和极地递

15、减。3.副热带海区盐度高的原因:降水少,蒸发量大。三、海水密度1.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温度越高,密度越小;盐度越高,密度越大;深度越深,密度越大。2.分布:赤道地区密度小,极地密度大,由极地向赤道递减由极地向赤道递减。3.海中断崖的形成与海水密度分布有关。第三节 海水的性质一、海浪1.两种剧烈形式:1)海啸: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等地质作用形成的海浪;2)风暴潮:在强风作用下形成的海浪。2.海岸防护措施1)生物措施:种植海岸防护林,如红树林;2)工程措施:修建海堤;3)加强监测预警。二、潮汐1.含义: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一天中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每日潮涨潮落的时间是准确可查的

16、。农历初一和十五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后为大潮,海水涨的最高、落的最低。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潮间带采集,赶海;潮汐发电,一天可以发电四次;港口建设,船只在涨潮时进港,落潮时出港。三、洋流第 8 页 共 14 页1.类型:从水温高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水温低的海区叫做暖流暖流;水温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水温高的海区叫做寒流寒流;一般来说,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是暖流,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是寒流。2.相关判断:1)判断半球:根据温度变化方向判断,纬度越高,温度越低。北半球温度向北递减,南半球温度向南递减。2)判断流向: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3)判断性质:暖流由高温流向低温,寒流由低温流向高温。4.对

17、地理环境的影响:1)海洋航行:利:顺洋流航行可以加快速度,节省燃料;弊: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寒流携带冰山。2)海洋污染:弊:扩大污染范围;利:加快净化速度。3)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世界性大渔场。世界四大渔场中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都是因为寒暖流交汇寒暖流交汇形成的,秘鲁渔场由离岸风吹拂,上升补偿流上升补偿流形成。4)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第四章 地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一、喀斯特地貌1.含义:可溶性岩石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形成的地貌。2.分类:1)地表喀斯特地貌,奇峰林立,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地表崎岖不平,交通不便。当地特色坝子农业,在溶蚀洼地种

18、植作物。2)地下喀斯特地貌,洞穴遍布,石钟乳、石笋、石柱、溶洞等,地下暗河遍布地下暗河遍布,地表水资源短地表水资源短缺缺。二、河流地貌1.分类: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2.类型:1)“V”形河谷:发育在河流上游的山间谷地,是一种河流侵蚀地貌;2)冲积平原:发育在河流出山口,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是河流堆积地貌;3)河曲和牛轭湖:发育在地势平缓的平原地区,河曲 B 处凹岸侵蚀凹岸侵蚀,A 处凸岸堆积凸岸堆积,横剖面被侵蚀的凹岸陡峭,泥沙堆积的凸岸平缓。第 9 页 共 14 页4)三角洲:发育在河流入海口处,泥沙堆积,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是河流堆积地貌。三、风沙地貌1.分类:风沙侵蚀地貌和

19、风沙堆积地貌。2.类型:1)雅丹地貌:沟槽和垄脊相间分布,走向与当地主风向一致,风力侵蚀地貌;2)风蚀蘑菇:上大下小,形似蘑菇,风力侵蚀地貌;3)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是风力堆积地貌;风向风向四、海岸地貌1.分类: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2.类型:1)海岸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柱、海蚀平台、海蚀拱桥等。2)海岸堆积地貌:按沉积物颗粒由大到小可分为砾滩、沙滩和泥滩。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一、地貌观察的顺序1.选择视野广阔的观察点(选择观察点时,应避开山脊,尽可能选择山谷上方往下看) ;2.从宏观到微观:判断大地貌,属于五类基本地形;观察次一级地貌;描述最小的地貌特征;3.从面到点。二、

20、地貌观察的内容1.高度:海拔、相对高度;2.坡度:交通、农业等生产活动需考虑坡度;3.坡向:阳坡、阴坡、迎风坡、背风坡等。三、等高线地形图判读1.同线等值: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同;2.同图等距:在同一幅地形图中,两条等高线之间所代表的距离相等,无论多宽,代表的距离都一样;3.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4.图中闭合曲线处,中间数值大的是山峰,中间数值小的是盆地;5.河流两侧等高线数值相同;6.等高线一般不重叠,若重叠则为陡崖;7.判断山脊或山谷时,先画一条切线,中间数值大于两侧为山脊,中间数值小于两侧为山谷。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 10 页 共 14 页第一节 植被一、植被与

21、环境1.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分层,形成了垂直结构: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一般气温高,降水多的地区垂直结构越丰富。2.植被对环境的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二、森林的几种类型1.热带雨林:生长在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2.常绿阔叶林:生长在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区;3.落叶阔叶林: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区;4.亚寒带针叶林:亚寒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三、草原有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第二节 土壤一、观察土壤:1.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

