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单元复习与测试.docx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2006888 上传时间:2021-12-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单元复习与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单元复习与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单元复习与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单元复习与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单元复习与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0-2021 学年度高一地理第二学期人教版学年度高一地理第二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单元复习与测试和城镇单元复习与测试一、选择题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住房平均成本与地铁内通勤时间随着与市中心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研究表明,若地铁内通勤时间小于 45 分钟,居民在搬迁时会倾向于延长通勤时间,进而获取更好的就业机会或者居住环境;若地铁内通勤时间大于 45 分钟,居民搬迁时会将缩短通勤时间作为目标之一。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通勤时间最短的地区最有可能是()A住宅区B工业区C金融区D仓储区2与公交车相比,地铁的突出优势是()A站点较多B价格便宜C

2、发车频次高D运行速度快3据图推断,通勤时间小于 45 分钟的地区()A与城市中心的距离约为 33 千米B住房成本大于 6 万元/平方米C道路出现交通拥堵状况的概率小D居民大多属于较低收入人群下表为无锡市 2001-2006 年土地利用(单位:千米 2)转换矩阵示意表(以耕地为例,2001-2006 年未变化面积为 499.53 千米 2,转化为园地 48.95 千米 2) ,土地转换率指转换土地面积与未变化土地面积的百分比,园地是指专门种植瓜蔬花果的田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06耕地园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2001耕地499.5348.964.08167.3813.06园地16.4116.772

3、.635.120.33林地6.612.6153.681.590.14建设用地79.594.710.66276.834.94水域9.750.460.1719.01414.754下列关于无锡市 20012006 年土地利用转换的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为主导类型,土地转换率最高B园地面积在大幅度增加,主要来源于建设用地转换C水域略有增加,主要来源于耕地和建设用地D林地受到了一定的保护,面积减少的数值不大5仅考虑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无锡市 20012006 年()A城市热岛效应减弱B果蔬生产规模扩大C生物多样性增加D地表水下渗量增大通勤指从家中往返工作地点的过程,同等规模的城市,如果常

4、住人口的平均通勤距离越短,就认为这个城市的空间布局越合理、城市运转的效率就越高,通勤幸福指数越高。下表为我国四座超大城市 2020 年的平均通勤距离、5 公里通勤比重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城市平均通勤距离(千米)5 公里通勤比重(%)11.1389.1488.7518.1576有助于市缩短通勤距离的可行措施是()A增加城中心就业机会B优化该市产业布局C完善城市的公交设施D减少外来务工人员7市平均通勤距离最短的原因可能是()A城市面积最小B经济水平最低C地形平坦开阔D公共交通发达城镇体系的形成和发育对区域城镇化进程及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然条件、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以及各行政单元建制

5、镇发展是影响青藏高原城镇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下图示意 19902015年青藏高原城镇人口规模的空间格局及动态演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8该时期青藏高原城镇发展的特征是()A大、中、小城市体系健全B时间上呈加速增长趋势C地域差异明显,南疏北密D空间上呈不均衡增长趋势9促进青藏高原城镇体系完善的有效措施是()A建立和扩大行政单元建制镇B整体搬迁沿海和内地企业入藏C改善低温、冻土等自然条件D大力发展登山、探险等文化产业在丹麦有这样的都市农场:农场由 24 个圆形组成,每个圆形被绿篱分割成了 16 个梯形结构,每个梯形结构就是一个独立的田园小院落。小院落里有着宽阔的空地,住户可以种花草、养宠物。每个圆

6、形都有一条与外部相连的主干道,圆心部分为直径 10 米的停车场(下图) 。这种结构的农场被中国网友称之为丹麦“十六合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丹麦“十六合院”的建设()A将农业用地进行合理开发B利于疏散城市过密的产业C有效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D满足人们对田园生活向往1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不适宜建设“十六合院”,其主要原因是()A位于沿海,海岸线曲折B人多地狭,用地紧张C河流入海,湿地广阔D城市密集,形成城市带2020 年 8 月 4 日 3 时 30 分,台风“黑格比”在温州乐清市沿海登陆。受此影响,乐清多地受淹,当学日上午主城区内涝严重。下图为“乐清湾大科门岛潮汐时间表”,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

