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八年级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八年级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课程名称课程名称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的减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知识技能: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问题与情
2、景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师生行为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活动 11计算:(1)(5)(3)_,(5)(3)_,(11)(6)_;(2)(5)(3)_,(5)(3)_,(11)(6)_2小学中,数的加法与减法是什么样的关系?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重点关注:1、 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能否顺利解答。 能否对新知识引起质疑。由问题导入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活动 21已知悬泉山某日山下温度为 4 ,山上温度为3 ,你能列式表示出山下温度与山上温度的温差吗?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1.解决这个问题应如何列式?2.怎样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教师出示课题由问
3、题的给出,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有理数的减法。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数学的乐趣同时这2也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使学生乐于进一步探索)活动 3计算下列各题,看看有什么规律?156_;15(6)_;193_;19(3)_;120_;120_;8(3)_;83_;10(3)_;103=_.对比左右两列算式,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活动:1.自主完成计算,观察算式间的区别和联系。2.发现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3.小组交流看法,总结减法如何转化为加法。4.学生展示结论教师活动:板书法则,强调两个变,一个不变让学生
4、经历探索过程。从观察、分析、交流、合作中自己总结出结论。从而解决本节课的重点。活动 4例:(1) (2)(10);(2)0(6.3);(3)13 23 ;(4)1331.教师讲析,学生展示,学生板演相结合。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反馈出学生运用新知识和书写的一些问题,便于教师及时解决问题。活动 5解决活动 2 和导图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板演,教师指导学生规范解题格式。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活动 6基础过关1.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在下列横线上和括号内填基础过关学生自主完成,组内核查3上适当的内容(1)(2)(4)(2)(_);(2)0(7)0_(7);(3)(
5、8) 3 ( 8)_(3);(4)1 ( 38) 1 (_)2.用算式表示“比3 低 6 的温度”正确的是()A.363B369C.369D3633计算:(1)5(3);(2)15( 8) ; (3)13 12 ;(4)123(234)能力提升4.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A. 两个数相减, 被减数一定大于减数B. 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C.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差为0D. 减去一个正数, 差一定小于被减数5.(1)温度 3比 8高_; (2)温度-9比-1低_; (3)海拔-20 米比-30 高_米;(4)从海拔 22 米到-10 米, 下降了_米。五拓展探究6若|x|7,|y|5,且x
6、y0,那么xy的值是7.用“”或“”填空(1)若 m0,n0,则 mn_0;能力提升抽查,学生口述分析过程,要求学生会列式,熟练计算。将以上减法运算中的被减数和减数画到数轴上, 比较大小, 你有什么发现?你能较快确定差的符号么?本节知识得到升4教学设计教学设计(2)若 m0,n0,则 mn_ 0;(3)若 m0,n0,且mn,则 mn_0;(4)若 m0,n0,且m n ,则 m ( n)_0;先自主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发现差的符号一般规律,华,也发展了学生思考、总结的能力。活动 6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学生总结,教师应重点关注:1、对知识的归纳、总结、整理能力。2、感悟知识
7、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总结反思,才能促进理解,提高认知水平,达到更好地效果。板书设计有理数的减法一、有理数减法法则a-b=a+(-b)二、例题让学生直观了解本节课知识点教学反思本节课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以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引入,从生活场景中提炼数学知识,设置疑问,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最后又运用新知解决疑问和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 , 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由此,本课组织学习有理数的减法时,让学生通过已学过的加法运算及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进行探索知识。自我小结归纳,让学生能更透彻地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