22、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2.土壤颜色:土壤最明显的外部特征,黑土肥沃、红土贫瘠、白色盐碱土;3.土壤质地:砂土、壤土、黏土;砂土颗粒最大,通气透水性最强,但蓄水保肥性最差;黏土颗粒最小,通气透水性最差,但蓄水保肥性强,在土壤缺水时容易结块,质地黏重不易耕作;壤土是最适宜耕作的土壤;不同农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一样,如土壤的酸碱性、含水量、质地等。4.土壤剖面结构1)耕作土壤剖面自上而下:耕作层、犁底层、自然土层。犁底层有保水保肥的作用。2)最复杂的土壤剖面是森林土壤剖面。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成土母质:决定土壤中矿物质的成分矿物质的成分,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23、。2.生物: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形成腐殖质腐殖质;将营养元素富集富集在土壤表层。3.气候:冷湿的环境有利于土壤积累有机质,如东北黑土。冷湿环境下微生物活性被抑制,分解速度慢,枯枝落叶更有可能被保存下来。4.地貌: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山顶与山麓、迎风坡与背风坡、阳坡与阴坡的土壤发育不同。5.时间:一般来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久,土壤层越厚。6.人类活动三、土壤的功能与养护1.土壤的功能:第 11 页 共 14 页1)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2)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3)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4)是农业发展的基础。2.土壤的养护:1)对于优良土壤:种

24、养结合,如休耕、种植绿肥、轮作、施农家肥;2)对于不适宜耕作的土壤:进行改良,如生物炭、盐碱地治理等。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一节 气象灾害自然灾害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自然环境某一要素发生异变,第二是必须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危自然灾害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自然环境某一要素发生异变,第二是必须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危害后果。害后果。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更大。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更大。一、洪涝灾害1.分布特点:多出现在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东部季风气候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平原和东部季风区的山区;东部季风区的山区;2.洪涝灾害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候气候

25、:多暴雨(水量大且集中在夏秋季节) 、冰雪融水、凌汛;地形地形:地势低洼,地表径流流速慢,排水不畅;河流河流(汇水速度和排水速度) :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河道弯曲;植被植被:植被覆盖率低。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破坏植被,流域内汇水速度加快,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河流下游泥沙淤积,河流水位升高;围湖造田围湖造田,湖泊对洪水调节作用减弱;地面硬化地面硬化,排水设施不完善。3.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1)工程措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调节径流;修筑堤坝,疏浚河道;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水位;植树造林;2)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水的监测和预报;第 12 页 共 14 页加强防灾、减灾意识;严格控制滥砍

26、滥伐;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与减灾科研投入。二、干旱灾害1.分布:我国东部季风区东部季风区易发生旱灾,华北、华南、西南、江淮华北、华南、西南、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最频繁最严重。2.华北地区旱灾(春旱春旱)严重的原因有:1)自然原因:春季回温快,蒸发量大,降水量少;2)人为原因:春播季节,农业需水量大;人口稠密,生活生产需水量大;水污染、水浪费严重。三、台风灾害1.概念: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大气漩涡,西北太平洋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2.时空分布规律:发生在我国东南沿海我国

27、东南沿海地区,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夏秋季节。3.危害:会携带狂风、暴雨、风暴潮等;4.有利方面:带来大量降水缓解旱情。四、寒潮灾害1.概念:24 小时内气温下降 8,并且最低温在 4以下。2.时空分布特点:全球范围内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北半球中高纬度的深秋到初春深秋到初春时节。在我国势力强劲的寒潮会自北向南影响大部分地区。自北向南影响大部分地区。3.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于蒙古、 西伯利亚地区; 我国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谷地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不受寒潮影响。4.寒潮的有利影响:带来大量降雪缓解旱情;带来风力资源;低温可杀死病虫害;高低纬之间进行热量交换。5.寒潮对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

28、南等地影响较小,因为地形阻挡地形阻挡且纬度较低纬度较低,寒潮到达后势力已不再强劲。第二节 地质灾害一、地震1.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一个震级(岩石断裂释放的能量) ,但可以有多个烈度多个烈度(对地面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越近,烈度越大;震级越大,烈度越大。2.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3.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是横跨两大地震带。4.地震的危害:第 13 页 共 14 页1)直接造成房屋倒塌,破坏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2)诱发次生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3)破坏当地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4)损害灾区人民

29、的心理健康,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二、滑坡1.概念:是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岩体或土体,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整体下滑的现象(可以无水的参与) 。2.成因:自然条件:岩体比较破碎;地势陡峻;植被覆盖差;人为成因:工程建设频繁。三、泥石流1.概念:指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特殊洪流(必须有水的参与) 。2.成因:自然条件:岩体破碎、松散物质多;地势陡峻;但时间内大量水流;人为条件:破坏植被、开山采矿等。3.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多发生在山区,尤其在西南地区。注意: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逐渐减少人员伤亡逐渐减少;但由于单位面积上的资产数量增多,自然灾害造成的

30、财产损失逐渐增多财产损失逐渐增多。第三节 防灾减灾一、防灾减灾手段(国家层面)1.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2.防灾减灾工作包含以下方面:1)灾前监测:如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人造卫星等;2)灾害防御:如堤坝、水库、防护林,制定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等;3)灾中救援和救助:灾害发生后及时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4)灾后恢复:灾后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二、自救与互救(个人和家庭层面)1.灾前准备:准备各类应急救援包;关注灾害预报信息;牢记逃生路线;加强防灾意识;2.灾中自救:灾害发生时,科学避灾,牢记各类自然灾害的避灾方法;3.灾后自我保护:灾后不要放松警惕,如地震后注意余震的发生。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一、遥感: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获取1.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动态监测台风、洪涝和森林大火,进行灾害预报;识别自然灾害的影响区域,为抢险救灾工作提供指导。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与导航定位与导航;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分析和应用评价,具有强大的地理信息数据分析地理信息数据分析第 14 页 共 14 页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湘教版(2019) > 必修 第一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