7、面小题。12乐清城区内涝严重的自然原因有()河道泥沙淤积严重城区路面硬化,下渗慢降水量大且集中,河道内水位上涨快正值涨潮期间,海水顶托作用强ABCD13要缓解乐清城区的内涝,可采取的措施有()加固沿海大堤完善城市排水设施扩大绿地面积及时预报天气ABCD某地理研学小组前往我国某地考察。 该地最冷月均温 5,年均降水量 1143 毫米, 但降水年内分配不均,约 75%的雨量集中于 610 月。这里有一些奇特的平顶房,屋顶上常年积着满满的“一池水”,房顶四周砌有约 30厘米高的矮墙,房顶和矮墙都做了精细的防水处理。请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4该研学小组考察的地点最可能位于()A川渝山区B东北平原C珠江三

8、角洲D渭河平原15推测该民居屋顶夏季积满“一池水”的主要目的最可能是()A平顶屋内保温保暖B可借助屋顶水防暑降温C增加室内外空气湿度D存蓄雨水浇灌农田16分析在该民居使用过程中,下列行为或现象最不可能出现的是()A梅雨时节屋顶有渗漏B在屋顶养鱼种莲藕C屋主有时会向屋顶注水D屋顶水冬季一般不结冰下图所示建筑是我国南方苗族人居住的传统民居(吊脚楼) ,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据此回答以下小题。17该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特征不包括()A山高坡陡B终年高温C潮湿多雾D蛇虫较多18吊脚楼的最大优点是()A通风透气,宽敞明亮B高瞻远瞩,视野开阔C节约土地,造价较低D冬暖夏

9、凉,保暖防暑我国江南地区的园林、古镇等旅游景区,以及民宿庭院中常常可见到青瓦立式铺设(将瓦片竖立着铺装)的地面,如下图。青瓦铺地不仅仅是建筑装潢的艺术,也是在南方气候背景下形成的。是人类在建设家园过程中寻找的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我国江南地区出现青瓦铺地的原因是()A雨季长,减少地面积水B南方房屋屋顶多用青瓦C路面粗糙,防滑D夏季气温高,减弱热量在地表的积聚20经测量发现青瓦地温度要明显低于石板砖地和水泥地的温度,解释错误的是()A青瓦地粗糙,增强路面的反射,削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B青瓦地缝隙大,含有泥土和水分,比热容大C青瓦立式铺装将热量传导至土层D

10、石板、水泥地比热容小二、综合题二、综合题21读图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492018 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变化年份1949195919691979198920092018城镇人口比例(%)10.618.417.519.926.246.659.62018 年中国各省区(港、澳、台除外)城镇化水平分布状况城镇化水平80%以上60%-80%50%-60%40%-50%40%以下省区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等10 省区安徽、江西等14 省区云南、贵州、甘肃西藏自治区(1)以坐标图的形式表示中国 19492018 年城镇化进程,概括中国城镇化的特点。(2)从中国各省级行政区中任选 3 个,列举体现其地域文

11、化特色的建筑景观。城市绿道发源于美国和欧洲,从最初注重景观功能的林荫大道发展到注重绿地生态网络功能的综合绿地系统。截止到 2019 年,上半年,北京市共完成绿道建设约 821 公里,其中中心城区已建设约 210 公里。下图为北京市中心城区市级绿道系统规划图。(3)说明北京建设城市绿道的作用。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我国中部地区某城市规划图,图示序号表示城市的基本功能区。(1)图中城市功能区为,为,为。(2)描述该市功能区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简述该城市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23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中国城市化进

12、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图甲示意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演变路径(图中数据经某种标准化处理所得,数据并不是城市化率和人均 GDP 的绝对数据值)。图乙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象限图,图中将二者关系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1)读图甲,简述 19652005 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演变的特点。(2)结合图甲、图乙,判断 19652005 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之间关系的类型,并说明该类型的主要特点。(3)评价 1995 年后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关系,并提出改进措施。24上海将在横沙岛以东的海上通过人工促淤的方式进行填海造陆,后续将通过规划建

13、设进一步强化上海航运与贸易中心的地位。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横沙岛地处长江口,入海口流速(快或慢),作用旺盛,水浅,有利于填海造陆。该地区填海造陆为上海城市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强化上海国际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2)从人文地理角度,概述该区域开发的区位优势条件。(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国际公认的世界级六大城市群之一,从城市群形成条件角度分析形成原因。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C2D3B【分析】1读图可知,通勤时间最短的地区位于城市中心地区,该地区住房成本最高,结合选项可推测其最可能为金融区,C 正确。2与公交车相比,地铁运行速度快,能够缩短通勤时间,D 正确。地铁的

