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文学常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 (诗 书 易礼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共 20 篇,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
2、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自信,知难而进,有军事政治才能。曾晳: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公西华:谦恭有礼,说话委婉,娴于辞令,娴熟礼仪。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 , 是中等国家。乘:兵车。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 3 人,步卒 72 人 ,称一乘。师旅:指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端章甫: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古代诸侯朝见天
3、子的通称通称。会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诸侯一起朝见天子。宗庙之事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在古代是国家重要的政事在古代是国家重要的政事。宗庙宗庙,天子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位的处所。冠者:成年人。古时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童子:少年,未成年的男子。舞雩:求雨的祭祀仪式,伴以乐舞。齐桓晋文之事齐桓晋文之事孟子(约前 372前 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他继承孔子的学说,提出“仁政”口号,兼言仁与义。 孟
4、子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 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心性说之本。在儒家学派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孟子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 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四书:论语和大学 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 春秋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六经)六艺:诗书礼易乐 春秋(技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齐桓公:名小白。春秋时齐
5、国国君,春秋五霸之首。晋文公:名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齐宣王齐宣王:名辟彊辟彊,战国时代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百亩之田:相传周代实行井田制,一家可分得耕田一百亩。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庖丁解牛庖丁解牛庄子(约前 369前 286)和孟子同时而稍后,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他生活贫困,做过漆园吏,但学识渊博。他对当时统治者攻城占地的做法深恶痛绝, 对儒家积极参与政事给予了尖锐的批评, 主张 “出
6、世”。宋王偃昏庸残暴以致亡国的现实对庄子的思想影响很大,所以他不再出仕(做官)与统治者合作。他性情旷达,追求绝对的自足自得的主观精神境界。庄子一书,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所以又称南华经,是著名的经典著作,现存 33 篇。该书由后人整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所作。庄子一书的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庄周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境界。 养生主选自内篇,是庄子宣扬其养生之道的文章,其中引入了庖丁解牛的寓言加以论证: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那样,顺应自然,避开一切矛盾,“以
7、无厚入有间”才能“保身” “全生”。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经首:传说中尧时的乐曲名。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丘明(姓丘,名明),东周春秋末期鲁国人,生于前 502 年,死于前 422 年,享年 80 岁。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官。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 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 国语
8、等。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即与其同好恶;汉司马迁亦称其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先型典范。秦伯(秦穆公):亲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郑伯(郑文公)名捷,郑国国君。执事:古代官吏身边的侍从;后用作对对方的尊称,表示不敢直指其人。东道主:东方道路的主人。行李:外交使者。西周春秋爵位制度:公、侯、伯、子、男。寡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君、子: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君:是对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统称,引申为对人的尊称。子:古代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鸿门宴
9、鸿门宴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 3000 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10、)、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秦汉时代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越靠近皇帝官位越大。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这是前堂的规定。而在
11、室内的座次则以坐西向东为最尊, 如 鸿门宴 中有这样几句: “项王、 项伯东向坐, 亚父南向坐,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虚左:古代马车的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山东:战国时的“山东”指的是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关西:关”指的是函谷关,关西就是指函谷关以西的地方。关中:函谷关以西地区。泛指战国末期秦之故地。左司马:官名,将军下面的属官,参掌军政。范增:项羽的主要谋士。左尹:官名多以亲贵任之,掌军事。季父:叔父。在我国古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婚姻: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河南河北:黄河以南、黄河以北。按剑而跽:握着剑,挺直身子。这是一种警备的姿势。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参乘:作“骖乘”,古时乘车,坐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