14、站点数量与公交车的差异不是很明显;乘坐地铁的价格相对较高;地铁发车频次较为稳定,虽然公交车受道路通行状况等影响较大,但发车频次并不低。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3由图可知,通勤时间小于 45 分钟的地区,与市中心距离在 8 千米以内,住房成本大于 6 万元/平方米,A 错误、B 正确。通勤时间小于 45 分钟的地区,位于市中心附近,交通拥堵严重,地价较高,居民收入普遍较高,CD 错误。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的相关知识。4D5B【分析】4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面积最大,为土地利用转换主导类型。园地转出 24.19(16.412.63+5

15、.12+0.3)平方千米,新增 56.76(48.95+2.64+4.71+0.46)平方千米,土地转换率最高。园地面积在大幅度增加,主要来源于耕地转换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向建设用地的转移是主导类型。水域略有减少。林地受到了一定的保护,面积减少的数值不大,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5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为主导类型,林地和水域面积减小,由于仅考虑士地利用方式的変化,因而地表水下渗量会减少、城市热岛效应会增强,生物多样性会少。大量耕地转换为园地,园地主要种植蔬、花卉、水果等,因而果蔬生产规模会显著提高,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有关知识。6B7A

16、【解析】6据表中信息可知,市的通勤距离在四个城市中最大,城市通勤距离主要跟工作地点以及居民点的分布有关,所以缩短通勤距离的可行措施主要考虑产业布局和住宅分布,故 B 正确,增加城中心就业机会、完善城市的公交设施,减少外来务工人员都不能缩短通勤距离故排除 ACD。故选 B。7城市面积最小可使平均通勤距离最短,故 A 正确,据材料可知,四个城市规模同等,经济水平差异不大,故 B 错,地形平坦开阔对通勤距离影响不大,故 C 错,公共交通发达不会使通勤距离最短,故 D 错。故选A。8D9A【分析】8图中城镇规模等级最大是大于 20 万,大城市没有,大、中、小城市体系不健全,A 错误。时间上 19902

17、010年增长速度较快,20102015 年增长速度减缓,B 错误;地域差异明显,北疏南密,C 错误。空间上呈不均衡增长趋势,D 正确。故选 D。9“自然条件、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以及各行政单元建制镇发展是影响青藏高原城镇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促进青藏高原城镇体系完善的有效措施是适应当地发展实际,建立和扩大行政单元建制镇,A 正确。整体搬迁沿海不切实际,B 错误。改善低温、冻土等自然条件利于农业发展,对促进青藏高原城镇体系完善作用不大,C 错误。大力发展登山、探险等文化产业对促进青藏高原城镇体系完善作用不大,D 错误。故选 A。【点睛】根据材料“自然条件、第二、三产业发展及各行政单元建制镇等是青

18、藏高原城镇形成的重要因素”可知,2000-2005 年青海省城镇数量剧增,应与第二、三产业发展及各行政单元建制镇等因素密切相关(自然条件变化不大) 。10D11B【分析】10都市农场有独立的田园小院落,小院落里有着宽阔的空地,住户可以种花草、养宠物,可以满足人们对田园生活向往,D 正确。此模式没有体现对农业用地进行合理开发,A 错误。都市农场可以种花草、养宠物,对疏散城市过密的产业、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作用极小,BC 错误。故选 D。11农场由 24 个圆形组成,圆心部分为直径 10 米的停车场,小院落里有着宽阔的空地,此模式占地面积较大,适合在地形平坦、河网密度小的地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多地

19、狭,用地紧张,不适合此种模式,B 正确。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丹麦均位于位于沿海,海岸线曲折,A 错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丹麦均位于河流入海处,湿地广阔,C 错误;城市密集,形成城市带,应该对田园生活更加向往,利于建设“十六合院”,D 错误。故选 B。【点睛】结构都有一条与外部相连的主干道,中心部分为停车,这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没有太多的意义。12C13C【分析】12考查内涝灾害的原因,结合材料分析,城市内涝严重由于河道泥沙淤积严重,排水不畅,进而导致内涝;该日台风登陆带来大量的降水且,降水量大且集中,河道内水位上涨快,加剧内涝问题,据图可知,此时正值涨潮期间,海水顶托作用强,使得河水的排泄受阻

20、,加剧了城市内涝,而城区路面硬化,下渗慢也是导致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但该项属于人类活动导致的,不属于自然原因,故选 C。13考查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结合城市内涝的原因提出措施即可,完善城市排水设施,可以增加排水量,减少水的淤积;扩大绿地面积可以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及时预报天气可以做好各种预防措施,而加固沿海大堤主要是防止海浪和台风对沿海地区的影响,对缓解城市内涝作用不明显,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城市内涝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4A15B16A【分析】14东北平原和关中平原位于半湿润地区, 年均降水量小于 800 米, 由题干提示“年均降水量为 10001

21、300 米”,可以排除东北平原和关中平原。珠江三角洲距海较近,降水季节変化小,雨季开始较早,故春旱不明显,而题干提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70-75的雨量集中于 6-10 月”,故可以推测该地为距海较远的川渝山区,而非浙闽丘陵。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15川渝山区气候湿热,可借助屋顶水防暑降温,B 正确。屋内不需要保温保暖,A 错。当地空气湿度大,不需要增加室外空气湿度,C 错。屋顶的“一池水”的水量有限,不能起到浇灌农田的作用,D 错。B 正确。ACD错误。故选 B。16梅雨时节细雨绵绵,房顶和矮墙都做了精细的防水处理,屋顶不会渗漏,不可能。屋顶养鱼种莲藕一举两得,防热有收入。屋顶 1

22、1 月份积满一池水可以防止冬春干旱季节,强烈的昼夜温度变化导致屋顶开裂,保护屋顶,从而延长使用寿命。当地冬季气温高,一般不结冰。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点睛】该题考查中国各自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特色文化。17B18C【分析】17该吊脚楼是苗族人的民居,多见于我国南方地区,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而并非终年高温,B正确。由图可知,该建筑依山而建,推断该地多山地,山高坡陡,潮湿多雾,蛇虫较多,ACD 错误。故选 B。18据图可知,吊脚楼主要分布在山区,悬空建设有利于通风透气,但不宽敞明亮,A 错误。高瞻远瞩、视野开阔只是站在特定位置的感受,并非该建筑的最大优点,B 错误。吊脚楼位

23、于我国南方,冬季温和,不需保暖,且竹楼墙壁较薄, 保温效果并不好, D 错误。 该建筑依地势而建,可以节约土地,使用当地现有竹木,造价较低,D正确。故选 D。【点睛】该题以竹楼为背景,考查其所处地理环境,要看清该民居分布地区(大背景) ,思考其特殊结构在环境中的实际用途。19B20A【分析】19由所学知识可知,路面选用青瓦竖立铺设可以增大地表的孔隙,便于地表水的下渗,避免积水,A 正确;南方房屋屋顶多用青瓦,是一种传统习俗,不是江南地区青瓦铺地的原因,B 错误;增大路面粗糙度,起到防滑的作用,C 正确;竖立的青瓦利于地表水下渗,增大土壤含水率,增大比热容,利于地表热量的传导至土层,减弱热量在地

24、表的积聚,D 正确。故选 B。20由所学知识可知,青瓦路面较粗糙,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较低,A 错误;竖立的青瓦利于地表水下渗,增大土壤含水率,增大比热容,可将热量传导至土层,减弱地表温度,B、C 正确;石板、水泥地比热容比青瓦地小,吸热快,D 正确。题干选择错误的,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地域文化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21 (1)画坐标图(包括横坐标、纵坐标、曲线)特点: 城镇化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 1979 年前发展速度较慢, 1979 年后发展速度较快 (分段描述正确即可) ;各省区发展不平衡。(2)针对相

25、应问题任举三例。(3)吸烟滞尘,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涵养水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成为绿色隔离带,间隔开城市各功能区;美化环境,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城镇化进程、特点、各省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景观及北京建设城市绿道的作用等知识点。分析材料不难解答。【详解】(1)以坐标图的形式表示中国 19492018 年城镇化进程,可以用横坐标表示时间(从 1949 年到 2018 年) ,纵坐标是城镇化水平,描出各年城镇化水平,连线即可以展示中国 19492018 年城镇化进程:据图表可以归纳出中国城镇化的特点是:城镇化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1949-1979 年前发展速度较慢,1979年后发

26、展速度较快;各省区发展不平衡,上海、北京、天津水平较高,西藏自治区最低,一般经济发达地区较高。(2)北京四合院;疆维吾尔自治区阿以旺;西藏碉房;陕西窑洞;云南竹楼;内蒙古蒙古包等。(3)城市绿道的作用:绿道的建设使居民出行更愿意选择步行或骑行,减少了私家车的使用,绿色、环保出行有利于减少城市大气污染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绿道两侧植被茂密,植被具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减弱噪声、涵养水源等功能,从而减轻城市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和城市内涝,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环境,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点睛】22 (1)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2)分布特征:位于城市盛行风方向的垂直郊外。原因:为城市外围,地价较低;

27、靠近交通线,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减少对城市造成的大气污染。(3)问题:环境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耕地面积减少;交通拥堵等。建议:进行城市绿化建设;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卫星城;加快城市交通建设。【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分布特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详解】(1)读图可知,占地面积最大,为住宅区;占地面积相对较大,位于城市外缘,且靠近铁路、公路和河流,位于城市盛行风的垂直郊外地区,为工业区;占地面积较小,主要位于交通便利的城市中心附近,为商业区。(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为工业区,位于城市外缘

28、,且靠近铁路、公路和河流,位于城市盛行风的垂直郊外地区。首先,位于城市外缘,地价较低,可降低生产成本;其次,靠近铁路和公路,交通便利,靠近河流,工业用水充足;最后,位于城市盛行风方向的垂直郊外,可减少对城市的大气污染。(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规模增大,耕地占用增多,耕地面积减少;城市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加大,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人口增加,交通拥堵加重,城市环境污染加剧等。对于以上“城市病”,可采取如进行城市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建设海绵城市,减少城市内涝;建设卫星城,疏解城市职能;完善和加强城市交通建设,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行能力,减轻交通拥堵等措施。23 (1)19651975 年

29、,城市化率和人均 GDP 处于下降状态,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缓慢。19751995 年,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均稳步回升。19952005 年,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上升,城市化进程增速明显快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速。(2)低级协调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3)经济发展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加速了经济发展。1995 年后城市化速度远快于经济发展速度,导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度密集、地价过快上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措施:加快经济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

30、的协调发展。【解析】【详解】(1)根据图甲中曲线,19651975 年,城市化率和人均 GDP 处于下降状态,说明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缓慢。19751995 年,城市化率和人均 GDP 稳定上升,说明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均稳步回升。19952005 年,城市化率快速增长,人均 GDP 增长较少,说明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上升,城市化进程增速明显快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速。(2) 19652005 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之间关系的类型是低级协调型。特点是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3)1995 年后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均明显提高,二者关系是经济发展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

31、化水平的提高又加速了经济发展。1995 年后城市化速度远快于经济发展速度,说明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度密集、地价过快上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采取措施是加快经济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24 (1)慢 堆积 土地 航运(2)该地控江踞海,可开发面积大,地价低,航运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劳动力素质高,市场广阔,服务业发达。 (任答三点)(3)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自然条件:长三角沿江临海,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平坦肥沃的冲积平原。社会经济发达,人口密

32、集。 交通通讯发达,对外联系便捷。 (任答三点)【分析】本题以上海市横沙岛为背景,考查区域开发的区位条件,考查城市形成的条件,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详解】(1)河流在入海口处,由于流速减缓,携带泥沙会逐渐沉积,形成三角洲,所以横沙岛地处长江口,入海口流速减缓,沉积作用旺盛,水浅,有利于填海造陆。该地区填海造陆为上海城市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土地面积广阔,有利于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强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2)考查区域开发的区位优势条件。结合该地的人文特征进行分析,主要从土地价格、交通、科技、劳动力和市场等方面分析。该地沿长江且临海,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较大,土地价格较低;临海,航运发达;大学及科研院所较多,科技力量雄厚,劳动力素质较高;国际国内市场广阔,经济发达程度高,服务业发达。(3)考查城市形成的条件。城市形成条件主要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分析。从自然方面来讲,该地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处,沿长江且临海,有利于对外联系,位置优越;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条件有利于生活;地形平坦肥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社会经济方面,经济发达,人口数量多;水路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人教版(2019) > 必修第二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单元复习与测试.doc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